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蒲松龄对两性关系认识的矛盾性王诗云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电白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典范,在这部巨著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篇章描写了关于婚姻家庭、男女爱情的故事,这些爱情故事里的主人公大多都是由狐鬼仙凡构成,蒲松龄正是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男女表达了他对男女两性关系的认识,但由于封建思想等原因,在他的观念中又表现出了种种矛盾。关键词:聊斋志异;爱情婚姻;男女形象;矛盾前言《聊斋志异》是一部有着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多篇,多数小说都是通过幻想的形式来谈狐说鬼,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郭沫若曾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松龄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因此“《聊斋》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众美皆具,已无争议。”他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匠心独运地塑造出一批具有独立意识、具有初步平等思想的男女形象。同时,又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男女形象,使他们各具特色,而这些独具特色的男女便构成了蒲松龄眼中的“聊斋世界”。蒲松龄身处封建社会,他的思想与观念必然带有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这些使他对男女两性的认识带有种种矛盾的心理。8
一 男女平等的先进思想(一)蒲松龄认为男女都有保持个性,维护尊严的平等权利封建社会中,女子只能是男子的附属和陪衬,女子的一切准则都是以男子为标准的,为其生为其死,毫无个性尊严可言。但在《聊斋志异》中女子的地位与男子是平等的,所以她们在婚姻问题上往往能够保持独立的个性,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依附于男子。如《小翠》篇中的小翠把玩玉瓶失手摔碎,遭到王太常夫妇的喝骂,小翠愤怒地说:“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遂“盛气而出”,后王夫人百般忏悔,小翠也不愿回头。《白秋炼》篇中的白秋炼为救母而说明自己是异类,但“如以异类见憎,请以儿掷还君。”如若慕生以异类见嫌,爱情便不复存在,秋炼说得斩钉截铁,不留一丝眷恋。《阿纤》篇中的阿纤遭到丈夫大哥的猜疑,不告而别,叔弟找她却被断然拒绝,并提出与大兄分炊,丈夫三郎尊重阿纤的意见,与兄长分居,因而过着夫妻恩爱和睦的生活。这些女子都是追求个性独立,自尊自爱的女子,有着现代的气息,她们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一旦遭到怀疑和侮辱,绝不轻易容忍、低头,宁可丢失爱情也要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宁可舍弃婚姻也要维护女子的平等尊重。蒲松龄正是通过这类女子来诉说他的平等观念,女子也应像男子一般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利,只有独立的个性才能体现女子人格的完整,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男女平等。(二)蒲松龄赞赏主动追求自由恋爱与誓死抗争的勇气8
封建社会中,没有平等尊重的婚姻,男女之间的相互欣赏与理解更是无从谈起。然而蒲松龄却一反常态,描绘了许多男女互相追求,相互钟情,不计权势钱财的婚恋。女子有男子般的勇气和决心,勇于为自己的爱情婚姻做主,他们因才气与诗情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男尊女卑,成就了一桩桩感人肺腑的千古传奇。这类例子在《聊斋志异》中比比皆是,青年男女为追求平等婚姻,常常自觅对象,私定终身。《婴宁》中的王子服多次进山寻找婴宁,并对婴宁痴痴不忘,婴宁故意留下梅花示爱,以求与王子服的来日相见;《红玉》篇中冯相如夜半无人时让红玉进驻家中,而红玉是爬上墙头,对冯生含笑示爱;《白秋炼》篇中慕生不问秋炼出自何处,便爱慕有加,白秋炼亲自登舟示好,表达爱慕情意;《鸦头》篇中王文与鸦头私奔,辛苦劳作,两人以自身薄弱的身躯对抗强大的恶势力,只为争得一起生活的权利;《连城》篇中乔生为连城愿舍命割肉,而连城多次死去活来,求的也是与丈夫共度一生的幸福。《惠芳》篇中蕙芳带着婢女、嫁妆主动上门;《青梅》篇中的青梅抱着“不济,则以死继之”的决心去追求张介受。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广大青年男女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他们通过自身的抗争,取得了美好的结局,体现了蒲松龄对男女青年为相互欣赏而产生的爱情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认同。(三)“男才女貌”的经典组合与“无盐有德”的创新突破“男才女貌”历来是古代爱情小说亘古不变的话题,《聊斋志异》也不例外。在情爱故事中,女主角很多是具有高尚的情操,惊人的才识和超凡脱俗的性格,男主角多是才气纵横,饱读诗书的书生。男主人公因聪慧喜读、少负才名,才得到佳人的垂盼和惠顾。如《云萝公主》里的安大业因“慧而能读”得到云萝公主的垂青。《宦娘》篇中的宦娘与温如春因才能而相知相惜,尽管宦娘是一个女鬼,但温如春也视同知己,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以音乐为基础的共同爱好上。可见男女交往最重要的是品德和才行。只有具备相同的品德和才行,才能建立相互对等,相互尊重的基础,即“无盐阙容而有德”。尽管蒲松龄没有完全脱离以往男才女貌的主题,但也有所创新,他将男女之间的相同喜好、品德和才能作为男女婚恋的标尺。女子甚至可以成为男子精神上的寄托,而非世俗的身份地位可取代。蒲松龄赞赏真挚纯真的爱情,向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生活。尽管那些女子常是异类,但他们纯洁善良,美丽痴情,她们的爱情不受金钱名利的影响,也不屈从权力地位,在她们身上反映了蒲松龄的审美观念和爱情理想,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情感的真实企盼。二 男女不平等的矛盾思想(一)蒲松龄主张男女在才情相貌上相互匹配8
