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
加入VIP免费下载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

ID:912190

大小:1.07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作者姓名谢茜茜指导教师张明芳副教授学科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电影美学培养单位文学院学习年限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二〇一八年六月 山西大学2018届博(硕)士学位论文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作者姓名谢茜茜指导教师张明芳副教授学科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电影美学培养单位文学院学习年限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二〇一八年六月 ThesisforMaster’sdegree,ShanxiUniversity,2018TextualismonTVseriesWhiteDeerPlainStudentNameXixi-XieSupervisorvice-Prof.Ming-fangZhangMajorTheaterandFilmStudiesSpecialtyFilmAestheticsDepartmentInstituteofLiteratureResearchDuration2015.09-2018.06June,2018 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绪论...................................................................................................................................11研究缘起..................................................................................................................12研究现状..................................................................................................................23研究方法..................................................................................................................3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41.1核心:人物形象..................................................................................................41.1.1身份固化的人物群像...............................................................................41.1.2观念相异的父子形象...............................................................................61.1.3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101.2支撑:故事情节................................................................................................14第二章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202.1叙事策略:叙事时空........................................................................................202.1.1叙事时间.................................................................................................202.1.2叙事空间.................................................................................................232.2表达工具:演员表演........................................................................................27第三章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策略.........................................................................303.1文本:根植原著,强化表达............................................................................303.2语境:依据文本,转换媒介............................................................................33结语.................................................................................................................................36参考文献.............................................................................................................................37附录一:《白鹿原》百度搜索指数(2017年4月-8月)...........................................40附录二:电视剧《白鹿原》收视率折线图.....................................................................4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2致谢.................................................................................................................................43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4承诺书.........................................................................................................................45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46 