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级经典文学《红楼梦》赏析红楼一梦,难解其中味但凡爱好文学的人,都会爱上《红楼梦》这本巨著!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诗词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作品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如果不能很好地读解书中的诗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集建筑、美术、服饰、音乐、诗歌、饮食、陶艺、园林、心理学、管理学为一体。其中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线索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人物作用:串联整个故事,衔接前后情节。对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及来往引出来的。贾雨村因为做过林黛玉的老师,又与贾家同宗,故为后文林黛玉进京做铺垫,不仅引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还引出黛玉和宝玉相识的经过,从相识到相爱,摆脱不了封建势力家族的束缚,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还有一种解读:说是“真石隐”“假玉存”,用来折射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贾宝玉,说他不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真宝玉,而是一块假宝玉,暗示小说最终的悲剧结尾。16
好了歌跛足道人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甄士隐给《好了歌》的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好了歌:《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小说中为跛足道人所做,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文中还有与之相和的《好了歌注》,承接并引申了《好了歌》的思想。诗歌内容隐射小说情节,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红楼梦》中人物——男495人,女489人,其中有姓名的732人,无姓名的243人,总计975人。统计:(一)宁荣两府本支:男16人,女11人,宁荣两府眷属女31人。(二)贾府本族:男34人,女8人。(三)贾府姻娅:男52人,女43人。(四)两府仆人:丫环73人,仆妇125人,男仆67人,小厮27人。(五)皇室人物:男9人,女6人。宫太监27人,宫女7人。(六)封爵人物:男37人,眷属14人。(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26人,只有职称的38人,胥吏男3人。(八)社会人物:各阶层男102人,女71人。医生男14人,门客男10人。优伶男6人,女17人。僧道男17人,尼婆49人。连宗男4人,女4人。(九)外国人:女2人。(十)警幻天上:女19人,男6人。合计: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秦可卿、李纨、妙玉、贾巧姐主要人物赏析——【贾宝玉】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由16
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林黛玉】贾宝玉姑妈的女儿林黛玉,别名“颦儿”,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在林黛玉六岁时死去)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薛宝钗】贾宝玉姨妈的女儿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是叛逆者,一个是卫道者。有的人看见这首诗中同时写了林、薛二人,以为找到了“钗黛合一”的证据,这是错误的。矛盾着的双方既然互为依存,为什么不可以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呢?【主要人物关系图】贾敷宁国府—贾代化———贾珍—贾蓉/秦可卿贾敬/尤氏惜春贾府贾琏/王熙凤贾赦/邢夫人迎春荣国府—贾代善/史太君贾珠/李纨(贾母)贾政/王夫人元春宝玉/赵姨娘探春贾环贾敏/林如海—林黛玉经典描写——尽显富贵、奢华16
【薛宝钗吃的奢侈“冷香丸”】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天晒干,和在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天的落雨12钱,还要白露这天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天的霜十二钱,小雪这天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刘姥姥吃的奢侈茄子】凤姐向刘姥姥讲解说:“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桃仁、杏仁、腰果、榛仁、松仁、榄仁、花生仁、莲子、板栗)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中封严、吃时用烧的鸡爪一拌就可以了。”【奢华服饰】曹雪芹的家族史江南织造世家,所以见到的绫罗绸缎都是进贡品,档次非常高,这对于他写红楼服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服饰的选料、制作、颜色、款式上加入了服饰理念的元素,与人物的性格、命运、人物的特色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外表美、心灵美、智慧美柔和在一起,造就了红楼梦中人物。贾宝玉的服饰:第一次出场: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剑袖,束这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蛎璎珞,又有一根五花丝绦,系着一块美玉。