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感受了《七步诗》中曹植感慨兄弟间相互残杀的无奈;诗佛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恬静;明代词人于谦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更有杜甫因家乡收复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二、释题。师:每首送别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送谁?“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他一个人吗?还有谁?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三、知诗人。(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是啊,王昌龄是“诗中天子”,“是七绝圣手”,可他除了才学特别高之外,他还是一个能为朋友两肋插刀,敢于仗义执言,不怕得罪权贵之人。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因害怕得罪权贵,纷纷对王昌龄敬而远之,但是正在这患难之中却有人表达出了对王昌龄的担忧,在当时就写下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就更是直接,那年的秋天辛渐借着回到家乡洛阳的机会,绕了个大远,到龙标的这个地方来看望王昌龄,于是就有了这首诗,就有了这个故事,《芙蓉楼送辛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1、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1)指导读得正确。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2)指导读出节奏美。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2、指名读。3、齐读。五、感悟诗歌内容。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懂得地方做好标注。2、集体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六、品诗,悟情。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一场凄凉的冷雨弥漫着整个江面,趁着夜色进入了吴地,等到清晨送别了自己好友辛渐,只留下了楚山的孤影。)师:其实,老师心中也有疑惑,雨,有很多种,大雨,中雨,小雨,春雨,秋雨,冬雨,牛毛细雨……为什么诗人却用一个“寒”字来形容这场雨呢?生:天气寒冷;对有人的思念……师:原来,“寒”字不仅仅描绘了这场雨,更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诗人平明时分送客,又怎么知道昨夜寒雨入吴了呢?在什么情况下作者可能知道昨晚下了雨,而且是寒雨?生:在诗人落难的时候,他的好朋友辛渐来了,他不怕得罪权贵,绕着远道来到这看我,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明天就要走了,那么,晚上诗人的心情能平静吗?用一个词来来形容:彻夜难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同样的,辛渐也一样,两个睡不着觉,难以入眠的人,他们相约——(喝酒去)去哪喝?——(芙蓉楼)。事实果真如此,这俩好朋友正在芙蓉楼推杯换盏,正喝着,就发现外面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寒雨连江夜入吴)。雨一直下着,这俩好朋友喝着小酒,不知不觉天就亮了,王昌龄在平明时分送别好友一直到楚山。这山,你见也好,不见也好,就在那矗立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此时,作者为什么却说“楚山孤”呢?生:王昌龄把好友辛渐送走了,只剩下楚山的孤影。大家想一想,除了楚山的孤影外,还有孤零零地矗立在那看着好友离去的背影的——(王昌龄)。孤独的仅仅是楚山吗?还有王昌龄。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万分——(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2、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1)如果你有一位在远方的亲友,你要问候她他,你会问些什么呢?生:身体可好;生活过得怎么样……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3)师:为什么王昌龄只让辛渐告诉亲友们“一片冰心在玉壶。”呢?(4)(课件插入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在此时的情况下,洛阳的亲友想问,问的并不是身体好不好,衣食住行等。对于一个远在异乡的亲人,他们最可能问的,最想问的就是:什么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他想回到自己的家乡难吗?说不难也难,因为他不畏权贵,不愿向坏人屈服……因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当辛渐越走越远,诗人挥手告别祝他一路平安。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诗人内心受不了,他心里在想:洛阳的亲友啊,我是多么想随辛渐一齐回到家乡啊!但是,我能向那些坏人妥协吗啊?——不能。我能屈服吗?——不能。因为我是——王昌龄。齐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3、归纳主题。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六、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并引生再读此句)2、师: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行,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写诗给自己的朋友。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3、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岸上的踏歌,是碧空下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独的楚山。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表达离情别怨的诗歌。也把这些诗歌运用到我们平时的积累中: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山孤孤寂高洁冰心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