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麻城师范附属小学张巧妮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重点: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教学难点:能在不断的补白及小练笔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出示送别诗李商隐的《无题》1、学生自由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指名配乐读,交流评价。过渡: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一直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被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看老师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读3、通过读课题,你了解了哪些信息?(送别的地点和送别的对象)4、了解芙蓉楼和作者。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古诗,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节奏。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3、范读,感受节奏。
4、出示节奏,学生再读。5、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扩充“平明”的意思及相关诗句)三、精读古诗,品悟诗意。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出示诗句,体会“寒”,感受“孤”。(1)、自然的“寒雨”,“楚山的孤”。(2)、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除了秋雨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让作者感到含义和孤独?(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作者还会因为什么感到寒心?学生说后补充: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4)、总结写法——借景抒情。(5)、出示运用了这种写法的诗文2、学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出示,读。(2)、“冰心、玉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3)、总结写法——托物言志(4)、创设情境,以读加深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胸襟,所以即使朋友即将离去,他站在瑟瑟的秋风中,大声地对朋友说(学生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对家人冰心玉壶般的爱!萋萋芳草地,悠悠古道边,我们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学生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对朋友冰心玉壶般的情!在那苍苍茫茫的海边,作者对着即将远去的小舟,王昌龄这样对有人说(学生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对朝廷冰心玉壶般的忠心呀!没有了对家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封封家书的字斟句酌,所有的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学生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扩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诗句还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四、背诵诗文。五、扩展延伸,课后作业1、总结:多情自古伤留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之时,(老师说一句,出示一句)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伤痛悲感;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不舍;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款款深情;也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洒脱,还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心心相惜,更有“青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深情期盼……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同窗六年,离别在即,请用诗句表达你的离愁别绪吧!可以仿写,可以改写,更可以自己创作。2、写诗文3、互送离别之言4、搜集整理送别诗:以目相送,以歌相送,以酒相送……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借景抒情楚山孤冰心托物言志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