第二次出场: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身半露松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雀金裘——由孔雀的翎毛织成的,贾母送给宝玉出门见客的衣服,俄罗斯进贡品,被宝玉不慎烧坏,匠人无人能补。现今只有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历史上确有此衣文物出土)珍藏品日光灯—照就会毁坏。雀金裘,中国古代织造工艺辉煌的代表。王熙凤的服饰:第一次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16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满,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必戴的饰品:头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凤凰似的金钗),脖子上挂着赤金的璎珞圈,裙边镶着豆绿的宫绦,挂着一个双衡比目玫瑰佩。【奢华大观园】大观园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为贾妃省亲修的别墅,元春看了后作诗形容:“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在曹雪芹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是贾府为贵妃省亲而修建的行宫别墅,它不仅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的园林设计对后世的园林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怡红院: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地名隐意:遗红怨。 匾额: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称“怡红院”。潇湘馆: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地名隐意:消香馆。匾额:有凤来仪。蘅芜苑:“苑”,帝王之院囿。而大观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地名隐意:恨无缘。稻香村:李纨(贾宝玉亲哥哥贾珠的妻子)青春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秋爽斋:“斋”,书房也。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是贾探春在大观园的住所。暖香坞(蓼风轩):“坞”是位于地势凹陷处的建筑,“轩”指位于地势高敞处的建筑,一般认为是贾惜春的住处。缀锦楼(紫菱洲):重屋曰“楼”,紫菱洲为缀锦楼所处的位置,为贾迎春在园中住处。栊翠庵:妙玉在园中的修行处,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庵。匾额:苦海慈航。省亲别墅:此地是贾元春省亲时,接受朝觐和驻跸的场所,是人间的太虚幻境的幻象。芦雪广(音眼):大观园中一处具有田园风光的建筑群,临水而建,是一处水边的农舍,推窗就可垂钓。滴翠亭:潇湘馆附近的一处水中之亭,四面俱是游廊回桥。藕香榭:由水榭、水亭子、曲廊和曲折竹桥组成的观景建筑群,四面荷花盛开。嘉萌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为一组赏月祭月的建筑,其中嘉萌堂位于山角之下,是“祭月”的场所。凸碧山庄位于山脊之上,用于登高赏月,凹晶溪馆则是凸碧山庄的退居,是临水赏月之所。红香圃三间小敞厅、牡丹亭、榆萌堂、蔷薇院、芭蕉坞:均为西部景观建筑16
,其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是芍药栏红香圃中三间小敞厅,榆萌堂是西部花园景区中的一处厅堂,比较凉爽,牡丹亭取材于古典传奇爱情故事《牡丹亭》意境,蔷薇院是开满蔷薇的庭院,芭蕉坞是种植芭蕉的院落。红楼“第一豪宅”大观园造价几何——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决定盖造省亲别院。大观园耗费巨大,直接拖累了荣国府的财政状况,是这个大家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房产开发,一建就建成了当世第一豪宅,连从皇宫里走出来的元妃也看花了眼,一面大加赞叹,一面直呼“太奢侈了”。按贾蓉的话说,即“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大观园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先不说“堆山凿池、起楼树阁、种竹栽花”这些庞杂的基建工程,单说规模,贾蓉曾向贾政汇报说,丈量了三里半的土地,按保守的估算,这三里半是大观园的周长的话,那么大观园每一边长约为500米,总的占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才7140平方米,整个大观园就相当于350个足球场。怪不得贾政等人在里面转悠了大半天,走得腰酸腿软,也不过“才游了十之五六”。 大观园内硬件一流,软件也是五星级的。贾家专门派人“下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创办了一个私家艺术团——“女子十二乐坊”。仅组建“女子十二乐坊”,就花费三万两银子。在当时没有电影、电视、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私家艺术团应该是最奢侈的娱乐享受了。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缦就要两万银子。((以康熙时期1两银子折合330元人民币计)要知道文中还提到,当时普通人家一年有20两就能过得很不错了。《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曹雪芹本人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星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红楼梦》是”文备众体“的百科全书,其中具备中国文学史上众多体裁的诗文佳作,不啻为一部个人撰写的小型《文选》。人们通所说的”红楼梦诗词“,其实是”红楼梦诗词曲赋“的略称,它还包括”诗词曲赋“以外的各种韵文稿体裁。诗:81首(其中五绝4首、七绝26首、五律9首、七律37首、排律2首、乐府1首)、词18首、曲18首、赋1篇、歌3首、偈4首、谣1首、谚语1首、赞文1篇、诔文1篇、灯谜诗13首、诗谜11首、曲谜1首、酒令16首、牙牌令7首、骈文1篇、拟故1篇、书启3篇、预言1则、对句2则、对联22则、匾额18个。上列各项总计225篇,除去匾额还有207篇诗文。《红楼梦》中诗人多,吟诗作词的人物至少有28位:癞头僧,跛足道人,警幻仙姑,贾雨村,甄士隐,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李纨,史湘云,薛宝琴,妙玉,香菱,邢岫烟,李纹,薛蟠,贾政,贾环,贾兰,薛蝌,真真国女孩,冯子英,云儿,蒋玉菡。分等级,有一流、二流、未入流三等。 16
