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农民形象简论 毕业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儒林外史》农民形象简论 毕业论文

ID:910529

大小:69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姓名: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10级?班学号:2010????指导教师:2013年6月6日17 目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前言……………………………………………………………………………1一、四类典型的农民形象……………………………………………………2二、典型农民形象的成因……………………………………………………5三、典型农民形象的意义和价值…………………………………………10结语…………………………………………………………………………15参考文献……………………………………………………………………16致谢…………………………………………………………………………1717 ContentsChineseAbstract…………………………………………………………...1EnglishAbstract……………………………………………………….…...2Preface……………………………………………………………………....11.Fourtypicalfarmers’images…………………………………………........22.Causesoftypicalfarmers’images………………………………………….53.Meaningsandvaluesoffarmers’images……………………..…..…….…10Conclusion…………………………………………………..…..…….…..15References……………………………………………………………………16Withregards……………………………………………………………..…..1717 《儒林外史》农民形象简论【摘要】《儒林外史》虽以描写知识分子为主,但为数不多的农民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虚伪无耻低下迎上、利欲熏心腐化变质、逆来顺受无力反抗以及朴实善良保有本性的四类典型的农民形象。这四类典型农民形象的形成,与清前期的政治经济背景有关,也与作者中年以后穷困潦倒的人生经历以及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自身因素有关。《儒林外史》这些典型的农民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人生百态,丰富了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也对以后农民形象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儒林外史农民吴敬梓蜕变17 TheAnalysisofTheScholars’sfarmersClass1,Grade2009,Majorin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upervisor:???【Abstract】TheScholarsdescribestheintellectualsasitsmaincharacters,buttheimagesofafewfarmersleavereadersdeepimpressions.Thescholarsmainlydescribesfourtypicalkindsoffarmers:shamelessandhypocriticalfarmers,corruptanddeterioratefarmers,oppressedbuthavenoabilitytoresist,simpleandkindbutkeeptheirnature.ThemodelofthesefourtypicalfarmersisinfluencedbytheQingdynastyreplacedtheMingdynasty,theauthorafterthepovertyoflifeexperienceandthefactorsofitself.Thedescriptionofthefourfarmersreflectsnotonlythelivesofallthepeopleattheedgeofthefeudalistsociety,enrichthefarmer'simageintheliteraryworksbutalsohasimportantmeaningtothecreationoffarmerslater.【Keywords】TheScholarsfarmersWuJingzidisintegration17 前言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主要描写的是18世纪清代中叶整个儒林社会的人生百态,尤其对醉心功名利禄的伪儒们做了酣畅淋漓的讽刺。这是作者在看透科举制度的实质后,于痛苦绝望中对整整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生活与命运的描写。对文化已走向没落、政权即将踏入崩溃边缘的封建社会做了鞭辟入里的解析,显示了作者深邃、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故而这部小说被鲁迅评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在这些知识分子之外,作者还塑造了一些农民形象,数量虽不多,但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小说一开头,出场的并非儒林人士,却是薛家集以申祥甫和夏总甲为代表的的几个农民,由此可见,吴敬梓在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寓意与社会内涵。