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林外史》叙事艺术的综述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关于《儒林外史》叙事艺术的综述

ID:910401

大小:2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儒林外史》叙事艺术的研究综述B100901030岳晓彤摘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描摹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心态和生存状态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并且《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结构的古典小说。它不仅内容博大精深,内容形式方面也有一定的创新,在新时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古代小说研究界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并且《儒林外史》自问世以来受到读者广泛的喜爱,关于它的研究成果也是异彩纷呈,本文立足于前人对《儒林外史》叙事艺术的研究成果,从叙事视角,结构,时间,方式等四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关键字《儒林外史》;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方式一叙事视角的研究2011年张红燕认为《儒林外史》是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进行百年沉思,充满着世纪悲凉的优秀作品创。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叙述视角,“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角度……当作品要展示一个叙事世界的时候,他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把外在的客观世界照搬到纸面上,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规范和谋略,使用某种语言的透视镜,某种文字的过滤网,把动态的主体世界点化(或幻化)为以语言文学凝固化了的线形的人、事行为序列。这里所谓语言的透视镜,或文字的过滤网就是视角,它是作者和文本心灵的结合点[1]”。简言之,叙事视角即指叙述者在叙述行为中所采用的观察点,也就是叙述者从什么“窗口”去看叙述对象。她指出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巨大成就,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相比,在叙事方式上突破了传统的说书人全知叙事,把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结合起来,首次大幅度地采用限知叙事,将视角聚焦于作品人物身上,灵活运用参与故事者的限知叙事,把作品写的更加真实,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获得叙事艺术中较突出的成就。《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由人物形象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品的叙事角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作者已经能够把叙事角度从叙述者转换为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和心理感受,写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角度。并且杨义在《江淮论坛》连载的2万余字的长篇论述小说《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及事谋略》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儒林外史》高超的叙事谋略其新颖独特的研究角度、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精辟论述均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2]2013年叶楚言从地域叙事角度下谈《儒林外史》的结构,《 儒林外史》地域流动极为频繁,正如论者所指出的:“行文没有在一个城市或县分逗留三回以上不作转移的”[3],“间移动的频繁,为长篇小说史所未见”。地域与小说叙事的空间与场景直接相关,而频繁的地域流动无疑为厘清小说叙事的线索平添了很多困难,这或许也是《儒林外史》的结构存在诸多争议的一大原因。全书共五十回,前二十五回为上半部,后二十五回为下半部。从地域的角度看,全书的所有故事可以分为三大叙事板块,由外到内分别为第一板块的山东、广东、江西诸省故事,第二板块的浙江故事,和第三板块的南直隶故事,并呈现出由外向内逐一过渡的叙事格局。小说的上半部就已经完成了三大板块之间的地域转换,而下半部的故事则全部在南直隶各地展开。从文化的视角来进行小说民俗研究也不乏其人,不乏其作。