一流有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薛宝琴、史湘云、妙玉。论才力,这几个人旗鼓相当。论用心专情及作品质量,当推林黛玉第一。林黛玉热爱诗歌,诗为心声,绝句、五律、七律、歌行、应制、分韵、联句、骚体、长短句,各式体裁,写起来皆得心应手。《红楼》诗人,无出其右。 二流有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李纹、邢岫烟。这些人,比创作热情,探春最高,她是大观园集社赋诗的首倡者。比创作能力,探春也超过了迎春、惜春。第十七、十八回:“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比诗歌质量,她的《咏白海棠》,应是二流第一。 其余诸人皆未入流。其中,贾兰、贾环、香菱刚刚入门,贾兰则胜于贾环。第94回,贾母赏海棠花,两人做诗,贾母说贾兰的好,贾环的不好。揣其原因,是贾兰的“欣荣预佐合欢杯”,能够由花及人,以花祝寿。而贾环只晓得“冬月开花只我家”,就花言花,未能借花献佛,是不善立意了。贾雨村的诗则装腔作势,毫无韵味。 若挑佳作,最出色的可举二首。 一首是林黛玉的《葬花辞》。全诗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葬花辞》,以花喻人,顾影自怜,伤痛孤苦伶仃的身世,悲叹不甘沉沦的情愫,音节哀婉,声调凄恻,听得贾宝玉“恸倒山坡之上”,是潇湘妃子最可人的写照,是《红楼》诗人最出色的诗稿,是小说作者最用心的创作。此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璧。一首是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lěi)》是我国长篇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主人公贾宝玉祭奠心爱的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祭文,作品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全面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这是《红楼梦》所有诗文词赋中最长的一篇(有两千多个字),也是作者发挥文学才能最充分,表现政治态度最明显的一篇。■经典文学《红楼梦》赏析《葬花吟》是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之中林黛玉所吟诵出来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此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与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璧。林黛玉《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16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见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知早觅。花开易见落难觅,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霄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赏析】《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吟诵出来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此诗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葬花吟》与贾宝玉写的《芙蓉女儿诔》一诗一文,堪称《红楼梦》一书中诗文作品的巨制双璧。 《葬花词》反映的是林黛玉多愁善感、敏而多虑的性格特征;反映了林黛玉孤苦伶仃、愁绪满怀、寄人篱下倍感凄凉的心态;也是林黛玉不愿受辱、不甘低头屈服、好胜要强的情绪宣释。从侧面反映了林黛玉孤傲不阿的性格特征。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花是纯洁的,她认为若是将其暴露于世会玷污了她的贞洁,将其埋葬,随土而化,却有一番超脱世俗的清灵,而这正是孤傲的黛玉的精神所在。黛玉葬花,不仅仅只是她悲愤的一种宣泄,将全部情感都倾注于纯洁的花,更是她对世事不公的无声反抗与对自己不愿与贾家同流合污的真心证白!《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提起《红楼梦》来,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书本到影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单说《红楼梦》这部巨著,它不仅是中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珍奇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学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照耀着世界文学艺术之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200多年来,《红楼梦》正是以这样神奇的艺术魅力,荣登全球文学之巅。它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映照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拨动着人们生活的琴弦,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美的享受。通读了《红楼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说《红楼梦》是一个气魄宏大、细致入微、人物鲜活、景色美丽的人间世界,一个绝妙的艺术天地。16