对《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各个儒林人士形象和少数女性形象上,对农民形象却鲜有涉及。但这些农民形象在整部小说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试想,如果连最为淳朴善良的农民在整个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浸熏之下都不再变得纯粹、良善,儒林乃至整个社会又会怎样?这不能不令人掩卷深思。因此,本文就从小说中农民形象的类型、农民形象的成因以及农民形象的意义及价值三个方面来剖析《儒林外史》中的农民形象,也可以借此管中窥豹地了解当时整个社会的状况。一、四类典型的农民形象《儒林外史》中的农民形象数量虽不多,但其各自不同的生活态度及举止品行却深深印刻在我们脑中。小说中主要塑造了虚伪无耻低下迎上、利欲熏心腐化变质、被欺受困无力反抗以及朴实善良保有本性的四类典型17 农民形象。他们身上不全为农民自身固有的品性特点,更多的是时代烙印在他们身上的尽情彰显。作者塑造的这些农民形象宛如繁花烂漫的秀丽锦霞铺洒在儒林生活的这个大花圃中,启人心智,深化主题,强化嘲讽。(一)艳羡虚荣、骄下谄上型这类人物形象以薛家集的夏总甲和其亲家申祥甫为代表。“功名富贵”四字是整部小说的大脑主旨。作者不惜千变万化以写之。开头没有写王侯将相,风流才子,却先写了一夏总甲。总甲是何等大官?何等地位?其出场却洋洋自得。看其出场的形态,眼睛红的像兔子,脸盘黑的像锅铁,几根黄不拉几的胡子大喇喇的在下巴上,油乎乎的衣服穿在身上,外貌形态像乞丐,但其举止宛如达官显贵般颐指气使。一进来便一屁股坐在坐位上向人发号施令“‘和尚!把我的驴牵在后园槽上,卸了鞍子,将些草喂的饱饱的。’”吴敬梓:《儒林外史卧闲草堂评本》,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2页。通过简单的描写,夏总甲颐指气使,骄下谄上的丑恶嘴脸,颇有“官到尚书吏到都”的景象。小说第二回写夏总甲向薛家集农民沾沾自喜的炫耀自己的“总甲”身份。新年大节下自己“应酬”是何等的多,衙门里的三班六房争抢着宴请自己,自己近日来是何等的“疲于应对”。当吹牛皮的谎言被揭穿后,竟恬不知耻的辩解道“李老爹家房子褊窄,所以把席摆在黄老爹家大厅上”。吴敬梓:《儒林外史卧闲草堂评本》,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2页。短短数语,就把一个总甲自以为得势在乡亲面前骄人傲人的嘴脸、攀附所谓权贵拉大旗作虎皮的声势、吹牛皮被捅破后又强加弥补的无耻、对功名富贵的艳羡惧怕心理描绘的栩栩如生,一个鲜活的势力眼总甲形象跃然纸上。17 申祥甫虽然少了其亲家“总甲”的这一头衔,但其颐指气使,低下迎上,贪恋功名富贵的模样却丝毫不逊于夏总甲。作者通过申祥甫训斥和尚、奉承比较有钱的荀老爹、议事时让大家等候亲家夏总甲、从原先对一无是处的周进的轻视,再到后来对中举后周进的阿谀巴结等行为,其为人做事和夏总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利欲熏心、腐化变质型在整部小说中,匡超人无疑是这类的典型。小说用了五回的章节描写了匡超人的腐化堕落。匡超人原先虽然贫寒困苦,但他却保有淳朴良善的品性。如十七回描写他面临父亲病重时认为“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侍奉,禽兽也不如。所以几回自心里恨极,不如早寻一个死处。”吴敬梓:《儒林外史卧闲草堂评本》,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11页。第十六回写他白天忙于生计,晚上服侍父亲,每晚只睡一更头。把哥哥偷偷买来替他接风的鸡先端给父母吃。家中失火,他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在他看来,父母是最最重要的,别的都不打紧。此时的他躬亲孝敬,孺慕至诚,乃出于至性。可是,原本淳朴良善的农家青年却在考上秀才后品性发生了质变,先是以名士自居,后又受潘三教唆,干些伤天害理的流氓恶棍营生。为求仕途顺利,他还吹牛撒谎,停妻再娶;为免祸及自身,对恩人之请求他也置之不理,为掩盖自身心虚,他竟以代朝廷赏罚为借口,并毫无廉耻的说“使我当此,亦须访拿。”吴敬梓:《儒林外史卧闲草堂评本》,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45页。他胸无点墨,连“先儒”都不知为何意,竟能巧妙周旋于仕途功名之间。他的质变却让他不再贫贱渺小,反而17 拥有了荣耀和幸福。他是在这个不顾品行而疯狂地追逐功名富贵的社会里,逐渐走向堕落的典型。与匡超人相比,木耐夫妇的质变,少了对功名的巧取豪夺,他们只为了活着。他们原本是好人家的儿女,有着农民最为善良质朴的本性,但穷苦贫困,冻馁饥寒让他们甘愿冒险。夫妻二人,装神弄鬼、杀害路人、抢劫钱财。虽杀人不对,但其抗争的心酸残忍无疑是社会生活侧面的镜子。看到了这对夫妇的质变,让我们不得不去想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状况。(三)逆来顺受、无力反抗型小说虽假托明代,但实际描写的是18世纪中叶的清廷面貌。尽管进入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清廷入关,多年战乱,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并没有立即消失。老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被欺压却又无力反抗。