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最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红楼梦研究最新

ID:909968

大小:9.13 MB

页数:7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红楼梦研究----红楼入门主讲:滁州学院中文系裘新江 引言—《红楼梦》过时了吗2005年6月20日,《南方都市报》的《阅读周刊》刊发了一篇对文学评论家张柠先生的访谈文章。张柠先生在访谈中提出了几个尖锐的观点,例如:(1)现代小说的两大要素是叙事性和个人主义,而《红楼梦》是抒情性的,笼罩在神话背景下,浪漫色彩浓重,因此根本没有现代品质;(2)《红楼梦》的主角是没有欲望,即使有性的能力也没有性的意愿,因此是无性的“阉人叙事”;(3)《红楼梦》不是悲剧,而仅仅是佛教的悲观;(4)《红楼梦》没有价值体系的支撑,没有整体性,跟现在的生活毫无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文学研究室客座研究员,2005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985二期”特聘教授 第一节《红楼梦》的文学与文化地位一、说不完的红楼梦1、国人爱做红楼梦:由“梦魇”说起俞平伯先生曾在1952年出版的《红楼梦研究》自序中说道:“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便越觉糊涂。”在《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中俞氏又道:“我常说自己愈研究愈糊涂,遂为众所诃,斥为巨谬,其实是一句真心语,惜人之不察。” 2012年12月9日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应邀到斯德哥尔摩大学参加交流。他认为,每个作家最终要探讨的都是人性。人性是复杂的,千百年一代代作家一直在探讨,到现在也没探讨清楚,所以要继续探讨。谈及“如果读者不了解自己所写的作品的思想时,会不会失望”的问题,莫言表示:读者不一样,我对读者表示尊重,即使曲解也是可以原谅的。而且优秀作品总会被曲解,只有主题明确简单的小说才不会被曲解。“中国有部《红楼梦》,中国人一直在解释,越解释越糊涂。所以高明的小说家会把思想藏在故事里,把精力放在人物上,让人物自己表达,所以有的小说充满悖论。以后我还要创作这样的小说。” 1966年张爱玲定居美国,至1995年离世,期间以十年时间研究《红楼梦》,此书正是其晚年多年研究的结晶。书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插曲之一》,《初详〈红楼梦〉》,《二详〈红楼梦〉》,《三详〈红楼梦〉》,《四详〈红楼梦〉》,《五详〈红楼梦〉》。红学大师周汝昌称之“只有张爱玲,才堪称雪芹知己”。张爱玲得如此,其原因在“心极细而记极强”(周汝昌),“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红楼梦魇》自序))《红楼梦魇》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 国人爱做红楼梦http://hlm.btv.com.cn/content/2010-08/05/content_1281272.htm新版《红楼梦》剧组得知中国红学会举行成立三十周年研讨会在恭王府举办的消息后,导演李少红、制片人李小婉,带领于小彤、蒋梦婕、周毅、李艳、杨洋等新版《红楼梦》演员夜游恭王府,拜会众多红学家。看到电视剧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现代装扮,红学家们都很惊讶,对这些年轻演员的表现也给予了肯定。 《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和窗口。《红楼梦》表达出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心理方式以及中国人的人生命题。——王蒙2、文化圣经红楼梦王蒙主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李劼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蕴含着全部历史文化全息图像的旷古巨著."《红楼梦》的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作为一个旷古的文化灵魂,她照亮了昔日的兴衰;作为一则《城堡》式的寓言,她启示了未来的存在。正如人们可以在世界文化的横向座标上发现《红楼梦》的文化命运之意味一样,人们可以在中国文化的纵向座标上领略这部巨著的神灵所在。" 3.作者之谜 2006年6月一个叫卞亦文的深圳商人,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8万元的价格竞拍得到这部《红楼梦》手抄残本。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冯其庸和著名《红楼梦》版本及文物收藏家、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等红学名家鉴定认为,这是一个有极高价值的本子,是抄成于嘉庆早年的《红楼梦》残脂本。