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学位论文答辩日期: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五211:S:!呈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校、导师和同学⋯一文U兆悦
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注;如遗直墓他盂要挂星I直明鲍:查拦亘窒2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壶I]l匕怖签字日期:如l弓年上月IS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并同意以下事项:l、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2、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专?比1%导师签字:荔u为踅签字日期:bI>年y月f甚日签字日期~I玉年y马g口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摘要小说中引用诗歌在我国古代的小说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古代的小说中几乎都可以看到诗歌的影子。诗歌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随着时问的发展起着变化,最开始的时候诗歌在小说中仅仅是起着陪衬作用,但是越是往后发展诗歌与小说的联系越是紧密,最终成为小说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巅峰之作的《聊斋志异》更是把诗歌与小说融会贯通,创造了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秀作品。因此本文从《聊斋志异》中诗歌的数量和体裁、诗歌所呈现的特点、诗歌的功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与唐传奇中的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探讨《聊斋志异》在诗歌运用方面对前代作品的超越以及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聊斋志异》的研究是一直都是专家学者感兴趣的热点,但是他们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对于小说中的诗歌则较少关注,对近年研究《聊斋志异》诗歌的现状进行梳理,关于《聊斋志异》中诗歌的研究的论文并不是很多,而且大都是简单地论述,并没有很深入很详尽地进行论述。第二部分:统计《聊斋志异》中诗歌的数量和体裁,对诗歌的数量和体裁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进行详细地论述,从诗歌发展的规律和蒲松龄的诗歌创作的特点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分析《聊斋志异》中的诗歌所体现的个性化特点原因。最后对诗歌引用的特点进行论述,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第三部分:《聊斋志异》中根据诗歌插入小说的情况把小说中的诗歌应用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对于前人诗歌作品的改造,二是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歌作品,三是文中人物的诗歌作品。第四部分:论述了《聊斋志异》中的诗歌所起到的作用,一种是诗歌在文中所起到的叙事功能,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用诗歌来诉说自己的身世经历及抒情感伤,用诗歌来渲染环境气氛,用诗歌来嘲讽五个方面论述了诗歌的叙事功能。一种是诗歌所起到的诗化功能,从诗化的构思、诗化的语言、诗化的意境、
诗化的意蕴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五部分:《聊斋志异》诗歌与唐传奇诗歌的比较研究,首先从诗歌的数量、诗体、诗歌的作者、诗歌的运用形式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其次从诗歌的叙事功能和诗化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异同比较。两者之问有许多相同之处,《聊斋志异》借鉴吸收唐传奇运用诗歌的技巧,取得了更加高的艺术成就。第六部分:《聊斋志异》中插入诗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我国古代小说中插入诗歌传统的影响,也有蒲松龄自身的因素。蒲松龄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对诗歌比较喜爱,而且他的朋友也大多都是文人墨客,这些人是他作品的主要读者,因此在小说中插入诗歌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插入诗歌也有显示自己才华的心理因素。关键词:《聊斋志异》;诗歌;诗歌功用
TheStudyofPoetryofLiaoZhaiZhiYiAbstractToreferencepoetwinthenovelisavervcomnlonphenomenoninthenovelsofancientChina.7I'hereaderscanoftenseetheshadowofthepoetlTinthenovelsofancientChina.Theroleofpoetryinthenovelchangeswiththedevelopmentoftime.Inthebeginningpoetryonlyplaysafoilroleinthenovel,astimegoesbytheircontactbecomingmoreandmoreclosely.Poetrvfinallybecomesanindispensablepartofthenovel.Thecombinationofpoetryalldfictionaremorecloselyin15aoZhaiZhiYithepeakofancientChineseclassicalnovelsthatcreatestheoutstandingworks.’17hisarticlediscussesthenumberandgenreofpoetry,thecharacteristicsofpoetryandthefunctionofpoetry,comparingthepoeto'ofLiaoZhaiZhiYiwiththepoetuofTangLegend.soastoexploretheskillofusingpoehTofLiaoZhaiZhiYithatbeyondsthepreviousworksaswellasitsartisticvalue.articleisdividedintosixparts:firstpart:TheresearchofLiaoZhaiZhiYihasalwaysbeenahotspotthatexpertsandscholarsareinterestedin.Butmostofthemfocusontheresearchoftheideologicalcontent,charactersandotheraspects.Theypaylessattentiontothepoetryofthenovel.CombingthecurrentsituationofresearchofpoetryofLiaoZhaiZhiYi,researchonthepoetryofLiaoZhaiZhiYiisnotsomuch.Andmostofthemarebrieflydiscussed.secondpart:ThispartstatisticsthenumberandthegenreofpoetryofLiaoZhaiZhiYi,discussingthecharacteristicsreflectedinthenumberandgenreofpoetryindetail,thenanalyzingtheresultfromthelawofdevelopmentofpoetry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poetrythatcreatedbyPuSongling.Characterpersonalizationfeaturesreflectedbythepoetryareanalyzedfromthreeaspects,finallydiscussingthecharacteristicsofpoetrycitedinthenovelandanalyzingofthereasonS.111ethirdpart:ThepoetryapplicationofLiaoZhaiZhiYiaccordingtothepoetryinthenovelcanbedividedintothreeways:totransformthepreviouspoems,todirectlyreferencepreviousworks,tocreatebycharacterofthenovels.fourthpart:ThispartdiscussestheroleplayedbythepoetryofLiaoZhaiZhiYi.Somepoetriesinthetextplaynarrativefunction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story,totelltheirownlifeexperienceandlyricalsentilnentality,torendertheatmosphere,tomockbypoetries.Somepoetriesplaythepoeticfunction,discussingfromfouraspects:thepoeticconception,poeticlanguage,poeticmoodandpoeticmeaning.fifthpart:ThispartmakesacomparativestudybetweenthepoetryofLiaoZhaiZhiYiandTanglegend,firstlycomparingthemfromthenumberofthepoetry,thegenre,thewriterofthepoemandpoetryusingfonnal,thencomparingthemfromtwoaspectsofnarrativefunctionandthepoeticfunction.Therearemanysimilar。itiesbetweenthem.LiaoZhaiZhiYiabsorbstheskillofusingpoetryandhasachievedmorehighartisticachievement.sixthpart:ThereasonsofpoetryinsertedinLiaoZhaiZhiYilieinmalayaspects.Itisinfluencedbythetraditionofinsertingpoetryinourancientstories,aswellasthefactorsofPuSonglinghimself.PuSonglingwasborninaliteraryfamily,duetofalnilyinfluenceonpoetry,andhisfriendsaremostlymerlofliterature,thesepeoplearethemainreadersofhisworks,sothe
insertionofpoetryinthenovelpoetrymeettheiraestheticdemand.PuSonglingalsowanttodisplayhistalentsbyinsertingpoetryinthenovel.Keywords:LiaoZhaiZhiYi;Poetry;Poetryfunction
目录1《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及其特点⋯⋯⋯⋯⋯⋯⋯⋯⋯⋯⋯⋯⋯⋯⋯..21.1《聊斋志异》中诗歌的数量和体裁⋯⋯⋯⋯⋯⋯⋯⋯⋯⋯⋯⋯⋯⋯21.2数量和体裁上的特点⋯⋯⋯⋯⋯⋯⋯⋯⋯⋯⋯⋯⋯⋯⋯⋯⋯⋯⋯⋯⋯⋯31.3诗歌的个性化特点⋯⋯⋯⋯⋯⋯⋯⋯⋯⋯⋯⋯⋯⋯⋯⋯⋯⋯⋯⋯⋯⋯..51.3.1极具女性化色彩的爱情诗⋯⋯⋯⋯⋯⋯⋯⋯⋯⋯⋯⋯⋯⋯⋯.51.3.2幽森凄冷的鬼诗⋯⋯⋯⋯⋯⋯⋯⋯⋯⋯⋯⋯⋯⋯⋯⋯⋯⋯⋯71.3.3充满生活色彩的神仙妖怪之诗⋯⋯⋯⋯⋯⋯⋯⋯⋯⋯⋯⋯⋯..81.4诗歌引用的特点⋯⋯⋯⋯⋯⋯⋯⋯⋯⋯⋯⋯⋯⋯⋯⋯⋯⋯⋯⋯⋯⋯⋯⋯⋯⋯⋯82诗歌插入文中的方式⋯⋯⋯⋯⋯⋯⋯⋯⋯⋯⋯⋯⋯⋯⋯⋯⋯⋯⋯⋯⋯92.1对于前人诗歌作品的改造⋯⋯⋯⋯⋯⋯⋯⋯⋯⋯⋯⋯⋯⋯.2.2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歌作品⋯⋯⋯⋯⋯⋯⋯⋯⋯⋯⋯⋯⋯⋯..2.3文中人物的诗歌作品⋯⋯⋯⋯⋯⋯⋯⋯⋯⋯⋯⋯⋯⋯⋯⋯⋯⋯一3《聊斋志异》中诗歌的作用⋯⋯⋯⋯⋯⋯⋯⋯⋯⋯⋯⋯⋯⋯⋯⋯⋯.143.1叙事功能⋯⋯⋯⋯⋯⋯⋯⋯⋯⋯⋯⋯⋯⋯⋯⋯⋯⋯⋯⋯⋯⋯⋯⋯143.1.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一143.1.2塑造人物形象⋯⋯⋯⋯⋯⋯⋯⋯⋯⋯⋯⋯⋯⋯⋯⋯⋯⋯⋯..153.1.3用诗歌来诉说自己的身世经历及抒情感伤⋯⋯⋯⋯⋯⋯⋯⋯⋯..163.1.4用诗歌来渲染环境气氛⋯⋯⋯⋯⋯⋯⋯⋯⋯⋯⋯⋯⋯⋯⋯⋯173.1.5用诗歌来嘲讽⋯⋯⋯⋯⋯⋯⋯⋯⋯⋯⋯⋯⋯⋯⋯⋯⋯⋯⋯⋯⋯⋯⋯173.2诗化功能⋯⋯⋯⋯⋯⋯⋯⋯⋯⋯⋯⋯⋯⋯⋯⋯⋯⋯⋯⋯⋯⋯⋯⋯⋯⋯⋯⋯⋯.183.2.1诗化的构思⋯⋯⋯⋯⋯⋯⋯⋯⋯⋯⋯⋯⋯⋯⋯⋯⋯⋯⋯⋯⋯⋯⋯⋯⋯..183.2.2诗化的语言⋯⋯⋯⋯⋯⋯⋯⋯⋯⋯⋯⋯⋯⋯⋯⋯⋯⋯⋯⋯⋯⋯⋯.203.2.3诗化的意境⋯⋯⋯⋯⋯⋯⋯⋯⋯⋯⋯⋯⋯⋯⋯⋯⋯⋯⋯⋯⋯⋯⋯⋯⋯..213.2.4诗化的意蕴⋯⋯⋯⋯⋯⋯⋯⋯⋯⋯⋯⋯⋯⋯⋯⋯⋯⋯⋯⋯⋯224《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诗歌的比较⋯⋯⋯⋯⋯⋯⋯⋯⋯⋯⋯⋯⋯244.1《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诗歌的比较⋯⋯⋯⋯⋯⋯⋯⋯⋯⋯⋯⋯⋯244.1.1诗歌数量方面的比较⋯⋯⋯⋯⋯⋯⋯⋯⋯⋯⋯⋯⋯⋯⋯⋯⋯⋯..244.1.2诗体方面的比较⋯⋯⋯⋯⋯⋯⋯⋯⋯⋯⋯⋯⋯⋯⋯⋯⋯⋯⋯⋯⋯254.1.3诗歌作者身份的比较⋯⋯⋯⋯⋯⋯⋯⋯⋯⋯⋯⋯⋯⋯⋯⋯⋯⋯..264.1.4诗歌应用形式方面的比较⋯⋯⋯⋯⋯⋯⋯⋯⋯⋯⋯⋯⋯⋯⋯274.2诗歌功能的比较⋯⋯⋯⋯⋯⋯⋯⋯⋯⋯⋯⋯⋯⋯⋯⋯⋯⋯⋯⋯⋯284.2.1叙事功能的异同⋯⋯⋯⋯⋯⋯⋯⋯⋯⋯⋯⋯⋯⋯⋯⋯⋯⋯⋯⋯⋯⋯。284.2.2诗化功能的异同⋯⋯⋯⋯⋯⋯⋯⋯⋯⋯⋯⋯⋯⋯⋯⋯⋯⋯。315《聊斋志异》中诗歌的运用⋯⋯⋯⋯⋯⋯⋯⋯⋯⋯⋯⋯⋯⋯⋯⋯⋯。345.1诗歌入小说的源流和原因⋯⋯⋯⋯⋯⋯⋯⋯⋯⋯⋯⋯⋯⋯⋯⋯⋯⋯⋯.34O02}●¨『:~一¨一¨一¨一¨一¨『:
5.2《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入小说的现象和原因⋯⋯⋯⋯⋯⋯⋯⋯⋯⋯..37结束语⋯⋯⋯⋯⋯⋯⋯⋯⋯⋯⋯⋯⋯⋯⋯⋯⋯⋯⋯⋯⋯⋯⋯⋯⋯⋯⋯..38参考文献⋯⋯⋯⋯⋯⋯⋯⋯⋯⋯⋯⋯⋯⋯⋯⋯⋯⋯⋯⋯⋯⋯⋯⋯⋯⋯.39致谢⋯⋯⋯⋯⋯⋯⋯⋯⋯⋯⋯⋯⋯⋯⋯⋯⋯⋯⋯⋯⋯⋯⋯⋯⋯⋯⋯⋯一40个人简历⋯⋯⋯⋯⋯⋯⋯⋯⋯⋯⋯⋯⋯⋯⋯⋯⋯⋯⋯⋯⋯⋯⋯⋯⋯⋯.41发表学术论文⋯⋯⋯⋯⋯⋯⋯⋯⋯⋯⋯⋯⋯⋯⋯⋯⋯⋯⋯⋯⋯⋯⋯⋯.41