小说中写的这类农民形象比如第一回借王冕之眼描绘黄河决口时,岸边百姓逃荒时的狼狈。“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也有挑着锅的,也有箩担内挑着孩子的,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男女,过去一阵又是一阵,把街上都塞满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第四回写农民何美之请和尚吃饭,却无缘无故的被人诬陷其老婆与和尚通奸,老婆、和尚,连同自己被捆往县衙。第五回写严贡生仗势欺人,鱼肉邻里王大,坑骗村民黄梦统。第三十五回写庄征君亲眼目睹两老人因冻馁饥寒在一夜间相继死去的惨状,不禁发出“这两个老人家竟然穷苦到这个地步!”吴敬梓:《儒林外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6页。的感慨。第三十六回写虞博士救起一因父病亡却无钱安葬寻短见的跳水青年。以上的一系列事件充分揭示了天灾人祸下的农民永远是最弱势的群体,被人宰割鱼肉,其艰难遭遇17 虽能换得良善之人一丝同情的眼泪,但他们丧失的却是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被践踏。(四)朴实善良、保有本性型这类人物形象在书中虽着墨不多,但其身上的品性光辉却熠熠闪光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之中。比如第一回写王冕之母看到了做官的最终没几个有好收场的,在临终前告诫儿子不让儿子出仕做官,将来娶妻生子,守着自己的坟墓,安安稳稳过日子才为正事。秦老在王冕一家遇难时屡屡出手救济,他没有多少文化,社会地位也不高,但他却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母亲爱孩子,天之本性,这样的爱不会随着人情世故,金钱地位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十六回写匡超人漂泊至家后,他娘做的第一件事是捏捏他身上的衣服,见棉袄是极厚的,这才放心。再比如第十一回写杨执中的老婆在全家饥寒境遇下,在宴请客人的酒菜中偷偷盛了碗饭瞒着老子递与烂醉的傻儿子吃。匡母,杨母尽管平凡的微不足道,其惜子疼儿之心却不失为真性情。他们用最平凡的爱阐释着自己作为母亲的朴实和善良。二、典型农民形象的成因《金瓶梅》的出现,把小说的题材从神怪英雄拉回到市井凡人。后人在涉及百姓布衣时不再是闲来无事的消遣陪衬,更多的关注于这些形象对作品主题的强化作用。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零星片个的农民形象,绝非出于偶然。这些农民形象的出现是社会、农民自身及作者综合作用的产物。(一)清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任何文学产物的塑造都离不开相应的时代因素。《儒林外史》中的农民形象之所以类型多样,处境不一,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17 《儒林外史》虽然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了元末,但实际反映的是清前期的社会社会状况。清军入关以后,为加强对汉族人民的统治,清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残酷手段镇压各族人民。从扬州、江阴、嘉定的残酷屠杀,到强制各族人民留发的“蓄发令”。到“康乾盛世”情况虽略有好转,但这只不过是即将走向崩溃边缘的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外在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面对强权高压、官绅勾结、自然天灾,普通农民百姓受尽压迫摧残,却又无力反击。明代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获得了继续发展,尽管受到打击,萌芽最终湮灭,但是社会经济仍然发展进步,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不仅是官宦商贾,就连普通百姓对金钱的价值也做了重新审视。他们在金钱面前欲望不断膨胀,淳朴良善之心渐渐在铜臭之气的浸染下,不再变得单纯。除此之外,明清的八股取士也逐渐毒害了农民的纯真心灵。八股取士是寒门子弟跻身上流社会的敲门砖、是他们获得权利地位的最佳途径。在不顾品性和人格尊严而疯狂追名逐利的社会环境里,一些农民的人性逐渐扭曲、变质。作者以写实之笔对匡超人和木耐淋漓尽致地刻画,不仅是对在金钱名利面前迷失方向农民的讽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使得思想文化与晚明南辕北辙。许多汉族文人将明代的覆灭,归结于空谈心性的结果。王夫之甚至认为空谈心性“祸烈于毒蛇猛兽”王夫之:《老子衍续》,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121页。,主张“经世致用”。王夫之理论的响应者不仅有清初思想大师黄宗羲和王夫之,还有当时号称“颜李学派”的颜元和李塨17 。在他们的努力下,晚明师心任性让位于重实黜虚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整个清代的社会文化心态的主潮首先是黜实重虚,其次是感伤悲凉。吴敬梓在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既是以写实的态度来选择刻画的。(二)小农经济下农民眼光思想认识等自身的局限性任何事物的质变其根本原因都是由内因引起的,外力只能起到催化辅助的作用。