这是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资料的又一重大发现。4、版本之谜 二、《红楼梦》的历史与文学背景(一)历史背景1、《红楼梦》的强烈“末世”感。如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树倒猢狲散”之类,说凤姐是“凡鸟偏从末世来”,探春是“生于末世运偏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也明确说当时的贾府是处在末世环境(“下世光景”)。2、背景论争。乾嘉时代是不是封建社会崩溃的前夕,有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吴大琨《略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文史哲》1955年第1期) (二)文化背景1、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明清之际的具体文化背景和曹氏家族的文化环境,这三者在曹雪芹身上化而为一了。2、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就生活的丰富性来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文化因子来说,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汇。文学、艺术、技艺的各种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赞、诔、偈、匾额、对联、尺牍、谜语、笑话、酒令、说书、百戏、雕刻、泥塑、参禅、测字、占卜、医药,以及诗话、文评、画论、琴理,《红楼梦》中应有尽有,真可以说是文备众体。3、中国人文化性格代表。文化是个大概念,言谈、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仪表、服饰,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风貌。 (三)文学背景1、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红楼梦》不仅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终结,也成为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2、民族文学传统的发扬。(1)深得《金瓶》壶奥。脂砚斋评语中提到《红楼梦》:“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2)才子佳人小说的扬弃。对情的极度张扬性;追求自主婚姻爱情的相通性;歌颂女性才能的一致性;某些情节、结构、人物的相似性等 三、红楼梦的现代意义与当下价值提纲:(一)现代意义1、人生启示意义2、文化反思意义3、人类普世意义(二)当下价值1、文笔传神足千秋—经典价值2、岂能重物不重人—人文价值3、半部红楼创天下—应用价值http://music.sina.com.cn/yueku/a/85719.html梦回红楼梦 (一)现代意义1、人生启示意义(1)大荒山亚神话象征性。小说开篇叙述的大荒山亚神话,从始源的《山海经》传说中汲取灵气,由人类造物主女娲炼石补天的壮举,来暗喻人类生命的开始,象征着人类从自然中诞生,迈进了有知有欲的时代。从此,人类在欲望和文明的二律背反的怪圈中挣扎,以至难以自拔,忘记了自己的原生。石头无材补天,意味着被天(自然)所抛弃,而幻形入世则意味着由无限永恒的自然宇宙掉进了有限短暂的人生。 这种孤独感,成为整部《红》形而上思考的起点,即形成对人类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的生命意义的追问。“人成了人以后便脱离了物,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疏离和孤独,这是一种灵性的孤独,情感的孤独,灵魂的孤独。与原始的荒漠的孤独不一样,不是因荒漠而孤独,而是因脱离了荒漠,要求着不荒漠——如繁荣、文明、友谊——而孤独。不但孤独,而且脆弱,最终还要变成石头,还要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王蒙《红楼启示录》) 读红要诀历来聚讼不休的读红要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第一回)在佛学意义上,“色”是万物本体(空)瞬间生灭的假象,“空”指万物本体:一切终属空虚。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否定一切中,排斥“情”。而雪芹的色空观则包含了“情”,且不象佛家为了“证佛”、“证果”,而是为了“证情”,故小说原著结尾有一《情榜》。雪芹已赋予“色”和“空”以新的含义。 (2)西西弗神话启示-“形而上的慰藉”正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向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重新落下山脚,受尽命运的捉弄,而加缪却说:“应当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这启示我们,既然命中注定人类的悲剧不可避免,那么就正视悲剧吧!只是在悲苦之极时多想想生你养你的自然母亲,想想落寞荒凉的大荒山世界,你的脸上便会闪现一丝含泪的微笑,尼采把这丝微笑称作“形而上的慰藉”。 2、文化反思意义现代法国著名女作家、妇女理论经典之作《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1905一1986)曾经写道:“在人类的经验中,男性有意对一个领域视而不见,从而失去了对这一领域的思考能力。这个领域就是女性的生活经验。” 站在世界女性学学术史的高度来审视曹雪芹超前的女性观著名女红学家吕启祥《〈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红楼梦学刊》1994年01期)一文,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女性解放”这一历史性与世界性的文化命题。文中认为:“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女性的解放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问题。首先,必须摆脱依附性和奴隶性,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尔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复为女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或新式贤妻良母,而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正视自己性别身份的现代女性。”文中在第二个即“更高的层次上”,明确提出了获得独立人格后的现代女性的标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正视自己性别身份”三个方面。 3、人类普世意义普世价值就是指基于人类共同的特性和需要,站在人性角度上来认识人类生存与发展共同目标的基本观念,它是指导人类社会活动的根本标准和方向。普世价值实际上就是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理解与认识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是人类认同自身作为人类的一员,与动物有着本质区别的自我认知的价值观。因为我们是人类,是有共同的特性,共同的需要,共同的生存与发展目标以及共同的判断标准——普世价值:自由、平等、博爱、法治及民主。 (二)当下价值:文笔传神足千秋—经典价值经典文学的创作内容蕴涵着永恒的价值追求,经典文学的传承不仅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价值观念汰旧更新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脉络,虽然受到现实中很多因素的制约,而经典文学的精神价值却能超越现实横跨时空,始终贯穿于历史长河之中,指引和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在快餐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经典文学的重新认知和坚守传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下价值:岂能重物不重人—人文价值对正统伦理的质疑和对生命伦理的关注《红楼梦》对正统伦理的否定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最高峰,同时对生命伦理的张扬也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最高峰。作品通篇可谓系统地揭露了正统伦理的不合人性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幸,包括等级制度、男权观念、科举制度和“官本位”的价值观等。而小说对正统伦理进行揭露和批判的逻辑力量就是对生命价值的关怀,并把这种关怀上升为伦理意识,这突出表现在宝玉形象的塑造上。 当下价值:半部红楼创天下—应用价值管理学价值文化传播价值文化开发价值人生修养价值 管理学价值铃铛的新作《红楼管理密码》,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特别是第二讲,运用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理念,刻画了王熙凤获取执行力的欲擒故纵战略;运用法家“以法治人、以力服人”的思想,描述了王熙凤的“霸道”执行力;运用儒家“以仁治人、以理服人”的思想,揭示了王熙凤的“王道”执行力。