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学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9课《家》祖孙之间学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ID:911432

大小:304.0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9课 《家》祖孙之间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家》中的名言警句。2.读:阅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3.练:学习小说中人物的外貌描写。4.写:就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外貌描写一个片段。一、诵记名言警句《家》中的名言警句1.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的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2.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3.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4.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5.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新的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巴金创作《家》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就是“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巴金曾说:“我接受了‘五四’反封建的思想,用反封建的眼光去看家庭。……我在小说里攻击的是旧制度,不是对个人。”换句话说,巴金的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的《家》,其实不是自现实中提炼出来的现实,而是“主题先行”(攻击旧制度)之后 的现实。讲得更直白一些,巴金的“三部曲”其实跟“打倒万恶的封建家庭制度”这样的口号标语类似,只是他使用文学语言讲故事的方式,把他的这个想法铺衍出一部小说,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想法:“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败、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2.相关链接《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封建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的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族的决裂。本节之前的内容,写了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染。但作为高公馆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族发展的重任,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许他参与外面的“胡闹”,并派人把觉新喊来,让他约束觉慧,不许觉慧再出去。紧接之后的情节是:被囚禁在家的觉慧万分苦闷,只有婢女鸣凤的淳朴与真情给他以安慰。但鸣凤在听到他的表白之后却有意躲着他,因为她心中充满了恐惧,害怕被太太知道。觉慧靠读报与写日记打发着这一段寂寞的生活。过年了,学潮渐渐平息,觉慧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常态。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单音字①假寐(mèi)  ②惶恐(huánɡ)  ③凛然(lǐn)④颔下(hàn)⑤顽固(wán)⑥嚣张(xiāo)⑦咳嗽(sou)⑧窘迫(jiǒnɡ)⑨颧骨(quán)(2)多音字①露      ②佣③遗(3)辨形组词①②③④ ⑤⑥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②古板:(思想、作风)固执守旧;(表情等)呆板少变化。③大吹大擂:比喻大肆宣扬。④并存不悖:同时存在,互不冲突。⑤嚣张:(恶势力、邪气)高涨;放肆。⑥浓妆艳抹:形容女子妆饰艳丽。⑦扭扭捏捏:形容举止言谈不大方。⑧有气无力:形容没有气力,无精打采的样子。⑨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⑩哑然失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2)近义词辨析①常年·长年辨析 “常年”,副词,终年,长期;名词,平常的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200斤”。“长年”,副词,一年到头;整年。例句 a.本公司常年使用大量哔叽布,如贵公司提供的产品质量合乎要求,我公司可大量订购。b.黄土高原的老农们,长年躬耕在那养育了一辈辈人的黄土地上。②陈规·成规辨析 都有“规则”之意。“陈规”指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陈旧的规矩。“成规”指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例句 a.婚丧嫁娶的陈规陋习必须清除。b.打破成规,方能积极进取。四、速读感知课文1.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一部分(1~7段):写觉慧被唤到高老太爷房里接受训话,趁祖父瞌睡,觉慧研究祖父。