《儒林外史》中所描绘的独特农民形象,其独特性的彰显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影响。下面我们具体从农民的生存环境、性格及自身的定位,这三方面来探讨小说中农民身上的独特性。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济形态使农民与市场脱离了关系,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这也就决定了农民的生活圈子多局囿于自身及周边的几个村落之间。生活圈子小、思想观念落后、易受摆布,这样的生活群体,很容易滋生像夏总甲、申祥甫这样颐指气使自觉高人一等的人。自认为自己是其他农民生活的领袖,做事以自身利益出发,信奉自己的绝对权威,洋洋得意,沾沾自喜。封建社会的支撑乃是根植于劳苦大众的辛勤耕作、生产之上。自从有了阶级划分以来,作为最底层的农民阶级自古就是被剥削、欺凌的对象。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广大的土地,他们往往通过政治权利或暴力兼并农民的土地,而本是作为土地主要占有者的农民却拥有很少甚至没有土地。无地和少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时,不仅要缴纳巨额租金,还要受到贪官污吏的盘剥。风调雨顺的年代他们还有可能17 糊口,一旦遭遇天灾人祸,他们要么沦为流民,举家迁移;要么忍受饥寒,冻饿而死。小说中提到的因黄河决堤而大批迁徙的可怜农民,一夜之间冻饿而死的老夫妇,父死无力安葬的跳水自杀青年,他们的生活被逼到了绝境,孤立无援的他们,没有反抗,只有等着死神的降临。这样的农民并非个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的,若要生存,他们只能忍。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农民生存的不二法则。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特点限制了农民的活动范围,因而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思维。由于生活的局限性,他们目光短浅,思想狭隘,其性格也多表现为顽固、守旧、落后等,然而但在他们身上毕竟留有乡间百姓所特有的那份淳朴,就如陶潜在《桃花源记》描绘的那样,虽与世隔绝,他们的热情好客,自得其乐,互帮互助的淳朴良善之情却丝毫没有随着与外界的隔断而有丝毫的减少。但在《儒林外史》中,农民的品质随着追名逐利之风发生了蜕变。自私、冷漠、麻木不仁、妄自尊大是小说中所刻画农民的显著性格特点,比较典型的如申祥甫提议请教书先生、匡超人为荣华富贵停妻再娶且对恩人的请求不做理会、夏总甲对薛家集农民的颐指气使等。农民对自身定位的局限性也往往导致其不同的生活面貌。虽同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受尽统治者的盘剥,但不同的农民却对此表现为不同的应对态度,这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结局。小说中的因无钱安葬亡父而跳水自杀的青年;因饥寒交迫而在一夜暴死的可怜老夫妇;受恶势力欺凌却无力反抗的王大等,他们面对苦难没有采取可能性的应对措施而是将自己定义为弱势群体,逆来顺受,不做挣扎,这样的人注定了永远在社会底层受人欺凌。17 颐指气使,妄自尊大的申祥甫、夏总甲,他们虽是农民,却自己将自己定位到了农民生活中的指挥官。看看申祥甫在薛家集众人面前责问老和尚的态度,夏总甲由外进入薛家集农民讨论会中的举止,我们可以轻视他们,但他们对自己那份“自尊自爱”的执着,着实让我们钦佩。荀老爹在问及众人龙灯会上各家须出多少银两时,看看申祥甫对其亲家地位的捍卫,“且住!等我亲家来一同商议”吴敬梓:《儒林外史卧闲草堂评本》,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2页。,虽是简短的两句话却透露出他们骨子里的狂妄自大。小说中令人痛恨至极的匡超人,面对苦难境遇,他没有逆来顺受,而是“揭竿而起”,虽然他的行径令人不耻,但他毕竟活出了当时社会所认可的“尊严”,他对于自己的认识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自身的转变,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三)作者中年以后穷困潦倒的人生经历吴敬梓对小说中特有农民形象的塑造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在饱受世人白眼穷苦潦倒后对农民心酸生活的切身体会。吴敬梓出身世族大家,家门曾一度非常鼎盛。后因卷入争夺家产的家庭纠纷之中,家道从此衰落。吴敬梓二十三岁考中秀才,二十九岁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家道败落和科第失利使他看清人间冷暖,不到十年,就将万贯家产挥霍一空,以致“乡里传为弟子戒”。家产散尽后,其生计变得艰难,主要靠卖文和亲友周济度日,常常“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程晋芳:《文木先生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穷困潦倒的生活使吴敬梓和下层贫苦百姓有了近距离接触。作者在切身体验农民生活的基础上对农民形象塑造也更为真实。1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为八股取士所造成的世人人格悲剧所发出的挽歌,对淳朴善良的农民堕落变质的含泪的鞭挞。三、典型农民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民的关注历来备受重视。