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它的时代,表现了进步的思想倾向,而且也都表现了令人赞叹的艺术创造力和冲破传统的革新精神,使本民族的,乃至更大范围的文艺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曹雪芹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杰出地位的文学巨著。作者曹雪芹,这位名列世界伟大作家之林的作家,一生就写了一部《红楼梦》,结果轰动了全世界,巨著自问世以来,读者读出了不同的内涵,有人读出了哲学,有人读出了文学,还有人读出了儿女情长,读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红楼梦”,也通过《红楼梦》在社会的延伸,说出了自己的“红楼梦”,应该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红楼梦》的故事,虽然是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问题为中心,为主线的,但没有丝毫的“才子佳人”气。贾宝玉不是什么热衷于功名富贵的“才子”,而是个鄙薄科举仕途、要求个性解放的“逆子贰臣”;林黛玉也不是什么温柔敦厚、徒有才貌的“佳人”,而是个孤高自许、为世俗所不容的叛逆女性。薛宝钗是个颇合“佳人”标准的“窈窕淑女”,然而她却没有碰上“才子”,也没有给她安排一个“夫贵妻荣”的“大团圆”结局。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尽管不乏自由结合的个别事例,但制度本身是不允许青年男女之间有爱情的。作者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笑容千姿百态,笑容种类三千四百多种,并对各种“笑”描写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笑的种类千奇百怪,无所不及。有冷笑、微笑、嘲笑、又笑、呕笑、也笑、调笑、陪笑、忙笑、忍笑、带笑、含笑、欲笑、遂笑、众人笑、含羞笑、哈哈笑、凑趣笑、赶忙笑、涎皮笑、嘻嘻笑、一旁笑、含羞带笑、掩面伏身而笑,一笑笑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笑笑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一笑笑出了《红楼梦》的艺术风格,贾母的笑和刘姥姥的笑是不一样的,凤姐的笑与袭人的笑也不同,与黛玉难得的一笑更是大相径庭,宝钗的笑与众人的笑更不同,别具一格,纵观全书描写她的笑中,都不带感情色彩,几乎没有冷笑、大笑,而是悄悄笑、抿着嘴笑,而黛玉则时而用冷笑,这就说明每个人的出身、环境、性格特征不一样,笑也是不一样的,《红楼梦》描写出了每个人笑的特点,让“笑”笑出了艺术。作者曹雪芹还运用大的场景来描写笑,当读到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就拉开了“笑”的序幕:“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一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是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这一段可谓笑的大观园,让你看了都想笑。作为描写艺术,我觉得《红楼梦》就是文学描写的艺术殿堂。《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人生悲剧,曹雪芹巧妙地写出了悲剧中人物的哭相,他笔下人物的哭相也各不相同,贾母的“哭”:“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贾母眼泪交流”、“贾母听了这话,那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宝玉的“哭”:“宝玉听了,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不禁嚎啕大哭”、“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黛玉的“哭”:“黛玉也哭个不住“、“黛玉听说,流泪叹道:她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的心”、“泪痕满面”、“眼圈又红了”。凤姐的“哭”:“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紫鹃的“哭”:“两泪汪汪”、“那眼泪似断线珍珠一般泪如雨下”、“哭得泪人一般”。平儿的“哭”:“擦着眼泪”。《红楼梦》里人物的“哭”也“哭”出了每个人的特点来,读完之后,总让您深深地回味。16
透过曹雪芹对人物“笑”、“哭”的艺术描写,我又领悟到了他对环境的描写也是独具匠心,下了一番功夫,用来渲染气氛。如:林黛玉刚进宁、荣国府时的环境描写:“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通过这样环境描写,就把宁、荣国府的富贵豪华之气给渲染出来了。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堪称一绝。虽然《红楼梦》所创造的人物众多,但不是千人一面,而是丰富多彩。对宝玉、黛玉、宝钗、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凤姐、迎春、探春、袭人、鸳鸯、尤三姐等人物描写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人物性格几乎没有雷同,都具有典型性,正是运用了小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特点。