ContentsChineseAbstract..................................................................................................................IAbstract...............................................................................................................................IIPreface..................................................................................................................................11MotivationoftheResearch......................................................................................12ResearchStatus........................................................................................................23ResearchMethodology.............................................................................................3ChapterIContentandCharacterSystemofWhiteDeerPlain.................................41.1Core:ImageofCharacters.....................................................................................41.1.1ImageofPeoplewithIdentitySolidifications.............................................41.1.2ImageofFatherandSonwithContradictoryOpinions..............................61.1.3ImageofWomenwithawakeningIndividualConsciousness...................101.2Support:Plots......................................................................................................14ChapterIILinguisticFormSystemofWhiteDeerPlain..........................................202.1NarrativeStrategy:TimeandSpaceofNarration...............................................202.1.1TheTimeofNarration...............................................................................202.1.2TheSpaceofNarration.............................................................................232.2WayofExpression:PerformanceofActors........................................................27ChapterIIIAdaptationStrategyofWhiteDeerPlain............................................303.1Context:AdheretotheOriginalandStrengthenExpression..............................303.2Environment:AccordtotheContextandTransitMedia.....................................33Conclusion..........................................................................................................................36Reference............................................................................................................................37AppendixI:WhiteDeerPlainBaiduSearchIndex(Apr.