把中国古代儒、道、法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原理结合起来分析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治理荣国府(协理宁国府)的实践,从中总结出许多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鲜活的管理学案例和经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蔡继明 1、凤鸟偏从末世来—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在重男轻女的社会,王熙凤能脱颖而出,成为大观园“执行领导”,足见其领导才能之卓越。她敢作敢为的胆识和魄力,多谋善断的管理技巧,心机重重的做人风格,不仅在她那个时代表现得极为突出,即便在当今女性中也不多见。她能把各项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人尽其用,各司其职,使贾府上上下下心悦诚服,可以说是成绩斐然,这也说明她完全拥有一个卓越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和能力。 2、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探春家政管理的“经济”意识贾探春,是一位具有丰富性格的女性.她言谈机敏、办事果干、聪明大方.在第55、56两回,作者曹雪芹浓墨重彩,为我们展现了贾探春理事贾府与改革大观园的一场好戏.这场戏巾.贾探春抓住机遇,依靠自身聪明才智,大胆地对贾府管理当中存在的有关弊端进行了革除,并取得良好效果.这场改革运动,具备先进科学的管理特征,对现代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有较强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文化传播价值 文化开发价值 人生修养价值《好了歌》及甄士隐解。甄士隐解一般被认为是贾府与红楼诸人命运暗示,其实它更重要的是机锋。“陋室空堂”与“笏满床”,“衰草枯杨”与“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与“绿纱糊在蓬窗上”,“脂正浓、粉正香”与“两鬓又成霜”,“黄土陇头送白骨”与“红绡帐底卧鸳鸯”,“破袄寒”与“紫蟒长”,形成一对对强有力的对照,极言人事的无常。正是脂砚所谓“万境都如梦境看”也。这个机锋,说得浅点,就是“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不必以福为喜,也不必以祸为悲,不必对受福者趋炎附势,更不必对受祸者幸灾乐祸。说得深点就是要人“浮生看物变”,“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人性关怀与兽性驱逐明星自杀现象与人生解脱之道 第二节《红楼梦》的作者、版本和续书一、《红楼梦》的作者与家世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是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二、红楼梦的版本和续书主要有批评抄本系统和程伟元、高鹗修改续作百二十回本系统。《红楼梦》开始是以抄本形式流传的,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由于我们不清楚的原因,此书后来没有完整流传下来,只留下八十残稿。后有好事者续写了后四十回,并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排印出版,成为一个完整的一百二十回版本。从此,《红楼梦》结束了传抄的历史,基本定型下来。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它们前八十回依据的也是脂评系统的本子,但已经过了整理者较多的改动,程乙本改动尤甚。 一、百年红学风云录永忠、林纾、鲁迅、毛泽东对红楼梦评价《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敦诚《四松堂集》\敦敏《懋斋诗钞》\张宜泉《春柳堂诗稿》\富察明义《绿烟琐窗集》\裕瑞《枣窗闲笔》\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评》王希廉、张新之、姚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蔡元培《石头记索隐》\胡适《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吴恩裕考证《废艺斋集稿》何其芳《论红楼梦》李希凡、蓝翎《红楼梦评论集》刘梦溪《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欧阳键《红学辨伪论》第三节红学的产生和发展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孙玉明研究员著 二、红学不废百家言:刘心武与现代作家的红楼情结刘心武似乎走得并不是王蒙的路子,而是一般作家并不敢涉足的考证领域。学术考证与文学创作在创造思维上截然不同:一个基于抽象思维,富于理性,侧重逻辑推理,讲证据;一个基于形象思维,富于感性,强调经验和想象,讲生活。