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谈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危急时刻”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的小说。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诺曼底”号的船长以身殉职,哈尔威船长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作者,雨果便写下了这篇短篇小说。 第一次翻阅这篇文章时,我不自觉地翻开教参,注意到教参中这样一句话:小说靠情节、人物、环境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作者一般不站出来直接议论抒情。我不禁想起前些天在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馆听到的薛法根老师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那节课上,薛老师把一篇长课文经过删减取舍,择取了其中一个关键点――议论文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写作技巧训练,一节课举重若轻,实现了真真正正的“教语文”。 同样,《“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是一篇长课文,教学时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力求面面俱到的话,我想自己累得够呛不说,学生也会对课文失去新鲜感,教学会继续以前的低效耗时。这一次,我能否突破惯有的思维,在这么多知识点的“重压”下,突破重围,独辟一条蹊径呢?薛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参上那几个关键词“人物、环境、情节”不断在我脑海里碰撞。对!就从这个地方着手!4
带着这个想法,我再读课文,发现课文确实具有鲜明的小说体特色――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特别是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刻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当时突发灾难周围人都极度恐慌的环境也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冷静,但自然环境――雾的描写更是深度解读人物的关键。对雾的描写,在文中有五处,前四处是渲染危险渐渐逼近的气氛。此时的大雾仿佛是一种象征,一种暗示,预兆着“诺曼底”号即将遭遇的命运。最后一次写到“阴惨惨的薄雾”是在哈尔威船长无所畏惧地与船一起沉入海底后,主要是为了衬托此时此刻人们目睹此情此景时那种悲痛不已的心情。 再接下来,我想:如何把这三个教学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言意兼得呢?这三个教学点又如何排序教学?反复思考,最终我决定把“情节”部分的教学放在最前面。因为情节即故事发展的脉络,教学中可以通过复述课文或画情节曲线的方法(后者在上个单元的“金钥匙”中刚刚练习过)带领学生疏通故事内容,这一部分宜于在初读课文中完成。接下来,我安排了“读懂人物”部分的教学。因为人物描写是全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中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是学生习得语言、读懂哈尔威船长的关键。可以通过自读探究、品读交流、精读感悟等教学行为让学生逐层深入,走进哈尔威船长的内心深处,感受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人格魅力。最后安排的环境描写的学习安排在学生解读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以后进行,重点带领学生了解最后一次关于雾的描写是从侧面烘托出哈尔威船长高大的人物形象。同时要点出这种典型的环境描写也是小说的写作特色之一,但它最终服务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循着以上思路,我对教学活动做了如下主体设计:4
1.扫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用画情节曲线的方式梳理主要内容。 2.说说本文的情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师小结:完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3.自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想想通过这些句子你读懂了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交流、品读,指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5.师小结: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第二要素。 6.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看看关于什么的描写最多,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重复描写大雾。 7.交流小结: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第三个写作特色。 实际教学时,学生在第一个环节较轻松地完成了画情节曲线的任务,虽然各部分关键词概括得有些偏差,但基本都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来划分的。第二个环节找描写主人公的句子时,学生兴趣很大。他们不仅找到课文中很明显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还找到这一句: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4
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并且指出,这是把乘客们和船长进行对比,侧面写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有一个学生则找到这样一个叙述性的句子: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是真的忘了吗?学生说,这个句子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但经作者一点,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船长心系乘客安全,全然忘我的可贵品质。在导读、带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中,主人公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渐渐高大,更趋鲜明。最后,我让学生听我对原文最后部分的修改:蔚蓝的大海上波光粼粼,海鸥在海面上自由欢歌,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刚读完,学生就大叫起来:“这气氛一点都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我说,那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用“阴惨惨的薄雾”有何不同?学生很快意识到这种自然环境的描写才符合人们此刻的心情,在这里起着烘托人们心情的作用。我顺势指导学生用结合上下文情境来理解的方法研读文章开头部分中关于大雾的描写,学生也很快体会到大雾描写在故事情节中起着预示危险、渲染气氛的作用。 长文短教,重在精炼,成在得法。本节课上,我摒弃了繁琐的教学流程,循言得意,由意得法,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智慧融入进自己的语文课堂,学生既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深度的心灵对话,又在不经意之间掌握了小说的结构和特点,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吗?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同安小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