如: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林黛玉刚进荣国府时的人物描写,就很具典型性:“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体,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秀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这样的人物描写生动传神,启发读者深思。再看《红楼梦》里的语言描写,曹雪芹因生活在北京,充分运用北京语言的特点,来表达人物的个性,宝玉有宝玉的语言风格,黛玉有黛玉的语言特点,凤姐开口说出来便知是凤姐,刘姥姥的语言更是泾渭分明,书中人物语言各不相同,也就显现出曹雪芹的语言功力,从而彰显了《红楼梦》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看《红楼梦》,就像在浏览文学艺术宝库,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感受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受到很深的写作启迪,特别是《红楼梦》里的鲜活的白描手法,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文学描写的典范。《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兴衰。中国封建社会一向提倡所谓“国之本在家”、“家齐而后国治”等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使得中国封建社会上层统治集团的“家”和“国”打成一片,造成家庭政治化和政治家庭化。因此,作为封建社会的基础和支柱的贾府这类封建大家族,上通宫帏,下连农民,并勾结各级官府盘剥敲榨,过着花天酒地、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样的家族,在封建时代很有典型性,它简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从表面看来,这个封建大家族在“温情脉脉的纱幕”下,好象数代同堂,绕膝承欢,充满了所谓“天伦之乐”。那一套晨昏定省、孝悌友恭的礼教,似乎也很讲究。实际上,这个封建家族的各个成员之间——父子、夫妇、妻妾、妯娌、姑嫂、兄弟、主仆,甚至奴婢与奴婢,等等,几乎无时无地不在勾心斗角,充满了猜疑和倾轧。这里也确实有阶级的区别和等级的差异:一方面是老爷少爷们的荒淫糜烂,一方面是少女丫环们的高洁清白;一方面是主子们的残酷迫害,一方面是奴婢们的勇敢抗争。 贾宝玉正是在这个“典型环境”中,从贵族与奴婢的对比中,从男性贵族的腐化、堕落和女奴、少女的不幸中,产生了对处于统治地位的男性贵族的鄙视、憎恶和处于被损害地位的女奴、少女们的同情、尊敬。使他觉得“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而且认定“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锺于女子,男人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种看法尽管天真,但在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是违背“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的,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他的叛逆思想进一步发展,便产生了对贵族青年必须走的16
“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的怀疑和否定。他讽刺八股文是人们“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饵名钓誉之阶”;他痛斥那些“读书上进”一心“蟾宫折桂”、高官厚禄的人是“国贼”、“禄蠹”;他认为谈讲“仕途经济”的话是“混帐话”;他指责忠君道德的最高体现——“文死谏,武死战”,“皆非正死”。这种叛逆思想必然与封建传统思想发生尖锐的冲突。其母王夫人采取重用袭人、撵逐晴雯等手段来控制他,其父贾政更深恐“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的地步,采用“武力镇压”。他不仅没有屈服,而且在对自由婚姻的热烈追求中进一步发展。他的追求幻灭后,便陷入了无可医治的绝望之中。为了摆脱这种绝望的痛苦,便斩断“尘缘”,出家为僧,完成了他叛逆到底的悲剧性格。 《红楼梦》不只是写出了贾宝玉的悲剧,也不只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而是写出了整个青年一代的悲剧。元迎探惜四姐妹,早夭、远嫁、出家,命运是“原应叹息”的,金钏儿投井、可卿自尽、晴雯惨死、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芳官为尼、湘云守寡、妙玉被窃、鸳鸯自缢、凤姐病亡、司棋撞壁……也都是令人“叹息”的。每一个人的悲剧有其各自的特性,或者说是“个性”;同时,一个个“行止见识”非凡的青年女性都过早地饱尝了人生的痛苦,甚至悲惨地死去,无不令人同情、惋惜、痛悼。这就是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即青年女性的共同命运,或者说是“共性”。如果只是写一个宝黛爱情悲剧,尽管说他们的爱情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超过了“男才女貌”的崔张、柳杜,但毕竟只是单个事例,毕竟只是一个婚姻制度问题。现在这么多女性悲剧,有的由于婚姻制度,有的并不是。她们的死,牵涉到各种社会问题,因而她们的悲剧,也不只是那个社会里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而是一出社会大悲剧: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的伟大对于《红楼梦》的评价,自手抄问世之来就不曾断过,有争议,有不屑,还有骂声,但更多的是赞颂,甚至是极高评价的赞颂。有评价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不可逾越的巅峰,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有评价说,《红楼梦》集人情小说之大成,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来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诗词,并且其中于人物外貌、心理都有很细腻的描写,并且从服装、语言等细节描写就可见其性格,有很深的语言功底,在情节的安排上,虚实结合,入情入理,引人深思。其中多次出场的人物多达一百个以上,特色鲜明,栩栩如生。他的艺术成就在于很好的运用了网状结构,内容细致唯美。有评价说,《红楼梦》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他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16
