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学院专科毕业论文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曾清兰学号:090111F03012指导老师:梁球联系方式:1527700427617
目录内容摘要···············································1一、性情痴狂、知恩图报的书生形象·······················4二、有勇有谋、顽强不屈的书生形象·······················617
三、不顾一切、舍生忘死的书生形象·······················8四、忘恩负义、见异思迁的书生形象······················10五、懦弱无能、女性化的书生形象························1217
参考文献··············································1517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内容摘要】:《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主要是描写一些妖魔鬼怪的奇幻故事。文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形象,有花妖、狐怪、精灵、书生、僧道等,每一种形象都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通过本文可以更好的了解古代书生对功名的狂热追求以及对红颜的强烈渴求,从而深化对古代知识分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认识。【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生形象蒲松龄描写的《聊斋志异》是最富创造性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文中的人物主要是以读书人及狐仙鬼神为主,多数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在作者生活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及愿望,同时作者将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融入作品当中。作者通过《聊斋志异》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有力的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赞扬了反抗者不畏强权并与黑暗的封建制度作斗争的反抗精神。17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书生形象,每一个书生形象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性格决定命运,作品中的书生形象之所以会各有不同,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在这些书生中有些是对社会现实不满,有些是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不平,还有一些是对贪官污吏行为的鞭笞,也有一些是称赞敢爱敢恨,勇于反抗、敢于报复的人民。很显然,这些书生形象并不只是像我们身边出现的、所司空见惯的读书人。他们表现出来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美,而是把那个时代的特点也体现出来。他们不仅拥有书生应具备的温文儒雅的一面,也拥有着一般书生所缺乏的与封建官吏、封建的社会制度、封建的婚姻制度和封建世俗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以及崇高的意志品质。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因此有坚强的、敢于斗争的书生,肯定会有一些懦弱无能的书生;有重情重义的书生,也会有一些不仁不义的书生。那么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别介绍《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一、性情痴狂,知恩图报的书生形象这一类书生在对待自己偶然相识的朋友也是重情重义,一片赤诚。他们都是一些重义气,具有浓厚人情味的善良之士,对自己好朋友的报恩方式也各有不同。《书痴》中得主人公就属于此类形象,文中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郎玉柱爱书成瘾、读书成痴。当时家里非常贫困,能卖的东西都卖光了,但是对于父亲的藏书,他却一卷也舍不得丢弃;不仅如此,他还不分昼夜的读书,不管严寒酷暑都这样坚持着。当亲朋好友来拜访的时候,他也不会热情的接待,只是草草的寒暄几句话马上又投入到书海中去,弄得客人不得不自己离开。当他无意中发现了古人窖藏的粮食,就更加相信“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说法不是胡说八道;当他从乱书中翻出一个金制的小车,他就认为那是“书中自有黄金屋”17
