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5.9《家》祖孙之间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年高中语文 5.9《家》祖孙之间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ID:911125

大小:4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高中语文5.9《家》祖孙之间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假寐(mèi)    俨然(yǎn)颧骨(quán)羁旅生涯(jī)B.一瞥(piě)恭顺(ɡōnɡ)惶恐(huánɡ)潜移默化(qián)C.晌午(shǎnɡ)蹊跷(qī)伺候(sì)蛊惑人心(ɡǔ)D.窘迫(jiǒnɡ)檀郎(tán)癖好(bǐ)寥若晨星(liáo)解析:B项,“瞥”应读“piē”;C项,“伺”应读“cì”;D项,“癖”应读“pǐ”。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藤椅 观察 脑筋 并行不背B.淡妆 赏玩 端祥 目无法纪C.嚣张 编造 迟疑 扭扭涅涅D.脂粉 究竟 衰弱 仪容秀美解析:A项,背—悖;B项,祥—详;C项,涅涅—捏捏。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女人虽然常常浓妆淡抹,一身香气,可是并没有一点爱娇。B.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C.觉新处在新旧两种力量的夹缝间,凡事他力图做中间的调和人,企图以委曲求全的懦弱原则,化解大家庭的种种矛盾。D.高老太爷对克安、克定兄弟俩败坏家产、坐吃山空的行为怒不可遏,导致一病不起。解析:A项,“浓妆淡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这里应用“浓妆艳抹”。答案:A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B.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中也是唯一的一次。C.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解析:A项,偷换主语,“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的主语应是“公园晨练的老年人”。B项,搭配不当,动词“实现”与宾语“纪录”不搭配,“了”也应该删除。C项,表意不明,在“引以为豪”前加“美国人”,在“经营权”前加“的”。答案:D5.(xx·大纲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解析:这几句话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茶作为饮品,都熟悉⑤——但“茶”字写作“荼”,不是人人都知道④——“茶叶”是“荼”的多个义项之一⑥——饮茶习俗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高②——“荼”字的简写变化①——这种变化的年代③。答案:C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折 梅“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他走出房门下了石阶,进了花园的外门,一直往花园里去了。他进了一道月洞门。一座大的假山立在他的面前,脚下是石子铺的路,路分左右两段。他向左边走去。路是往上斜的,并不宽,但很曲折,路的尽处是一个山洞。他走出洞来便看见路往下斜,同时一股清香扑到他的鼻端。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他走进了梅林,踏着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用手披开垂下的树枝,在梅林里面漫步闲走。他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前面远远地有蓝色的东西晃动。他披开下垂的树枝向那个地方走去。他走了几步,便认出来那是一个人。那个人正在弯曲的石桥上走着,显然是向他这一面走过来。他看见了来人的全身,他还看见垂在背后的辫子。这是鸣凤。他看见鸣凤正在折一枝往下垂的梅花。“鸣凤,你在这儿做什么?”他带笑地问。鸣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那枝梅花上面,不曾看见他走近。她忽然听见他的声音,不觉吃惊地松了手来看他。她看见来的是觉慧,便放心地笑了笑,说:“我说是哪个?原来是三少爷。”她又伸手去把那根枝子折断了,拿在手里看了看。“哪个喊你折的?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来折,不在早晨折呢?”“太太喊我折的,说是姑太太要,等一会儿二少爷带去。”鸣凤说着看见左边有一枝,花很多,形状也好,便伸手去折,但是她的身子短了一点够不着。“你看,那儿有一枝很好的!”他高兴地说。她抬起头,笑问道:“在哪儿?” “那儿不是?”他伸手向着旁边树上一指。她的眼光跟着他的手指望去。树上果然有一枝很好的花。这一枝离地颇高,花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他几步便爬上树去。一只脚站在分枝的地方,一只脚踏住一根粗壮的枝子,把近中央的那一根粗的树枝夹在两腿中间,伸出一只手去折,但是手还抓不到那枝花。他便缩回手去。树枝大大地动了一下,花朵纷纷地往下落。他听见鸣凤在下面叫:“三少爷,当心点,当心点!”“不要怕。”他说着便放开腿,把右手紧紧挽住近中央的那根树枝,先把左脚提起,在另一树枝上重重地踏了两下,试试看树枝是否载得起他,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他俯下身子折那枝花,折了三下才把那一枝折断,拿在手里。他又把右脚移回到先前的那根树枝上,埋头去看下面,正看见鸣凤的仰着的脸。……投 湖鸣凤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时候她下定决心了。她不再迟疑了。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6.《折梅》详细地描写了觉慧主动、热情地为鸣凤折取梅花的经过,情节描绘有什么特色?解析:《折梅》的文字始终洋溢着欢乐与温情,传达着朝气与活力,基调欢快,色彩明朗。参考答案:色彩欢快明朗,笔触圆润细腻,表现了一幅青年男女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动人情景。7.《投湖》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析:面对命运的不公,鸣凤没有屈服,尽管依然对这世界充满着依恋与不舍,但是仍然选择了投湖。一个心灵美好的女性,却要遭受如此悲惨的命运,“美好的东西毁灭”了,更添悲剧色彩。参考答案:具体、细致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鸣凤纯洁善良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增添了悲剧色彩,推动了情节发展。8.《折梅》和《投湖》前后对照,有何好处?解析:《折梅》中洋溢着年轻人心意相通的温馨,但这样美好的画面和感情却不能走向完美,《投湖》反映了在封建家族势力压迫下的鸣凤的悲惨命运。两者对照,更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参考答案:反映了年轻人美好的青春和追求自由的理想被封建势力摧残后的不幸,富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9 .当年巴金谈及“鸣凤”这一人物原型时,曾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家里有一个叫翠凤的丫头。关于这个女孩子,我只记得一件事:我们有一个远房亲戚要讨她去做姨太太,却被她严词拒绝。她在我们家里只是一个’寄饭’的丫头,她的教父苏升又是我家的老仆,所以她还有这样的自由。她后来快乐地嫁了人。她嫁的自然是一个贫穷的丈夫,然而在我家里的人都称她有胆量。撇弃老爷而选取’下人’,在一个丫头,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巴金“家”里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家》中的“鸣凤”却凄惨地投湖了。对作家这样的艺术处理,有的人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小说《家》或《家》的选文进行分析。解析: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如“好”与“不好”;要能从审美范畴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如谈及“艺术的真实与虚构”“人物的典型意义”“悲剧的价值”“主题意义”“表现手法”等其中一点;结合具体材料分析,且与观点一致。答案:略三、语言运用10.阅读下面一则简讯,为该简讯添加一条导语。(不超过20个字)10月17日,在上海,百岁老人巴金先生带着《家》《春》《秋》《雾》《雨》《电》《随想录》等13000多万字的作品驾鹤西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用他的笔,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情操,引领着时代潮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巴金的逝世,无疑是文坛的巨大损失。解析:新闻的导语要求告诉读者的内容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诸要素。归纳材料内容就可以将这些要素列出来,语言必须简明。参考答案:10月17日,我国文坛巨人巴金先生在上海辞世。11.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语材料的内容。材料:(1)巴金祖籍浙江嘉兴。(2)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方面都很有成就(以长篇小说见长)的杰出作家。(3)1929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问世。(4)继而,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5)曾被鲁迅誉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作为导游,你在带领游客参观巴金故居时,向大家介绍说:     解析:转述时要做到内容适当,表达得体,符合口语特点。参考答案:(1)巴金祖籍在浙江嘉兴。(2)他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方面都很有成就,并且特别擅长写长篇小说。(3)1929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出版。(4)接着,他又写了“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三部。(5)鲁迅曾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