很多文人,在文学作品中以农民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究其原因乃是农民这一角色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也发生了多次的改变。他们的演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透过他们的举止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整个社会的动态面貌。吴敬梓以大胆写实之笔,塑造的独特农民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农民身上,不仅有对前代农民形象描写的继承,更有本时期农民所独有的特征。借此,我们可对当时的社会生存面貌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这些农民形象的塑造为后来文学作品中对农民形象的描写也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一)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人生百态吴敬梓假托明代故事来叙述当时清廷百态生活的事实,其中塑造的农民形象对我们全面认识当时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苦难的农民生活的描写和农民因当时败俗社会的浸染而扭曲蜕变的描写,撕开了康乾盛世的虚伪面纱,让后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吴敬梓作为我国讽刺艺术大师,他对当的清廷的腐朽丑态,没有直白地向我们层层剖析而是选择对儒林和农民形象的塑造,从侧面表现自己的愤恨无奈,揭露当时社会的的腐朽黑暗。1817 世纪中叶的清政府,虽已经历过入关之初的社会动荡,但君主专制制度并未随着动乱的减少而有所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农民肆意盘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对农民的生死漠不关心。小说中被欺压却无力反抗的农民形象是清政府政治专制强权的侧面反映。透过这些贫苦农民的生活状态,我们闻到了清王朝大厦将倾的腐朽气味。18世纪中叶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在种种阻碍下困苦挣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很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从事于手工生产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看到了金钱的重要性,金钱不仅能消灾免祸,更能帮助人们结交上流社会,甚至是捐官行贿。金钱的种种好处使人们不再满足于自己自足的生存状态,对财富追寻的“多多益善”的心态在他们之间悄然兴起。他们逐渐在追求富贵金钱的这条道路上渐渐脱离正轨,在金钱面前他们的良知、尊严不再神圣不可侵犯,他们成了金钱财富下的末路鬼。八股取士在明代兴起,清代继续推行,这一制度不仅扼杀了人们的思想性情,而且使人们对地位功名越来越看重。当时社跻身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便是参加科举考试,普通百姓都想借此来摆脱自己的穷苦出身。对地位名利的孜孜追求使人们眼光变得日渐狭隘,性格逐渐扭曲,进而产生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态。当时社会整个弥漫于“重实黜虚”的社会风气之中,这也加快了他们为谋取实际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步伐,人性堕落扭曲不可避免。(二)丰富了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农民的生存状况大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回顾历史,当城市仅仅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时,城乡之间的差异很小,我们整个国家处在小农经济体制中。普通百姓多数以务农为生,社会职业没被划分,农民这一群体未划成特殊群体。所以,当时文学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并没有特殊的社会内涵。17 他们多数是善良淳形象的代言。社会自从有了高低贵贱之别,农民的生存状况也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建社会地主阶层猖獗,贪官污吏腐败严重,他们相互勾结变换手段压榨百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之前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了农民当时的悲惨境遇。其中最为重要的题材当属诗歌。诗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怜悯,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写这类诗歌最有名的诗人莫过于杜甫和白居易。杜甫以写实之笔描写农民苦难生活的诗歌,其穷困状况让我们不忍卒读,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是短短两句,即道出了农民生活的悲惨。