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浒传》的“招安”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论《水浒传》的“招安”

ID:907535

大小: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论《水浒传》的“招安”一郑琴古典名著《水浒传》作为我国的一份优秀文化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书屮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地方。在此,仅就其屮的“招安”问题作一些思考。对于“招安”,历來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水浒传》是赞扬“招安”的书,有的说是批判“招安”的书,还有的认为是歌颂和批判皆而有Z的。那我们要如何评价“招安”呢?根据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来看,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孤立的来看待,而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大环境中去才能客观的、全面的、理智的去拨开层层历史的重雾而揭示其本质。对“招安”这一问题也必须这样。一、宋江等梁山好汉受“招安”的原因。(-)由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是辽、金等国贵族与宋朝人民的矛盾,所以,“招安”是时代的要求。两宋是我过历史上的一个外患频繁的时期,辽金入侵,蒙古族的入主屮原,广大汉族人民受到入侵的民族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双重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宋王朝的统治者却奉行“求和”政策。口己过着莺歌燕舞、穷奢极侈的生活,完金不管处在水深火热Z屮的广大人民。面对内忧外患的现实,一些有志Z士只好铤而走险,聚众起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多数的起义人民对于当朝统治者是抱着拥护的态度,这种情况类似清代的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的II号。在《水浒传》中就有这种“人心思宋”,誓死不降异族的思想,宋江在辽使劝降时就说过“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的话。|±|此可见,“招安”在当时的确是比较为社会所肯定的。广大人民宁愿受宋朝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也不原受外族的欺凌。宋朝再腐败软弱,也是一个先进的封建王朝,代表着先进的牛产力和文化。金人,元人武力再强大也是一个刚从氏族社会转化而来的尚保存着奴隶制残余的落后氏族。作为一个先进的民族,遭受落后民族的奴役,如此民族奇耻,凡是有自尊心的人们无不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痛心疾首地发出“驱除極虏,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呼声!因此,起义军接受招安,和统治阶级共同抗击外敌,正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行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冇积极意义的。 (二)宋江等怀有“保国安民”的思想。耍“平虏保民安国”,只有受“招安”一条路。《水浒传》中有多处涉及当时严峻的边境危机。第二冋“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一节屮,王进被高俅迫害与母亲“抱头痛哭”时,王进之母认为“'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去”。干•进“寻思”了一阵,,可去投奔在延年府的老种经略相公。原因Z—是: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这延安府是北宋抗击西夏侵略的边防重镇,既然王进认为那儿是“用人去处”,可以想象,这个“边防前线”并不太平。还有,王进的徒弟史进“人闹史家村”,杀了华阴县官兵,烧了庄园Z后,也是要到“边庭”去。之后的杨志和武松也倾诉自己的宿愿:“去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从他们四个的言行看,当时的“边庭”正是“用人之处”,急需人们在那里“一刀一枪”地外寇拼杀。可以推测:边境已颇显紧张形势。在国难当头之时,对于打着“替天行道”义旗的梁山英雄而言,前去抗击外寇,应该是自然Z事。更何况去边庭“一刀一枪”的心声在他们中间早己有Z。那么,径自去边庭“抗敌”述是通过“招安”,与朝廷联手Z后去“平虏”?这是一个十分严峻而无可回避的问题。(二)宋江等受“招安”述有梁山泊山寨的内部原因。前文已经分析了促使“招安”的外部原因,接下來说说梁山泊的内部原因。1、宋江、吴用、卢俊义等主要首领都主张“招安”。梁山的主耍首领及将领上山前不是王公贵族,就是朝廷官员,最不济也是出身地主。