的实验;当有人劝他娶媳妇,他却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①说他读书成痴真的是很恰当的,因为他竟然连夫妻房事都要颜如玉教,而且学会之后总把这事挂在嘴边,见到别人就说,他却不知道这已经成为别人的笑柄了。在美人颜如玉的严格督导和威胁下,郎玉柱渐渐的从书中走出来了,并且琴棋书画都略懂一点,也懂得了社会交往。郎玉柱终于由一个书呆子变成一个不仅对书本知识深有研究而且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后来他不仅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考得进士,做了朝廷巡察大员,正所谓家庭、事业两得意。这一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读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中记载着人类的知识、思想以及经验;如果不读书的话,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但是必须要做到学以致用,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只是一味的读书是对社会没有用的。这篇文章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深刻的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17
《叶生》也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叶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书生,撰写文章、吟诗作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但是他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却非常坎坷,竟然屡试不中。在他很沮丧的时候,县令丁乘鹤出现了,丁乘鹤非常欣赏叶生,对他也很好,知道他的生活不好,所以经常接济他。叶生因为受到了丁乘鹤的赏识和接济,所以去世之后,魂魄就追随着丁乘鹤而去。他留在丁乘鹤的身边,帮助教育他的儿子丁再昌。在叶生的帮助以及教育下丁乘鹤的儿子考中了进士。文中的叶生虽然满腹经纶,但是当时的科举制度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以至于他们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其实对科举制度过度重视和依恋也是阻碍他们考取功名的原因之一,所以说才华得不到施展,自身原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从小就认为只要考取功名生活就一定会好起来,所以才会寒窗苦读,为的只是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作者通过这一篇文章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同时也深刻的揭露了在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的无奈与痴心。二、有勇有谋,顽强不屈的书生形象这一类书生大多数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而不向封建的统治者低头、不向恶势力认输,顽强的与他们斗争。《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的代表作,主要是借助席方平在阴间为自己父亲伸冤的故事,来刻画席方平这一书生的形象。席方平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典型,也是敢于和封建官吏作斗争的典型形象之一。席方平的父亲席廉是一个老实憨厚的人,他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尽羊某的欺凌和压榨。羊某仗着自己有钱在人间飞扬跋扈,到了阴间也是如此。席方平的父亲在去世之前,把自己在阴间的受苦情况告诉家人,说完就去世了。席方平认为父亲一生都是老实人,去到阴间就不应该受到这样的苦。于是便到阴间帮父亲伸冤。他层层上诉,在城隍、郡司、甚至是冥王那里都无济于事,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和屈服,这样的考验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坚定地表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②17
冥王面对席方平的坚持和不屈服,就用让席方平投身到富贵人家来利诱他,但是席方平不受利诱,并绝食自杀了,最后又回到了阴间。待席方平再一次回到阴间,他找到了二郎神告状,冤案才得以昭雪。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在运用正常的封建法律诉讼途径冤情没有得到昭雪的时候,只有采取血族复仇的手段。也就是说当冤案一天没有得以昭雪,就一天不停止斗争。席方平经历了阴曹地府各级官吏以及冥王的种种酷刑,甚至被锯截肢体,他都没有选择放弃和屈服,也没有被利益所诱惑,而是坚持斗争,直到他的冤案得以平反,最后他胜利了。这种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英雄人物的真实写照,现实社会也是缺少具有种精神的人。其实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无论是人间还是阴间都是一片漆黑,作者就是借助二郎神这一正义的化身有力地抨击当时的时政,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忧愤感慨的心情。文中的主人公席方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父伸冤,不怕艰辛,不畏千难万阻,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他不被利益所诱惑,不屈不挠,深刻的表现了他不达目标永不罢休的英雄气概。17