第二部分(8~21段):写祖父对参加学生运动的觉慧训话,祖孙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三部分(22~27段):写觉慧的反抗心理与觉新的恭顺表现。2.小说节选部分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文通过代表整整两代人的思想与观念的巨大分歧,即祖孙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社会上新旧两种力量的激烈冲突,唤醒人们要有“人”的意识,要有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告诉青年要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决心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一、重点突破1.高老太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高老太爷是一个年迈衰老、面目可憎、严厉专横的老人,他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严厉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如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个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结果。2.觉慧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受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太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3.课文节选部分作者对觉新这个人物形象着墨并不多,那么觉新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觉新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是个“有双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觉新虽然受到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的痛苦矛盾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双重人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出了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二、疑点探究4.高老太爷与觉慧之间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祖孙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调和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而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苦。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两代人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不同的社会力量。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有着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家长制、绝对服从,长辈绝对权威;长辈呵护晚辈;大家庭、几代同堂、多子多福;男女不平等;孝顺,父辈视子女为私有财产,要求子女对父辈绝对服从。三、美点赏析——典型恰当的外貌描写6.文章对高老太爷的外貌描写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文主要写了祖孙之间的冲突,其中对祖父高老太爷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肖像描写起到了巨大作用。如:“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这里对封建势力的代表——高老太爷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显示出他衰颓、行将就木的迹象。四、随堂写练7.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认清人物的外部特征,有助于了解人物性格的特征。本文对高老太爷的外貌描写,对塑造其封建家长的形象起了重要作用。请就你熟悉的人物,运用外貌描写写一个片段。4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他——拥有着犀利的眼睛,黑豹似的目光,手指宽的眉毛、粗大的鼻子与黝黑色的脸颊和一把白色的卷胡须。这是一张多么普通的脸啊,混在人群中都不会很突出,人们也不会知道在他们中间拥有着一张不同的脸的人竟然是一个身份地位都很高贵的天才,不,应该说是一个天才的灵魂,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看着他那犀利的眼睛真是惊人,这是一双真正能够透视人心的眼睛,他看着别人的时候就像在透视别人和窥伺别人的灵魂,直击别人的要害让别人冷不丁地想倒退一步,我想避开他那黑豹似的目光,可是却无法成功。那植被多于空地的头,那两片厚厚的嘴唇被大把大把的胡须缠住,那鼻子,那黑色的脸,简直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脸。