《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大多都是仙狐鬼魅,她们相较男子而言,都是美艳天仙,青春常驻,而又足智多谋,技艺高超。男子或是家贫如洗,生活困顿;或是落魄书生,无权无势;或是寒酸自怜,倍受冷落,与女子相比真是相形见绌。从外在的样貌身份地位到内在的能力才学,蒲松龄都在极力赞扬女子,女子璀璨光辉,而男子则落魄不济。在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中说道:“《聊斋志异》的凡男几乎是清一色的落魄书生,孤独、无偶、落寞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落魄书生与高门美貌佳人一见相悦,肆无忌惮,毫无礼法之束缚。”这样的男子形象实在庸碌粗俗,乍一看像是在压低甚至是诋毁男子形象,但最终女子都能委身相嫁,满足男子的要求,男子的愿望和抱负总能在现实中实现或在神仙鬼界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可见蒲松龄欣赏女子,并极力提高女子的地位。男性形象则截然相反,尤其是在女性形象的映衬下更显得庸俗不堪,尤其是当家庭遭遇困难时,男子多是张皇失措,六神无主,女子却能在大难临头时从容应对。封建社会多是男为主女为仆,女性一直以来都是以弱者的形象出现。而蒲松龄肯定女性的才干和价值,将女性的地位提高,甚至提高到比男子更为坚强勇敢。在他的眼中,女子们不仅美貌多情,且有高尚的情操,惊人的才识和超尘脱俗的性格;她们光辉灿烂,震人心弦,这些女子又多是狐仙鬼魅,有着特殊的本领,因而更能带领男人走出人生迷雾,重塑人生。(二)男性的三妻四妾与女子的贞洁如《张氏妇》中,张氏为保贞洁,运用自身智慧与悍兵周旋。在作者眼中,张氏智慧而聪明,因而无须以死保贞洁,但从另一方面却能看出蒲松龄认同贞洁的重要性和可贵性,认同封建社会的女性贞洁观,并极力主张女子为保贞洁应宁死不屈。中国婚姻史上,“贞节”观是最令人深思的传统思想,《漫说聊斋》指出:“贞操观念,说到底,就是女子对于单方面的一夫一妻制的忠诚。可见,女子需对男子忠诚而男子可以寻花问柳,拥有三妻四妾的封建男权思想深深影印在作者的思想中。马瑞芳先生也说道:“因为蒲松龄的观念,也因为封建社会的存在,在《聊斋》的爱情故事里有个非常奇特的角落——光怪陆离的双美图。蒲松龄赞美了大胆追求所爱、为爱而痴的男女,主张男女双方对于爱情或婚姻都应主动争取,并且应为爱“死生契阔,与子成悦”。但这样一个赞扬爱情婚姻忠贞专一的蒲松龄,却在《聊斋志异》中安排了这些篇章,主张贤妻应为丈夫纳妾,并誓死保贞洁。另一方面,蒲松龄在很多篇章中又描写了女性主动追求爱情的故事。认为男女爱情的开始可以任由其性,无须深入了解便可以有夫妻之实,甚至过后才知道对方的姓名,8
这种女子的表现,超出了封建社会的范畴,体现了蒲松龄主张女子为爱献身,不顾后果的思想。但一旦这种女子成为男子的妻子或知己时,便要一心一意为男方守节,无怨无悔为男方付出。归根到底,女子们的主动是为了男子,过后“守节”是为了男子,一切都是在为男子服务。(三)女人永远在男人身后优秀女子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男子各方面的需求,她们没有自己的独立价值。这些女子往往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聪明绝顶;她们既能青春常驻,而又美艳动人;既能够与男子吟诗作对,又能够吸引住男子。她们或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或为家庭谋划幸福和财富,或全心全意为男子服务。《聊斋志异》中还有许多有经商能力,善于维持生计、担负家庭重任的女子。她们凭借辛勤劳动和灵活头脑,使家室越来越富裕,这无疑是在赞扬女子的能力,但女子的发家致富都是迫于家境,是为了给丈夫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因而客观上也表现了蒲松龄主张女子服务男子,要为男子打算的思想。无论是救世女性、复仇女性或是致富女性,无论蒲松龄笔下的女子是多么的神奇,她们大都不是按照女性的内心需求完善提升自己,而是按照男性的要求塑造自己,更确切地说是按照蒲松龄自身的需求量身定造女性,以便更好地为男子服务。“聊斋男女”一旦结合,女子自立自主的地位随之下降。家庭中女子要以男子为中心,要为男子打算,只要男子们不辜负他们的女子,女子便成为了他们成就功名的手段和途径,女子们也很是心甘情愿地为她们的男子谋划出路。蒲松龄主张女子的独立,却又是为男子而独立,为男子而发奋。在他的潜意识里,女子必须满足男子的需求,做男子背后的女人,不求回报,甘心付出,并时刻依附于男子。三 男女两性观矛盾的原因(一)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当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取代后,历史就进入了以男性为主的世界。在长久的封建统治中,男子是社会中的强者,他们可以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可以继承遗产,发家致富;可以三妻四妾,享有特权。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经常受男性中心的意识支配。这种意识如果不凸现,就会有好作品出现。根据蒲松龄的正统观念,男子可以寻花问柳,女子却必须做到不妒,家长可以随意干涉晚辈的婚姻,直至‘出妻’8
