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长平乡中心小学谢冬祥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正确默写名句。2、能通过欣赏作者的字(字如其人)和样貌,了解作者的生平,以诗的写作背景为铺垫,潜移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3、能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学习卡,解决问题。4、通过老师的引导,能悉知作者在借景抒情(心情)、借物传情(感情)。5、能抓住关键词“寒雨”、“楚山孤”体会作者临别是惆怅、孤寂和依依不舍,抓住关键词“冰心”、“玉壶”理解诗人清廉正直的高贵品质。学习过程:1、初步感知送别诗。(1)、诗歌是我们中华五千年的瑰宝,我们华夏子孙的精神财富。诗人往往触景而生情,短短字句写景、抒情、记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引导: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3)、欣赏作者书法,观看作者画像,自己默读诗人生平简介,判断:作者是一位怎样的人?他当的是一个怎样的官?(重情重义、正直廉洁)(4)、引导:“七绝圣手”是指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引入下一个环节:这样一位重情重义、正直廉洁写出的七言绝句如何,我们一起鉴赏。设计意图:渗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根据已知渗透未知从而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的课堂用语“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一起鉴赏”将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2、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1)、引导:诗歌要读出它的韵味,给人一种古韵流香的感觉,老师有点迫不及待了,同学们也试一试,要求:读准字音、句尾字调、注意节奏。(2)、生自由朗读诗歌。 (3)、同学们读的如何,我们来做个比较,听一听别人的朗诵,划好这首诗的节奏。(4)、出示划好节奏的诗,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引入: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进入诗的主旋律。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的过程,通过读、听、比较、再读,从而获取真正意义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不再单单屈就于文本。 3、理清题目大意,了解诗的写作背景。(1)、引导:这首诗的题目就交代了诗的(地点、人物)(2)、介绍芙蓉楼。(3)、生默读诗的写作背景。设计意图:渗透学生热爱祖国文明古迹的情感,两次默读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4、想象诗中画面整体把握诗的意境。教师播放朗诵,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出示练习卡,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师在旁边加以辅导,之后小组汇报。
附: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学习卡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寒雨:秋雨。2连江:满江。3夜:夜晚。4入:来到。5吴:吴地。6平明:天刚亮。7送:送别。8客:好友(辛渐)9孤:孤影。10洛阳:辛渐是诗人的同乡,同为洛阳人。11如,如果。12问:问起或打听。玉壶:玉制的茶壶。1、《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根据诗中内容填空:在在送别去(人物)(时间)(地点)(人物)(地点)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这是在借景。3、冰心是一颗怎样的心?我们有句成语叫做冰4、最后一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在借物。表现作者怎么样的
品格?6、学生概括诗的大意,对辛渐做临别赠言。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到结论,锻炼学生说的能力。7、欣赏其他送别诗。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不局限于本课的教学,给学生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8、老师赠诗:学芙蓉楼送辛渐现代谢冬祥感伤寒雨之惆怅,独品楚山之孤寂。王昌龄七绝圣手,感怀冰壶永于心。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兴趣,抓住关键词语组织文字的能力渲染,语文文化素养的熏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静等花开。作业布置:搜集更多的送别诗,体会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