-Aug.2017)............................40AppendixII:AudienceRatingChartsofWhiteDeerPlain...........................................41Researchachievements.....................................................................................................42Acknowledgment...............................................................................................................43Personalofcommitment...................................................................................................44Letterofcommitment.......................................................................................................45Authorizationstatement...................................................................................................46 中文摘要在2017年的电视荧屏上,史诗大剧《白鹿原》虽历经波折,但却因深沉的历史语境、对时代变迁中民族心理的挖掘、对民族精神的刻画,成为该年的口碑佳作。本文将结合电视剧《白鹿原》的文本分析,对其进行详细地解读。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进行分析。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白鹿原乡党身份固化的根源是来源于自身的局限性、对宗族文化的过分推崇;白嘉轩和白孝文的观念相异指向传统伦理道德的对立、鹿子霖和鹿兆鹏的观念相异指向革命意识的复合对立;田小娥和白灵在挣脱传统观念束缚过程中,在跨越传统婚姻观念、男女观念的边界过程中,实现了深层次的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在情节表达中,电视剧《白鹿原》以历史表现的重点和可以表现的维度为主要呈现内容,重新构建起中国近代史的讲述。第二章对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进行分析。叙事时间的选择呈现,使得观众在感受关中历史印记的同时体会到历史永恒性裹挟着的当下性;叙事空间的乡土书写在展现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同时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美学特征。演员则是链接起“故事世界中的人”(角色)与“现实世界中的人”(观众)的桥梁。第三章是对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策略进行总结。电视剧《白鹿原》改编策略的核心是根植于原著,注重媒介间转换的语境,不仅最大限度地将小说文本转换为电视剧文本,还原出一个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白鹿原,而且与观众的审美期待心理相契合,透视出上世纪农民的精神生活。关键词:《白鹿原》;形象系统;形式系统;改编策略I ABSTRACTOnthe2017TVscreen,althoughtheepicdramaWhiteDeerPlainhasundergonetwistsandturns,ithasgainedagoodreputationforthatyear.Duetoitsresonanthistoricenvironmentandthediggingofethnicpsychologyinthechangingtimes,andtheportrayalofthenationalspirit,ithasbecomeahitintheyearof2017.ThisarticlewillexplainindetailthecontextanalysisoftheTVseriesWhiteDeerPlain.Thispaperconsistsofthreechapters.ThefirstchapteranalyzesthecontentandcharactersystemofWhiteDeerPlain.Intheanalysisofcharacterimageformation,therootofidentitysolidificationoffellowvillagerinWhiteDeerPlainliesintheexcessiverespectoftheclancultureandthelimitationoriginatedfromthemselves.Intheimagesoffatherandson,BaiJiaxuan’sandBaiXiaowen’scontradictoryopinionsleadtotheoppositetraditionalethicsandmorality.TheconflictbetweenLuZilinandhisfatherLuZhaopengpointstotheoppositeonthecompoundofrevolutionaryconsciousness.WhileTianXiaoxuanandBaiLingbrokeawayfromtraditionalconceptandthetraditionalmarriagesandboundariesbetweenmenandwomen,theyhadrealizedthedeeplyawakeningofwomen’sindividualconsciousness.Intheplotexpression,WhiteDeerPlainfocusesonhistoricalperformanceandavailabledimensionsandreconstructsthenarrationofmodernChinesehistory.ThesecondchapteranalyzesthelinguisticformsystemofTVseriesWhiteDeerPlain.TheselectiveofnarrativetimehelpaudiencesexperiencethehistoricalimmortalitywiththeimprintofGuanzhongregion.ThenarrativespacerevealsthelocalcustomsandpracticesoftheGuanzhongregion.Meanwhile,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sarealsoenhanced.Actorsarebridgeslinkingthe"peopleinthestoryworld"(characters)and"peopleintherealworld"(audiences)hasbeenfulfilledinthischapter.ThethirdchaptersummarizestheadaptationstrategyofTVseriesWhiteII