可是,当他拥有着足以透视别人心的眼睛,就再也不像是一张普通的脸了,就像是上帝的完美杰作,他的脸和他的任何东西就只是他那双眼睛的装饰物和外壳罢了,既普通又“完美”。爷爷的决定爷爷是一个特别顽固的老头子,整天背着手叼着那杆破烟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像单位领导一样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他说:你看看你们,不好好在家吃饭,专往饭店跑,一顿饭花好几百块钱,真不知道过日子!他又说:买这么个破电脑放在家里有什么用?能上网打鱼?吃饱喝足睡个大觉就很知足了,就知道乱花钱。他还说:你们都说说,外面到底有啥好,没事到村后面的山上看看风景不一样吗?还用得着花那么多钱跑那么远去旅游吗?不都是一样的山一样的水吗?他说的还有很多很多很多,中心思想就是:俺是个老顽固,俺不懂你们的消费。我们偏不!偏要花钱!搞活经济嘛!我和父母策划了一个“阴谋”,先按下不表。 天朗气清,万里无云,我带着爷爷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们就走到了机场乘车处。机场在我们村偏西方向,我对爷爷说要去看大飞机,爷爷拗不过。机场真大啊,还有外国人。我说,爷爷,我要坐大飞机。爷爷说,太贵了,也太吓人了。我说,爷爷你怕不怕?爷爷大义凛然地看着我:那有什么可怕的!我们来到了入口,爸爸妈妈已经拉着箱子手拿机票在等着我们,爷爷完全惊呆了,说不出话来!爷爷死活不进去,我连拖带拽,他对我这个孙子总是没有办法。飞机上,爷爷靠窗而坐,张着嘴,露着大牙,很紧张的样子,看着下面无比壮观的山河,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么高,咋这么高呢,不会掉下去吧?……呀,这是哪里?这么大一片水!……都怪你们,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坐飞机,不过,挺美的。……哎,就有一点不好,那个穿制服的把我的打火机都搜走了,我都没跟他要钱。爷爷在飞机上用中午饭。爷爷说,这飞机上的饭老贵吧?嗯?还有饮料,这得花多少钱啊!……做的倒是不难吃,就是太少了。……怎么,还有咖啡!我尝尝,嗯,有点苦味,不喝了,还是饮料好喝。什么?不要钱?那麻烦同志你再给我倒两杯。我们就一直笑一直笑。爷爷躺在豪华的客房里。爷爷说,一晚上300多块,真是坑人啊。还好,有电视看,还能洗澡,我说咱们比当年的皇上可舒服多了。爷爷在西湖。爷爷说,西湖真美啊,比咱家的小水库好,要是许仙白娘子活着,我倒想跟他们讲几句话。你们看,现在的年轻人都穿的什么啊,袒胸露背的,成何体统!我们走一路笑一路,一路都是幸福快乐。爷爷在西湖边的椅子上坐着,叼着旱烟袋,像一个诗人那样看着苍茫的水面。他的脸上是那种雕塑般的刚毅和坚定,还有一种悠然的神思。最后他转过头来,将烟袋锅在鞋底一磕,无比感叹地说:新生活就是好啊,要是你奶奶在就好了,她什么福都没享过。最后爷爷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明年我还要坐飞机出来玩!我们全家哈哈大笑,笑声掠过水面,朝着更远的前方飞去。点评 本文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从爷爷的视角以小见大,生动形象地比对了今昔的巨变,歌颂了美好的和谐的幸福生活。全文主要通过爷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这种变化以及由这种变化而引发的心理革命。不但如此,全文语言幽默诙谐,轻松自然,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幸福生活带给生命的快乐。小家庭反映大社会,农民富了,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财富,可以解放思想,重塑新的消费观,提高生活质量,而这种精神思想的变化显示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可是回顾近些年来,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过节时,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________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________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其实,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却在世界各地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________,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已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流行在内蒙古的马头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________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答案 A解析 首先可以排除D项,因为D项中“不仅”的位置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人们”,所以“不仅”应放在“人们”后。其次可以排除C项,“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和“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是“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的前提。最后可以排除B项,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先享受,再将它化为习俗。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五彩缤纷  支离破碎  有模有样  深入人心B.