日IJ吾蒲松龄所创作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自从这部小说问世以来,这部文学经典就被世人世代相传,兴盛不衰。马瑞芳对它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与《红楼梦》是“双峰并峙”,一个是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代表,一个是白话小说的最高代表。著名红学家李希凡也有类似的评价“聊斋红楼,一短一长;千古流传,万世流芳",《聊斋志异》的地位是与《红楼梦》齐肩的。对《聊斋志异》这部小说的研究也在一直在不断的深化,也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就。关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思想内容、叙述艺术、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审美特征等方面,而对于《聊斋志异》中诗歌现象的研究则要冷清一些,于此有关的论文也不是很多,并且也不够的深入。冀运鲁的博士学位论文《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中,在第六章《聊斋志异》的诗性叙事中对《聊斋志异》中诗词进行了论述。首先是对于诗歌入小说的源流和原因进行了论述,接着又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诗词运用情况以及诗词曲赋在《聊斋志异》中的作用。侯桂运的博士学位论文名为《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的第二章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的第四节明清文言小说中插入的诗歌就有相关的的论述,作者首先说明了文中出现的两种诗歌形式,断句、联旬或者是完整的诗歌,接着论述了诗歌在小说中所起到的推动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烘托气氛的作用,他认为的《聊斋志异》中诗词恰到好处、精而不多,并且与小说的情节融为一体,对诗歌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汉举的硕士学位论文《集腋成裘文备众体》中在下编对《聊斋志异》中的文体穿插作了分析,对《聊斋志异》中的诗歌运用情况、诗歌数量、诗歌种类进行了论述。杨士钦在《谈诗词歌曲在中的作用和地位》中,从七个方面对诗词歌曲在《聊斋志异》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论述。贺国强、张东霞的论《聊斋志异》的“诗入小说”现象对诗歌入小说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诗歌入小说的想象是有着历史的传统,与小说作者本身的因素也密不可分,对诗歌在小说中的作用也给予了详细论述。笔者对《聊斋志异》中诗歌的现象从插入文中的方式,诗歌的特点,诗歌在文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体现诗歌在《聊斋志异》中的意义。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1《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及其特点1.1《聊斋志异》中诗歌的数量和体裁在《聊斋志异》的500多篇文章中,插入诗歌的篇章有33篇。而在这33篇中有18篇文中有完整的诗歌形式,出现的诗歌数目为26首。《翩翩》中1首诗歌,《林四娘》中1首诗歌。《嘉平公子》中1首诗歌,《连城》中2首诗歌。《公孙九娘》2诗歌,《姬生》中2首诗歌。《西湖主》l首诗歌,《细侯》1首诗歌。《田子成》1首诗歌,《丐仙》l首诗歌。《连琐》l首诗歌,《巩仙》l首诗歌。《绿衣女》中l首诗歌,《瑞云》中1首诗歌。《辛十四娘》中1首诗歌,《风仙》中3首诗歌。《香玉》中4首诗歌,《将太史》中1首诗歌。诗歌的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诗歌的体裁有古体和近体。所谓古体诗按照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其特点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④。古体诗歌每篇的字数是不定的,而且也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聊斋志异》中的四言诗歌有2首,分别为《翩翩》、《嘉平公子》中的2首诗歌。《聊斋志异》的古体诗除了四言的以外,还有七言形式的古体诗。《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所作的诗即为1首七言古诗,情感低沉哀婉淋漓地表现了林四娘的悲恸之情。所谓的近体诗是“初唐以后兴起的一种具有严格格律的诗体”,近体诗在“平仄、对仗和每篇的字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大致可以分为律诗、绝句和长律(排律)三种"②。其中律诗又可以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长律也是五言长律和七言长律,不过五言的长律居多七言的比较少见。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聊斋志异》五言的诗歌有10首,分别为《绿衣女》、《瑞云》、《辛十四娘》、《风仙》、《香玉》5篇中的10首诗歌。这10首五言诗歌全部都是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出现在文中的。七言的诗歌有13首,分别为《连城》、《公孙九娘》、《姬生》、《西湖主》、《细侯》、《田子成》、《丐仙》、《连琐》、《巩仙》、《蒋太史》11篇中的13首诗歌。其中《连城》、《公孙九娘》、《姬生》、《西湖主》、《细侯》、《田子成》、①王力。诗词格律.上海:中华书局,2009。14@王昕.诗词格律手册.北京:知识出版社,2010.173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丐仙》、《连琐》、《巩仙》9篇中的12首诗歌,全部都是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出现。七律形式的诗歌只有1首,即为《蒋太史》中蒋太史所作的那首偈语诗。1.2数量和体裁上的特点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来《聊斋志异》运用的诗歌形式体裁有四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有近体诗有古体诗,其中近体诗23首而古体诗只有3首,而在在全部的诗歌中,四言诗2首在全部的诗歌中占到的比例大约为8%,五言诗10首占据的比例大约为38%,七言诗14首占据的比例大约为54%。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以下特征:首先,诗歌的形式体裁有很多种类,但是近体诗的数量远远地超过古体诗的数量。其次,在全部的诗歌中,七言诗的数量最多。在《聊斋志异》中出现的26首近诗歌中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和七言古诗就占到了14首。最后,从诗歌的体裁上来看的话绝句多于律诗。文中诗歌呈现的这些特点,一方面是与诗歌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近体诗多于古体诗是由诗歌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语言系统的发展,古体诗肯定会被新的诗歌种类所代替。拿四言诗歌来说,四言诗是一种古体诗,四言诗歌的形式“整齐、对称、平衡,而且斩截有力,不论是和乐以歌还是吟诵朗读,两两相对的双音节奏是非常鲜明的’’,也正是因为四言诗歌的这种特点,四言诗歌成为“远古时期诗歌语言的典型代表”④。四言虽然有以上的种种优点,但是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其不足之处也慢慢地暴漏出来,比如字数短小造成表现功能和描写功能的受限、形式的难以掌握等等。正如钟嵘在《诗品》中所说:“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意少,故世罕习焉,"㈢钟嵘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出了古体诗在小说中很少用的另一个原因,古体诗受到汉魏两晋的文化精神的影响,因此具有古朴雄浑的特点。而且要想写好古体诗需要有丰富的生活感悟和过人的才华,需要一种睥睨的气势,否则便是给人以一种“声调柔媚”之感。但是小说是一种俗文学,它的内容多是写日常生活和人情世故,需要的是能够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给读者一种亲切熟悉感,而并非是那种睥睨的气势。在唐代的时候小说中就很少用到古体诗,所以生活在清代的蒲松龄在其小说中运用到的古体诗少于近体诗也就不难理解了。并且在《聊斋志异》中运用的古体诗有三首,而这三首的作者都非人类,比如《翩翩》一文中出现的四言古诗①孙绿江,孙婷.中国古代诗歌结构演进史.兰州:乍j‘肃人民出版社,2011.4②周振甫.诗品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8.5.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的作者翩翩就是一个女神仙,这是因为神仙都是长生不老的,而古体诗也是一种古老的诗体,由神仙来作古体诗更能使人信服。而在近体诗中绝句的数量又远远地多于律诗的数量,在23首近体诗中五言绝句10首七言绝旬12首,加起来一共22首诗,而律诗仅有l首。除了《蒋太史》一文中的诗歌是以律诗的形式出现,其他在《连琐》、《连城》、《公孙九娘》、《西湖主》、《细侯》、《巩仙》、《绿衣女》、《细侯》、《巩仙》、《凤仙》、《瑞云》、《香玉》等文中,用来抒情达意或者描写景物的诗歌作品全部是采用绝句的形式。其原因可以从律诗和绝句的特点来寻求一些线索,律诗对于对仗、押韵、平仄的要求都很严格,因此不适合进行叙事和描写。而在小说中所插入的诗歌则需要较强的叙事能力,承担起推动情节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律诗不适合在小说中大量的使用。因此正如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所说的:“律诗诸小说罕载,亦难于佳者。”W有时候虽然有一两句十分地出彩,但是却很少有全篇都很出色的佳作,但是“绝句则短小精悍,特别便于作家捕捉、描述人物瞬间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写起来也较简便易工,因而受到作家的欢迎"。㈢并且绝句起源于古乐府,适于演唱。而《聊斋志异》中许多绝旬是出现在宴饮当中,用来演唱助兴,因此绝句的数量也相应的要多一些。另外从小说中诗歌的作者来看,他们或者是用诗歌来传情达意,或者是在酒席上用来助兴,无论是那种方式都属于即兴之作,而绝句形式短小,较为自由,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因此绝句的数量多也就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文中诗歌所呈现的这些特点也可以从蒲松龄的诗歌的创作中来看出一些端倪,蒲松龄不仅仅是个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从《蒲松龄评传》一书中写到蒲松龄与他差不多同时进学的淄川秀才张笃庆、李尧臣以及张笃庆的表兄和二弟张履庆结成了“郢中社”,当时蒲松龄20岁。蒲松龄诗歌创作即使从这个时期算起一直到他去世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期间他一直坚持写诗,写下了大量的诗篇。据赵蔚芝《聊斋诗集笺注》可知蒲松龄的诗诸体兼备,有古体,有近体。古体诗共有285首:包括三言1首,四言5首,五言142首,七言93首,杂言43首。近体诗共755首:包括五律50首,五绝56首,七律370①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376@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上海..i二海师范火学,2004.204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首,七绝269首。另外还有五言排律7首,七言排律2首”④。因此我们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在蒲松龄日常的生活创作中“他对讲求格律的近体诗非常爱好,近体诗的数量,接近全部诗作的四分之三”②,所以近体诗的数量远远地多于古体诗的数量。在全部的诗歌中七言形式的诗歌一共有734首,大约占到了全部诗歌的71%。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是特别擅长七言诗歌这种诗歌形式的。而在近体诗中“他特别擅长七律和七绝”@,因此在《聊斋志异》所运用的23首诗歌中仅七绝就有12首。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在诗歌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他在小说中运用的诗歌所呈现的特征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做出这样的一个推测,《聊斋志异》中所运用的诗歌呈现出的特征与蒲松龄的日常生活的诗歌创作是有关联的。正是因为蒲松龄在日常生活中的创作有这样的一个倾向,才会使得《聊斋志异》中诗歌的运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带上了这种倾向。1.3诗歌的个性化特点《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作者的人物的身份则各不相同。有才华横溢的书生、有色艺双绝的妓女、也有由异类幻化的妖精、也有快乐逍遥的神仙、也有孤苦凄凉的孤魂野鬼。而诗歌的内容也十分的丰富,而诗歌在小说中受NIJ,说内容和感情色彩的影响,特别是文中诗歌作者的身份性格特征的影响,也都极具个性化特征。I.3.1极具女性化色彩的爱情诗《聊斋志异》中最为精彩的、成就最高的是蒲松龄所撰写的爱情故事,而在这些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有~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身份大多数都是书生的形象,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往往借用诗歌这种形式。从这些爱情篇章里面出现的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个特点,作者喜欢用女性用品或者是具有女性色彩的事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如《西湖主》中的陈弼教在花园中偶然见到了公主,为公主的美貌所震撼,从而在红巾上题了一首诗歌来赞扬公主的美貌,字里行间留露出对于公主的爱慕之意。在他所写的诗中就出现了“金莲”、“凌波”等女性色彩十分明显的意象。《细侯》中的满生是余杭县一个私塾的教书先生,①赵蔚芝.聊斋志异诗集笺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②赵蔚芝.聊斋志异诗集笺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赵蔚芝.聊斋志异诗集笺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他自见到了细侯以后便夜不能寐、日日思念,于是便借口有事向朋友借了钱去见细侯。两人见面以后极为亲密融洽,满生在两人浓情蜜意之时,便在枕上作了一首诗歌赠给细侯。满生所作的诗歌里面的“膏腻”、“铜盘"、“麝兰香”都是女子梳妆打扮之时用到的物品,“新鬟”则是用来代指女子的发式,所有这些都是具有女性色彩的诗歌意象。《连城》中的乔生年轻的时候就因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间,十分地具有文采。史孝廉拿出自己女儿连城的《倦绣图》来让众人题诗,其意在与择婿。乔生献上了自己的两首诗,乔生所作的诗歌中的“慵鬟高髻”、“蹙双蛾”、“兰窗”、“绣线”等女性色彩十分的明显,“慵鬟高髻”说的是女子的装扮,“蹙双蛾”说的是女子的神态,“兰窗’’指的女子闺房的窗户,“绣线"更是闺阁女子常用的事物。其他如“红面”、“金钿"、“菱花”、“翠袖”、“玉杵”、“绣鞋”、“罗裙”、“罗裙”等,也都是充满着女性色彩。”虽然从表面上看文中的书生是诗歌的作者,但是其实蒲松龄才是诗歌真正的作者。这些诗歌所呈现的特征其实是蒲松龄诗歌创作特征的一种反映,从蒲松龄的一些爱情诗和艳情诗中,特别是蒲松龄的艳情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特征,这些诗歌大多数都是作者的游戏之作。这些诗歌中存在着大量具有女性色彩的意象。如《为友人写梦八十韵》中的“玳瑁”、“罗裳”、“”环佩、“螺髻”、“莲钩”、“凌波步”、“胭脂”、“红霜”、“罗鞋”、“榴裙”、“绣袜”、“银趟”,《孙树百先生寿日,观梨园歌舞》中的“红妆”、“锦绣裳”、“舞带”、“芙蓉”、“娇容”、“轻裾小袖”,《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八首诗中出现的“妆台”、“长眉低蹙”、“”春闺、“”眉如新月、“”秋闺、“湘裙”、“娇娥”、“粉指”、“金钗”、“颦黛”、“莲瓣”,《树百宴歌妓善琵琶·戏赠》五首诗歌中的“红楼”、“”春恨、“绣带"、“轻钩玉指”、“红牙"、“弓鞋”、“霓裳”、“金钗’’、“红妆”、“环佩”、“湘裙”,等等。《秋闺·拟李长吉》一诗中的“凌波”、“娇梦”、“柔魂"、“香魄”、“红窗”、“宝镜”、“垂云”,其他的如《赠妓》、《又寄孙树百,兼赠鲁坛》等诗歌中也多具此类的意象。由此可见蒲松龄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便有喜欢用女性的用具或者是具有女性特色的事物作为诗歌中的意象的一种习惯。而《聊斋志异》中的爱情诗歌中多具有这种女性色彩的意象,很明显地与蒲松龄这种创作的中的喜好有关。1.3.2幽森凄冷的鬼诗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聊斋志异》中《连琐》中的连琐,《林四娘》中的林四娘,《公孙九娘》中的公孙九娘,以及《田子成》中的田子成在文中所作的诗歌,情感基调大都哀婉低迷,都呈现出幽森、凄凉、悲惋的风格,他们的诗歌意象也大都是迷离凄冷。如《连琐》中的诗歌云:“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诗歌的意境凄凉悲苦,在幽冷孤寂的夜里,萤火虫泛着点点星光称地夜更加的凄冷,苦闷的情绪谁会知道呢,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是给人一种阴寒之气。《林四娘》一诗写了自己国破家亡,自己一介女流无力抵抗最终香消玉陨的经历,情感基调亦是悲凉惆怅的。《公孙九娘》中的两首诗歌用“罗裳化作尘”、“露冷枫林月”、“风雨绕孤坟”、“血染罗裙”等意象,营造阴森凄凉的意境,也给人一种肃杀之气。《田子成》一诗也是用一系列凄凉孤独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楚怅然的意境。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人死后为鬼,是人们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幻想出来的一种形象。而坟墓则是鬼魂们生活的场所,墓地通常是在荒无人烟的荒郊野外,人迹罕至,只能与野兽为伍。