因此,习惯了形象思维模式的作家决定向学术领域转向时,应该说是一次冒险的行动,弄不好会无功而返,反倒荒废了许多宝贵创作时间。刘心武执意解读《红楼梦》与现代(含当代)作家挥之不去的红楼情结有很大关系。 现代小说家意识到《红楼梦》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性后,最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揣摩之。当然,每位作家在小说中的艺术追求可能不同,或人物、或情节、或意境、或场面、或结构、或语言、或整体、或局部等,但都可以从《红楼梦》中汲取到营养。究竟有多少中国小说家受到《红楼梦》影响,恐怕很难统计,但小说家不看《红楼梦》的应该是少数。这颇有点类似外国戏剧家不读莎士比亚戏剧,小说家不读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小说的味道。单就中国现当代一流的小说家而言,《红楼梦》对其创作和影响是深刻的,如鲁迅、茅盾、巴金、郁达夫、老舍、冰心、许地山、王统照、钱钟书,张爱玲,林语堂等。 第四节怎样阅读与研究《红楼梦》 关于红楼梦的阅读心理和方法以往所谓红学研究之所以总是流于肤浅甚至庸俗,我以为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贵族精神作为阅读前提的严重阙如。在一部题为《豹》的意大利影片中,一位行将就木的公爵沉痛的感叹,豹子(贵族)消失以后的世界,将为走狗和绵羊所替代。这种感叹几可令人联想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对历史命运的领悟。在文化的鼎盛时期,人们感受到的是豹的强劲和豹的高贵;及至其衰落,则是一片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如果可以把人类的基本处竟划分出生存——创造——审美三个层面的话,那么与此相应,在其生存层面上呈现的是走狗和绵羊的世界,在其创造层面上体现的是进取性极强的豹的世界,而在其审美层面上展现的则是具有崇高意味的豹的精神的世界。——李劼《论红楼梦》 如果说歌德的《浮士德》讲述的是一个创造的世界,或曰豹的世界,那么曹雪芹的《红楼梦》呈现的则是一个审美的世界,或曰贵族的精神世界;而那个以所谓红学为标记的《红楼梦》的阅读历史所隶属的恰好是很不幸的生存的世界,亦即走狗和绵羊的世界。或者是走狗的居心,或者是绵羊的道德,阅读前提的这种低贱决定了人们对《红楼梦》的先天误读。也许这本身就是历史,这本身就意味着命运;但这样的命运一旦获得揭示,那么这种不幸的阅读历史就应该结束。作为《红楼梦》的阅读前提,人们要摒弃的不仅是走狗的动机和绵羊的道德判断,而且还包括豹子的进取。也即是说,只有当读者具备了对豹的精神的领略,或者说具备了贵族的审美的精神素质,才能真正进入《红楼梦》所展现的世界。——李劼《论红楼梦》 不能以影视剧的观赏代替阅读影视剧是编导解读原著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接受,一种传播。越剧《红楼梦》→87版电视剧《红楼梦》→6集电影《红楼梦》→新版电视剧《红楼梦》→→→ 红楼梦研究----红楼梦意境小说论主讲:滁州学院中文系裘新江 曹雪芹开篇就说《红楼梦》“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又借空空道人之口云:“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并在总题《红楼梦》诗中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直接提出解味的问题。《红楼梦》之所以耐读,正因为它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是一部讲究“趣味”和“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意境小说。一、曹雪芹的“趣味”说的理论贡献 1、曹雪芹“趣味”说的提出及审美价值胡应麟、李贽、叶昼、金圣叹、张竹坡、毛宗岗、脂砚斋北京大学叶朗先生《中国小说美学》曹雪芹也曾有《废艺斋集稿》曹公在小说中有意识地贯彻“趣味”说的艺术主张,这在道德说教充斥小说创作的传统下,无疑具有艺术革新的作用。 曹雪芹的“趣味”说便是这种小说意识觉醒的明证曹公在小说第一回明确提出创作目的就是要“适趣解闷”,因而小说就“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作者借石头之口反对“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而追求“新奇别致”、“事体情理”,尊重小说读者的权利,即“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作者开篇大段文字议论所提出的文艺见解,其核心应当是围绕“趣味”说展开的,谈的是“适趣”和“玩”味,最终归结到“谁解其中昧”终极阅读目标上。小说许多地方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及到“趣”和“味”的问题。据粗略统计,全书前八十回提到“趣”、“味”、“趣味”等宇样的地方有百余处,续书也有二十余处,可见作者对“趣味”问题的关注。 