花样繁多四分五裂有声有色深入人心C.花样繁多支离破碎有声有色家喻户晓D.五彩缤纷四分五裂有模有样家喻户晓答案 C 解析 花样繁多:泛指各种式样或种类很多。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文中强调的是月饼种类多,故用“花样繁多”。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完整、不团结。文中强调事物不成整体,不是强调不团结,故用“支离破碎”。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有模有样:模样长得不错;像模像样。这里是表现“庆祝”,应用表示生动的“有声有色”。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文中是表现皮影戏为人们所熟知,所以用“家喻户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B.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却在世界各地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C.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D.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答案 D解析 原句压缩之后,主干为“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掀起中国文化热”,显然与事实不符,所以要删除“世界各地”前的“在”,使“世界各地”成为下半句的主语,然后把表转折的“却”字移至其后。然后在“中国人”前加“在”,这样前半句“在……的同时”就成为了后半句的状语。另外,后半句中的“一浪又一浪”应是“中国文化热”的定语,不能作“掀起”的状语。4.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由《家》到《随想录》,他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作家是生活的良心,它纯洁、正直、敏感,且具先觉性。在封建迷雾笼罩世人时,他呼唤着觉醒的青年一代从令人窒息的封建之“家”冲出去;当“文革”暴力刚刚灰飞烟灭时,他不是跳出苦难开怀大笑,而是紧皱眉头,拿起世界上最沉重的器具——笔,写出心底思之最深的两个字:忏悔。他不饶恕“文革”,也不饶恕自己。因为他希望心灵的工作首先是修复,包括道德和人格的修复。他知道只有人的健全,社会的发展才可能健全。由于这样的作家的存在,使我们觉得生活和文学中一直有一种良心可以实实在在地触摸到。这种良心是忠于生活和文学的。它使我们相信生活,紧拥不弃;也信任文学,牢牢捏紧手中的笔。那就不必答理那些乱糟糟的商品文字和花拳绣腿的文本游戏。作家的良心是文学的魂。魂是一种精神生命。我们从巴金的作品一直可以摸到这种生活的脉搏。它始终如一、强劲有力地跳动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巴金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这种良心也是文学的魂。 5.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母亲眼中的孩子永远是自己疼爱呵护的对象,孩子眼中的母亲永远是自己依靠索取的对象。(2)批评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指出正是这种溺爱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解析 解答此题注意结合两幅画面中的“取款机”和“长不大的孩子”,概括父母对孩子溺爱的不良结果。二、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复 仇巴 金一这年夏天老友比约席邀请我到他的别墅去度假。我去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了几个客人。一个是医生勒沙洛斯,一个是新闻记者福拉孟;还有一位比叶·莫东是一个中学教员,我们几个人都是单身汉。比约席的别墅在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一条河流把全村围抱在里面。岸边有一带桦树林,点缀着许多家房屋。我不曾去过教堂。不过礼拜日早晨开始做弥撒时的钟声,我无一不听见。严肃的、悲哀的声音从不远的地方传来,又慢慢地落进水里,好像被碰碎了似的,分散在水面,这样的音乐我非常喜欢。有一次我们不知道怎样谈到幸福上面来,莫东先生却发出了奇怪的议论,他引了英国诗人布朗宁的话,说人生的至善就在于跟少女一吻。“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看见正义胜利的时候。”比约席说。他是学法律的人,说这种话也不无理由。后来轮到医生发表他的意见了。做医生的人总是以救人为幸福的,我这样想。“复仇——”医生慢腾腾地说出这两个字。“复仇?”我们都惊叫起来。 “是,我说最大的幸福是复仇。”他镇静地说。但是他又闭了口,好像静静地等候着我们的反驳。我们都不发言,只是默默地带了疑问的眼光望着他。他似乎在沉思。过了一会,他终于开口解释他的意见。他的声音很镇定,但是里面仍旧有一点痛苦的味道,这说明他说的话曾经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二在两年以前,我到过意大利,有一天晚上,我已经睡了,忽然一声枪响惊醒了我。我开了房门,看见房东惊惶的面孔,他告诉我下一层的房间里有一个房客自杀了。地上躺着一个瘦弱的青年。他的胸膛露了出来,偏左一点有一大团血迹,脸色白得像一张纸,喉咙不住地响。我俯下去听了他的脉,知道已经无望了。我刚刚站起来,他忽然睁开了两只血红的眼睛,口里说了一句:“我是福尔恭席太因。”喉咙里再吼了几下,便死了。我听了房东的话,才知道这个自杀的青年就是刺杀鲁登堡的凶手。我想他也许是另外的一个福尔恭席太因吧。但是这时候我无意中看见他的衣袋里露出了一个纸角,我便把它抽出来。原来是一束文件。