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电影与小说分析汉语言文学二班罗园都子11401240一直喜欢看历史文艺片的我,早在白鹿原电影上映没多久的时候就去看了,种种复杂的情绪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前几个星期,文学概论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播放了白鹿原这部电影,我跟随着老师与同学,一起又重游了一次白鹿原。电影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同名代表作小说所改编的,这是一部长达近50万字的小说,是陈忠实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的。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而白鹿原这部电影却简单的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深深地刻画了白鹿原上的各种事情。也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白鹿原》这部电影可谓是一波三折,导演是一再的删减改编。虽然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和小说原著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很多用语言能细致地描写出来的感官体验,是无法利用屏幕瞬间释放给观众的。看过原著的人都能理解,把这部小说拍摄成电影的难度之大是空前的。小说中牵扯的人物和事件之多,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跨度之大,都会成为考验编剧的难题。就我看来,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我还是不得不佩服电影《白鹿原》的导演的,他坚持原著,但是小说的长度足足可以拍成一部30集的连续剧,但是导演却一再的取其精华,虽然有很多的瑕疵与不足,但是也同样值得人们表演的。依我自己的观点,我其实还是认为小说比电影要好看很多,小说中之所以能
震撼人心,主要就是两个字:仁义。仁义白鹿村,这几个字不是白白地挂匾在祠堂里的。正是这两个字,一次次把濒临崩溃的白鹿原重新整合到一起,也是这两个字,不管是在表面上还是内心里,一次次地填补起社会关系僵化的鸿沟,维持着大体的平稳和安定。而电影剧本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另外一幅光景。我没有看到任何这一方面的台词和描述,我看到最多的只是一个有着严重封建礼教思想的家长和一个水性杨花闹得满城风雨的女人。 田小娥确实是原著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也只是一部分,用这么大的篇幅来介绍这个人物,在有限的时间里显得不合时宜。确实,我觉得电影中,田小娥的戏份似乎太多了。田小娥,她周旋在黑娃、鹿子霖、白孝文三个男人之间,是一个关键的人物,在原著中,田小娥是一个悲剧的人物,是男人之间的玩物,因此她才一边渴求爱情又一边不由自主地委身于不同的男人以求生活的安宁。而在电影中,她给我最多的感觉似乎对性爱,爱情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过这也可能和演员的演绎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吧。既然说到田小娥这个人物,我也想想说说我对这个人物的看法,我是先看得电影才看原著的,说实话,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对她这个人物的感觉我觉得真是个不知检点的女人,对于与男人的之间似乎是那么的随便,后来再一次看了电影又加上小说,我对这个人物的感觉也渐渐的改变了,我想说,这的的确确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作为她们那个年代的女人,不求在其他方面有什么很大的成就,她们只求的是有一个好丈夫,可以组成一个幸福的好家庭。但事实上,这一切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嫁个地主佬,过着空有富足,天天有烟抽的生活,但她选择了黑娃,
乱世之中,她被无情的扔在白鹿原,一个风情万种的外乡女人,存活下去的唯一武器,还能有什么?先是依托于鹿子霖,后又与白孝文纠缠在一起,在死的时候她那一句:我对不起黑娃,我们要相信,并不是为了骗得那一口窝头,而是在诉说她的无奈,她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却被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无情打击与抛弃,在那个时代,战乱,瘟疫,封建礼教这一切的一切都活生生将她逼向绝路。最后,她怀着白孝文的孩子在悲惨中死去。看到这些,我才明白,田小娥才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她的一生似乎都被外物所牵动,她没有幸福,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她要的幸福是多么的简单。总之,看了白鹿原小说与电影之后,我总体感觉二者都是十分优秀的,但是可能电影由于自身的原因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不管怎样,电影这种大众化的形式确确实实让更多人的去知道去认识白鹿原,我想,这也是一种将中国优秀文学发扬光大的方式,也是值得人们来推崇与赞扬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去去细细挖掘细细品味。当然,我还是支持原著的,因为书本永远给人一种细腻的感觉,每个人看书的时候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我们会不知不觉中遵循我们喜欢的,习惯的思维去想,那么一切在我们的意识里都变得无比美好了,所以,去发掘吧,总会有令你感动到你再也忘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