2、曹雪芹“趣味”说的理论渊源从理论上看,“趣味”说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单从语义学角度看,“趣”的义项有趣味、兴味、旨趣、意旨、意味、风致,兴会、机趣、兴趣、志趣、趣向等。许慎《说文解字》释“趣”,疾也,从走取声。说明“趣”的本义与快走有关,故“趣”可同“趋”。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有云:“生于好诡,逐新趣异。”“趣”同“趋”。但通常“趣”大都与情趣、旨趣、兴趣等义有关。《列子•汤问》云:“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趣”即指旨趣。今之“趣”多与“乐趣”相联。它的引申义才更带有审美的意味,如陶潜《归去来辞》云:“园日涉及成趣。”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则云:“荒山甚无趣。” “趣”的趋向、倾向、旨意这一层意思,与“味”有点重合,在这一层上常能被“味”所代替。如《淮南子•原道训》:“秉其要归之趣”。嵇康《琴赋序》:“览其旨趣,亦未达礼乐之情也。”又据《晋书•陶潜传》陶潜不知音,蓄无弦琴以寄意,曰:“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云:“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红楼梦》也有类似的用法。如第二十五回品茶,宝钗说;“味倒轻”,凤姐接着道:“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味、趣通用。第63回群芳夜宴喝没了酒,袭人笑道:“原要这样才有趣。必至兴尽了,反无后味了。”有趣即有味。 “味”作为审美范畴最早源自《老子》,由此形成以“品味”审美传统,并直接铸就意境理论的产生。“味”的本义与饮食有关,指口味、气味,故《说文》云“味”,滋味也,从口末声。《左传•昭公九年》云:“味以行气,气以行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孔颖达《正义》注曰:“调和饮食之味以养人,所以行人气也;气得和顺,所以充人志也;志意充满,虑之于心,所以定言语也;详审言语,宣之于口,所以出号令也。”开始注意到“味”对人精神的影响。 正因为“趣”和“味”有如此密切联系,便较早就合成了“趣味”一词出现在文献中。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趣味”说在脂评中的回应⑴“(秦钟与智能)二人不知是谁,唬的不敢动一动。”(第15回)庚辰朱批:“请掩卷细思,此刻形景,真可喷饭。历来风月文字可有如些趣味者。”⑵“忽见有人说:‘史大姑娘来了’。”(第20回)庚辰脂批:“妙极!凡宝玉宝钗正闲相遇时,非代(黛)玉至来即湘云来,是恐浅漏文章之精华也。若不如此,则宝玉久坐忘情,必破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有何趣味哉?”⑶“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第20回)庚辰朱批:“‘等着’二字大有神情,看官闭目熟思,方知趣味……。”⑷“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谁?往那个家去?’”(第57回)庚辰脂批:“……细读细嚼方有无限神情滋味。”⑸“(茗烟)说毕,又磕几个头,才爬起来。”(第43回)庚辰脂批:“忽插入茗烟一篇流言,粗看则小儿戏语,亦甚无味,细玩则大有深意。试思宝玉之为人,岂不应有一极伶俐乖巧小童哉?” 《红楼梦》对“趣”、“味”、“趣味”几词的运用,基本上没超出上述意义范围,主要在两个层次上运用:一是生活层次,是一种生活判断和评价,但从中也能透露出作者的艺术态度,如说“有趣”、“没趣”、“有味”、“无味”、“凑趣”、“知趣”、“得趣”、“趣谈”、“雅趣”时,用以指有无意思、有无味道、找乐、懂进退、乐事、志意等义。一是艺术层次,是对事物的审美判断与鉴赏,直接体现着曹雪芹的审美“趣味”观。 3、曹公有意识在借用小说形式向读者宣扬他的“趣味”说虽表述上有时称“趣味”或单称“趣”、“味”,有时称“滋味”、“意趣”,但实质是一样的,只是各有所侧重罢了。虽然曹公“趣味”说用于赏鉴的对象不同,有园林、建筑、植物、家常话、笑话、俗语、戏曲、歌曲、诗词等,但都是把新奇别致(如曹公常说“别致有趣”、“活泼有趣”、“新鲜有趣”、“新巧有意趣”等)和有意味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或者说“趣味”说的核心就是新奇别致、活泼生动而又意味深长。把这种学说带进小说,自然可以把小说写得妙趣横生、引入入胜而又非常有意境,耐人寻味,从而铸就小说的高品格与高境界 二、品味文化传统下的意境理论和《红楼梦》1、“味”的审美与品味文化最早把“味”引入美学范畴的是老子。《老子》第三十五章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无味”是最高的味,即“道”的最高境界。