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说课稿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29课《将相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学习内容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策略说明,四、目标与重难点,五、教学流程设计,六、教学特点说明。一、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从课标角度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将相和》从内容上看,引导学生了解三个故事的内容;从情感上看,引导学生感受将相二人的高贵品质;从结构上看,引导学生感受三个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写作角度上看,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性格运用语言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情感、能力上立体收获。——这是本课的三维目标体现点。学习内容分析——从教材设置角度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面向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是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他们面对的学习生活、人事关系、情理家国的问题也都在逐步凸显出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如何在品味人物的语言中体味人物的性格;如何在品味人物语言中体味的人物的品质;如何用语言去塑造一个有性格、好品质的人物形象在这节课中都会得到答案。——这是学段训练目标。学习内容分析——文本解读《将相和》一课是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的第二十九课。这是一片历史故事,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凸显了蔺相如、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内容线、结构线、情感线梳理。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分析有一定的能力,能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的分析感悟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是学生已有的认知。
但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意识还不够,分析能力还比较差。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意识,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的语言的意识还相当薄弱,其写作能力还处在基础阶段。这是学生认知的难点。三.教学策略说明以每一写人课文为课例,注意从内容线、情感线、结构线、表达线培养学生的对写人文章的感悟能力。这是前期教学状况。学生初步有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捕捉人物性格的意识,初步有了依照人物的性格特征去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写作意识。但都还是仅仅停留在意识阶段,其能力还处于相当薄弱的阶段。这是呈现出的问题。依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呈现的特点,本课教学采取以旧有带新知,以旧法带新法,从学生熟悉的内容线、情感线入手,带领学生体会人物语言对人物性格的彰显性的性格表达线,再到根据人物性格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刻画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表达线。这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四、目标与重难点1.感受、理解人物的立体形象:感受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感。——这是本课的初级目标。2.感受、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廉颇直率、坦诚的性格;感受蔺相如沉稳、儒雅的人物特性。3.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从内容、情感、性格三方面评价人物;从语言和人物性格的相融性上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本课的普遍目标。以上三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著作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并在自己写人作品中能够有意识、有能力地用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展现人物,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此为挑战目标,也是本课教学难点所在。本课还有这样的发散点:1.学生角色转换,两次向廉颇转述蔺相如的语言,都需要学生进行加工,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2.写作表达,通过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语言,展现人物的性格。五、教学流程设计
下面结合教学流程图介绍一下本课教学过程。首先,整体回顾,《将相和》这篇课文由三个小故事构成的,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接着,理清因果关系。1.过渡:这节课继续学习第三个小故事,请同学们读读“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想想他和前两个故事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2.指名汇报3.教师小结理脉络:(课件同步)蔺相如原本是宦官缪贤的一名门客,因为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接着蔺相如又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一下子给他连升三级,封他做了——上卿。廉颇看到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心里很不服气,因此,也就造成了将要跟相不和。可是,为什么廉颇看到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高,心里就会不服气呢,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初步领悟廉颇情感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探究廉颇。首先来体味语言。接着,结合背景资料进一步探究廉颇。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廉颇的品格。接下来,进入对另一人物蔺相如的探究。
体味他的语言,从他的做法追溯原因,看看关联句式的作用。
接着,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进一步领悟语言表达。
由语言的推敲得出他的性格品质。接着,对比语言凸显性格品质。
从语言的语言描写中提炼方法。学以致用,运用方法练习写作表达。
最后,总结全文,提升认识:纵观全文,由于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蔺相如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生气,造成了二人的不和,但是当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负荆请罪,使得将相和好。没有廉颇的负荆请罪,就不会有将相和。没有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就不会有将相和。这一将一相,为了赵国而和。和则万事兴,和则国家强。
六.教学特点说明:1.攻其一点波及其余本教学设计以第三个故事为突破点,以两个人的语言活动为线索,重点研读。回应引出前两个故事,突出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2.抓其一点明白利弊本教学设计紧紧抓住蔺相如的一段语言,进行深入的研读、体味,抓住其中心点——和。通过对已发生的故事的实践证明,通过对未来必然会发生的事件的推演,得到唯一的结论:和则利,斗则弊。培养了学生的推演能力,多方位思考的意识。3.抓两面突出人物性格本教学设计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展现人物的性格。抓住将相二人语言的进行对比,通过对语言的研读、体味,感受到语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4.悟方法出表达本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体会到语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后,学习用语言展现个性的人物形象,输入输出,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