许富宏论《儒林外史》中的饮茶礼仪、凌松《儒林外史》与江南饮食习俗[4]、慈云双论《儒林外史》中的饮食思想[5]、齐运东、周五纯试谈《儒林外史》中的茶馆[6]四篇文章从饮食方面谈论了江南丰富的饮食文化,对挖掘和宏扬地域饮食文化大有裨益。齐运东试论《儒林外史》中的酒文化[7]对小说中清代酒文化描写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刘岚《儒林外史》丧葬礼仪描写文化透视[8]从多角度对小说中的丧葬礼仪进行观照,以此来透视这一礼俗背后的文化价值。姚剑波《儒林外史》隐含的清代回民问题发微[9]论及了小说中回民的不同风俗惯制,影射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二叙事结构方面的研究2006聂俊胜认为吴敬梓是一位理性型的作家,他所创作的《儒林外史》也因此成为理性型小说,整部小说都贯穿着冷峻的笔调,有一种将人生底蕴看透了的冷静。他认为小说运用了顺叙,预叙,倒叙三种方法。《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作品中确立了较为明晰的叙事时间框架,与故事时间保持一致,依次标明具体的时间刻度,即元末明初(第一回))))明代成化末年(第二回))))正德十四年(第八回))))嘉靖三十五年(第三十五回))))万历二十三年(第五十五回)。同时,我们还不难看出,《儒林外史》中存在大量的戏剧性场面和丰富的舞台动作(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这些场面都因富于表演的即时性,因而与故事发生的/现在时刻直接相关,也体现出《儒林外史》的叙事时序与故事时序的同步性。而《儒林外史》的作者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传统,成功地运用了预叙倒叙这两种倒错手法,但又有所突破创新。著名学者王璜[]在谈到《儒林外史》结构时认为/它是《儒林外史》这种政治意识特别鲜明的小说所特有的,假若我们都要用到人情小说,神怪小说,侦探小说上去,那就要特别不协调,反之,把那些小说的结构用到《儒林外史》这种讽刺小说上来,是要减低它文艺的功利性的。[10]可见《,儒林外史》 的独特叙事结构,是对传统章回小说结构的一个重要突破,采取了严密而有意味的时空组织。[11]2007年运丽君对《儒林外史》结构认识历来存在诸多分歧。扬之者认为其结构/决不下于任何一部结构得很好的西方小说[12],抑之者则对它是否称得上一部长篇小说也深表怀疑¹。在外史研究史上,卧闲草堂最早肯定了其谋篇艺术。他说:/凡作一部大书,如匠石之营宫室,必先具结构于胸中,孰为厅堂,孰为卧室,孰为书斋灶厩,一一布置停当,然后可以兴工。并指出:/此书之祭泰伯祠,是宫室中之厅堂也。(第33回回评)卧氏此论指出作者于动笔之前,对作品已有全局的规划与构思,即肯定了外史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她提出了作品具有精严性的特点,即部分与整体相融的有机性和部分与部分联接的紧密性,首尾相援的整体性。2012年林初阳认为在《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所关联的对叙事要素中人物和情节两个方面的设计和安排上,在小说各个部分的组织方式及其与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关系上,呈现出来的最主要、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带有明显的系列性,整部小说的结构形态呈现出系列式特征。陈文新《士人心态话儒林》虽为通俗读本但以庄谐并陈的小品笔墨阐释小说的文化意蕴谈论掌故轶闻揭示儒士心态是一部从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儒林外史》的好书。他还连续在《武汉大学学报》发表了《颠覆传统儒林外史的解构主义特征》[13]《解构与重组再论儒林外史对传统的颠覆》[14]两篇文章运用西方解构主义理论论述了《儒林外史》运用对传统“侠义”精神及文人才子佳人”理想生活模式的“消解”,从而,从更深层次挖掘出《儒林外史》所蕴藏的悖逆传统的写实主义文学精神。此外章培恒从作品结构线索出发,认为时间顺序是文本安排人物情节的主要线索,具有编年作用,从而提出了文本结构的“时间顺序说”;杨义从时空思维模式入手,认为文本以“叶子”或称“旋风装”的形式,具有“原—正—反—推的文章理路一样,往复回旋”进行百年的文化反思。三叙事时间的研究2011年乔根分别从自古及今、百年瞬间、季节更替三个角度对《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展开分析。通过解读,我们发现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既继承了传统古典小说的一般写法,同时又有所创新和超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格和价值。自古及今是对历史烟尘的回望和反思,百年瞬间对时间转换的凝固和超越,季节更替是人生经验的起落沉浮和芸芸众生的荣枯盛衰。贾红棉指出 《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是通过顺序和时距两种方式来表现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勾勒出小说内部节奏快慢交替的二维空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叙事时间,则是指小说家对故事时间的具体安排,它是通过具体的叙事话语来实现的,故又称为文本时间。