从审美角度看,老子在追求平淡之美,所谓“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第三十一章),又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第六十三章)这对陶潜、王维、孟浩然、司空图、梅尧臣、苏轼等人的创作或理论有较深影响,曹雪芹对陶潜、王维等“淡而现成”的诗也是非常推崇的(参见第48回)。 2、“味”的审美升华一一“意境”通过对“意境”的审美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构成意境的审美特征,如意与境浑、情景交融、境生象外、虚实相生、自然含蓄等,恰恰也是传统品味理论所要着重讨论的问题,“意境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东方品味理论”。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侠人则、说丛话》云:“吾国之小说,莫奇于《红楼梦》,可谓之政治小说,可谓之伦理小说,可谓之社会小说,可谓之哲学小说、道德小说。”成之则、说丛话》亦云:“发红楼梦》之为书,可谓为消极主义之小说,可谓为厌世主义之小说,而亦可谓积极的乐观的之小说”。此外还有爱情小说、心理小说、解脱小说、悲剧小说等说法。一·部小说被理解出如此多的属性,恰恰说明《红楼梦》是一部悟书,是一部诗化了的意境小说。只有意境小说才会有如此多的美妙意蕴供人赏玩,才会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阅读趣味和永恒魅力。 3、红楼意境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意境”最早来源于佛教的“境界”说,而佛之境界是有层次的。从诗歌的角度看,意境也是有层次性的。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曰:“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 红楼梦意境构成《红楼梦》从贾府和大观园的描写,到太虚幻境和诸多的梦境,最后到大荒山界,或现实,或浪漫,或象征,或真或假,或实或虚,在整体意境上大了宗先生所说的三个层次,即小说提及到的“尘境”、“幻境”和“空境”。”尘境”为实境、写境(现实之境);“幻境”为虚境、造境(理想之境),“空境”为圣境、灵境(哲学之境,心灵之境)。它们分别对应着入情世态、生命理想、哲理启示这三个层次,自下而上,由浅入深,互为生发,共同在艺术上营造《红楼梦》“丰实空灵”的意境。 红楼梦研究----红楼三境主讲:滁州学院中文系裘新江 一、红楼梦尘境情边生红楼尘境的构筑基于实录的精神,即作者所说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但红楼梦绝不象金瓶梅那样以暴露为己任,而能从总体艺术构思出发,去提炼生活,将人物形象诗化,将思想意念意象化,将情节场面意境化,从而给读者纯净传神,丰实空灵,寓意深刻的美的感受。http://music.sina.com.cn/yueku/a/85719.html梦回红楼梦 二、红楼幻境梦里寻http://music.sina.com.cn/yueku/a/85719.html梦回红楼梦 三、红楼空境悟人生http://music.sina.com.cn/yueku/a/85719.html梦回红楼梦 四、知在红楼第几层http://music.sina.com.cn/yueku/a/85719.html梦回红楼梦 一、亦幻亦真论宝玉(贾宝玉作为假宝玉原型意义)贾宝玉“真顽石”吗?“假宝玉”并非“真顽石”,而是介于宝玉和顽石之间,似玉非玉,似石非石的一块美石。在传统文化看来,玉象征着高贵、清雅、智慧,石象征着卑贱、平俗、愚昧,“假宝玉”集这两种文化品格于一体,凝结着事物的正与反、是与非、优与劣、善与恶等,而成为贾宝玉的独特思想性格特征 二、千古纷争话钗黛(钗黛合一论、钗黛优劣论) 三、凤鸟偏从末世来(凤姐美学) 四、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女儿论) 红楼梦研究----红楼梦比较影响论主讲:滁州学院中文系裘新江 曹雪芹与欧阳修菱溪大石 欧阳修笔下的菱溪大石历史上非常有名,是否也触动了曹雪芹创作灵感菱溪大石欧阳修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朱栏绿竹相掩映,选致佳处当南轩。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山河百战变陵谷,何为落彼荒溪濆。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皆云女娲初锻链,融结一气凝精纯。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苟非神圣亲手迹,不尔孔窍谁雕剜。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仑。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国随河源。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天高地厚靡不有,丑好万状奚足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