因此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十分的阴森、恐怖、凶险和幽森凄冷的。而鬼是由人在死亡之后形成的,虽然没有了人的肉体,但是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情感上都是与人相通的。他们仍然具有人的七情六欲,留恋人世间的温暖与亲情。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他们孤苦无依地生活在那种幽森凄冷的环境时,会更加的感到凄楚孤寂。特别是《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尤为悲惨,她们大多数都还是处在花季的少女,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便因种种原因而香消玉殒,还没有享受到她们原本应该拥有的幸福人生。如连琐在十七岁的时候死于疾病,而且尸骨被葬在远离亲人和家乡的异地。被埋葬的地方十分地偏僻,周围都是坟墓一到晚上白杨被风吹得画画作响,十分地令人恐惧。所以可以想象像连琐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女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其他的恶鬼或者是鬼役的欺辱,而且文中到后来也说了一个鬼役逼迫连琐当他的小妾。如果不是有杨于畏的帮助连琐的的遭遇可想而知。林四娘本来是衡王府的一个宫女,也因战争的原二死于非命。公孙九娘被于七案牵连,与目前被一同押送进京,在途中愤而自刎,死后也被埋在了远离家乡的地方。田子成也是死于一场意外,且死后也被埋葬在了他乡,无法与自己的妻子埋葬在一起。因此他们的诗歌中呈现出那种种幽森凄冷的意境,完全是他们自身情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反映。1.3.3充满生活色彩的神仙妖怪之诗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蒲松龄在他的小说中利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给我们结撰了许多人与幻化成人形的异类、人与神仙之间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笔下这些花妖狐媚几乎与传统观念中的完全不同,他笔下的狐鬼花妖们大都是“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后才“偶见鹘突,知复非人”,④他笔下的神仙也与传统中的形象大不相同。传统观念中的神仙大都是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是以-7中超凡脱俗的形象存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但是在蒲松龄的笔下的神仙除却神仙的一个身份,除了他们生活地方是人世以外,他们的生活几乎与凡世间的人类无异。他们也像人类一样会集会宴饮,会走亲访友,会缔结婚约。因此他们所吟的诗歌,也大都与日常生活相关,极具生活气息。如《翩翩》中的仙女翩翩所吟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儿子儿媳时的高兴之情。看到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团聚在一起,日子过得十分地快活,感觉这样已经很好了,其他什么功名,什么富贵都变的不重要了。虽然翩翩是一个神仙,但是她的诗歌的内容完全反应的是人世间所有人的一种共同的美好愿望。并且由于神仙的生命是超越时空的,他们不必面临死亡的恐惧,而且他们的神仙法术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环境也大都十分的清幽秀丽,是人们梦想中的世外桃源,所以在这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中他们的心境自然也是十分地舒适愉快的。因此与幽森凄冷的鬼诗比起来,神仙所作的诗歌的情感基调是身份地明朗愉快的。在小说中花妖狐魅往往是幻化成为美丽少女的形象,继而与人世间的男子发生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所以她们的诗歌大都是反映了她们对于爱情的一种渴望,这其实与人世间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是一样的。如《绿衣女》中的绿衣女唱到:“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愿绣鞋湿,只恐郎无伴。”表现了一个少女对情郎的痴情,就算夜里露水打湿了绣鞋,也要去见她的情郎。《香玉》中香玉作诗日:“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诗歌的内容表达了她希望与黄生能够双宿双栖的愿望。1.4诗歌引用的特点《聊斋志异》中引自前代诗人诗作的作品有八篇,在这八篇中《曹操冢》中的“尽掘七十二坟墓,必有一冢葬君尸体”引自宋代俞应符《漳河疑冢》一诗,《书痴》中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引自宋代赵桓的《劝学文》一诗,《王桂庵》。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t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768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中“门前一树马缨花”引白虞集的《水仙神》,剩下的在这八篇中出现的诗作全部引自唐代诗人的作品。《娇娜》中的两句诗引白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侠女》中的一句诗引自杜甫的《新婚别》,《白秋练》中的四句诗分别引白元稹的《莺莺传》中莺莺赠给张生的诗歌,李益的《江南曲》,刘方平的《代春怨》,皇甫松的《采莲子》,《韦公子》中的诗句引自刘禹锡的《歌妓诗》,《王桂庵》中出现的另一句诗引自王维的《洛阳儿女行》。也就是在所有引用的诗句中,唐代诗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在蒲松龄引用的诗歌中之所以唐代的诗歌占据了那么大的比重,很显然是因为他对于唐代诗歌的熟悉和喜爱。而他的诗歌创作也显示了这样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唐代诗歌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十分大,特别是对于李贺、杜甫和自居易三位诗人对他的影响是十分的明显。刘卫华的学位论文《聊斋诗对唐代诗歌的接受研究》中就论述了蒲松龄的诗歌对于唐代诗歌的学习和接受问题。既然蒲松龄的诗歌创作中受唐代诗歌的影响比较大,很显然他对于唐代诗歌是十分地熟悉的,因此在进行创作小说的时候倾向于引用唐代的诗歌融入自己的小说中也就十分地理所当然。而《聊斋志异》中出现这些引用诗歌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有关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文中引用的这些诗歌的题材和内容恰恰符合了这些故事发展情节的需要,因此在文中的出现就十分地恰到好处。在文中引用这些诗歌短小精炼、意境优美,不仅符合文中人物的身份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而且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并且蒲松龄所引用的诗歌大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如刘禹锡、王维、元稹等。这些诗人诗才卓绝,因此他们的诗句往往语言凝练、情感真实、意境优美,因此用在小说中能够使得小说的语言显得更加的优美,增加了小说的艺术价值。2诗歌插入文中的方式《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小说的优秀代表继承吸收了小说融诗歌入小说的优秀传统,在其许多优秀的篇章中都插入了诗歌。可以根据诗歌插入小说的情况把小说中的诗歌应用分为三种方式:一是对于前人诗歌作品的改造,二是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歌作品,三是文中人物的诗歌作品。2。1对于前人诗歌作品的改造《瞳仁语》中的“有美人兮”是由《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的诗句改造而9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2。1对于前人诗歌作品的改造《瞳仁语》中的“有美人兮”是由《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的诗句改造而来,原来的诗句是“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彭海秋》中的“今夕何夕,遣此嘉客”出白《诗经.唐风.绸缪》,原来的诗句为“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原来的意思是指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在这里被作者改造了一下用来指见到客人的喜悦之情。《仙人岛》中的“黄鸟黄鸟,无止于楚”两句是由《诗经.秦风.黄鸟》和《诗经.小雅.黄鸟》两首诗里的诗句拼凑而成。《凤仙》中的“今夕何夕,见此凉人”两句诗与《彭海秋》里面的一样也是出自《诗经.唐风.绸缪》。只不过此“凉”非彼“良”,通过这么一改有力地塑造了风仙狡谐聪慧的狐女形象。《莲香》中的“已死春蚕,遗丝未尽”两句诗,是根据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改造而来。莲香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但是对于爱情却依然是充满向往,所以才不顾人鬼殊途而和桑生相才氏JL●、o2.2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歌作品在《聊斋志异》中引用前人诗句的篇章有《娇娜》、《侠女》、《白秋练》、《曹操冢》、《书痴》、《韦公子》、《王桂庵》、《香玉》八篇。《娇娜》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旬,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全部诗歌的意思看过了大海其他地方的水根本不能称之为水,看过了巫山的美丽的云,其他地方的云就入不了自己的眼,我经过花丛的时候都懒得看上一眼,一部分是因为自己修道的原因,另一部分是因为你。以此表明了自己对妻子的深厚的情意,除了自己的妻子再也不会有另一个能令自己有如此感情的女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这里被孔生引用,用来表达自己对于娇娜的念念不忘之情,而且仅仅两句诗也能从中读出丰富的内蕴,一方面是前面说到的孔生对于娇娜一见倾心、念念不忘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娇娜的美貌,因为这两句诗歌的本意就是看过了大海其他地方的水根本不能称之为水,看过了巫山的美丽的云,其他地方的云就入不了自己的眼了,所以可以想象孔生看到了娇娜的美貌惊为天人,因此在看其他的女子就是庸脂俗粉了。再一个方面孔生也是用这句诗歌来委婉的拒绝孔生为他提亲的建议。仅用两句诗歌很好地把孔生的心里所想毫无遗漏的表现出来。而且也符合孔生文人的身份,因此引10
d19lJ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用的很是恰当。“颠倒衣裳”一句出白《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两句。《侠女》中的“妾身未分明”一句,是引用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新婚别》。诗中的“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这两句诗的意思的说我的身份还没有确定,怎么去侍奉公公婆婆。因为新娘子结婚还不到三天,还没有正式确定自己妻子的身份。所以这里侠女引用这句话来表明自己虽然已经为顾生生了孩子,但是毕竟没有正式成亲没有名分,所以不能亲自抚养孩子。《白秋练》中“为郎憔悴却羞郎”一句,是引用的唐代元稹所作《莺莺传》里莺莺写给张生的一首诗歌里面的诗句。在这里白秋练引用其中的“为郎憔悴却羞郎"一句用来表明自己对于慕生的爱慕之情,显得既含蓄委婉又意味深长,慕生听后果然欣喜若狂。自秋练用书来占卜自己和慕生之间的婚事,翻到了唐代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一句,白秋练从诗歌的整体内容和悲伤的情感基调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因此非常的伤心,伤心地眼泪汪汪的。但是慕生却引用第一句“嫁得瞿塘贾"来安慰白秋练,从字面上理解是嫁给商人的意思,白秋练才稍稍高兴起来。慕生回到家以后因思念白秋练忠了相思病,他的父亲没办法只好带着他又回到了楚地寻找白秋练。慕生让白秋练为他吟诵“杨柳千条尽向西”和“菡萏香连十顷陂”,白秋练才吟诵完这两首诗歌,慕生的病马上就好了起来,“杨柳千条尽向西"一句,是唐代刘方平的(Of-℃春怨》一诗中的诗句。“菡萏香连十顷陂”一句,引用自唐代皇甫松的《采莲子》一诗。《曹操冢》中的“尽掘七十二坟墓,必有一冢葬君尸体”两句引用自宋代俞应符的《漳河疑冢》一诗。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歌对于曹操的狡猾和世人相信了曹操的诡计进行了嘲讽。《书痴》中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句,出自赵桓的《劝学文》。对于其他的文人来说,这首诗起到的是一种激励作用。而郎玉柱却显然是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首诗歌,从而反映出了他“痴”的一面。《韦公子》中的“春风一曲杜韦娘”一句,引用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歌妓诗》一诗,用这句诗来验证了女子的身份。《王桂庵》中的“洛IjH,SL女对门居”一句,引用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洛阳女儿行》,王桂庵故意大声的吟唱来引起姑娘的注意,而原诗的“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也是十分地应情应景的。“门前一树马樱花”一句,引用自元代虞集的《水仙神》一诗歌。原诗为“钱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该诗歌的意境十分的优美动人,因此在这里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押衙”是宋代许颧《彦周诗话》引王晋卿的诗句,是宋代许颧《彦周诗话》引王晋卿的诗句。这句诗暗指了故事后面的发展情节,香玉用这句诗来说明了自己今后要面临的结局,而故事的发展果然验证了确实如此。2.3文中人物的诗歌作品除了上面所说的直接引用前代诗人的诗句以外,其余出现的零散的诗句和完整的诗歌的皆是以文中人物之口所作,大部分是以完整的诗歌形式出现的。《林四娘》中林四娘与陈宝钥分别时所作的诗歌,其诗云:“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字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连琐》中连琐和杨于畏所连吟而成的诗作:“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连城》中乔生所作的两首诗歌,其一云:“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其二云:“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翩翩》中翩翩所吟唱的诗歌:“我有佳儿,不羡贵官。我有佳妇,不羡绮绔。今夕聚首,皆当喜欢。为君行酒,劝君加餐。”《公孙九娘》中公孙九娘在枕畔所作的两首诗歌,其一云:“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其二云:“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辛十四娘》中冯生所作的诗歌:“千金觅玉杵,殷勤手自将。云英如有意,亲为捣玄霜。"《西湖主》中陈弼教在手帕上的题诗,诗日:“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恐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绿衣女》中绿衣女所吟唱的诗:“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愿绣鞋湿,只恐郎无伴。”《细侯》中满生所作赠送给细侯的诗歌:“膏腻铜盘夜未央,床头小语麝兰香。新鬟明日重妆风,无复行云梦楚王。”《巩仙》中尚秀才与歌妓惠哥相酬和所作的诗歌:“侯门似海久无踪,谁识萧郎今又逢。袖里乾坤真个大,离人思妇尽包容。”《蒋太史》中蒋太史所作的偈语诗:“俪然猿鹤自来亲,老衲无端堕业尘。妄向镬汤求避热,那从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常自祝能仁。"《风,fili))中八仙、水仙和风仙所作的三首祝诗,八仙祝日:“新时如花开,旧时如花谢;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珍重不曾着,妲娥来相借。”