另外桑甜甜的轮《儒林外史》在时空上的巧妙构建,指出在叙事时间上进行演绎推进,展现了精彩非凡的人物出场和丰富深刻的社会画卷,充分显示出吴敬梓在构建小说叙事时空上的巧妙艺术手法。四叙事方式的研究1、作品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了故事情节,不靠激烈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2、作品所写的人物更加贴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人物摆脱了类型化,而是着意刻画人物的个性,写出其内心的复杂性3、自然景物的描写,舍弃了章回体小说骈俪花的语言,运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做精确不落俗套的描写4、作品改变了传统小说的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儒林外史》的显著特征是对各种人生问题、艺术问题、学术问题进行思考,并以独具个性的漫画手法表达出来,《儒林外史》对经典叙事的调侃,不是为了否定经典,而旨在反衬现实的困境,并藉以取得警醒世人的效果[17].家谱式的联结人物的方式,轻载结局的人物退场方式还有借鉴“禄利”之评升华小说主题儒林外史艺术构思在人物出场的线索设置、人物退场方式以及主旨确立等方面受到汉书儒林传的诸多启发。小说虽名曰外史,却是依托正史汉书儒林传进行艺术构思,探索一条汲取历史营养进行小说创作的新路。[18].王丽文以思想贯穿结构,以反讽为基调的文人成熟之作论儒林外史独特的艺术贡献[19]从/纯文人书面创作、反讽艺术、思想贯穿结构三个方面谈了小说独特的艺术贡献。单坤琴试探儒林外史原貌从小说的写作风格看伪墨章回问题[20]不仅分析了小说独特的写作手法,而且通过这些手法论证出后人可能加写的伪墨章回。陈秋香儒林外史的题不对文现象[21]发现了这部伟大著作构思艺术上的一些缺憾,足显作者对小说研究之透。综上所述,《儒林外史》超越了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谋篇布局的方式无疑对它以后的叙事文学具有滋养作用,故成为清末一些讽刺小说纷纷效仿的对象,在叙事结构,时间,方式,视角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本文从叙事艺术的这几方面进行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 参考文献:[1]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12)[2]杨义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及叙事谋略[J].江淮论坛1995(2)75—81,(3)74—821[3]杨义《儒林外史》的时空操作与叙事谋略,《江淮论坛》1995年第1期。[4]凌松.《儒林外史》与江南饮食习俗[J].扬州学院烹饪学报,2009(2):16-20.[5]慈云双.论《儒林外史》中的饮食思想[J].扬州学院烹饪学报,2007(1):7-9(34).[6]齐运东,周五纯.试谈《儒林外史》中的茶馆[J].农业考古,2008(2):205-207(212).[7]齐运东.试论《儒林外史》中的酒文化[J].酿酒,2007(7):119-120(121).[8]刘岚.《儒林外史》丧葬礼仪描写文化透视[J].怀化学院学报,2007(4):61-64.[9]姚剑波《儒林外史》隐含的清代回民问题发微[J].滁州学院学报,2009(6):1-3.[10]平慧善《再论〈儒林外史〉的结构》,《杭州大学学报》1987年3月。[11]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陈曦钟,宋祥瑞,鲁玉川辑校.三国演义会评本各本序言总论[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13]陈文新鲁小俊颠倒传统儒林外史的解构主义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1998(2)80—851[14]陈文新,鲁小俊1解构与重组:再论儒林外史对传统的颠覆[J]1武汉大学学报,1998,():76—811[15]乔根论《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16]贾红棉论《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第23卷第2期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 [17]陈文新,郭皓政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人生困境论《儒林外史》对经典叙事的戏拟2007年第2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许富宏从《汉书儒林传》看《儒林外史》的艺术构思第24卷第1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王丽文.以思想贯穿结构,以反讽为基调的文人成熟之作)论5儒林外史6独特的艺术贡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200-203.[20]单坤琴.试探5儒林外史6原貌)))从小说的写作风格看伪墨章回问题[J].明清小说研究,2007(2):77-89.57[21]陈秋香.5儒林外史6的/题不对文0现象[J].明清小说研究,2006(4):210-211.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