如小旋风柴进,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虽然不是宋朝皇室的嫡亲,但也有相当高的地位,“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这种殊荣不是一般的地主可以得到的。如宋江在上山前是“在辎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尽管押司只是个小小的文官,但同样是当时整个统治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林冲在被陷害前是东京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禁军就是保卫都城的御林军,能在其中担任教头,那也是有一定威望和地位的。像徐宁、杨雄、呼延灼、戴宗或是战败而降,或是被宋江用计赚上梁山,或是犯法走投无路上梁山的。至于卢俊义,祖籍北京,是个员外,宋江评价他是“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说明他在北京城有比较高的威望,所以他绝对不会是普通的老百姓,应该是个大地主。这些梁山的主要首领上梁山有各白不同的原因,但恐怕没有人是自愿的,都是为事所迫。 那么,我们就很好理解,这些人必定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复原来的身份和地位。耍实现这种愿望,就当时梁山义军的实力來看是不可能以打下宋室江山建立新王朝來实现的,既然不能改朝换代,那融入现在的朝廷是不错的选择,“招安”就是这种选择的体现。2、从梁山泊山寨的长远来说,要避免覆灭只有接受“招安”。《水浒传》前半部大概是“官逼民反”。各处人马围绕梁山,渐次拉起一支失去锁镣得到一切的无产者队伍。到三十五回,宋江估计晁盖已有三五千人马。后来不断兼并山头、瓦解庄园,三山聚义后,估算梁山人口总有二万,但这伙人不事牛产、贸易,却推崇“成瓮吃酒,人块吃肉”,吃饭的问题成为头等大事。水浒中描述设宴吃食的场面共有140多处。其中三分之一指明了吃的是牛肉。牛在中国迟至二十世纪屮叶都是昂贵的牛产资料,从秦朝法律起,杀牛就是一种罪。水浒小嗜好牛肉的描写,是梁山革命队伍乌托邦气质的一个证明。宋江Z所以不顾弟兄伙反对,存心谋求招安,说到底是出于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制的乌托邦愈演愈烈的财政危机。他的亲弟弟宋清是梁山的“财政部长”,对梁山泊三天两头排筵设宴的难以为继,知道得最清楚。而这是成天酒足饭饱叫嚷杀人的李逵们并不关心的。要解决越來越多的人吃饭及梁山以后的发展,光靠前期的打家劫舍已不可能满足,而梁山又没有多少从事生产财富的人,乌托邦的破灭促使梁山接受“招安”以获取朝廷的物质支持。二、受“招安”的重要目的是“平虏保民安国”。前文已提及,宋江在菊花会上的《满江红》一词,实际上已充分表达了其“平虏保民安国”的爱国之志。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来看,即阶级矛盾应当服从于民族矛盾这一角度看,宋江所谓的“招安”,实质上是放弃梁山泊的局部利益去追求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我们从“招安”之后的实际行动來判断,确实也是如此。《水浒传》中的方腊己经走到人民的反面。宋江应诏征方腊并不是“白相残杀”,而是为国家统一和人民的安定。书中百姓对方腊政权也是极为不满。宋江攻打杭州城,截获一批粮船,船主说:“我等皆大宋良民,累被方腊不时科敛,但有不从者,全家杀害。”由此可见方腊政权并不代表农民利益,还对农民征赋敛财,加以剥削,并对百姓任意残害。对于这种封建割据政权,宋江等人受招安征伐他也是无可厚非的。再看,当宋江攻常州时“百姓都 被方腊残害不过,怨气冲天,听得宋江军入城尽出来助战”。人心向背己可见一斑,方腊的 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宋江征讨方腊既是统一国家机,乂是为民除害。这是符合时代与当时社会要求的。征辽、征方腊是招安后的两大正义的行为。有了梁山英雄的“招安”,才有征辽、征方腊,才能达到宋江等人“平虏保民安国”的目的。三、“招安”的结局是一个悲剧。英Z所以成为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为蔡京等奸臣所害。对于《水浒传》最后的悲剧,很多人认为是“招安”导致的。其实,这种观点是表面化的。我国历史上先后爆发的无数次人人小小的农民起义,人多是以失败告终,被镇压或受招安。即使有的推翻了当时的王朝,最终建立的还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曾经的农民起义首领也成了地主阶级的总代表,成了封建皇帝。事实上在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军胜利的过程也好似农民起义领导集团的地主阶级化的过程。方腊起义并未推翻当时的大宋政权。但占据一方的方腊已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建立官僚机构,造宝殿行宫,选嫔妃采女,俨然是一副封建皇帝的架式。由此可见,从农民起义的根本利益来看,农民起义被镇压是失败,被招安是失败,胜利了依门是失败。这是由农民阶级的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所以农民起义的实际是要么支持“好皇帝”,要么自C当皇帝,封建王朝的历史就是这样反复着,直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一定基础后,革命才能向前跨了一大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