白居易写诗专为“生民病”,其典型的如《观刈麦》、《买花》、《红线毯》、《轻肥》等,在揭露农民悲苦生活并给予同情的之时,对当时的贪官污吏,腐败政治给与了无情鞭挞与痛斥。除诗歌之外,像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对农民的苦难生活也有广泛涉及,像关汉卿的《窦娥冤》;罗贯中、施耐庵的《水浒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农民形象的描绘,在继承前人一贯套路的基础之上,如在小说中塑造的朴实善良和被欺压受困却又无力反击的一类,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如在小说中描写的在追名逐利的社会大背景下而利欲熏心、变质的一类。在此,我们尤为要注意和《儒林外史》的成书年代相近的《水浒传》和《聊斋志异》,这三部小说中都有描写农民反抗的部分,《水浒传》还被争议为是一部“农民革命的史诗”,然而这三部小说中他们反抗的最终目的却不尽相同。“农民革命的史诗”《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后,最终接受招安以失败17 告终。他们反抗的目的不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而是为了生存。他们之所以扛起起义的大旗,只因当时被官府逼得活不下去。所以无暇顾及“贼”的名分和“忠君”的观念,首先要做的是保住自身性命。当他们生存有了保障,他们想要被社会认可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可以说,他们反抗的起因是被逼无奈,接受招安则是内心还保留一份忠君爱国的善良本性。《聊斋志异》中所写的反抗类型的农民,多是反抗恶霸劣绅,社会黑暗。其中有一篇《窦氏》的短篇小说,写的是农家女子窦氏被地主恶霸南三复骗取了贞操情感,生完孩子后,却被无情抛弃。最终落得个“抱儿坐僵”的结局。她生前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死后克服种种困难,历尽艰难万苦、终于让南三复被问了死罪。她的反抗最终是以她作为正直一方战胜邪恶一方结束的。《水浒传》和《聊斋志异》中农民的反抗无论成功与否他们的本质是好的,没有受社会的污染而堕落变质。但在《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反抗却是以牺牲自身人格尊严和良知来达到自身所要的目的的。匡超人从原先的一个淳朴善良的农家青年,到最后腐化堕落蜕变为一个儒林恶棍,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固然不可否认,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自身发生了质的变化,纯真本性最终被虚伪、无耻所湮灭。(三)启发了后世的农民形象创作《儒林外史》中的农民形象,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整个社会状况,对后世文学创造及认识现当代的农民生活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继吴敬梓之后的又一讽刺大师,鲁迅在揭示国民劣根性的文章中涉及了很多农民形象,不只是停留在农民的苦难生活上面,他更多看到了农民在当时社会中性格的扭曲和人性的堕落,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阿Q。17 《阿Q正传》是鲁迅描写农民被异化的经典之作。鲁迅借阿Q这一典型人物,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23页。。阿Q作为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农民,他是“五四”时期中国农民被压迫、被损害的中国国民的文学典型。阿Q卑怯懦弱、麻木愚昧、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等悲剧特征在当时其他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他用他的生存之道来适应社会,这类人物凝结着鲁迅的悲哀与痛心。90年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离开祖祖辈辈耕种过的土地,满怀信心来到城市,企图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然而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击碎了他们为自己编织的美好愿景。他们不被城市接受、认可,他们渐渐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为了抗击无奈的现实,品性渐渐发生变化,甚至由善变恶。后起的新锐作家也不再像沈从文那样一味掩盖农民由善变恶的事实,而是事实求是,对农民形象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描写。《儒林外史》以及后来对农民形象的创作,他们不仅仅是停留在农民的物质生活层面,更看到了时代社会影响在他们精神生活上彰显,他们对农民身上人性的变化有了细致的观察。这些创作方面的变化使得作家在以后农民形象的塑造会更加全面、深刻。作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者,创作内容不能脱离实际,生搬硬套。而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文学创作才具有积极价值,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才会得到很好得体现。