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ID:910301

大小:5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中叶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它主要描述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暴露了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危害,以及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它对封建社会揭露得透彻,其讽刺手法淋漓尽致,达到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关键词】真实性;喜剧性;悲剧性;夸张性《儒林外史》这篇著名讽刺小说,主要描述了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作者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犀利老辣的笔调,极其幽默的言辞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科举制度。《儒林外史》最明显的艺术成就是它的讽刺艺术,其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儿方面:一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迅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屮的很多人物都是有史可查的,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这使得里面的文学形象更为真实,也更具有生命力,给作品增添了理性的光辉,给读者带来心灵深处的震撼,同时又把《儒林外史》提高到一个讽刺的高度,与一些谴贵小说、揭示黑幕的小说区分开来。《儒林外史》达到了讽刺与现实的高度统一。首先,描绘的人物都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的。《儒林外史》涉及的人物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比如杜少卿取材于作者自身,马纯上取材于马萃中,迟衡山取材于樊南仲等。很多的人物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虽然作者写的是明代生活,但拿的是清代中叶的各士林人物为原型,这些人物具有很大的概括性。由于时代真实密切相关,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呈现给读者,揭示出科举制度的丑恶、灵魂的扭曲,达到了针砭吋弊的效果。其次,采用的讽刺手法立足现实,因人而异。吴敬梓刻画人物时,并不是走程序化路子,而是从生活真实出发,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讽刺手法,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也使人物真实可感。比如对严氏兄弟、王惠、王仁、汤知县等一些贪官污吏,吴敬梓一点也不留情,给予无情的鞭挞与揭露;对马二先生等,讽刺他们的迂腐、庸俗,但乂肯定他们善良的品格。同时,吴敬梓也关注人物社会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思想变化,并根据其思想变化转变写作手法。如吴敬梓幵始对匡超人悉心服侍父亲的孝行给予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显示出作者对匡超人朴实、勤劳、善良品格的赞扬。后來匡超人热衷于追求功名,受周围环境的熏染,慢慢染上了社会恶习,最后沦落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流氓,作者对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没有因为他之前好的表现而包庇他。一、真实性与喜剧性相结合小说中许多人生都有原型,许多人情事态也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抓住了这些材料,加以典型的概括,使读者从客观事物本身得到启发。例如小说第十七回写“斗方名士”的一段对话,他们讨论的都是一些无聊事,但作者却如实写出,反映了那时的文士们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无聊。作者在描写他们时,能“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以客观的态度处理事物,真实地、生动地描绘山儒林中可笑、可恶的情态,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在吴敬梓的笔下,讽刺对象的性格中往往包含某些正面的因素。这些人物不少都有一个逐渐变坏的过程,这些人物可笑可怜,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例如马二先生,头脑过于迂腐,醉心于举业,处处显示出可笑的喜剧性格:游西湖时,西湖秀丽的景色没有引起他的兴趣,而酒店里挂着的透味的羊肉、盘子里盛着的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等却使他羡慕得直往喉咙里咽唾沫:看到仁宗的御书他马上磕头一拜;见了丙湖的女客就低头不敢仰视:在书店里看到自己的八股选本就打听它的销路……但马二同时又有善良、富于同情心、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品格,如拿出全部积蓄为蘧公孙解脱灾祸、出资埋葬假仙人洪憨仙等。作者就是通过这种真实、客观的描写,来塑造爯剧形象,做到了爯剧性与真实性的有机结合。 二、悲剧性与喜剧性相结合吴敬梓还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來,他笔下的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如周进,读了几十年书,考了几十年,却屡试屡败,胡子都白了,还是个童生。以至参观贡院时,见了号板就“痛哭”“,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当商人们可怜他,要凑银子给他捐个监生时,他爬到地上磕了儿个头,说“劳得如此,侃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何等低下的人格,多么庸俗的嘴脸,这就是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丑恶形象。作者通过周进这个人物形象,以悲喜结合的方式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范进,二十岁参加考试,直到五十四岁时中个秀才,三十四年的失败的辛酸,大半生受尽了人们的奚落,虽感到前途渺茫,但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却“始终如一”。当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突然得以实现时,竟然喜极而“疯”;王玉辉鼓励女儿殉夫,女儿绝食而死,他不仅没有悲哀,反而“仰天大笑道:‘死得好!死得好!’”……这些都是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但大笑之余,我们却看到/罪恶的科举制度和吃人的礼教,是怎样把人的灵魂腐蚀化的,所以它又是人性被毁灭的社会大悲剧,它给我们的是流着眼泪的笑。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现出悲喜交加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三、真实性与夸张性想结合《儒林外史》在很多地方把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描写,将典型的细节和合理的夸张有机结合,揭示了人物的真实面目。如胡屠户这个喜剧性人物,是一个市井之徒,这个平円里对范进吆五喝六、骂骂咧咧的人,因女婿中了举,“当了老爷”,便一反昔日常态,瞻前顾后,不敢动手打女婿了。怕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昔H的“现世宝穷鬼”变成了今日的“贤婿老爷”。作者通过前后对照,典型细节真实的描写,把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面孔跃然纸上。再如小说第五回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严监生非常富有,却悭吝成性,以致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不能咽气。最后妻子猜屮他的心思:原来是那灯里点了两茎灯草,挑掉一茎后,严监生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夸张的细节,非常生动、深刻地写出了这个地主的爱财如命,辛辣地讽刺了他的悭吝,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四、对照法的灵活运用小说屮,作者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污垢揭示出来,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周进到薛家集任塾师,因为连秀冰也不是,所以请来陪客的秀冰梅玖也不出迎,等周进进了堂屋,“才慢慢的立起来和他相见”。等周进屮了进士,他就朝周进的长生禄位牌叩头。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提示了梅玖的崇拜功名富贵的卑劣灵魂。还有如胡屠户在范进屮举前后对范进的态度,提示了胡屠户的市俭嘴脸,揭露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世俗习气,等等。五、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吴敬梓还善于运川对比映衬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在不经意中强化讽刺效果。如范进,文中对他中举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变化,进行了对比描写:中举前,范进是饥寒交迫,受尽人间白眼和嘲讽;中举后,对胡屠户是由先前称其“岳父”改呼为“老爹”,房子,田产、金钱、奴仆,不招自来,连平日里时常嘲弄他的邻居、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都来套近乎了。文中通过周进前后生活境遇和心态的强烈对比描写,把范进醉心功名、灵魂卑劣的腐儒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來了。总之,吴敬梓以悲天悯人的讽刺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0 【参考文献】[11作品《儒林外史》(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5月北京第一版)[2]《中国小说史漫稿》(李悔吾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3j《明清小说的艺术世界》(黄清泉、蒋松源、谭帮和著华巾师大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41《屮国近代文学史》(主编任访秋河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