《向杲》讲述的是向杲为兄报仇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向杲的哥哥向晟喜欢一个名叫波斯的妓女,就花光所有的钱把波斯娶了回家。谁都没有想到这也会惹来杀身之祸。美女自然是人人都喜欢,都想得到。庄公子爱慕波斯,想娶她回家当小老婆,但波斯不愿意,因为波斯认为当别人的小老婆跟做妓女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就选择嫁给向晟。庄公子因为恼恨向晟夺走了他心爱的女人,所以就让随从人员毒打向晟,直到他快死了才停止毒打。向杲得知哥哥心爱的女人被庄公子霸占了,并且哥哥还被打伤了。他就按照正常的法律途径层层上告,但是受到了重重阻碍,自己有理无处申诉。在他非常失望,感到无计可施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道士,这个道士给了向杲一件布袍子。当向杲穿上了这件布袍子之后变成了一只大老虎。在刚开始看到自己变成老虎的时候,向杲自己都觉得非常害怕,但是想到要为自己的哥哥报仇,又进入到复仇计划中去。然后他就躲在原先的地方,当庄公子走过的时候就把他咬死了。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却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文中的主人公向杲他并不是一个弱者,也不是一个孬种,而是命运的强者。因为他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来为自己哥哥报仇雪恨的英雄。作者借助文中的主人公有力地抨击了在封建世俗社会中使用正常的方法层层上诉,往往是有去无回的,必须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往往只能寄托在非现实的理想上,也反映了当时的人民对法律的软弱和不公正的极度不满,因此站起来反抗。这个故事就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精神。三、不顾一切、舍生忘死的书生形象这一类书生大多数是为了自己红颜知己的安慰和幸福,可以不顾一切、舍生忘死。17
《连城》这一篇文章主要是一部讲述知己相遇的作品。文中的连城是史孝廉的女儿,知书达理,又善于刺绣。史孝廉把女儿的“倦绣图”作为题材召集少年题诗,表面是在互相切磋诗艺,实际上是在为连城选夫婿。连城看到乔生写的诗非常高兴,然后就假托父亲的意思,给乔生送钱当灯火费。乔生知道了非常感动,就感慨道:“连城我知己也!”从此两人联系日渐密切。当父亲史孝廉知道后就嫌弃乔生太穷,然后就违背女儿意愿,将她许给一个盐商的儿子王化成。不久之后,连城得了痨病,一个来自西域的行脚和尚说他可以医好这个病,但是需要男子胸脯上的一钱肉,捣碎合到药末里。父亲就派人去告诉王化成,但是王化成并不肯帮忙。当乔生听到这件事时,没有迟疑半刻就拿出刀割肉来作药引。乔生这一举动确实让史孝廉很感动,但是史孝廉因为害怕王家,所以始终不敢把女儿改许给乔生。因此只能是设宴酬谢,并且赠送千金来报答。乔生知道后非常愤怒,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连城听到这个消息就拜托一个老太太去安慰乔生。而乔生却告诉老太太说:“‘士为知己者死’,我并不是因为连城的美貌而接近她的,如果连城真的是我的知己,那么再见面的时候,‘当为我一笑,死无憾’!”③后来历经重重磨难,有情人终于成眷属。在文章中,乔生为了争取爱情和婚姻的胜利,既可以生又可以死的书生形象突破了封建制度下的世俗婚姻。作者借助文章来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17
《瑞云》中的瑞云是一名妓女。余杭的一个姓贺的书生一直都很仰慕瑞云。因为贺生知道瑞云即将开始接客,所以准备了微薄的礼物,希望能一见瑞云的芳容。瑞云没有以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并且在跟贺生接触几次之后就爱上贺生了。但是贺生由于生活的拮据并不能跟瑞云有肌肤之亲,并且慢慢的贺生连去看望瑞云的钱都没有了。后来瑞云遭遇变故,沦落到干粗活的地步。于是贺生就卖田产,典当衣服等筹足了钱把瑞云赎回家。正因为贺生并不在乎对方外貌的美丑,而是在乎心灵的美丑,所以他们才会终成眷属。其实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的社会应该是轰轰烈烈的,把爱情放在金钱的前面,应该是很少人能够做到的。回到当时的社会来看,敢于面对现实爱情都已经超出了当时那种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了。而作者通过文章把那种建立在情感、性格、爱好一致基础上的爱情以及不以貌取人的思想描写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也不能把婚姻建立在钱财、权势和其他世俗上。文章把贺生的不离不弃,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等举动都体现出来,歌颂这种纯洁的爱情。四、忘恩负义、见异思迁的书生形象这一类书生都是不仁不义形象的典型,他们能把过河拆桥、恩将仇报这些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17
《丑狐》中的穆生家里非常贫穷,冬天连棉毛衣都没有得穿。正在穆生惆怅不已的时候,一位衣着华丽但容貌又黑又丑,自称是狐仙的女子走进了他的书房。刚开始的时候丑狐要求与穆生同床共枕,穆生怕她是狐狸并嫌弃她长得丑,所以非常的不乐意。但是当丑狐拿出一个元宝的时候,财迷心窍的穆生却欣然的答应了。有了丑狐这一财神爷的救济,穆生家渐渐的过上了小康生活,有了属于自己的田产,也有丫鬟可以使唤。随着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丑狐赠送给穆生的东西越来越少,穆生也因此越来越讨厌丑狐,所以就花钱请来一个术士想把丑狐赶走。当丑狐知道后就骂他是负心违德的人。不久丑狐抱来了一只猫头狗尾的小动物,小动物啃掉了穆生两个脚趾,并且要把当初赠送给穆生的财物全部索回。忘恩负义的穆生不仅是生活恢复到以前那样贫穷,而且还失去了两个脚趾,这就是他的不仁不义、忘恩负义所要付出的代价。《武孝廉》中的石某带着银子上京谋求官职,不料在途中得了重病,大口大口的吐血,卧在床上不能起来,长期地躺在船舱里。他所准备的那些用来谋求官职的银子也被仆人偷走了。在他即将被船户抛弃的时候,一位四十多岁,衣装鲜艳华丽的妇人接纳了石某,把他接到了自己的船上并把他的病医好了。在妇人的帮助下,石某躲过了这一劫。在石某的病好了之后,年龄比石某大的妇人向石某求婚,妇人对石某说:“如不以色衰见憎,愿侍巾栉。”那是石某的妻子已经死了一年多了,所以当他听到妇人说的话,就欢天喜地的同意了。但是等石某谋得官职之后却露出了真面目:先是偷偷纳妾,再“常于寝后使人嗣听”妇人的动静,最后终于在妇人喝醉酒后露出原形得时候想杀死她。石某的负心,不单纯的是喜新厌旧,还有忘恩负义。④17