DeerPlain.Thecoreoftheadaptationstrategyistotakeitsrootintheoriginalcontentofthenovelandfocusonthetransitofthemedia.Theadaptationnotonlymaximizestheconversionofnovelintodramascript,butalsorestoresahistoricalsenseofrealityatwherethestoryhappened.Italsocoincideswiththeaestheticexpectationsoftheaudienceandreflectsthespirituallifeofpeasantsinthepastcentury.Keywords:WhiteDeerPlain;Charactersform;Linguisticform;AdaptationstrategyIII 绪论绪论1研究缘起回归理性、佳作频出无疑是2017年电视荧屏最显著的特点——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鸡毛飞上天》以小人物的视角反映出中国最辉煌的创业史。在以质取胜的制作背景下,史诗大剧《白鹿原》虽历经波折,但却因深沉的历史语境、对时代变迁中民族心理的挖掘、对民族精神的刻画,成为2017年的口碑佳作。中国农民艰难求生的苦难史、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史与内涵深厚的乡土文化史和精神史在电视剧《白鹿原》中得到较高层次的融合,在相互对立的冲突元素中,映照出近代乡土社会转型所造成的断裂感,传达着难以言说的历史况味。由此回溯到2012年发生在电影产业中最关注的文化大事之一——电影《白鹿原》于2012年9月15日上映。这部在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提名的影片却在国内上映时惨遭滑铁卢,不仅没有获得预想中的赞誉,反而在根本上得到否定:电影《白鹿原》的改编已经不再是“是否忠实原著”层面的问题,而是“看不到白鹿原本身”的问题——电影的主线围绕着田小娥的故事展开,田小娥的身体欲望成为了推动叙事发展的动力,而白鹿原的故事反倒成为了前者的贴片式存在:“以田小娥的个人情欲史代替了民族史,将一部如此厚重庞杂的小说拍成了一个女人——田小娥的‘性解放史’,将‘雄浑的史诗’拍成了‘庸俗的男女关①系’”。学术界对于电影《白鹿原》和电视剧《白鹿原》的不同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电视剧《白鹿原》文本研究的缘由之一。曾庆瑞在其著作《电视剧原理第二卷·文本论》一书中,提出电视剧艺术文本的研究具有美学层面的意义:不仅可以了解电视剧的社会本质和审美本质、把握电视剧艺术文本的创作规律,而且可以了解电视观众的接受情景及规律、把握电视剧②艺术文本的历史发展。据此,我们可以引申为,对改编电视剧的艺术文本研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改编电视剧总体格局中的人物塑造策略、情节表达策略、叙事时空策略,了解到改编过程中的创作法则。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用时代的眼光去反顾历史,通过白鹿两家的斗争、革命运动的勾勒和人心与人性的揭示,彰显出历史永恒性下裹挟着的当代性。从观众的审美期待来说,多项数据皆表明观众对于电视剧《白鹿原》的认可:豆瓣评分8.8分、《白鹿原》百度搜①李杨.《白鹿原》故事——从小说到电影[J].文学评论,2013(02):172-180.②曾庆瑞著.电视剧原理第二卷·文本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489页.1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①②③索指数最高为954842、电视剧《白鹿原》最高收视率为1.195,平均收视率为0.858、④口碑指数8.06。因而,对电视剧《白鹿原》的文本研究可以为经典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2研究现状两个家族,一段历史,在陈忠实的笔尖下却勾勒出一幅陕西农村的斑斓画面,熔铸为一部秦川史诗——在家族的兴衰的表象之下裹挟着历史的变迁。作为当代长篇小说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陈忠实的“垫棺之作”——《白鹿原》,自问世之日起,便引发了洛阳纸贵的场景。关于小说《白鹿原》的解读和研究,整体上已形成了一种多元互补的格局。而对电视剧《白鹿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改编”展开。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在小说文本向电视剧文本的转换中找到了契合点,不仅最大限度地贴近原著,而且依据时代精神对原著的叙事话语进行重构。笔者经过梳理与归纳,认为对电视剧《白鹿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分析。王岩认为,人物形象的塑造以人物性格的刻画为切入点,⑤并逐渐升华至文化人格的呈现。张慧卿认为,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了人对于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体现出悲剧主体强烈的自我生存和维护独立人⑥格的欲望。杨洪涛认为,电视剧在改编中使得白嘉轩和鹿子霖形成了人格对比与性⑦格反差,结构出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二是主题分析。电视剧《白鹿原》在时空流⑧变中凸显出农民精神和民族灵魂;七十七集的电视剧承载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代风云,在挖掘出动荡年代中个体生命形态的独特性的同时,摹画出一部中华民族的⑨心灵史诗。三是影像特质分析。电视剧《白鹿原》运用画面效应、音乐音效营造出⑩史诗般的影像风格;歌谣及秦腔的运用则增强了电视剧粗旷豪迈的地域风格。四是改编成功的原因分析。罗兴萍、肖红认为,伦理叙事的强化不仅使得电视剧《白鹿⑪原》的改编更加符合电视剧媒介的传播规律,而且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梁英建、①数据来源于http://index.baidu.com,详见附录一②数据来源于https://baike.baidu.com,详见附录二③数据来源于http://mp.weixin.qq.com/s/JN1QbUGzZOWRVzEgSMg9mQ④数据来源于http://mp.weixin.qq.com/s/JN1QbUGzZOWRVzEgSMg9mQ⑤王岩.