水仙祝日:“曾经笼玉笋,着出万人称;若使姬娥见,应怜太瘦生。”风仙祝日:“夜夜上青天,一朝去所欢;留得纤纤影,遍与世人看。”《瑞云》中瑞云所作的赠送给贺生的诗歌:“何事求浆者,蓝桥叩晓关。有心寻玉杵,端只在人间。”《香玉》中香玉、绛雪与黄生三人所作的四首诗歌,黄生的两首诗歌分别为“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窗。恐归沙咤利,何处觅无双”和“山院黄昏雨,垂帘坐小窗。相思人不见,中夜泪双双”;香玉的诗日:“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绛雪的诗曰:“连袂人何处?孤灯照晚窗。空山人一个,对影自成双。”《嘉平公子》中温姬所作的嘲讽嘉平公子的诗歌:“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姬生》中的盗窃犯所作的两首诗歌分别为“手把菱花仔细看,淋漓鲜血旧痕斑点。早知面上重为苦,窃物先防识字官”和“少年学道志功名,只为家贫误一生。冀得赀才权子母,囊游燕市博恩荣”《丐仙》中舞女所歌的诗日:“连翩笑语踏芳丛,低亚花枝拂面红。曲折不知金钿落,更随蝴蝶过篱东。”《田子成》中的“满江风月冷凄凄,瘦草零花化作泥。千里云山飞不到,梦魂夜夜竹桥西。”除了完整的诗作以外还穿插着一些零散的诗句,《仙人岛》中的“一身乘有须眉在,小饮能令块垒消”;“潴头鸣格碟,狗腚响硼巴”,《杨大洪》中的“江边柳下三弄笛,抛向江心莫叹息”,《苗生》中的“绝城凭临眼界空,唾壶击缺剑光红”,《嘉平公子》中的“凄风冷雨满江城”,等等。虽然诗歌从表面上看是文中的人物所作,但是其实真正的作者是隐藏在这些人物身后的创作者即为蒲松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举世闻名,提到他人们就会想到他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但是蒲松龄的文学才能不仅仅只局限于小说,他在诗、文、词、曲、赋等方面皆有不俗的表现,文学功力十分的全面和精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写的诗歌,如小说《西湖主》中陈弼教偶然遇到公主后,从而新生爱慕而在红巾上所题的一首诗歌,内容为“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应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这首诗的内容与蒲松龄的一首名为《三千》的诗的内容极为相似,原诗的内容为“戏笑何人拟半仙,空中龙女散金莲。广寒队里恐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连城》中乔生所献的两首中的其中一首云:“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这首诗歌与《聊斋诗集》中的《同沈燕及题》中的其中一首诗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中一首云:“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这首诗歌与《聊斋诗集》中的《同沈燕及题》中的其中一首诗完全一样,原诗是蒲松龄与教授的弟子沈天祥一同为《思妇图》而题写的诗歌,是写思妇思念丈夫从而影响了做女红。而除了诗歌以外,《宦娘》中的那首《惜馀春》词是促成温如春与良工姻缘的关键,而这首词与《蒲松龄词集》中的那首《惜馀春.春怨》内容几乎一样。《绛妃》中的那篇讨伐风神的檄文,内容与蒲松龄写的一篇名为《为花神讨封姨檄》的赋也几乎一样。3《聊斋志异》中诗歌的作用《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大都是由文中人物所作,是属于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等作用。而且在融诗歌入小说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诗歌艺术因素的影响,在创作中融入小说蒲松龄吸收了诗歌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特征,因而使得《聊斋志异》充满了诗意特征。因此诗歌对于《聊斋志异》中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叙事功能,二、诗化功能。3.1叙事功能《聊斋志异》中出现的诗歌并非是毫无意义插入文中的作者用来逞才的作品,而是与小说融为一体是小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小说中所穿插的诗歌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石昌渝在《中国小说源流论》中对小说中插入的诗歌在小说中的作用作了详细地阐述,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男女之间传情达意;二、人物言志抒情;三、绘景状物;四、暗示情节的某种结局;五、评论。④以上几个方面的功能其实都是诗歌在文中所起到的叙述作用,这几个功能在《聊斋志异》中所插入的诗歌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分析诗歌在《聊斋志异》中所起到的叙事功能:3.1.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聊斋志异》中的许多诗歌在文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代表作品有《西湖主》、《连城》、《香玉》等。《西湖主》中陈生偶然闯入了一个后花园,见到了美貌的公主,并且在公主遗留的手绢上提了首诗日:“雅戏何人拟半仙?分明琼女散金莲。广寒队里恐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在赞叹公主的容颜十分地美艳动人,连广寒宫里的仙娥们也要嫉妒。其中也不难看出①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店,1994.16714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陈弼教对她的爱慕之意。然而这条手绢恰恰是公主经常使用和喜爱的手绢,所以按照婢女的说法陈生弄脏了公主的心爱之物必然会受到很严重的惩罚。但是正是因为这首诗歌公主不仅没有生气,看样子反而对陈生产生了好感。也真是因为这首诗歌令王妃大动肝火,命人把陈生逮捕从而使得陈生与王妃相见。也正因为如此才知道了陈生原来是王妃的救命恩人,从而引出了后面与公主结为连理情节。这样一连串的故事情节都是因为陈生的一首诗歌引起的。《连城》中的故事十分的跌宕起伏,先是乔生割肉救连城史举人违反约定,紧接着是连城去世乔生也心伤而死,最后是两人双双还阳终成眷属。这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其实都是缘于乔生所作的两首赞扬连城所绣的《倦绣图》和绣工的诗歌。如果没有这两首诗歌的话,连城就不会对乔生产生爱慕之意,也不会借用父亲的名义对乔生进行钱财的资助,乔生也不会把连城引为自己的知己,两个人因此而惺惺相惜心存爱慕之意。下面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节可以说都是由乔生的两首诗歌所引发的。《香玉》中香玉之所以会现身与黄生相见,也是因为黄生的那首树下题诗。正如香玉自己所说的那样本来以为黄生是一个可怕的人,却没想到是一个诗人因此不妨一见。如果黄生没有树下题诗的话,香玉肯定是不会与他相见,因此这首诗歌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而一直不肯与黄生相见的绛雪之所以出来与黄生相见也是因为诗歌的原因,如果黄生没有写《哭花》诗五十首,天天在坑边哭泣,也不会改变绛雪认为他是是个薄情郎的印象,从而现身与他相见。如果没有绛雪与黄生的相见,下面绛雪与黄生结为好友和绛雪代替香玉妻职的情节也就不会展开,可以说香玉的故事情节也是跟《连城》的一样是由诗歌所引发的3.1.2塑造人物形象在《聊斋志异》故事中诗歌的作者的性别、身份和社会地位是各不相同的,然而作者能够把诗歌同这些作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得诗歌“这些诗歌往往能够紧密结合作者的身份,诗歌情感基调也与作诗者的性格、思想倾向以及所处的环境相吻合,毫无牵强附会之嫌。”《瑞云》中的瑞云是杭州的名妓,不仅外表美艳而且文化和艺术素养都很高。因此她对才华出众的贺生倾心相许,但是贺生由于家境贫寒而不敢抱有这个奢望。然而一个秀才在瑞云的额头上点了一个墨点以后,墨点在瑞云的脸上越来越大,瑞云由貌美如花变得形似鬼状。但是贺生毫不介意用低价赎回她,把她当做自己的妻子,后来在秀才的帮助下瑞云又恢复了美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貌。故事中瑞云年龄仅有十四岁,虽身处风尘但是涉世未深因此性格还是相对单纯而美好的。所以她看不上财大气粗的富商贵介,而对满腹经纶才华出众的贺生一见钟情,因此作诗赠送给他,其诗日:“何事求浆者,蓝桥叩晓关。有心寻玉杵,端只在人问。”这首诗歌借用了唐传奇《裴航》的故事作为典故,希望贺生能够替其赎身从而与贺生结为夫妻相知相守。这首诗歌的内容大胆直白一般的闺阁女子显然是不会如此直白的表明心意,但是却与妓女的身份十分相符。诗歌显得含蓄蕴藉典雅,显示出了作者很高的文学素养,从而与前面所说到的瑞云的才艺双全的名妓形象相符。《辛十四娘》中冯生的性格是轻佻放纵的,因此他在第一次见到辛十四娘的父亲的时候就向辛父求娶辛十四娘,并且写了一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殷勤爱慕之意。虽然诗歌的情意是深切真实的,但是在第一次见面就呈给女方家长其实是很不妥的行为。而且从冯生见到辛父到冯生作诗辛父才说了两句话而已,从而可以看出前面所说的冯生的轻佻的性格。3.1.3用诗歌来诉说自己的身世经历及抒情感伤如《林四娘》中陈宝钥在夜间独坐的时候碰到了~个名为林四娘的女子,林四娘精通音律每当她唱《伊州》《凉州》等亡国之音时,都会使得听她歌唱的人留下I艮,II。林四娘自己也说:“歌代表着人的思想感情,哀伤的人唱不出快乐的歌声,快乐的人也唱不出哀伤的歌声。”这说明林四娘自己是一个哀伤的人,她必然有着令人唏嘘的悲惨经历所以才i月匕匕一n日EI出如此哀伤的歌曲。当林四娘与陈宝钥离别时作了一首诗,诗云:“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字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诗歌的所写的内容其实是林四娘对于自己经历的描写,“静锁”两句与文中自己所说是衡王府宫娥的身份相对应,“闲看”和“海国”四句其实是说明了自己的国家灭亡,所依托的王府也被摧毁,自己也在这场灾难中香消玉殒,成为孤苦无依的一缕魂魄。“红颜”和“日诵’’两句写的是林四娘成为鬼以后经常性地诵读佛经,这与文中所说的常常念《淮提》《金刚经》等佛经的行为想对照,最后两句写是其实是林四娘因自己的经历悲惨连唱出的歌也悲不胜数,听到她唱歌的人都潸然泪下。把这首诗歌放在后面一方面是对于全文情节的一种概括,另一方面因诗歌的内容将林四娘的短暂人生和情感沉痛哀婉地表现出来,使得读者16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能通过这首诗歌表白为什么林四娘的歌声为何会这么的不胜哀痛,更加体体会到林四娘对于悲惨命运的哀叹之情。《公孙九娘》中公孙九娘在洞房之夜在枕畔上谈起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作了两首诗歌,其一云:“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其二云:“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这两首诗歌的意象凄凉惨淡,从中可以窥探出公孙九娘的悲惨身世和悲痛心情。因为被“于七”一案所累及株连,一个弱女子只能无辜惨死之后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从“十年露冷枫林月”一句,可以看出公孙九娘凄凉孤独的心情。特别是“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两句,能够看出公孙九娘所经历的那场血腥的浩劫,即使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开箱子看到罗裙上依然鲜血淋淋。3.1.4用诗歌来渲染环境气氛处在不同的环境里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而当着这种情感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又会反过来对环境产生烘托渲染的作用。如《连琐》中杨于畏移居泗水滨,夜晚的时候听到一个女子在墙外吟诗,反复吟诵着“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两句。两句诗歌的大体意思:黑漆漆的夜里吹着凄冷幽森的风,萤火虫穿过草丛又沾到裙子上。这两句诗歌基调凄凉,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凄凉孤寂的情感。而之所以会产生风格如此悲凉的诗歌就要看连琐所处的是什么样的环境。泗水滨的周围是许多古墓,夜间的时候白杨萧萧有如波涛。连琐是一个身单力薄的女鬼,一个人在死后被埋葬在这样的荒郊野外,并且远离自己的家乡,所以难免会产生孤苦无依的幽情苦绪。而她的诗歌也对于她所处的这种环境作出了进一步的渲染,诗歌中描绘的意象加地渲染了她所处环境的凄凉幽森。《翩翩》中翩翩生活的十分的舒适安逸、丰衣足食,有聪慧的儿子,美貌的儿媳,疼爱自己的丈夫,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是十分的高兴的。所以翩翩在酒席上高兴地作了一首诗歌云:“我有佳儿,不羡贵官。我有佳妇,不羡绮绔。今夕聚首,皆当喜欢。为君行酒,劝君加餐。”诗歌表述了对于佳儿佳妇的喜悦之情,来表达了对于目前生活的满意和欣喜之情,而这首诗歌也进一步烘托了酒席上其乐融融的氛围。3.1.5用诗歌来嘲讽蒲松龄创作《聊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借写书来抒写内心的悲愤之情,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因此他在书中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从而使得文章既含蓄蕴藉又意蕴深厚。如《嘉平公子》一文中的嘉平公子空有其表,但是其实没有一点真才实学。女鬼温姬原先是因为认为他是个世家公子必然具有文采才毛遂白荐,并且无论公子的父母用了什么方法都赶不走。但是当她看到公子写的谕仆上面把“椒”写成“菽”,把“姜”写作“江”,把“可恨”写成“可浪”时,她作了一首诗云:“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这首诗歌内容诙谐读之通俗易懂,但是讽刺的是这么一首简单的诗歌嘉平公子依然是读不懂,更为讽刺的是还得拿给仆人看,堂堂的一个世家公子还不如一个下人的文才。在这里蒲松龄借温姬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像嘉平公子这样的不学无术的读书人的鄙视和嘲讽之情。在文章的后面还接着说到,不仅仅是嘉平公子这样一个特,崔卢等大家族的子孙许多都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像嘉平公子一类人的深深地厌恶之情。3.2诗化功能《聊斋志异》的有些篇章并没有诗歌的插入,但是读起来却诗意浓厚、情趣盎然。这是因为蒲松龄在写作过程受到了诗歌的影响吸收诗歌的种种特征使得小说“具有诗意,具有诗的意境和神韵”。①朱其铠在《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前言中所说:“蒲松龄其人,具有诗人气质;《聊斋志异》的许多优秀作品,也都充满诗意。”④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也曾说到《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带有诗的品格特征”。@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诗歌在《聊斋志异》中所起到的诗化功能:3.2.1诗化的构思所谓诗的神韵,石昌渝先生在《中国小说源流论》中是这样说的:“情感和想象是诗歌的灵魂,把这个灵魂附于小说,小说亦有诗的神韵。”④而《聊斋志异》里面作品则“都是作者在传说的基础上用想象、虚构的手法幻化、虚构出来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作者以其无拘无束的幻想,上天入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神秘奇特的理想世界”。⑨作者借鉴诗歌想象的①王恒展.中Nd,说发展史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64@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5④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店,1994.160⑤于兴菊,赵玉荣.《聊斋志异》虚幻世界的艺术魅力探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3):39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手法,用丰富大胆的想象和虚幻之笔构思了大量的引人入胜的精彩篇章。