有评价说,《红楼梦》是“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涉及了很多知识,如建筑、医药、园林、服饰、饮食、器用、地理、风俗、绘画、礼仪、典制、哲理、宗教、音乐、美术、戏曲、游艺……,无不头头是道,都有极其精彩的描述,从中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当时中国的生活、发展。有评价说,《红楼梦》中大量的写到了当时的政治、官场,从中可以看得当时官场的黑暗,百姓的无奈,并且给史学研究,带来了便利。其中还有各个人物之间关系的处理,我们从中可以很好的学会人情,了解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作为一部小说,她最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并且给人们带来很多知识,能人发人类共鸣,带来人生哲理的深思。有评价说,《红楼梦》综合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小说的主体文字是白话,但又吸纳了文言文及其它多种文体表现之所长,有时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态的描摹也从诗词境界中泛出,给人以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小说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辞赋、歌谣、联额、灯谜、酒令……做到了真正的“文备众体”,且又都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份。其中拟写小说人物所吟咏的诗词作品,能“按头制帽”(茅盾语),做到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特点,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自己的风格,互不相犯,这一点尤为难得。有评价说,一部《红楼梦》,且不讲他在清王朝鼎盛时期就预测了封建制度必然灭绝的超前时代性,也不讲他在书中提出被封建制度桎酷了五千多年的人本主义思想,更不提他草蛇千里的绝妙运笔。单单说大宴小宴、絮絮叨叨的日常琐事中,明写暗藏的处世玄机,就够受用终生!有评价说,《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满清贵族阶层生活的华丽画轴,更是一部堪与《三字经》、《千字文》媲美的警世巨制!就放到今天来社会来说,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在社会哪个领域,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都可以含括在内。有评价说,《红楼梦》是一部浓缩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化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五千年封建史,要读懂中国者必读《红楼梦》,不读《红楼梦》者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有评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毛泽东评价说,“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鲁迅先生评价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写法和思想都被打破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红楼梦》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心目中的样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于《红楼梦》,不同的读者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很多甚至会因时代背景、个人修养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相差甚远。而鲁迅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16
由以上诸多评价综合来看,不能不说《红楼梦》的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是在诸多伟大之处中,哪一点是最伟大的呢?如果让我来看,其实《红楼梦》的最伟大之处,在于用一种实例来给世人讲佛与道,告诉世人,一切富贵、权势、爱情皆为“空”,再大的富贵、再高的权势、再美的爱情,最后都会因为机缘变化而消失。得到越大,失去越大;爱得越深,离去越痛。这一点,可以从书中很多个环节可以看得出,从书中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的由起,从空空道人的道白,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从四大家族的兴盛和衰败,从甄士隐中年得女的快乐和失散巨大的悲痛,从“通灵宝玉”的入世体验……可以说,《红楼梦》的作者正是在参透了道与佛的境界,结合现世社会的种种机缘创作而成,以期给世人真正的警示和提醒,以免再成《红楼梦》之悲切。至于,大家对于爱情、文学艺术乃至揭露封建社会糟粕等方面,则不过都是其中一个单面理解。就像佛教的经书千千万,但是所有经书都是讲的一个事,那就是人生应该如何在出世的境界中幸福美满的度过,道教则是讲在入世的境界中幸福美丽的度过,就像佛家的“空”和道家的“无”,表达不同,殊途同归。我读红楼梦青石(笔名) 我知道,《红楼梦》是本好书,要把它当历史来读;不读《红楼梦》,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红楼梦》起码要读五遍,不读五遍,你就没有发言权。那话是“一句顶一万句”呀!于是,我以省吃俭用积攒的另星钱到书店买了部《红楼梦》,暗中三遍五遍地读,七遍八遍地读。开始通读,是好奇,漫不经心,只看看故事。不管对不对,我对人说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关系叫“三角恋爱”,其中有些情节翻多次了,心动了,也会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身世和不幸结局流下几滴同情的眼泪。16
