6.我们家的猫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屏息凝视、无忧无虑、变化多端、古怪、淘气”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4.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也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从总体布局看,作者先写了大猫的“古怪”之状,后写了小猫的“淘气”之态。写大猫的性格,作者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地点出总的印象“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扣着“古怪”着墨,用了三个自然段,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分述。一是捉摸不定的行止:先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说它老实是因为“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不过问任何事”;它的贪玩可以从“要是出去玩玩,就一天一夜不回家”看出来;它“屏息凝视连续几个钟头等老鼠”这一事例,突出表现了猫的尽职。正是这样老实而又贪玩,贪玩却又尽职的矛盾表现给人以“古怪”之感。二是忽喜忽忧,大起大落的情绪,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绝然不同的表现:高兴时,好像主动“撒娇”,叫声也不同,还会给自己解闷;不高兴时,则一声不吭。这不又是“古怪”之处吗?三是似小实大的胆量: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总之,作者写猫的“古怪”,是通过“老实”与“贪玩”,“贪玩”与“尽职”、“温柔可亲”与“一声不吭”,“什么都怕”与“那么勇猛”等矛盾性格展现的,而猫的这些矛盾性格又不是同时表现出来的。因此,作者运用“古怪”一词,无非是说猫的性格“变化不定”,“很难捉摸”。作者观察精细,体验独道,准确把握住猫的习性特点,用对比式的描述,全面展示了猫的古怪性格的内涵,给人以饱满流畅、情味浓厚之感。作者对这三个方面的描写,乍看起来好似相互矛盾,但的确是猫真实的习性特点,由此足以说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逗人喜爱以及作者流露出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淘气”按字面讲,是“顽皮、惹气”。但从作者对“淘气”的具体描述看,远远不是这个意思,它指的是小猫没完没了地玩鸡毛、线团之类的玩艺儿,为此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可见作者笔下的“淘气”,是机灵、坚强勇敢,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同义词。这里的“淘气”
一词,已经不是在使用它的本义,而是赋予新的含义,倾注爱猫的无限深情了。作者状物言情的许多妙处是值得揣摩的。首先,作者是用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的观察体会的,这就使作品呈现出轻松愉悦的意趣氛围。细读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就在眼前,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其次,与这样的语境氛围相一致,文章语言呈现出通俗明快的口语化特点。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言事述感,描摹物态,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贴,几乎不可移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口语多用短句,也常带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咀嚼。“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暗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爱怜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课文第二自然节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把稿纸上的爪子印儿看成是“小梅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最后,作者在对猫的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幽默风趣。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踩几朵小梅花”等处用语,简直把猫写活了,而作者爱猫之心、赞赏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的表现,颇具特色。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切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欣赏趣味和学习乐趣。 教学建议这篇课文描写的猫是学生比较熟知的小动物,它小巧可爱。文章中的语言朴实,描写细致、生动,内容浅显易懂,又充满生活情趣,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猫的古怪性格特点和淘气的特性。学习本文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也要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在教学本文时应该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对猫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学习作家的语言技巧;二是要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着的既显而易见又不着痕迹的感情抒发。因此教学本课可以采取“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细读课文,品词析句;积累词句,课后拓展”的教学思路。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生交流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可让学生简要描述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也可引导学生把老舍的有关情况,展示给同学们;还可以由教师直接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文给读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正确。接着,引导学生带着类似“课文中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宽泛的问题,继续读书。然后,采取师生议答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读文后的“第一感觉”,要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细读课文,品词析句。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再读课文,针对猫的习性特点,如,老实、贪玩、尽职、胆小、勇猛、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可爱、淘气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认真品读;然后,分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其中一个或几个特点为例,联系句段,交流读书感受;最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通过反复读句子,品词语等方式,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从而领会、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喜爱之情。以下例句仅供参考。1.“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去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段文字写出了猫贪玩的特性。“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描写出了它玩的“决心之大”,“出去一天一夜”说明它玩的时间之长。可让学生边读边想:会有哪些人呼唤它?会采取哪些方式呼唤它?猫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读出自己的感受。2.“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那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好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理解这段文字,要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等词语,体会它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屏息凝视”就是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着。由此可以看出猫等待老鼠时的专心和耐心,从“非……不可”能想象出猫的决心。3.“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过来让你给它抓痒……踩印几朵小梅花。”“蹭、伸、跳”既展现了猫高兴的心情,又描述了它“温柔可亲”的样子。猫在稿纸上踩出几个“脚印”,作者不但不生气,还把“脚印”比作“小梅花”,其喜爱之情跃然纸上。4.“一根鸡毛,一个线团儿,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撞疼了也不哭。”
作者把猫人格化,刻画了它的天真幼稚、无拘无束、淘气可爱的特点。在作者心中,这只猫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爱、顽皮、贪玩,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之中。5.“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怎么会跟它生气呢?”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可简介作者“爱花”的生活情趣。可是花草被猫折腾得“枝折花落”,他却没有因此而伤心落泪,相反,却认为这时的猫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尤其最后一个反问句式,更突出地表现了他对满月的猫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三、积累词句,课后拓展。1.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积累“无忧无虑、温柔可爱、尽职尽责、一声不吭”等词语,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喜爱猫的感情。3.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下细心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运用本课的表达方法,练习写一篇小练笔。四、学习生字词语。本课有7个生字,其中有3个生字是半包围结构,有4个是左右结构,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这些生字多数为形声字,因此,还可以采用替换偏旁的方法,掌握它们。五、建议本课教学二课时。参考资料老舍(1899—1966)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校长。1922年到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教,并在燕京大学读书。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并进行文学创作,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三部长篇小说。后又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1931年回国,相继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又著有《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老舍幽默诗文集》等作品。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部长篇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被译成十几种外文出版。抗战期间从事抗战文艺运动。抗战后赴美国讲学并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9年回国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主席等职。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优秀剧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随赴朝慰问团去朝鲜,深入部队体验生活,回国后写有报考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等作品。1966年8月因“文革”遭受迫害,不幸含冤去世。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发表在《新观察》1959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