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
加入VIP免费下载

《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

ID:909010

大小:5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内容提要】梦在《聊斋志异》文本叙事结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以梦作为文本的主体外,有许多作品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作告诫和预示的作用,或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或展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在一篇之中多次出现梦境,每个梦的出现又与前面的梦相照应,与故事的整体结构密不可分,表现出蒲松龄创作的自觉性。【关键词】记梦作品;叙事结构;创作的自觉性  蒲松龄是颇喜在作品中记梦的作家。他的《聊斋志异》共有作品四百九十余篇,有七十余篇与梦有关。其中不乏笔记形式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创造。  《聊斋志异》有些记梦作品以梦作为文章的主体。如《续黄粱》、《凤阳士人》、《莲花公主》等。《莲花公主》依蜂房特征状人间府第;《梦狼》篇中的梦则预示着吉凶祸福,文本成为反映现实社会和作家心迹的映像。许多不太长的篇章,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写出一种情态,一种心理。《王子安》中王子安的白日梦即揭示应乡试后放榜前醉卧中瞬间的幻觉。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些作品主体不是梦,但梦作为文本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叙事的结构功能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在梦境中出现的是神、城隍或已去世的家人。梦作为人与神灵交往的通道,对人物行动和未来将要发生事件的告诫和预示,具有神秘的权威性,令人敬服。这些神灵高高在上,能环视整个时空,对已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洞若神明。做梦者则显得弱小无力,为梦中神灵指示所左右。他们对神灵崇敬、仰视。  如《于江》篇中,于江父为狼所杀,于江杀二狼,皆非噬其父者。后梦其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果然如此。《青梅》、《田七郎)、《金永年》篇中的梦都有上述特点。  但是此类梦并非完全庄重、严肃,还有戏谑、诙谐、荒诞、变形、寓示的特点,如《四十千》“新城王大司马,有主计仆,家称素封。忽梦一人奔人,曰:‘汝欠四十千,今宜还矣。’问之,不答,径入内去”。醒来后,妻生子。于是将四十千放人一室,子至三四岁,气绝,果用四十千。又有《骂鸭》篇,言邑西白家居民盗邻鸭烹而食之后,身生鸭毛,触之则痛,无术可医。后“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有雅量,不骂,复求之,才骂。这样形成荒诞的戏剧效果:世间竟有求骂者,作为惩报的骂竟变成了施恩。又《男生子》言:“福建总兵杨辅,有娈童,腹震动。十月既满,梦神人剖其两胁去之。及醒,两男夹左右啼。起视胁下,剖痕俨然。”男人生子本身即够怪诞,神人剖胁使其生子,更奇。《牛飞》篇更荒诞:“邑人某,购一牛,颇健。夜梦牛生两翼飞去,以为不祥,疑有丧失。牵人市,损价售之。以巾裹金,缠臂上。归至半途,见有鹰食残兔,近之甚驯。遂以巾头絷股,臂之。鹰屡摆扑,把捉稍懈,带巾腾去。”颇有宿命色彩。《五毁大夫》则显出了嘲讽的味道。“河津畅体元,字汝玉。为诸生时,梦人呼为‘五毁大夫’,喜为佳兆。及遇流寇之乱,尽剥其衣,闭置空室。时冬月,寒甚,暗中摸索,得数羊皮护体,仅不至死。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  《骂鸭》表现了蒲松龄奇特的构思和道德训诫意识,《牛飞》使人感到命运的必然,《五毁大夫》表现了梦的多义性及由于对梦内涵理解的偏差所造成的荒诞效果。