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与科举
加入VIP免费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与科举

ID:909002

大小:2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与科举  摘要:《聊斋志异》中描写了许多有关女性与科举的故事。这些女性不仅为士子们进京应试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还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及第。尽管有些是虚构的情节,表达了蒲松龄一种美好的想法,但也反映出现实中的女性在士子登第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明清科举文化影响的扩大以及女性文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女性对科举较为关注,而女性与科举也由此成为明清小说中的重要题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科举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历来被视为反对科举制度的经典之作,如《叶生》《于去恶》等篇目揭露了士子登第的艰难,也暴露了科举取士存在的弊端。但蒲松龄在某些篇目中又肯定了科举的价值和合理性,如《封三娘》《青娥》《胡四娘》等,这些故事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女性,男性反倒成为了配角。小说中的女性为士子的及第创造了诸多条件,反映了蒲松龄“另类”的科举观。  一   据笔者统计,《聊斋志异》中有关女性与科举的篇目约三十余篇,如《阿宝》《红玉》《凤仙》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女性的角色与作用各有不同,或是妻子劝导丈夫刻苦攻读,或是母亲劝诫子孙获取功名,或是其他女性以局外人的身份帮助士子及第。  在这些短篇小说中,士子们大多出身贫寒、颇有才华却不懂营生,而他们的妻子则是家境优越、聪慧勤劳或拥有仙术。她们不仅支持士子们进京赶考,而且在物质上予以了很多的支助。《阿宝》中的阿宝就是出自富商之家,家庭财富可以“与王侯埒富”①,而且“姻戚皆贵胄”。阿宝嫁给孙子楚后,带来了丰厚的嫁妆,“小阜,颇增物产”,使日常生活得到了很好地改善。虽然孙子楚不事生产,只顾研读圣贤之书,但是,“女善居积,亦不以他事累生”。在阿宝的精心打理下,不光“家益富”,孙子楚更是顺利通过乡试,并高中进士。《胡四娘》中的程思孝也是“家赤贫,无衣食业”,后来得到胡银台的赏识,不但将女儿许配给他,并且分给他们房子居住,“供备丰隆”。同时,胡银台还帮助他进了县学,后来程思孝因故没有参加乡试,胡四娘便又鼓励程思孝争取考试的机会,“四娘赠以金,使趋入遗才籍”。   另外,胡银台的爱妾及三女儿也“赂遗优厚”。尽管程思孝此次考试名落孙山,但由于四娘等人给予了足够的考试费用,“囊资小泰”,才使得他还有机会到京城再次应试,“连战皆捷”。假设没有胡银台的提拔以及胡四娘等人的援助,程思孝很难在科举路上取得成功。可以说,这不单单是一个女性的付出,差不多整个家庭都在资助程思孝。  为了能让士子更好地攻读举业,有些女性更是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和农活。冯相如亦是贫寒士子,“忧贫乏,不自给”。红玉就勉励冯生专心备考科举,“但请下帷读,勿问盈歉,或当不殍饿死”,并且身体力行地从事农业生产,“遂出金治织具;租田数十亩,雇佣耕作。荷�K诛茅,牵萝补屋”。同时,积极帮助冯相如恢复生员身份,“是科遂领乡荐”。还有一类女性则是利用士子们的思念之情,鞭策他们刻苦学习,如凤仙。凤仙曾留�o书生刘赤水一面镜子,“欲见妾,当于书卷中觅之;不然,相见无期矣”“因念所嘱,谢客下帷。一日,见镜中人忽现正面,盈盈欲笑,益爱重之。无人时,辄以共对。月余,锐志渐衰,游恒忘返。归见镜影,惨然若涕;隔日再视,则背立如初矣:始悟为己之废学也。乃闭户研读,昼夜不辍;月余,则影复向外。自此验之,每有事荒废,则其容戚;数日攻苦,则其容笑。于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也就是说,假如刘赤水想在镜中见到凤仙,必须要勤奋攻读经书。在这种近似游戏的督促中,刘赤水“一举而捷”。与此类似的还有《书痴》中的纱剪美人,她为了纠正书生郎玉柱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也是通过这种若隐若现的方式进行激劝,“‘君所以不能腾达者,徒以读耳。试观春秋榜上,读如君者几人?若不听,妾行去矣。’ 郎暂从之。少顷,忘其教,吟诵复起。逾刻,索女,不知所在”。除此,纱剪美人还鼓励郎玉柱四处交友,为他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郎玉柱本来就熟读儒家经典,只是学习方法不当,因此多年未能中第。经过纱剪美人的修正以及社会关系的处理,郎玉柱不久便乡、会试联捷。可以看出,红玉、凤仙以及纱剪美人在士子们登第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这三个人都非现实中的人,但多少反映了科举社会中女性对于男性以及整个家庭的付出。特别是士子们赴京应试,他们的妻子更是要承受更大的生活压力。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些故事如《邵九娘》《细柳》《任秀》等,则讲述了另一类女性对士子登科的作用,即母亲的科举教育。任秀在其父去世之后,不只荒废了学业,家里也是一贫如洗。尽管入了县学,但“佻达善博”,毫无上进之心,某次岁试列居四等。按照清代的考试规则,生员在四等以下要受处罚,甚至黜退。其母多次告诫,乃至“愤泣不食”。在母亲的规劝与情感的感染下,“于是闭户年馀,遂以优等食饩”。任秀后来不单入监读书,并且通过经商富甲一方。相比而言,细柳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更加科学有效。继子长福,由于母亲早逝,又加之父亲高生的离世,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细柳多次严加管教,甚至进行鞭打,都未能改变长福的习性。于是,细柳便调整了教育方法:首先,并不强迫长福读书,但必须与其他人一起劳动,“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长福便与奴仆一起早出晚归做农活。结果长福无法适应这种体验式的生活,但细柳并没有当即答应长福的要求。然后,继续让长福体味生活的艰辛,“残秋向尽,桁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作为一个后母,如此对待继子,必然遭到了邻居们的指责,但细柳并未放在心上。长福因受不了煎熬也离家出走,但没过几个月又因无法生存而返家。之后,长福又托人向细柳求情,细柳先让长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还是没有马上让他读书,“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最后,经过旁人的劝解,长福才得以从师读书,“勤身锐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尽管细柳看起来类似现在的虎妈教育,但这种层级式的方法却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并且在她的亲生儿子长怙身上也得到了验证。长怙心性愚钝,“读数年不能记姓名”,细柳并未要求他在学业上有所作为,而是“令弃卷而农”。但长怙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细柳也是通过这种曲折的教育方式,使得长怙迷途知返、经商创业,积累起巨额的财富。此时,长福也通过乡试,三年后又进士登第。即便在今天看来,这种欲擒故纵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棍棒教育,远比强迫硬塞更有成效。可以说,细柳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成就了两个儿子的美好前程,也达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