故事的人物形象作者不仅写了异类化为人的形貌,还有人类由于某种原因化成异类,这种相互转化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蒲松龄的丰富想象力。如《阿宝》中的孙子楚对阿宝一片痴心,因此他变成了鹦鹉飞去了阿宝家里去看自己心爱的姑娘,最终阿宝为他的痴情所感动两个人成为神仙眷侣。《促织》中成名的儿子不小心把要进献的促织给弄死了,因而投井自杀变身为促织,不仅使自己的父亲免于惩罚,还为自己的家里赢得了丰厚的赏赐。不仅仅写人生活的村落城市,而且还给我们呈现狐鬼妖魅、神仙精怪所在的异域世界。虽然蒲松龄写的都是充满着想象的故事,但是它们所反映的依然是人世间的人情世态。在这些篇章中善恶交织、美丑互现、虚实相生,让读者的一i5理得到丰富的艺术享受。最能体现出作者大胆丰富想象力的故事,莫过于那些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篇章。作者不仅描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更是突破了现实的束缚描写人鬼恋、人仙恋、人妖恋,《章阿端》、《宦娘》、《聂小倩》、《小谢》等都是写的人鬼之恋;《葛巾》、《白秋练》、《娇娜》、《小翠》、《辛十四娘》等写的是人妖之恋;《仙人岛》、《翩翩》、《云萝公主》、《西湖主》等写的是人仙之恋。创作出了一个个如梦如幻、朦胧渺茫的幻境,从而反映出作者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思考感悟。抒情可以说是诗歌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这种抒情精神和传统基本上是由《诗经》《楚辞》所确定下来的,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诗歌的创作。中国的古典小说创作之也明显吸收了诗歌的这个传统。《聊斋志异》题材内容涉及广泛。有对于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有对于纯洁友情的抒发;有对于自由爱情的赞歌;有对社会的不满之情的讽刺;有对于下层人民生活困难的同情。这些描写都渗透着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和人生体验,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读者在读的时候可以从作者的行文中感受到浓郁的情感使人或喜、或悲,让人在情感的变换中体验到文中包含的情感内蕴和小说的艺术魅力。而这些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描写,又尤其以爱情作为出彩和最具吸引人的魅力。小说中描写爱情冲破了人人之恋的常规模式,用奇特的想象构思出人鬼之恋、人妖之恋、人仙之恋,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爱情赞歌。“蒲松龄眼中的情超越了世俗等级界限,打破了封建等级制度带给人们的世俗偏见,所谓的‘门当户对’抵不上作家眼中的情欲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3.2.2诗化的语言蒲松龄描写人物形象和语言的功力十分的高深,往往用简练的语言就勾勒出传神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人类还是狐鬼花妖的语言都具有了生命的灵气,读起来十分地具有情趣,令人品味无穷,就如同诗歌言所具有的言近旨远的特征一般。蒲松龄笔下的狐鬼花妖,特别是女妖都是十分的大胆奔放的。因此她们的语言也往往都十分的直白和大胆,如《荷花三娘子》中宗生与狐女野合之后,想打探狐女的姓名,狐女就说到:“春风一度,且,iJN西东,何劳审究?岂将留名字作贞坊耶?”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将狐女奔放爽朗的神韵体现的惟妙惟肖。书中有许多篇章是以读书人作为文中的男主人公,这些读书人满脑子圣贤思想,因此有时候会显得呆里呆气。如《书痴》中的郎玉柱十分地喜爱读书,除了读书以外对其他的事情一概不通,而且经常说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呆语。痴人形象在《志异聊斋》中多个篇章都出现过,如《婴宁》中的婴宁,《小翠》中的王公子等。如婴宁听完王子服向她解释“夜共枕席”是夫妻之爱的时候,她对王子服说她不习惯与陌生人睡。当她的母亲问到他们俩在说什么的时候,她就很直接地说:“大哥欲我共寝。”用简短的几句话就把婴宁娇憨的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读到此处的时候忍俊不禁。即使是在写人生气时所说的话的时候也体现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往往言近旨远,内蕴丰富。《镜听》中的两兄弟同时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完以后就回家等消息。当时正处于夏季天气很热,两兄弟的媳妇都在厨房里忙帮做饭,当有人来报喜说大儿子高中的时候,母亲就对大儿媳说:“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二儿媳感到十分的委屈,过了一回又有人来报二儿子也考取了功名,这时候--71,媳的反应是什么呢?作者写道次妇掷饼杖而起,日“侬也凉凉去”。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却包含了二儿媳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因为二儿媳因为丈夫的原因一直就不如大儿媳得宠,而二儿媳的性格又十分的要强,所以当大儿媳因为丈夫的高中而被婆婆交出去乘凉的时候,无异于又深深地刺激了她一下。她虽然十分的不甘却又感到没有反抗的资本,只能在厨房哭泣。因此当得知自己的丈夫也高中的情况下,这种愤懑的一i5情一下子得到了宣泄。只用了短短的五个字就把她多年积压的对公婆的不满愤懑之情、以及自己扬眉吐气的心情表现出来。正如冯镇峦70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所说的:“聊斋吐属,锦心绣口,佳处难尽言。”Ⅲ总而言之,蒲松龄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语言表达功底和自身的诗人情怀,使得《聊斋志异》的语言既朴实、清新、含蓄,又具有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十分的具有诗意,令人回味无穷。3.2.3诗化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的什么呢?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王昌龄的《诗格》中,王昌龄把意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刘禹锡有“境生于象外”的观点。皎然在《诗式》中把诗归类为十九种境界。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把诗歌的境界划分为二十四种。清代的王国维更是意境说的集大成者,他的“写境”、“造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大境界”、“小境界”;“常人之境界”、“诗人之境界”都是被人们广为熟知的。童庆炳在其所著作的《文学理论教程》中写到:“意境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小说虽然是一种叙事文体也是可以有创造意境的追求的,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有意境显然首先要看是否具备追求意境的的条件。“从艺术追求的角度看,蒲松龄的艺术追求与创造意境的艺术追求有契合处。意境是心灵化的境界,蒲松龄创作《聊斋》,如同‘三闾氏感而为骚’,正是为了写自己的心灵,‘永托旷怀’,抒一腔‘孤愤’"。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创作是为了抒发心中的“孤愤”之情,“蒲松龄多是有意识地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白他个人的心灵的创造,个中有所寄托。寓意。”@《聊斋志异》中作者运用了运用各种艺术技巧使得小说呈现出情景交融的特征。这正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都呈现出来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如《婴宁》里蒲松龄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婴宁住所及其周围的环境。通过幽美的环境描写来衬托出婴宁的超凡脱俗的美丽与单纯的美好心灵。而王子服对婴宁的炽热的情感也融进了这样如诗如画的景物中,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融合。《聊斋志异》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的神秘思维模式,“但却不完全是在原来①王枝忠蒲松龄论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4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94@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安徽大学学报,2006,30(4):88④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5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好心灵。而王子服对婴宁的炽热的情感也融进了这样如诗如画的景物中,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融合。《聊斋志异》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的神秘思维模式,“但却不完全是在原来迷信意义上的因袭,而是弃其内质而存其形态,作为文学幻想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法用于小说创作中,从而也就摆脱了神道意识的拘束,在这个领域里获得了自由,可以随意地藉以关照现实世界,抒写人生苦乐,出脱个人的内心隐秘。"①通过虚构之境来写抒写现实和真实的感情。这种行文的方法恰恰体现了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即虚实相生。意境的审美特征就是人们常说的韵味无穷。‘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㈢《聊斋志异》的叙述语言简洁精致,且十分的平易近人,文字十分的清新活泼,及其富有表现力,既有风流的文人气息,又有自然的意趣,十分的具有韵味。蒲松龄用最简练平实自然的语言传达出最大量的信息,绝不浪费多余的笔墨,将语言的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因此读者在品读《聊斋》的时候能够从短小的文章中品味到无法言语的审美感受,这些都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功力使得文章具有了韵味。3.2.4诗化的意蕴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到《聊斋志异》的“叙事也吸取了诗尚含蓄蕴藉的特点”。③这显然是受到了诗歌的影响,“‘蕴藉’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常用概念,强调文学的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藉深厚、余味深长。”㈤叶燮认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⑤蒲松龄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借鉴吸收了诗歌的这些特征,并且将这些因素巧妙的融入于他的小说创作中,因此《聊斋志异》的有些篇章具有如诗歌般含蓄蕴藉的特征。《聊斋志异》的许多篇章的内容情致绵绵、含蕴幽深,具有诗歌的含蓄蕴藉的特点。《宦娘》一篇中温如春的琴艺十分高超,女鬼宦娘为温如春的高超技艺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6@童庆炳.文学理论.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8⑤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29④童庆炳.文学理论.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叶燮.《原诗.内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30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而折服进而爱慕上他,但是由于人鬼殊途不能得偿所愿,便为其牵线搭桥为他找到了一个善于弹筝的妻子葛良工,其实“全篇的构思是建立在古诗名句‘琴瑟友之’的意蕴之上。”①《黄英》这篇文章的构思其实是建立在陶渊明的菊花意象的基础上的。读《聊斋志异》的时候,可以发现许多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十分的含蓄蕴藉,经常会在一篇篇短小的文章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品味到丰富的意蕴,这是因为蒲松龄在创作中借鉴了诗歌的象征的艺术手法。,如有些篇章中主人公的名字和本身形象就具有了象征的意味,如《婴宁》中的“婴宁”这两个字就来自庄子的“撄宁”,当我们看到这个两个字的时候马上就会联想到庄子的有关思想,会想到这个人物身上会不会反映出庄子的有关思想。《黄英》中的黄英姐弟是菊花精,想到菊花我们马上会想到菊花象征的精神,想到“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葛巾》中的葛巾的身份是一个牡丹精,而葛巾这个名字本来就是根据牡丹一个品种的名字所取的。牡丹花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富贵妖娆的花种,而葛巾在故事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如与常大用私自幽会、促成自己的表妹和常大用的表弟的婚事等,无论是葛巾的形象还是性格都其实是牡丹花的品格的一种象征。《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景物环境描写也常常具有象征的意味。如《婴宁》一篇中写王子服眼中的婴宁所居住的环境是十分的幽美的,文中写到:“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里所描绘的宁静幽美超尘脱俗的环境,象征了婴宁不俗的容貌和单纯明净的性情。《晚霞》中阿端与晚霞幽会的环境是在风景如画的莲花池,莲花自古以来便象征着高雅纯洁的品性。而作者把莲花池作为他们俩个人幽会的地点是有其特定的目的,即用莲花高沽的品性象征着两个人的纯洁的爱情。其他如《聂小倩》《连锁》等描写人鬼恋的篇章中有很多凄凉景象的描写,那些场景则则象征了她们的悲惨身世和在阴间的凄凉处境。作者通过这些能够引发人想象的象征意味的描写,使得文章在有限的篇幅之内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描写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联想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523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和想象中品味到文章的丰富内涵和蕴含的情思,这正是文章诗性叙事的一种体现。4《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诗歌的比较在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如果说唐传奇是第一个发展高峰的话,那么《聊斋志异》无疑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从“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这句评价,就可以看出来两者之问的关系。它们无论是在故事题材、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还是在语言艺术等方面都十分的相似。《聊斋志异》里面有很多故事和典故都是借鉴了唐传奇中的题材加以改编而成,如爱情故事、仕途官场、神仙妖怪等题材。从人物形象来说也是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塑造了许多命运悲惨的女性,都塑造了敢于追求自己真爱的女性形象。叙事的角度、时间、结构,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在文中运用诗歌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诗歌在文中都起到的作用也大体相同,比如传情达意,渲染气氛,塑造人物象形等作用,而且无论是蒲松龄还是唐传奇的作者都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吸收借鉴了诗歌艺术因素和审美特征,从而使得小说的风格具有诗意特征。