,妇女永远要俯首帖耳。蒲松龄承认一夫多妻的合理性,歌颂那些甘心处于婢妾地位的妇女,甚至把二女共事一夫,视为一种美德。浓厚的封建气息深深地影响着蒲松龄,使他的创作带有封建色彩。另外,中国婚姻史上,贞节观是最令人深思的传统思想。贞节观随女性地位的日益低下而逐渐加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女子从小就接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教育,一旦夫死或未婚而“夫”死,都要实践“从一而终”的誓言,守志不移。《聊斋志异》中也反映了存在于婚姻中的这种不合理现象。《乔女》、《云翠仙》、《鸦头》等篇是此类作品的代表。蒲松龄作为男权社会的一分子,很难摆脱这种男权思想的支配,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重农抑商的局面有所改变,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于发财致富。当文人在科场考试失败后,便寄望于能够通过致富而脱离贫困。因而现实的窘迫与人生的企盼成了蒲松龄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现实中的蒲松龄受尽贫困与落魄的折磨,贫穷几乎伴随着蒲松龄一生的命运。在他幻想里,书生们可以随心所欲,得意之极。那些孤魂野鬼成了美丽的仙女,她们拥有超强的法术,可以让自己的困顿苦闷在虚幻中得以实现和满足。然而蒲松龄描绘的世界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要求,正如有研究者所言:《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主要体现为落魄书生的苦闷与压抑,女鬼以圣母的形象出现是书生们现实苦闷中的一种白日梦。因而经济的窘迫让蒲松龄无奈而又不甘,落魄书生成了他虚设的化身,寄寓着他被压迫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取向。(三)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思想的改革,清初的思想观念、新学潮新思想的出现,产生了早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影响了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意图。这反映在蒲松龄对男女婚姻和妇女地位中观念中的改变,如体现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等,因此在作品中时时体现出蒲松龄追求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蒲松龄关注封建时代的女性,但由于独特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的际遇,蒲松龄只能寄情于花仙狐鬼,通过“狐”等异类形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这些异类形象即有“动物的魅力”,又有“神仙的法术”,还有“人性的善良”8
。种种美好的品行相结合,构筑成作者心目中美好的形象,这些形象是作者想象的美丽女子,体现了作者心中一种美好理想的追求。另外,在孤寂苦闷的时候,蒲松龄渴望能够得到红颜知己,听他诉诉衷肠。所以情爱故事中的女子实际上是作者理想中的知己。作者企盼和追求这种情感的共鸣,然而现实却常常让他失望,于是面对现实的不满与残酷,他也只能作为一腔“孤愤”,倾泻于笔端。历代文人志士正是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一腔热血,《聊斋》便是如此。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蒲松龄痛苦不已,因而将满腔的悲怨通过写作《聊斋志异》而倾诉出来。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四结论《聊斋志异》虽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但却体现着蒲松龄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为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精神。然而,封建的局限与资本的萌芽相互冲突,美好的理想与现实的热望使他踌躇满志而又狼狈不堪,这些原因使蒲松龄的两性思想带有种种矛盾。他渴望能够功成名就,仕途平顺,然而现实的他贫苦无依,落魄潦倒;他渴望有位知心女子为他分忧解难,救他于水火,然而现实中的他却孤寂无奈,仕途坎坷,因而种种的人生不得意使他矛盾苦闷,也使他著成的《聊斋志异》带有深深的矛盾感。参考文献:[1]史继中.聊斋志异导读[M].河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2]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G]//王林书,王同书.诗与戏剧的融合——论《聊斋》艺术上的独特贡献.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3]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G]//皎然.诗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30[5]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韩田鹿.漫说聊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
[7]马瑞芳.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8]汪明玲.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