它们和文本融为一体,内容更加深入到文本内部而不像唐传奇梦境那样有游离之感。  又有《香玉》、《李八缸》、《青蛙神》、《仇大娘》、《小棺》、《梓潼令》的梦境亦为此类。   第二类是表现作品中人物心理的梦境。蒲氏有些作品,体现了梦者的心理特征。这些梦境多通过做梦者的眼光平视梦中景象,在涉及世俗生活感情时,多为此类梦境。  《王桂庵》中王桂庵爱上芸娘,一直没找到她。王桂庵日思夜想之中,“一夜,梦至江村”。梦的层次颇为分明:先是到江村至一南向柴扉,门内有红丝满树的合欢花,让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初夏的季节,又有“红蕉蔽窗”。在如此美好的庭院之中,桂庵将身子探向了一间屋子,乃是女子闺阁,然后看见了芸娘。我们顺着王桂庵的聚焦不断移动,最后定格在芸娘身上。桂庵努力追寻所爱的人,终于找到了心中所爱。  与王桂庵相类似的梦境也出现在王桂庵之子寄生身上。《寄生》中的寄生因爱闺秀,通媒不成,相思成病。五可见到寄生,爱其好,欲谋为婚姻,寄生以为天下女子无出闺秀之右者,却之。一日,五可入寄生梦,寄生便爱上了他。王桂庵因爱芸娘相思成梦,寄生梦五可则可以理解为五可情感至诚而托梦于寄生。此梦在文本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事本来是沿寄生追求闺秀这一线索发展,寄生的梦改变了故事的结构,才有了与五可的婚约。它在文本中又有功能的作用,成为下文故事开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又展示了五可情感的热烈。   这类表现人物潜隐心理的梦境,叙事详略得当。梦成为文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又有心理描写详尽的特征。  第三类作品的结构多为:个体神思→梦中受到谕示→故事圆满结局。在这类作品中,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类作品兼有上述第一类和第二类记梦作品的结构特点,既有心理活动又有神谕。  如《柳秀才》篇言“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柳神)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令从之,果得免。唯蝗神怒柳神多嘴,将杨柳枝叶咬食殆尽。文中最后说:“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可谓揭示其文章主旨。与第一类梦境中神灵主动相告不同,此梦的前提是“沂令忧之。”才有下文的“即熟香,捧厄酒,迎拜道左,捉(蝗神)驴不令去”之举。他打动了蝗神,祭神后,蝗虫竟不食沂县的庄稼,保护了百姓。从蒲松龄的内心来说,祭神的威力是打上了深深的问号的。他在《农桑经》中就有如何趋蝗的详细记载。这篇文章主要是赞美了沂令切实关心百姓的高尚品行。  《孝子》篇言“青州东香山之前,有周顺亭者,事母至孝。母股生巨疽,痛不可忍,昼夜嚬呻。”“周忧煎无以为计。梦父告曰:‘ 母疾赖汝孝。然此创非人膏涂之不能愈,徒劳焦恻也。”’于是割胁肉为母亲治好了病。周顺亭受到梦示的前提是“忧煎无以为计”,感动亡魂,才治好了母亲的病。  类似的还有《吴门画工》。此篇演绎了一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颂歌。吴门画工喜绘吕祖,“希幸一遇”,对吕祖一往情深。吕祖因此现身,发挥自身的神异性,让画工梦见皇帝爱妃董娘娘,肖其形,画工由此显贵。  由上述三篇文章看来,蒲松龄是颇看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品中的人物不是消极等待,他们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在梦中受到启示,解决了问题。梦境在文本结构中的功能作用甚强,是情节中关键的一环。从叙事过程来看,蒲松龄对这些人物是赞美、景仰的。  第四类作品:一篇之中往往出现多次梦境,后面每个梦的出现又与前面的梦相照应,这些梦与故事的整体结构密不可分,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如《鲁公女》、《连琐》、《成仙》、《白于玉》等篇,似梦非梦,用传奇手法来构思情节,对梦文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   《鲁公女》篇言邑令鲁公女暴卒,生为女诵(金刚经),鲁公女因此投胎于河北卢户部家,相约十五年后再相婚配,后二人愿望实现。