进了中文系,学了文艺理论,读法就不一样了。我懂了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人物写得成功与否乃是门面。一个作家,谁不想把自己笔下的人物装潢的精美一些。《红楼梦》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些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物。如果我是一个小说家,可以把散见于书中的一个特定的人的有关内容都拆下来,然后拿来拼凑、组装,横加干预,硬塞入自己的好恶,演化成一部中篇或长篇,然后躲在铅字后面,就可以去赚人们的泪和笑、时间和稿费。于是,我慢慢地进入到书中那些人物中去,开始注意起他们之间纵的和横的关系,注意起一个又一个近乎高潮的大场面的描写,也注意起一些细小的情节。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故事开卷不久就枝蔓横生,跌宕起伏,“剪不断,理还乱”,引人入迷;王熙凤为人的忽精明、忽干练、忽泼辣、忽贪婪、忽阴险、忽狠毒,这位典型的“正邪两赋”的女强人的多重性的性格,使人不得不侧目;贾母和刘老老,这一对年事已高的老妇,一个阅历丰富、福深、威重、深明大义、享得起富贵、又经得起风雨,一个老于世故、知理识趣、能随机应变、讨人喜欢,又能知恩必报,使人忍俊不禁;还有那只知一味高乐、玩弄女性的贾赦、贾珍、贾琏、贾蓉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人间的龌龊。。。。。。曹公笔下的人物,有心跳声,有脚步声,有悲欢离合,有恩爱屈辱,个个都有朦胧美,生命美,给人以遐想和想象、追悔和懊恼、失意和怨恨、伤感和诅咒,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有含泪的笑有含笑的泪有希望有绝望有绝望中的希望有希望中的绝望还有的有结局还有的没有结局还有的结局并不是什么结局,不是什么结局也算结局——每一个男的和女的、老的和小的,都用酸甜苦辣在涂写自己的人生。《红楼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的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场面,可以使人读后久久不忘,可以使人粗粗地领略这个世界,明白人生的许多道理。 后来,由于从事政法工作,我又多次选读了《红楼梦》中涉及法律的事件和章节。象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的“枉法”,长安节度使拆散有情人婚姻的“曲法”,平安节度使“结朋党乱政”的“废法”,都察院被王熙凤玩弄于股掌中时的受贿、太监戴权的卖官、宦官夏太监以借为名的索取钱财等等的“目无王法”……曹公,在一部“不涉及朝政”、“为闺阁昭传”的“适趣闲文”中,写出了清代官场的秽事丑行和吏治的败坏,暴露了清代官场的腐败堕落,和法制的荡废,剥下了《大清律例》神圣不可侵犯的虚伪外衣。这样,我对《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写谈情说爱的书,而是一部写“末世”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官吏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家庭制度、等级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制度的百科全书的说法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我读《红楼梦》,也喜欢读有关研究曹雪芹生平、身世的专著。读书要“知人论世”,曹雪芹的一生,由于史料的缺乏,本身就扑朔迷离,“梦魇”多多,如曹雪芹的祖籍究竟在哪里?曹雪芹的生卒年月是何时?曹雪芹的生父及夫人是谁?曹雪芹死后葬于何处?曹家是怎样与皇室发生密切关系的等等,二百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有人甚至把曹雪芹说成是三国时曹操、宋时开国大将曹彬的后代……这些,都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抱着探究的心理,我读了不少这方面的专著。虽然,有关曹雪芹生平的问题至今仍疑窦重重,但我却确信一点,那就是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冷落,晚年在贫病交加中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在悲凉凄惨中死去。摩罗先生说得好:“一个没有被现实的苦难深深伤害过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而不会成为作家,因为即使一位平庸的作家,也是由造化的作弄和折磨造成的,一位伟大的作家几乎非得以心灵的巨大伤害和严重残缺为代价不可。”曹雪芹正是一位这样伟大作家。 我读《红楼梦》,很看重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尽管与曹公的原著有些偏差,但必须承认高鹗的续版是红楼中续得最好的,16
