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台山小学罗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积累送别诗。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3、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祝福》)“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再有一个多月就要离开台山小学了,你的心情如何?从古至今,离别都是文人避不开的话题,你知道哪些有关离别的诗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离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地点:芙蓉楼送别对象:辛渐)那送别的人又是谁?(王昌龄板书)这一别就是一辈子呀!你对王昌龄有哪些了解?作者简介:王昌龄,字少伯,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尤擅长七绝,享有“七绝圣手”的美誉。后人辑有《王昌龄集》。(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注意停顿与节奏(指名读、齐读)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三、精读古诗,重点品味赏析前两句,自己读一读,用一个词形容你的感受。体会“寒”和“孤”。1、秋雨的“寒”和楚山的“孤”秋天的雨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寒冷)一阵秋雨一阵凉啊!这秋雨趁着昏暗的夜色潜入吴地,的确带着丝丝凉意呀!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孤零零的。想象画面,齐读前两句。2、离别的“寒”和内心的“孤”秋雨会寒冷吗?山会孤单吗?那么真正感到寒冷和孤单的是什么?(作者送别客人的伤感和惆怅)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除了离别的伤感之外,还有哪些让作者感到心寒的?
(背景介绍: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所以,这个寒还可以怎么理解?(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带着这种情感读前两句,感受作者复杂的内心。四、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人物品质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聆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1)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师)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离别之际,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叮咛:“————。”学生再次激情补白。(古诗后两句。)(2)引导: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的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是他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能回家吗?(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齐读全诗检查背诵五、迁移运用,自主学习(1)总结方法(2)引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顾《卜算子咏梅》)(3)小组合作,自主学习(4)总结山水春比喻不舍与祝福(5)背诵(个人、小组、全班)六、拓展延伸刚才我们学习了一首送别诗和一首离别词。其实离别呀不只饱含诗人的坚贞操守,也不只是留恋与祝福,还有一群边疆战士的壮怀激烈、爱国热情。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首离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简单介绍诗的内容,练习背诵、展示)结束语:我们的离别就在眼前了,但是我们的再见绝对不会是再也不见。我希望你们能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带着满腔的热血与抱负去追寻你的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终有一天我们会再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