4.1《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诗歌的比较4.1.1诗歌数量方面的比较从诗歌的数量上来看《聊斋志异》从数量上来看的话,《聊斋志异》中的近五百多篇的小说中插入的完整的诗歌仅有26首,而唐传奇仅《游仙窟》一篇文章中就有诗歌七十多首。其他如《步非烟》中插入的诗歌有儿首、《李章武》插入的诗歌有8首、《周秦行纪》中插入的诗歌有7首,《东阳夜怪录》中的诗歌多达14首,其他如《三梦记》、《柳氏传》、《莺莺传》、《长恨歌传》等中皆有诗歌的插入,由此可见《聊斋志异》中插入的诗歌要远远地少于唐传奇中所插入的诗歌。而之所以唐传奇中插入的诗歌数量远远多于《聊斋志异》中的诗歌数量,与它们所处的时代有关,也与小说的这种文体的本身发展变化相关。唐朝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发展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在唐代从王公贵族到下层人民极为推崇诗歌,而且唐传奇的许多作者本身就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并且他们创作唐传奇是有一定的背景所在的。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在各科中,考试诗赋杂文的进士科最受重视。士人应试之前,常以所作诗文投给当时的名人以求得声誉,扩大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自己的影响,为自己考取功名增加有利条件,当时称之为“行卷”。传奇文也常用作·。行卷”。所以在传奇中增加诗歌,一方面是由于创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要显示自己的诗才,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者当然会在文中运用诗歌的引入以显示自己的诗才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现象。而蒲松龄所处的清代,科举所包括的内容已经不包括诗赋,而是呆板的八股文,也没有“行卷”之说。并且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目的也不是主要为了逞才,而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而从小说这种文体的发展来看,在它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之前,诗歌就已经发展的极为成熟。而小说发展到唐传奇的时候,虽然较唐以前的小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小说的表现方式还是不够成熟,再加上唐代诗歌文化繁荣,有着极为成熟的诗歌创作技巧和方法,而且如前面所说许多作者本身就是著名的诗人,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借用诗歌来弥补自己表达叙事方面的欠缺。而小说发展到清代的时候,小说这种文体已经成熟起来,其叙事方法、语言技巧已经很成熟,因此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运用诗歌的数量很少,与小说文体的成熟也有关系。4.1.2诗体方面的比较唐传奇中插入的诗歌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骚体诗、杂言诗,有近体,有古体。王独的《古镜记》中的鹦鹉所歌的就是一首四言古诗,陈鸿祖的《东城老父传》中的古体诗多为七言,《梅妃传》中梅妃所作的是一首五言绝句,《周秦行记》中的出现的诗歌都是七言绝句。《蒋琛》中申屠所作的《镜会夜宴歌》都是以五言排律的形式出现,《齐君房》中镜空的诗为一首三言杂诗,正如胡应麟在《诗薮·外编三卷》中所说“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各也”①《聊斋志异》中四言、五言、七言,古体、近体,律诗、绝旬,统统具备,上面已经作出了论述在此就不再多言。与唐传奇中的诗歌形式体裁相比,唐传奇中出现的骚体诗、杂言诗等都没有在《聊斋志异》中出现。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与诗歌的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关系,骚体诗的篇幅大都十分的长,而且句式参差不齐,十分自由,且辞藻华美,充斥着丰富的想象力,表现能力十分的突出,既有抒情的功能,也有叙事的功能,需要作者拥①胡应麟.《诗薮·外编三卷》~}二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6325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字驾驭功底,因此一般作者都很难驾驭这种诗歌形式,所以即使在唐传奇小说中这种诗体也不是很多,而唐以后更是很少有人会写这种诗体。杂言诗除了在汉魏时期流行过一段时间,在其他时期基本上没有多重要的地位,唐传奇小说中存在的杂言诗也不是很多,所以到了清朝的《聊斋志异》中诗歌没有出现这种诗体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在两者共同存在的诗体中,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无论是唐传奇还是《聊斋志异》都是近体诗的数量多于古体的数量,在出现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中七言诗歌的数量又多于五言诗歌的数量,绝句的数量又远远的多于律诗的数量。而这所以出现这样的诗歌特征,也是由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引起的,这点在论述《聊斋志异》中诗歌体裁所呈现的特点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再次就不再一一累、h述。4.1.3诗歌作者身份的比较从诗歌作者身份来说《聊斋志异》中诗歌的作者与唐传奇中诗歌作者的身份都类型多样,他们有文人形象,如《聊斋志异》中的《西湖主》中的陈弼教、《辛十四娘》中的冯生、《细侯》中的满生、《仙人岛》中的王勉、《香玉》中的黄生、《巩仙》中的贺生等。唐传奇中《莺莺传》中的张生,《飞烟传》中的赵象,《陈季卿》中的陈季卿,许多故事中的文人形象更是但是著名的文人形象,如《霍小玉》中的李益,《中元传》中的王勃,《贺知章》中的贺知章,等等。有歌妓形象,如《聊斋志异》中《巩仙》中的惠哥,《瑞云》中的瑞云,唐传奇中很多篇章是描写文人和妓女的爱情故事,而唐代对于妓女要求“色艺双绝”。文人选妓的首要条件就是看其是否有才艺,王书奴先生说:“妓女以色为副品”,以“诙谐言谈”和“音律”为第一条件。①唐朝的妓女受唐王朝的繁荣文化氛围和自身职业特点的影响,唐王朝的妓女们比较注重加强自身的文化素素质,不少名妓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大都精通诗词格律。因此这反映到唐传奇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歌妓诗人形象,如《霍小玉》中的霍小玉,《游仙窟》中的崔十娘,《闽川名士传·欧阳詹》中的太原妓,等等。有神仙的形象,《聊斋志异》中《翩翩》中的翩翩是一个女神仙,《丐仙》中的歌女是一个女仙。唐传奇中《感异记》中的大、小女郎是天上的仙女,《灵怪集崞B翰》中的织女等。有鬼魅形象,《嘉平公子》中①千书奴.中国娼妓史.[:海:生活书店,1934,76~77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的温姬、《公孙九娘》中的公孙九娘和《林四娘》林四娘都是女鬼,《田子成》中的田子成也是一个鬼,唐传奇中的《异梦录》中的美人,《窦裕》中的窦裕等。有灵异妖怪形象,《聊斋志异》中《白秋练》里的白秋练是一个白鲟精,《香玉》中的香玉是白牡丹精、绛雪则是由耐冬所变,《绿衣女》中的绿衣女是一只蜜蜂所变,《凤仙》中的风仙三姐妹皆是狐狸精。唐传奇中的许多灵异妖精也都擅长吟诗作赋,如《古镜记》中的狐狸精,《传奇》之《宁茵》中的老虎精、牛精,《姚坤》中的狐妖,《申屠澄》中的老虎精,等等。然而《唐传奇》当中的有一类诗歌的作者是《聊斋志异》中所没有的即前代和当代的诗人。唐传奇小说中许多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前代或者当代的诗人,如在张读的《宣室志.陆乔》中出现的梁朝的诗人沈约,李玫的《纂异记。蒋琛》中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等。当然出现更多的是唐代颇有诗名的诗人,如在许尧佐的《柳氏传》中出现的诗人韩翊,在蒋防的《霍小玉传》中出现的诗人李益。其他诗人如李白、陈子昂、王勃、韩愈、杜牧等著名诗人不论是作为男主人公,还是作为配角,都在小说中以才思敏捷的诗人形象出现,做出一首首才气横溢的诗篇,为唐传奇小说增添了华丽的文采。而《聊斋志异》中虽然如前面所说有文人的形象出现在文中赋诗,但是很显然他们的身份并不是专门的诗人,并且他们都是蒲松龄所虚构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人物原型。4。1.4诗歌应用形式方面的比较唐传奇的诗歌形式同《聊斋志异》一样,既有完整的诗作,也有许多的零章散句。如《霍小玉传》中出现的李益的诗句,但是与《聊斋志异》不同的是唐传奇中的这些零散的诗句大多数都是来自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而《聊斋志异》中的零散的诗句大都是引用前朝的诗歌作品,而不是作者所处时代的诗歌作品。而且唐传奇中出现的诗歌也可以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于前代诗歌作品的借鉴和改造,二是对于当代诗歌作品的引用,三是借文章人物之口所作的诗歌。从诗歌出现的场合来看,《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诗歌出现的场合,大都是在男女谈情说爱或者是宴饮等场合,并且诗歌都十分的具有生活气息,即使是神仙所写的诗歌也都是如此。而且在情感地表达上大都十分的直白,这与小说的情节内容有关。“诗是为了配合小说情节,男女主人公直接以诗传情,无须含蓄和寄托”①,①杨莉.论唐五代小说中诗歌的特点及艺术功能.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3):2827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一一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两本小说中诗歌的这一特点。4.2诗歌功能的比较从诗歌对小说的作用来说,唐传奇在文中插入的诗歌所起的作用也大体与《聊斋志异》相同,“诗歌在唐传奇中的相同的作用可以从叙事功能和诗化功能这两个方面与《聊斋志异》进行比较。4.2.1叙事功能的异同显性的作用与《聊斋志异》中诗歌的作用有很多共同之处:第一,与《聊斋志异》中诗歌一样,唐传奇中的诗歌也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唐传奇中的男女主人公多数都是文采斐然的,所以大都借助诗歌用来表现人物的才华以及心理活动,通过这些诗歌使得作者感知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从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柳氏传》中通过柳氏的诗我们可以看到柳氏悲惨凄苦的命运和坚贞不渝的高尚情操。诗歌的嵌入为唐传奇塑造感情丰富具有较高审美属性的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推动情节发展,诗歌在很多传奇作品中也是一种情节性因素,对于情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在《传奇.裴航》中,裴航与同舟樊夫人相遇,分别之际,夫人留了一首诗,作者借此诗暗示裴航以后的遭遇,而裴航以后的遭遇也验证了诗中的预言。《游仙窟》中,人物对话几乎都是用诗歌来完成的,男女主人公以诗歌答问,而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一唱一答中,不断向前推进。《莺莺传》中莺莺所作《明月二五夜》暗藏玄机,暗示出崔张二人私会的时问、地点等,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流红记》中的“红叶题诗”,《郑德磷》一文中郑德磷所作《吊江妹诗二首》。在这些作品中诗歌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叙事因素。第三,用诗歌来抒发人物情感,唐传奇中诗歌对于感情的抒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作品中的人物借助诗歌来抒发感情。《李章武传》写李章武与主人子妇之魂幽会,李章武赋诗抒写临别的感伤,把自己的相思断肠之感伤表达的淋漓尽致。孟槊《崔护》写崔护落第,清明日独游城南,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但是第二年再去的时候却没有遇到,从而引出了第二年清明不遇的深情题诗表达了心中浓浓的遗憾惆怅失落的心情。虽然二者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唐传奇中有些诗歌所起的作用是《聊斋志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异》中所不具备的,比如,唐传奇中作者会让人物用诗歌来进行对话,代表作当属《游仙窟》。在这篇小说中男主人公与十娘和五嫂的对话基本上都是用诗歌来完成的,小说的字数为九千多,仅诗歌就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唐传奇中有些诗歌是完全是与情节无关的,是作者用来表现自己诗才的一种手段。正如上面所说唐传奇的作者出于显示自己的诗才方面的原因,在小说中运用了很多的诗歌。虽然在小说中运用诗歌可以增加小说的文采,渲染气氛,但是物极必反,在有些小说中的由于运用了过度多的诗歌不仅没有给小说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小说的艺术性,降低了小说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明代的一些文言小说里面诗歌的数量十分的多,而这些诗歌的艺术成就也不高,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孙楷第先生把这种小说成为“诗文小说”,并且做出了十分恰当的评价:“余尝考此等格范,盖由瞿佑、李昌祺启之。⋯⋯自此而后,转相仿效,乃有以诗与文拼合之文言小说。乃至下士俗儒,稍知韵语,偶涉文字,便思把笔;引窃蝇声,堆积未以,又成为不文不自之‘诗文小说’"。很显然《聊斋志异》在融诗歌入小说的传统的基础上,摒除了这些缺点。蒲松龄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把小说与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征有机地融合起来。《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大都是与文章紧密结合,是文章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在人物、情节、抒情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大体一致,但是很明显《聊斋志异》中的诗歌与小说的融合度比唐传奇中的融合度要高。首先,《聊斋志异》和唐传奇的诗歌都起到了传情达意的作用。《莺莺传》中崔莺莺借助诗歌向张生表达自己的感情,诗歌的内容暗示了自己希望与张生见面的愿望。《聊斋志异》中的《香玉》一文中,黄生在树上题诗,诗歌的内容借用了唐传奇中的故事典故,表达自己对于香玉、绛雪的相思之情。在这里可以看出来《聊斋志异》对于唐传奇利用诗歌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技巧进行了借鉴,而且《聊斋志异》还运用了唐传奇的故事典故,从而可以看出来《聊斋志异》对于唐传奇的吸收和借鉴。但是《聊斋志异》中的这种类型的诗歌大多数都是蒲松龄专门为小说中的人物所作,因此这些诗歌与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所处的事情发展形势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而唐传奇小说中的诗歌在传情达意的作用之外,与小说人物的结合度就明显地比不上《聊斋志异》。比如《飞烟传》中男女主角谈恋爱的主要是依靠诗歌来进行情感的交流,两个人采用这种交流方式来使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他们的爱情得到升温升华。可是这种才子佳人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开始就在小说中所设定好的,而文中所出现的诗歌就是他们才华的证明,两个人相爱的理由似乎并不是很充足。而且他们所写的诗歌并没有随着他们两个人的爱情的经过而在风格内容上有所改变。《聊斋志异》则就有所不同,小说中的诗歌往往体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动态。《田子成》中的田子成思念自己远离多年的家乡,渴望与自己的妻子儿女团聚,这些心理活动都在他所作的诗歌内容中得到了体现,田子成的人物形象也因此而更加的丰满。《香玉》一文中香玉和绛雪两个人都是花妖,她们也都各自有所诗作,两首诗歌作品风格相似,甚至连诗歌所押的韵都是~样的,但是通过她们的诗歌作品可以看出她们性格上的差别。香玉的诗歌内容表现了香玉对黄生缠绵的夫妻情意,从这首诗歌的风格可以看出香玉是一个温柔多情的女子。