我是在走了弯路后才说这句话的。出于红楼情结,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在不自觉中竟着手搜集起红楼续书来。从最早的清嘉庆元年逍遥子的《后红楼梦》,到后来陆续出的《续红楼梦》、《续红楼梦新编》、《红楼后梦》、《绮楼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红楼真梦》、《红楼梦补》、《补红楼梦》、《增补红楼梦》、《红楼复梦》及今人崔耀华《红楼梦续》(后四十回新编)、胡楠《梦续红楼》、《刘心武续红楼梦》等等,年复一年,居然累积了二十多种。《红楼梦》是一部闪古烁今的划时代的奇书,它的续书之多,蔚为大观,从古以来的其他小说无法与之匹比,这不能不说是这部奇书中的一绝。这些续书,在内容上,是续作者对曹雪芹前80回的某种解读;在形式上,大多仿效前80回的题材类型、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体现了续作者对曹雪芹原著强烈的参与意识。但续书大多是不成功的、令人失望的,它们在内容上粗制滥造、荒诞不经,无非以死而复生式、死后转生式或托生式来重新安排林黛玉、贾宝玉的命运。续作者为了为林黛玉、晴雯的死抱不平,便虚构出诸如出家的还俗,作鬼的还魂,使天下才子佳人,世世生生,永做有情之物;度世间痴男怨女,夫夫妇妇,同登不散之场,把结局由悲剧生拉硬扯成大团圆式的喜剧式的情节来。如:在《红楼幻梦》、《红楼续梦》、《红楼后梦》等书中,就写宝玉迷途知返,黛玉、晴雯死而复生,与宝玉结为连理。又如《红楼梦补》中就说:“前书事事缺陷,此书事事圆满”,黛玉被写成第一夫人,晴雯、宝钗则成为黛玉的左右“辅弼”。作者还把黛玉写成治家能人,她清除积弊,节流开源,扭转了贾府的经济困境,振兴了家业。再如《绮楼重梦》,写了宝玉转世投胎为小钰,年幼时就有武功,又习得仙法,出征与倭寇打仗屡屡得胜,年少就封王,贾府因此得以重振家业,声势赫赫。《续红楼梦》竟然让宝、黛二人在太虚幻境结为夫妻,后两人还魂,最终使钗、黛同侍宝玉。我们说,《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写精神悲剧、写人生悲剧、写时代悲剧,其思想内涵是极为丰富、极为深刻、极为典型的。但是,很多续书恰恰与其悲剧精神背道而驰,翻悲为喜,以大团圆作结,这是其艺术上失败的症结。这些续作者虽竭尽才力想把自己的续作写好,但最终还是难逃“愈作愈离,至后卷竟不成书”(清.裕瑞《枣窗闲笔》)的命运。 相反,只有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是个例外。高鹗与其他续作者比,其过人之处的关键在于,延续了前80回浓厚的悲剧性气氛:首先是宝、钗、黛婚姻爱情的破灭,林黛玉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宝玉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宝钗只获得流于形式的成为宝二奶奶的婚姻,从此在无望的岁月中消磨自己多情的生命。其次是贾氏大家族的彻底败亡,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享尽清福的贾母,在被抄家后散尽余资,到头来无福可求,溘然长逝。再有那呈强好胜的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不但保不住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甚至连自己的女儿也保护不了,最后还搭进了自己的性命。还有那元、迎、探、惜四春,有的死了、有的误嫁给中山狼了、有的别家万里一去不返了,有的出家成尼伴青灯度生了,名副其实地成了“原、应、叹、息”。湘云、香菱、鸳鸯、妙玉等也都树倒鸟散,各寻各的路,各有各的归宿,“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鲁迅)……续书后四十回的故事与前八十回的故事基本上是协调的、互相衔接的,是循着合理的线索发展下来的;前八十回的有关“伏笔”,后四十回也有较精细的接应。如黛玉之死、贾府之败、宝玉出家等,基本上符合前八十回的本意。而且,后四十回也不乏刻骨描绘的文字,如潇湘惊梦、黛玉焚稿等段落的描写,精彩动人,体现了极深刻的悲剧精神。当然,高鹗的后40回与曹雪芹的前80回比,也有不少缺陷,如关于贾府结局的安排,硬安排了一个“沫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的情节,违背了曹雪芹“食尽鸟飞独存白地”的构思和创作本意,也削弱了《红楼梦》的批判意义和悲剧精神。尽管有人极力否定、诋毁高鹗的续书,指斥它是“伪续”,是“狗尾续貂”,应当把它“扔到纸篓里去”,但平心而论,高鹗续书的水平远超过其它的续书,应当予以肯定。在《红楼梦》二百多年的流传历史中,为亿万读者所认可的是120回曹、高足本,而不是不完整的80回脂评本。对此,王蒙先生说:“高鹗是与曹雪芹一样的天才,而且是特殊的不计名利与知识产权的天才,他不但能够钻入别人的生活、别人的脑子里,而且能够钻入到别人的行文中、语言挥洒中、结构“棋盘”中,这样的天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乎外乎,均无其例。《红楼梦》的流传,他功莫大也”(《不奴隶,毋宁死》)。在对待《红楼梦》续书问题上,之所以说自己“走了弯路”,是因为在收集续书、阅读续书过程中,化钱、化时间、化精力买了教训,而教训,是比什么都宝贵的。 我读《红楼梦》,还时时刻刻关注网页上开辟的《中国红楼梦研究网》、《悼红轩》、《红楼梦谭》、《红楼艺苑》等专栏,阅读网友的短论、随笔、漫谈、读后感。为了及时了解红楼学术队伍研究红学的动态,感受“红楼梦中人”脉搏的跳动。我还特意订阅了中国红楼梦学会主办的《红楼梦学刊》,并设法几乎补齐了自创刊号以来的各期期刊。16
红学,似乎有着与其他任何一门学问的历久不衰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学习,有所谓杂学旁收也。读这些文章,可以开阔视野,加强与一些受到冷遇的、讥讽的“小人物”的非正统的、非专业的来自民间草泽的边缘红学研究群体的沟通,更深切地体验“草根红学”的亲和力和强劲的生命活力。《红楼梦》是我们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学颠峰之作。每当想起我们有一部《红楼梦》,就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民族感到骄傲。它经历了二百多年历史的考验,更新了几十代的读者。它虽然只有一百万字左右,然而,就是这一百万字,引出了多少“百万”的解读、研究、评议、争论的文字!又引出了多少“百万”的续书!凡是喜爱《红楼梦》的人,都会说:这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小说,任你从那里读起,都可以读,都能使人爱不释手……比起其他古典小说的“高”也就“高”在这里,它给广大的民众、专家、文学爱好者留下了“悬念”,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余味缭绕,永远不绝。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