文本中有三个梦,环环相扣。第一个梦是鲁公女投胎到河北卢户部家,“生怅怅而归,志时日于壁。因思经咒之效,持诵益虔。梦神人告曰:‘汝志良嘉。但须要到南海去。’问:‘南海多远?’曰:‘近在方寸地。”’神人的意思是说须心中时刻有佛,才能得到好结果。所以但明伦评曰:“为爱持诵经曲者指出要旨,以是姻缘,功德不少。”,但又曰:“南海近在方寸地,方寸地即是南海。未有南海不在方寸地者,特恐方寸地未必即是南海耳。”张生梦醒后悟出了神的意旨,“念切菩提,修行倍洁”,且“善行不替”。又因张生念佛虔诚,导致第二个梦境出现:“夜梦青衣人邀去,见宫殿中坐一人,如菩萨状,逆之曰:‘子为善可喜。惜无修龄,幸得请于上帝矣。’生伏地稽首。唤起,赐坐;饮以茶,味芳如兰。又令童子引去,使浴于池。池水清洁,游鱼可数,人之而温,掬之有荷叶香。移时,渐人深处,失足而陷,过涉灭顶。惊悟。异之。”此梦是前一梦的沿续。因第一个梦境受谕示而精诚念佛,菩萨因此请他饮茶、池浴。这本是梦幻,生惊悟后却“身益健,目益明。”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他返老还童,“宛如十五六时。”到卢户部家求婚,为户部所允,户部女却因为张于旦的相貌与以前不相符,啼哭数日而卒。女死后才有第三个梦出现:“生夜梦女来,曰:‘ 下顾者果君耶?年貌舛异,觌面遂致违隔。妾已忧愤死。烦向土地祠速招我魂,可得活,迟则无及矣。”’这个梦是前面行动的结果,又给人物行动以指示,张生急忙为鲁女招魂而魂归,有情人终成眷属。三个梦在文本结构中所起作用各不相同:第一个梦有谕示色彩,第二梦展示性强,对下文情节的发展亦具有功能的作用,第三梦功能性最强,是文本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可以看出,蒲松龄有目的地利用梦作为作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梦不仅是有灵异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为作品的主旨和文章布局服务。  又有《白于玉》篇言吴青庵少知名,遇白于玉。白于玉数度吴生,吴生皆不省悟。吴生梦到太虚之中,“以紫衣人有把臂之好,遂使模被奉客。既而衾沈之爱,极尽绸缪。生索赠,女脱金腕钏付之。”吴生一梦醒来,竟见钏果然在衣中。梦与现实完成了统一。十月之后,生又有一梦,“梦紫衣姬自外至,怀中绷婴儿曰:‘此君骨肉。天上难留此物,敬持送君。’……生醒,见婴儿卧模褥间,绷以告母。”上天之事以梦境出现,梦中之事即现实之情。在结构上,两个梦境前后相承,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与整个文本融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姊妹易嫁》有三梦,作用各不相同。第一梦是说一张姓世族,好几次得到梦警:“汝家墓地,本是毛公佳城,何得久假此?” 所以将坟迁走。毛公父因避暴雨而埋葬在张家墓地中。由此张姓与毛公结亲,欲以长女妻之。长女不从,次女自愿嫁毛公。第二梦是毛公赶考,经过一店,“店主人一夕梦神曰:‘旦日当有毛解元来,后且脱汝于厄。”’店主人甚喜,且以梦告毛公,毛公亦颇自负。第三梦概述毛公落第,三年后店主人延候如初,且告毛公曰:“‘秀才以阴欲易妻,故被冥司黜落,岂妖梦不足以践?,公愕而问故,盖别后复梦则云。”这三个梦在预示情节的同时,颇有命运天定,又有道德训诫的味道。毛公命当富贵,所以其父能葬佳宅,店主人命中当得毛公之助,故受到梦的启示,才厚待毛公。毛公第一次赶考本应及第,只因阴思以富贵易妻,才落第,一旦知错,必能考中。三个梦在作品结构中不可或缺,特别是第一梦和第三梦,影响了情节的发展。第二、三个梦又有较强的道德训诫的味道,表现出儒、佛思想对蒲松龄的影响。  《聊斋志异》关注梦在作品中的构架作用,使梦境不仅展示人物心理、预示情节,更是作品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成为情节转换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蒲松龄不仅重视梦的神异性,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一种独特的艺术技巧来运用。文本中现实情境和异域之境的链接,往往通过梦境来实现,这就拓宽了记梦文学作品的范围,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