绛雪的诗作是在香玉离开黄生以后因为怜悯黄生而创作的,从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绛雪清冷的性格。而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的性格也通过诗歌的对比显现出来。其次,《聊斋志异》和唐传奇中的有些诗歌在小说的情节上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聊斋志异》在这方面也是继承了唐传奇利用诗歌来推动或者暗示小说情节发展的技巧。并且《聊斋志异》不仅吸收了这种技巧在文中娴熟的运用,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对这种技巧进行了发展,是诗歌与小说的关系更为紧密,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歌在很多传奇作品中也是一种情节性因素,对于情节发展起到暗示作用。例如在《传奇.裴航》中,裴航与同舟樊夫人相遇,分别之际,夫人留了一首诗,作者借此诗暗示裴航以后与云英会在蓝桥相遇,但是必须得得到玉杵才能与云英结为连理,而裴航以后的遭遇也验证了诗中的预言。但是像这样的篇章在唐传奇中并不是很多,而到了《聊斋志异》利用诗歌来暗示情节的小说数量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增加,蒲松龄在运用方法上也有所突破和创新。如《绿衣女》一文中中绿衣女所唱的诗歌内容,一开始看的话感觉诗歌的内容与小说的情节发展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而且她即使被男主人公于臻要求了很多次却依然不敢再~次开口歌唱,即使开口唱的的时候也不敢很大的声音只是如细蝇般的小声歌唱,在把她唱后紧张的神情结合起来看,其实是对后文情节转折的一种暗示,而后来绿衣女果然差点丢掉性命差点被蜘蛛所杀。这首诗歌的与唐传奇中樊夫人的诗歌相比,显然不如樊夫人的诗歌的艺术成就高,但是二者在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却是相同的。蒲松龄在借鉴吸收唐传奇利用诗歌来暗示推动情节发展的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把诗歌在情节上的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即使脱离小说单独地去欣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也往往会感觉意蕴深厚,有很高的艺术价值。(d19lJ斋志异》中这样的诗歌数量有不少,如《丐仙》、《风阳士人》中所出现的诗歌等。4.2.2诗化功能的异同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一样吸收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审美特征,使得小说呈现出如诗般的优美意境。汪辟疆《唐人小说》云:“刘宋贡公尝言:‘小说至唐,鸟花猿子,纷纷荡漾。’洪景庐亦言:‘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山唐传奇行文优美,将人物、情感与活动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读过之后使人久久地不能平复,产生绵绵情思。而之所以能有这种效果显然是受到诗歌创造意境手法的影响,诗歌融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像莺莺与张生之间那些充满青春活力的情书,借物抒情,寓情于景,写的如此情深意切,构成了如诗般的的意境。诗境的架构,实为传奇激发读者审美想象与读者心灵的契合,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绘物的品性恰好能表现这一契合。唐传奇中的诗词本身就为文章本身增添了诗情画意,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聊斋志异》与唐传奇相比,在对借鉴诗歌的意境把其融入小说的创作技巧方面更进了一步。蒲松龄在叙事、写景状物的创作活动中,使用的词语极具意象特征,而意象恰恰是构成意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与唐传奇利用大段的优美的骈文进行景物的描写相比,蒲松龄常常用一些简单的进行简短的叙述,但是这些词语内涵丰富,意象色彩浓厚。如《婴宁》一文中王子服在寻找婴宁住所的过程中,蒲松龄在小说中写道路的艰险时用了“鸟道”一词。这个词语让人马上联想到道路的窄小,与前面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得小说的景物描写极具有诗的神韵。《小谢》一文中对小谢的行为是“鹤行鹭伏”,简单的四个字就极为形象地把小谢的神态给勾勒出来,换做其他的描述语言就不会有如此的神韵。蒲松龄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这种极具意象化的描写与诗歌的意境融入到小说中,使得小说的情境描写较唐传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狐嫁女》中利用一小段简单直白的散文,就把月光下的庵院的景色描写的如写意画一般。①汪辟疆.唐人小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情感地抒发。为此不惜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打破不同种族的限制,跳出人境与仙境、现实和梦境的藩篱,从而创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唐传奇中写人人恋、人鬼恋、人仙恋、人妖恋,如《柳毅传》中描写人神相恋,《李章武传》李章武与鬼魂王氏夜问相会天明别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显然是《长恨歌传》。杨玉环香消玉殒,留下李隆基一个人苦苦思念,如何表现两个人之问的绵绵情意呢。作者设计了通过方士两人到神界来互诉思念之情,作者通过这种手法塑造了一个超越了现实的仙境,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哀虚实相生的意境。气回肠涌动着一股强大的感人的力量。这是以前的小说所不能够比拟的。唐传奇作者在创作小说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其他作品如《莺莺传》、《李娃传》等也是如此。这些题材都在《聊斋志异》中被蒲松龄所继承和使用,而“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的大小,真是由这些情感因素决定的"④。唐传奇继承赋的语言特色,吸收散文和俚俗语中优秀传统,借鉴诗歌的语言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辞藻绚丽多姿,描写细腻,比起用散文更多了一份诗情画意。如《游仙窟》开篇写积石山的景色的一大段骈文,这类骈文,除了对于景物的描写用骈文之外,像人物的对话、外貌的描写、心理活动等也都有骈文的描写。如《游仙窟》中张文生问浣衣女子崔女郎为何人,浣衣女的回答就是用骈文的形式。人物的描写尽体现了诗歌的语言的特征。这种诗歌话的语言描写所带来的诗情画意的描写,是散文描写所不具备的。既简洁典雅又具有诗般的韵味,与六朝小说相比语言风格有所转变,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但是有时候因用骈偶所以难免重复,这点上又不如散文长短自如的体制。与唐传奇表现出的绮丽的语言风格相比,《聊斋志异》在继承了唐传奇语言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极为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是明清两代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明清小说可以说是小说发展的繁荣时期。很多人把繁荣的表现认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金瓶梅》为代表的白话小说的出现。文言小说只有《聊斋志异》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实清代可以说是。刘光耀,孙丽萍.论诗歌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宁夏大学学报,2003,25(6):38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k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60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集成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学的成绩是十分的辉煌的。而且在这个时期把诗歌融入小说已经是一种十分成熟的艺术技巧,因此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诗文小说,在这些小说中诗歌十几首甚至上百首的在文中出现。如《剪灯新话》、《剪灯余话》,陈大康先生在《明代小说史》中对《剪灯新话》中的诗歌文字数量在全文中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其中比重超过30%的就有5篇。如《秋香亭记》的字数一共仅有1500来个字,仅诗歌的字数就有700多个字,小说的叙事连贯性大大地降低。《剪灯新话》中虽然有5篇小说的诗文字数超过了全字数的30%,但是并不是每一篇都有诗词的存在。而《剪灯余话》的每篇小说都有诗词的存在,并且诗词骈文的字数占全文比重超过30%的小说有10篇,而与《剪灯余话》一样《剪灯新话》一共才有21篇小说。而且很多篇小说也都含有大量的诗歌,如《古杭红梅记》中就诗歌连篇,《青梦琐言》中的诗歌有14首,《如意君传》中的诗歌有10首,在仅有二三千字的《花影集》中就包含了10多首诗歌。虽然这些小说中的诗歌很多,但是这些诗歌的艺术水平多是不高,难以与唐小说中的那些诗歌相比。难怪孙楷第先生说它们是“引窃蝇声,堆积而已”。当然除去这种堆积类型的诗歌,也有在文中出现的数量不多,但是其艺术价值和作用都十分恰当好处的诗歌。这方面的代表当属《聊斋志异》。在上面笔者已经作了详细地说明,在此就不再展开论述。总而言之,在吸收前代优秀作品,特别是在学习借鉴唐传奇艺术技巧的基础上,《聊斋志异》在无论是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水平上都超越了前代的作品,可以说是我国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的出现也打破了文言小说创作的低迷状态,文言小说在唐代的发展十分的繁荣,但是自进入宋元以后就很少有优秀的作品出现。在《聊斋志异》出现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明清文言小说的发展也一直处于低谷状态。但是自从《聊斋志异》出现以后,以其独特新奇的创作手法、高超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蒲松龄或者的时候就开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王士祯还专f-Jl'乍诗来表达自己对这本小说的喜爱。冯镇峦更是对对其十分地推崇,著有《读聊斋杂说》。而在《聊斋志异》以后,仿效《聊斋志异》的人有很多。所谓仿效是指“一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法、高超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蒲松龄或者的时候就开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王士祯还专门作诗来表达自己对这本小说的喜爱。冯镇峦更是对对其十分地推崇,著有《读聊斋杂说》。而在《聊斋志异》以后,仿效《聊斋志异》的人有很多。所谓仿效是指“一个作家创造出某部标志性作品后,其它作家往往慕其风采神韵而群起效仿”。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举出“纯法《聊斋》者”,有沈起风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长白浩歌予的《萤窗异草》、管世灏的《影谈》、冯起风的《昔柳摭谈》、邹的《浇愁集》,指出其“皆志异,亦俱不脱《聊斋》窠臼”。随后又举出王韬的《遁窟谰言》、《淞隐漫录》、《淞滨琐话》,宣鼎的《夜雨秋灯录》,指出“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其实全书摹仿《聊斋》或部分摹仿《聊斋》的小说集远不止此。5《聊斋志异》中诗歌的运用5.1诗歌入小说的源流和原因我国的小说与诗歌的关系是十分的密切的,在小说中我们经常性能够见到诗歌的插入。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独有的传统的民族形式”㈢,“从其萌芽状态即所谓前小说开始,就不是单纯地用散文记叙故事或描写人物的。它与诗歌结下了不解的情缘”㈢。早在《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与西王母用歌谣来互相提问与回答问题的情景出现,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起到了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燕丹子》中出现的骚体诗,史传文学中一些具有小说特征的文章也存在着诗歌入小说的现象,诗歌在文中起到了抒情言志或者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史记》中在《刘邦本纪》和《项羽本纪》中,刘邦和项羽所吟的诗歌。杂记小说和志怪小说中都有着诗歌的身影,其代表作分别为《韩诗外传》和《搜神记》。小说与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联系越来越紧密,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小说与诗歌已经融为一体,文章不仅仅有着诗歌的插入更是具有了诗歌的意境。唐传奇中诗歌人小说更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唐传奇中诗歌入小说的现象之所以这么普遍也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因素决定的。唐代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在各科考试中以进士科最受重视。“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①崔美荣,胡利民.《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聊斋志异》研究,2007,36(1):38@林辰.中国古t-它d,说概论.沈阳:春风文。4-。1a版社,2006.290@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1994.16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①,因此这些文人在考试之前经常性把自己的诗文拿给当时的名人阅览以此来求得名声,扩大影响力,从而有利于增加录取的几率。而唐传奇由于自己的文备众体的特征,有利于展现作者的文学功力,所以很多人选择这种文体来向当时的名人展现自己的学识和笔力。而且许多唐传奇的作者本身就是著名的诗人,所以在唐传奇中大量运用了把诗歌融入小说的手法。而在宋代以后在小说中插入诗歌已经成为小说的一种写作手法,小说的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都喜欢在行文中夹杂诗歌的成分。特别是在一些爱情的篇章中,男女主人公通常以诗歌来表情达意。如《剪灯余话》、《聊斋志异》等都有诗歌的存在,从演义而演变来的白话小说也是在创作中融入了诗歌。这些白话小说的作者在写作中经常把诗歌运用到他们的写作中,到了明清时期诗歌在白话小说中的运用更加的娴熟。《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更是含有大量的诗歌成分。陈大康先生曾经做过统计,据他的统计数据可以得知《三言二拍》中的诗词一共1634首,《三国演义》有400多首,《红楼梦》有160多首,《金瓶梅》有300多首。由以上的小说中的诗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诗歌入小说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在这些小说中或者用诗歌来充当题目,或者被用于文中用来抒发情感、描写环境、塑造人物性感、推进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等。这些诗歌已经于文章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小说不可分割地一部分。而小说中有诗歌插入小说的现象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首先,文学形式多种多样独具功能各有各自的魅力,然而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必然会与其他的文学形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就是诗文化。