我只瞥见“福尔恭席太因的自白”几个字,便把它塞在寝衣的袋子里。“有些人也许会说我的死是在忏悔我的罪恶。其实我对于杀死鲁登堡的事,并不后悔。我所杀过的人除了鲁登堡还有一个叫做希米特的军曹。“三年前,我还在家乡。那时我刚同我的吕贝加结婚不几月。我们开了一家杂货店,两人过得也还幸福。“然而在这个城里发动了大规模的烧杀抢劫。“有一天我因事出去了,留下吕贝加在店里。我回来时远远地看见一个军官匆忙地从我的店里出来,他的脸上有抓破的地方,军服也很凌乱。我便加速了脚步,跑进店里。“天啊!她满身是血——我认得那个军官是希米特军曹。我马上跑了出去,到了司令部,要求见鲁登堡将军。鲁登堡将军接见了我。他听了我的请愿以后,并不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就叫两个兵士把我带出去了。“我被他们关了两天,等我回到店里时,我的东西被他们毁得精光。“我没有家,我没有亲人,没有产业,连我所爱的妻子的遗体也没有了。“忽然一个思想像一线光明似的射入了我的脑子。复仇,复仇!我似乎又找到一个生活的目标了。“在一个大风雨之夜,我把车停在一家大咖啡店门前,在这微弱的马车的灯光下,我认出了我的仇人希米特。“我对准他的胸膛把匕首刺了进去。在车灯的微光下我看见他痛苦地挣扎和脸上那种难看的表情。我抽出匕首,血跟了出来。我把匕首放在嘴唇边,用舌舐着刀叶,我把血都吃了。我不觉得有什么味道,只觉得热。我藏了匕首,把那个垂死的身体拖到岸边,抛进河里去了。“我赶车离了河岸,一路上我唱着歌,心里非常快乐,觉得我是世间最幸福的人。 “不久我离开了这个城市,因为鲁登堡已经离开这里了。“这三年来我到处跟着他。我跟他到过来比锡,到过汉堡,到过柏林,到过维也纳,最后到了巴黎。我买了一支手枪,我每天出门时总要把那支装好子弹的手枪吻许久。有一天我果然找着他了。“我连续发了三枪,我亲眼看见三颗子弹都打进了他的身体。他只是呻吟着。我却在一阵混乱中逃走了。“没有人捉住我,我到过比利时,到过瑞士,到过意大利。我的姓名响遍了整个欧洲,可是我自己却依旧困苦地、无名地而且像一只狗那样被人追踪地活着。“我的精力渐渐地消失了。从前因为有仇人在,有复仇的事做,所以我能够历千辛万苦而活着。现在呢,生活没有了目标,复仇的幸福已经过去。我没有家,没有亲友。工厂里的繁重的工作和奴隶般的生活,我实在厌倦了。我决定把我的生活结束,因为我一生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幸福了。”三医生惋惜地接下去说:“我很对不起福尔恭席太因,不曾把他的遗书发表,因为他的话虽是真实的,我虽然也像他那样相信复仇是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们互相仇杀的事在我看来终于是可怕的。难道除了复仇以外,我们便找不到别的道路吗?”比约席开口了。他严肃地、决断地说:“到现在,除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外,还没有别的路。”路,我想是有的,不过他们不想走罢了。我们都在思索……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描写了比约席的别墅,尤其是对教堂钟声的描写让人觉得十分灵动,作者意在通过本次度假的惬意的生活与后面复仇的故事作鲜明的对比。B.本文观察角度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追忆性角度,从文本时间到故事时间,又回到文本时间,巧妙循环,叙述了一个关于幸福与复仇的故事。C.本文在叙述几个人在比约席别墅度假时,补叙了医生所遇见的福尔恭席太因自杀的故事和福尔恭席太因的遗书,这些补叙起到了补充、衬托的作用。D.《复仇》运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层层渐进,令小说内容更加丰富,使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特色表现得鲜明而深刻。答案 C解析 “补叙”应为“插叙”。7.请结合文本,分析福尔恭席太因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刚强骁勇、不屈不挠:面对地位和势力远远超过自身的强大仇敌,他绝不屈服,而是果敢地以暴力抗击暴虐。②执着追求、坚持到底:把复仇视为天经地义的壮举,而且把它当作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8.福尔恭席太因为什么自杀?福尔恭席太因的死引发了人们对从未关注过复仇后人心的疲惫的思考,有人认为终究只有放下才是最好的放过自己灵魂的方法,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原因:福尔恭席太因的复仇所带来的不只是快感与满足,同样也要为他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他像狗一样的被人追踪,没有生活的目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种复仇所带给他的活力与精力再也找不回了,在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活着该完成的都做完了!这是导致他最终精神崩溃的根本原因。(看法一)“复仇”肯定不是唯一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在巴金看来其他的途径是有的,不过是军官和福尔恭席太因都不愿意走罢了,或者弱者和强者在发生对立时,永远都不可能用平等的方式去解决,那些占据强势地位的人总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而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而导致像福尔恭席太因这样的贫民只能选择暴力的方式来复仇!(看法二)在面对别人的欺侮、压迫以及剥削致使自身不幸,幸福破灭时,我们不能只考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有其他解决的方式,或者说我们也可以把宽恕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