妇人虽然是狐狸所化,但也算是自己救命恩人,再说妇人并没有伤害任何人。石某不想着怎样报恩,而是想这如何把自己的恩人杀了,这无疑是恩将仇报的做法。石某以为自己很聪明,事实并不是如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就是说妇人能够帮助石某逃过一劫,也能让石某回到原点。因此在半年之后石某也就命丧黄泉了。五、懦弱无能,女性化的书生形象《聊斋志异》中呈现出来的书生形象总体上是阳刚不足,具有较明显的女性化的倾向。从外貌上来看,他们的女性化特征也是非常明显的。如《胭脂》中的鄂生“白服裙帽,丰采甚都”;《嘉平公子》中的嘉平公子“风仪秀美”;《陈云栖》中的真毓生“能文,美丰姿,弱冠知名”;《颜氏》中的顺天某生“年十七,不能成幅。而丰仪秀美”。⑤小说在描写这一类书生时多数是使用一些表现女性美的词语来形容的,比如“美丰姿、风衣秀美”,带有明显的阴柔美倾向。其实这一类书生除了在外貌上有女性化的倾向,在行为上也带有明显的女性化特征,他们丧失了男人应有的责任心,胆小怕事、怯弱自私是他们特有性格特征。《胭脂》中的鄂生生性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在被县官冤枉杀害胭脂父亲的时候17
,连为自己辩护的勇气都没有。后来因为受不了刑罚的痛苦而屈打成招;在公堂下与胭脂相遇,由于害怕把胭脂这个身份卑贱的女子娶回家会受到别人的讥笑,所以迟迟下不定决心。因为自己确实喜欢胭脂,所以这件事日夜萦绕在心头,自己还是拿不定主意。最后县官看出了他的心意,就替他下聘礼,使他们得以成亲,他的心愿才得到实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鄂生就像女子一样任由他人摆布,一点自主性和反抗性都没有,缺乏了男子汉应有的刚强和勇敢。《香玉》中的黄生喜欢上了一位穿素白衣服的女郎,不久之后就知道这位女郎叫香玉。随着这两人认识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熟悉起来,然后不分昼夜的相处在一起,黄生把香玉当作是自己的妻子一样来对待。在黄生与香玉遇合不久,突然遭到变故,一位姓蓝的游客在游览下清宫的时候,非常喜欢一棵白牡丹,然后就连根挖起来带走了。白牡丹被游客移到家里之后一天天的枯萎下去。直到这一刻黄生才知道香玉就是白牡丹所化,可是他知道了却束手无策。他所做的只是一味的埋怨游客以及作五十首哭花诗,然后每天就到花穴跟前痛苦流涕,就这样子看着自己所爱的人慢慢枯萎而死。黄生他作为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在自己所爱的人遭到别人的伤害时,他竟然连保护自己所爱的人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只会像小女子一样哭哭啼啼,体现了他缺乏男子汉应有的刚强、果断和勇敢。在当时一直强调“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下,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伦理纲常制度过于压制女性,纵容男性,就因为这样使得男女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错位,男性丧失了对女性的平等、尊重意识,导致男性出现了懦弱、被动、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聊斋志异》中的部分书生形象出现了男性性格的弱化与女性化倾向,都是因为受封建制度的影响。17
其实,我们知道蒲松龄在塑造这些书生形象的时候,也把自己的身影、经历融入到里面去了。通过塑造这些书生形象,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恨,寄托对自身才华和价值的肯定,抒发自己对知己的强烈渴求才是蒲松龄的真正创作动机。蒲松龄及其创造的书生形象的身上,我们再也找不到庄子式纯粹的飘逸,找不到屈原式的真正的忧国忧民,找不到李白式的豪放,找不到杜甫式的大济苍生,找不到白居易、欧阳修等“文章太守”的气度和胸怀,找不到苏东坡式的倜傥潇洒。⑥蒲松龄写到了许多前辈都没有触及到的角落,通过塑造不同的书生形象,表现了对知识分子不同的关怀以及定位,也对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聊斋志异》中写了很多不一样的书生形象,每一种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故事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书生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既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打的层面的内涵,对科举情结的传承;又寄寓着大的文化层面中具体的独特的作家个人的层面。这就更能说明蒲松龄的这一部作品不仅仅是描写书生的个人失意,更是想说明这些书生形象正是那个时代的制度下所产生的畸形儿。17
【参考文献】①蒲松龄,《聊斋志异》王立言、王皎译,北方文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第981页)②蒲松龄,《聊斋志异》王立言、王皎译,北方文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第846页)③蒲松龄,《聊斋志异》王立言、王皎译,北方文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④杨倩,《中负心男子形象的浅析》,语文学刊,2007年,第10期⑤黄伟,《论书生形象的女性化倾向》,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⑥马瑞芳,《死魂求仕的血泪文章--蒲松龄笔下的书生形象》,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