总之,《儒林外史》对农民形象的刻画,意在通过薛家集这个缩影,让读者看到滋生儒林问题的土壤和儒林中人堕落的根源——17 正是申祥甫、夏总甲们对功名富贵的艳羡,扭曲了世人看待名利的观念,造成了一代文人的悲剧。所以,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描写虽不多,但内涵却极为丰富,在整部作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结语后世作家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在借鉴《儒林外史》的基础上不仅有更为深远的发展,对时下关注农民问题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重新对农民题材小说进行审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家更要学会面对新时期农民的变化状态和农村变革的社会现实。塑造出拥有时代特点、具有个性特点的农民形象。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只言片语塑造的农民形象为我们窥视当时的整个社会面貌有着深远的意义。追名逐利之风悄然吹入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原本善良的百姓变得不再纯善,儒林风气的堕落也就变得不足为奇,这也注定了封建社会即将走向没落的边缘。在今天全社会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作家更应担负起社会责任,虽然不能对农民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解决,但可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将农民遇到的棘手问题以文字的方式写出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尽快得到解决。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必须毫不懈怠。要想把我国家村发展得更好,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以快速提高,我们必须借古鉴今,对历代对待农民的政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快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7 参考文献[1]吴敬梓:《儒林外史》,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吴敬梓:《卧闲草堂评本儒林外史》,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版。[3]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李秋菊:《论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借鉴与超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期。[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6]陈美林:《吴敬梓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赵尔巽:《清史稿》,上海:中华书局,2003年版。[8]陈云发:《儒林外史——作者对我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9]王玉祥:《明朝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0]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1]刘东:《农民的道义经济学》,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版。[12]傅斯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17 致谢我在本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时常遇到思路不畅、表述不清等状况。每当此时,自己顿感无助迷茫,多亏蔡连卫老师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帮助。在指导过程中,老师和我们即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蔡老师会对我们论文中犯得低级错误“严厉”批评,对我们没有思路的地方会耐心指导。她从不吝啬自己的时间,一次次的从家挤乘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亲自来学校给我们面对面的指导,有时学生因为忙于其他事情没有空,蔡老师总会和当时没到的同学约在下次指导,从不会落下任何一个学生。在私下,我们时常向别的同学调侃,又被蔡老师召见“训话”了,其实能说这样话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在此,我向蔡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也谢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1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