白鹿精魂:犹疑在历史与文化之间——评电视连续剧《白鹿原》[J].中国电视,2017(11):28-32.⑥张慧卿.浅析电视剧《白鹿原》的女性人物命运[J].当代电视,2017(11):8-9.⑦杨洪涛.电视剧《白鹿原》评说[J].当代电视,2017(08):8-9.⑧梁英建,巩杰,鲁续.华夏民族的精神史诗农耕文明的影像丰碑——评电视剧《白鹿原》[J].中国电视,2017(10):100-104.⑨张新英.厚重的乡土史诗激荡的家国情怀——评电视剧《白鹿原》[J].中国电视,2017(10):42-45.⑩梁英建,巩杰,鲁续.华夏民族的精神史诗农耕文明的影像丰碑——评电视剧《白鹿原》[J].中国电视,2017(10):100-104.⑪罗兴萍,肖红.伦理叙事的强化——评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J].四川戏剧,2017(11):90-92.2 绪论攻杰、鲁续认为,编剧对于原著深度与广度的充分尊重是电视剧《白鹿原》改编成①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四是创作实录。《白鹿原——一剧十五年》通过参演者的口述与亲身感受,再现了该剧创作前后的艰辛历程;通过对幕后人员的采访,展现出②“手艺人”对中华民族厚重文化的敬重,对电视剧艺术的尊重。学术界对于电视剧《白鹿原》的研究以“改编”为出发点,集中讨论的是如何对原著进行重构,且尚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详尽的文本分析。本文的研究将“改编”作为落脚点,通过对电视剧《白鹿原》艺术文本构成分析,概括出其改编策略。3研究方法曾庆瑞将电视剧艺术文本的构成分为内容形象系统和语言形式系统,二者分别回答了电视剧“讲述了什么故事”、“如何讲述故事”的问题。本文拟从电视剧的文本构成为切入点,运用文本研究法、叙事学研究法等方法,将电视剧《白鹿原》视为独立的艺术文本,对其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表达两个方面讨论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从叙事时空和演员表演两个方面讨论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论文的第三章将以前两章节的论述为基础,略论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策略,以期为经典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①梁英建,巩杰,鲁续.华夏民族的精神史诗农耕文明的影像丰碑——评电视剧《白鹿原》[J].中国电视,2017(10):100-104.②电视剧《白鹿原》剧组编.白鹿原一剧15年[Z],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4月.3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电视剧的内容形象系统是电视剧故事讲述内容的集合,主要由人物、情节、主题等构成,回答的是“一部电视剧讲述了什么故事”的问题。在电视剧艺术文本中,人物形象塑造是核心,情节表达是支撑,主题阐述是灵魂。本章节将从人物形象、情节表达两个方面对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进行阐述。1.1核心:人物形象在电视剧中,人物形象无疑是处于内容形象系统核心的位置,这是因为,所谓电视剧作品内容形象系统构成的核心成分,具体表现就是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①作为叙事文本的电视剧《白鹿原》之所以可以引起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作者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尽可能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出白鹿原乡党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社会本质:小说《白鹿原》本身就是一部“众生相”的小说,而在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中,更是在尊崇原著“人物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主张基础上将其发挥到极致——剧中的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一种性格,如白嘉轩的“硬气”,鹿子霖的“市侩”,白孝文的“伪善”,白灵的“恣意”与“热情”,仙草的“贤惠”等等。在这诸多人物性格结构中,塑造出个性鲜明且具有审美品质的性格化人物形象。1.1.1身份固化的人物群像白鹿原乡党们自出生之日起,便自动获得了“白鹿村村民”的身份,这是一个不容置喙的身份事实。而在小农意识和宗族文化的双重影响下,白鹿原的乡党们被赋予了特定的秉性,即身为农民的自我局限性以及对宗族文化的无限推崇。电视剧《白鹿原》中的所指空间“白鹿原”与真实存在的地域空间“白鹿原”实现了文化意义层面上的剥离——滋水县县志上所颂扬的“水深土厚、民风淳朴”的白鹿原在电视剧《白鹿原》中则变成了一个具有浓重的封建传统、乡土气息和小②农意识的农村社会。而这构成了关于白鹿原乡党们的人物群像刻画的一个维度。剧中,当白嘉轩因种鸦片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时候,乡党们分外眼红,纷纷指责白嘉轩不该“只顾自己罔顾族人”。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族人们背着白嘉轩将熬好的罂粟卖给了烟馆,就连鹿三也无法恪守“卖给药铺”的原则。年馑饥荒,白嘉轩孤身犯险,从土匪那里借来粮食以解燃眉之急,却在丰年还粮时遇到了阻力,①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二卷·文本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页.②杨洪涛.电视剧《白鹿原》评说[J].当代电视,2017,(08):8-9.4 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乡党们在鹿子霖的怂恿下,拒绝还粮。如果说白鹿原的男人们是自私的,那么白鹿原的女人们则是封建意识的集大成者。小脚,对于生活在上世纪的女人们来说,是“好嫁人”的标识,即便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亦被当成是女人至高无上的符号象征。