诗,就是一切"④,“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部文学史,实质上是一部诗史⋯⋯诗似乎也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在这里发挥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在我们这里,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生活的全面。维护封建精神的是礼乐,阐发礼乐意义的是诗,所以诗支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文化。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影响”@。因此有如此强大的诗歌文化氛围,小说必然会受到诗歌的影响。正如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所说@赵彦卫.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96.135@蔡镇楚.唐诗文化学.海151:海南出版社,2001.10@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82.202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的:“任何-7中文学形式,只要想挤进文学结构的中心,就不能不借鉴‘诗骚’的抒情特征,否则难以得到读者的承认和赞赏。”④其次,诗歌和小说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但是二者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劳动生产中产生,都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虽然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但是也有叙事的功能,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但是也包含抒情的成分在里面,特别是在诗歌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国产生的小说。因此,诗歌的精神、抒情方法、诗歌言近旨远、韵昧无穷的语言、艺术技巧等,都对小说的叙事节奏、小说的抒情性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诗歌的艺术形式短小精悍,不容易妨碍到小说叙事情节的发展。如果中国的诗歌要像西方的史诗那样篇幅很长,也不可能插入到小说文中。再者,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浅薄鄙俗的标签。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④从这段论述中我们能够看到班固对于小说所持有的看不起的态度,他认为小说是“君子弗为"的,仅仅只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而已。而很显然的是这种认为小说是浅薄的粗鄙的不入流的观点被后来的文人学者所继承,因此小说中插入诗歌也是为了借助诗歌的插入来提高小说的地位。这是因为诗歌在我国古代的社会中始终处于一个正统的崇高的地位。《诗经》位列五经之一,被历代的统治者和文人所推崇,其地位显然不是不入流的小说所能相比的。而且相对于小说的“或一言可采",诗歌的功能则要显得重要的多。毛亨在《诗大序》中说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因此小说家在文中插入诗歌显示了他们努力想提高小说的地位,以及努力向正统文学靠拢的愿望。最后,由于诗歌的崇高的地位,所以历代的文人都会受到诗歌方面的教育和进行诗歌方面的学习。从先秦时期就存在着的“赋诗言志”现象,可以看出当时诗歌的受重视程度很高,所以才可以在外交场合应用。特别是当诗歌与科举联系起来的时候诗歌教育更加地受到重视,如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中最为重要的两科是明经科和进士科,而这两门科目中明经科是把《诗经》作为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是把《诗经》作为考试内容的。因此这些读书人必须从小就得熟读诗歌经典,进行诗歌的学习和创作。宋朝诗赋也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使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对于儒家的经典学习也是十分的重视。元①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1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0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朝的统治者在全国建立了许多学校并且对儒家经典进行学习,而作为经典之的五经之一肯定在他们的学习范围之内。明清两代的科举虽然考的是八股文,但是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所以对于《诗经》也必须是要掌握的。在这种从小耳熏目染的诗歌教育中即使写不流传后世的伟大作品,也或多或少地懂得诗歌的创作。因此这些小说的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会在文中引用诗歌或者借鉴诗歌的艺术因素也就在所难免。5.2《聊斋志异》中的诗歌入小说的现象和原因而诗歌在《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说的诗歌入小说的原因以外,跟是与作者蒲松龄有着直接的关系。蒲松龄的诗歌创作活动从“郢中诗社”开始一直持续到他去世之前,他最后的一首诗歌《除夕》从创作时间上来看的话,距他去世仅相隔了二十来天。虽然他喜爱搜集一些鬼神故事,并且花费了很长时间在小说创作上面,但是他却从来没有疏忽过诗歌的创作,可见他对诗歌的喜爱程度。因此在《聊斋志异》中有诗歌的出现与他对诗歌的喜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其次,蒲松龄的交际圈基本上都限于文人骚客。早年的时候他与张笃庆、李尧臣等结成了“郢中诗社”,与他们吟诗作赋,交往密切。《柳泉蒲先生墓表》中说到:“少年与同邑李希梅及余从伯父历友、旋视诸先生结为郢中社,以风雅道义相剧切,始终一节无少间。”①他在三十一岁的时候进行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活动,而之所以会出远门是因为好友孙蕙聘任他为幕宾,他在南游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也为《聊斋志异》的创作积累了不少的素材。他担任西席先生的毕家家主毕际有也是一个喜欢吟诗作赋的风雅之人。而蒲松龄与当时的著名文人也多有来往,如施闰章、王士祯等。根据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的记载:“《志异》未尽脱稿时,王渔洋先生士祯按篇索阅,每阅一篇寄还,按名再索。来往书札,余俱见之。”④可以看出来与蒲松龄来往的这些人,如张笃庆、李尧臣、李希梅、孙蕙、施闰章、王士祯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通过王士祯向蒲松龄索要《聊斋志异》的书稿行为可以看出,蒲松龄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他们是充当了主要读者的角色。所以蒲松龄在小说中插入诗歌的成分,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路大荒.蒲松龄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0.1~2.@路大荒.蒲松龄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0.1~2.37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最后,蒲松龄之所在《聊斋志异》中引入诗歌,也是为了向世人来证明自己的才华。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极为坎坷,一直到老也没能考取功名,只是依例得到了一个贡生的封号。通过科举求得功名在古代被读书人视为首要理想,而蒲松龄却屡试不第,因此伴随理想的破灭而来的是对于自我价值的一种否定。为了重新彰显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蒲松龄投入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希望能够通过创作来证明自己的才华。正如杨义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所说:“他投入了最珍贵的才情和生命,融合着胸问之气和民间之气,融合着民俗玄思和文人诗心务使小说并非小道末技,而要在文备众体、辞采飞扬方面使那些科场墨卷黯然失色。”Ⅲ结束语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一直都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多数从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小说中诗歌的研究则相对冷清。然而诗歌在《聊斋志异》中所起到的作用却又是不容忽视的,小说中的人物可以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显示自己的满腹才‘华,可以用诗歌来议论。有些诗歌还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诗歌的艺术特征甚至影响了小说的创作,从而使小说呈现出诗化特征。特别是《聊斋志异》中的小说极具诗意、趣味盎然,让读者获得美的艺术享受。在诗化特征的影响下小说的叙事、语言、艺术手法等都有了诗化倾向。本文从《聊斋志异》诗歌的数量和体裁、诗歌的特点及其原因、诗歌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与前代作品唐传奇中的诗歌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分析了我国小说中的诗歌现象及其原因以及《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现象及其原因,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现象,了解《聊斋志异》在诗歌运用方面的艺术价值。限于目前的知识才学,对于《聊斋志异》中诗歌的研究仅仅是初步地探索,在所难免地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导师予以指正。①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37~43838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参考文献一、著作类[i]王力.诗词格律.上海:中华书局,2009[2]王昕.诗词格律手册.北京:知识出版社,2010[3]孙绿江,孙婷.中国古代诗歌结构演进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4]周振甫.诗品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8[5]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6]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7]赵蔚芝.聊斋志异诗集笺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9]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店,1994[10]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1]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店,1994[14]王枝忠.蒲松龄论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1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6]叶燮.《原诗.内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7]胡应麟.《诗薮.外编三卷》.上海:上海吉籍出版社,1979[18]王书奴.中国娼妓史.上海:生活书店.1934[19]汪辟疆.唐人小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0]林辰.中国古代小说概论.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21]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1994[22]赵彦卫.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96[23]蔡镇楚.唐诗文化学.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4]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82[25]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6]路大荒.蒲松龄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0[27]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二、期刊类[1]于兴菊,赵玉荣.《聊斋志异》虚幻世界的艺术魅力探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3):39[2]刘秋娟.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至情思想.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li(3):55[3]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安徽大学学报,2006,30(4):88[4]杨莉.论唐五代小说中诗歌的特点及艺术功能.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3):28[5]石月清。唐传奇中的“诗笔”叙事简论。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25(6):29[6]刘光耀、孙丽萍.论诗歌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宁夏大学学报,2003,25(6):38[7]崔美荣、胡利民.《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聊斋志异》研究,2007,36(I):3839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致谢首先,我十分感谢我的导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结构都给予了耐心地指导。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更是给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对于论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使得论文更加的完善。在此,衷心地向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其次,我还要感谢指导过我的诸位老师,他们在开题阶段对于我的论文提纲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最后,还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过我许多帮助的同学。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你们无私的帮助。40
《聊斋志异》中的诗歌研究个人简历1989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06年9月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对外汉语专业,2010年7月本科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9月考入中国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刘兆悦.唐传奇《霍小玉》赏析一文发表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268~2692刘兆悦.《萤窗异草》的诗意特征一文发表于《青年文学家》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