因此,当白灵长到适当年龄的时候白家老太太想尽一切办法都要给她缠足,枉顾白灵撕心裂肺的哭声以及白嘉轩揪心的疼痛。贞节对于白鹿原的女人来说,是比命还要重要的存在。当田小娥以“不贞洁”的姿态进入白鹿原时,她们数千年来对丈夫忠贞不渝的信仰受到了严重冲击,指责、谩骂不绝于耳。无论是孝文媳妇儿暗藏杀机的质问,还是李寡妇赤裸裸的询问,亦或者是村里街边女人们的指手画脚,无一不是对贞节烈女观念的推崇与维护。从一而终的婚姻观,更是导致冷秋月悲剧的根①源,她在遗书里写到:“将来兆鹏没了,把我俩埋一起。”在白鹿原所有女人们的眼中,女人就该是仙草那般,以夫为天,生活就应该被洗衣、做饭、孝顺父母、照顾孩子填满。关于白鹿原乡党们的人物群像刻画的另外一个维度是与宗族文化密切相关的。对于在数千年的宗族文化影响下长大的白鹿原乡党们来说,他们对祠堂有着先天的虔诚,对族长有着莫名的信任。对于族人来说,祠堂既是族人商议重大事务的议事厅,又是惩罚犯错族人的惩戒堂,更是祈求先祖保佑的福地,代表的是祖宗们的庇护与福德,他们对其克制且敬仰。白嘉轩修祠堂,造福子孙后辈,乡党们自发来帮忙,搭脚架、夯土胚、和泥巴、锯木头,勾勒出一幅极为虔诚的画卷。面对妻子自焚、儿子被拐的局面,石头疯掉了。疯疯癫癫的他却在进入祠堂之后不再大呼小叫,不再是疯癫的模样和胡言乱语的姿态。白嘉轩筹办学堂,将其设在了祠堂的一侧,期望后辈们可以获得祖宗的庇护,成长为栋梁之才。饥荒年馑,白鹿原的年轻后生们被迫结伴去山里换粮,留在原上的长者们只能在祖宗的牌位前烧香祈福,以佑后辈们的安全。对于乡党们来说,族长是他们的“领军羊”。剧中,乡党们说的最多的一句台词是:“嘉轩/族长,出事儿哩”。田福贤来原上征收公粮的时候,乡党们聚集在时任白鹿原族长的白秉德病床前,让其主事,试图用“闹事”来反抗县政府的征粮行为。当乡保障所征收人头税时,族人来到族长白嘉轩的门前,让他主持公道。不管是涉及族人集体利益的大事儿,还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儿,族人们都会选择告知族长并寻求他的帮助。桑老八家的羊被白狼吸干了血、桑老八与寡妇鹿赵氏因推墙之事所起的冲突、李寡妇与跛子爷的田地之争,无一不需要白嘉轩的决断。①电视剧《白鹿原》第53集台词5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总的来说,电视剧《白鹿原》中将人物群体刻画直接诉诸于以白兴儿、李寡妇等人为代表的一言一行中,化抽象的的群像塑造为具象且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并最终指向白鹿原人物群像身份认同的根本,即来自于数千年来形成的宗族文化和农民骨子里的奴性因子。1.1.2观念相异的父子形象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父”一辈与“子”一辈都被视作叙述对象。关于父子故事的讲述,贯穿于整部剧中的是父子观念的相异。(1)白家父子:道德观念的相异正如陈忠实所言:“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起一道原。白鹿原就是白嘉①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白嘉轩所代表的正是宗法家族制度以及儒家伦理道德。而电视剧《白鹿原》中屡屡被族人背诵的《乡约》更是代表了白嘉轩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维护。在巨大经济效益刺激下,白鹿原的土地一时间被罂粟所覆盖。为了保证罂粟可以成为治病救人的药材而非害人性命的大烟,白嘉轩花费大量时间去县城、省城联系药店。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如预想一般。乡党们有了钱,腰杆子便硬朗起来。赌博、抽大烟的风气逐渐兴盛。为了控制住逐渐蔓延的风气,白嘉轩在祠堂对瘾君子们实行了最严厉的惩罚。赌博上瘾者将手伸入滚烫的热水中;抽大烟上瘾者需要面对吃屎的惩罚。白嘉轩用一场看似毫无人性的惩罚将白鹿原的嗜赌、嗜烟的风气彻底击溃。与此同时,白嘉轩因禁烟之事成为了石头憎恨的对象。当他被石头趁着夜色敲黑棍的时候,他想的不是如何报复,而是将石头在外乞讨的妻子和儿子寻回原上,并想方设法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当石头与土匪勾结设计绑架他时,他站在“一家人”的角度上选择了原谅,给石头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因此,身为族长的白嘉轩是仁义的,宁愿自家吃亏,也要造福族人。但是身为族长的白嘉轩亦是“心硬”的,“要想在原上活人,心上得能插得住②刀子”。作为稳定人心、维护白鹿原秩序的丈量标尺,《乡约》是白嘉轩所奉行的③善恶奖惩的依据,“啥事儿都能往这《乡约》里装呢”。被白嘉轩寄予厚望的白孝文抑制不住对田小娥的爱意,终究是逾越了男女关系的界限。为了维护《乡约》和族长的权威,在白嘉轩的带领下,所有成年族人对白孝文实行了最严厉的惩罚——①陈忠实.我与白鹿原[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第97页.②电视剧《白鹿原》第27集台词.③电视剧《白鹿原》第9集台词.6 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鞭刑;在得知白孝文仍不知悔改时,与其断绝了父子关系。以《乡约》为依据,白嘉轩可以原谅石头的背信弃义,也可以容忍白兴儿的背叛族人,却独独容不下田小娥。这是电视剧版白嘉轩最不近人情之处。对观众来说,田小娥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下的牺牲品。然而对白嘉轩来说,田小娥是《乡约》和宗族文化的破坏者。她的出现,搅乱了白鹿原上关于男女关系的传统秩序。而这恰恰是身为族长的白嘉轩所不能容忍的地方。在《乡约》里面,只有对错之分,未曾出现过“下情容禀”的情况。而有夫之妇的田小娥与黑娃的偷情行为恰恰是《乡约》、宗族文化所不允许的。因此,白嘉轩容不下田小娥是宗族文化影响下的必然结果,白嘉轩不允许田小娥进入祠堂是《相约》丈量下的必然行径。如果说白嘉轩是传统伦理道德的正面代表,仁义且有担当,那么白孝文则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反面代表,他集合了传统封建文人的所有劣根性和人性中近乎所有黑暗因子,伪善、怯懦甚至凶残。欺软怕硬是白孝文少年时期的关键词。白狼来袭,他下意识选择了翻墙而逃,丝毫没有考虑即将临盆的母亲;白嘉轩被绑架,他以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教训白孝武:①“你咋不哭呀”却无法将对父亲的担忧诉诸于行动,更不敢同鹿兆鹏一般去看“绑匪长啥样”;他可以为了报复黑娃,向鹿三告发黑娃爬墙闯祠堂的事情,却也怯于白兴儿的威胁,替他掩盖偷盗别人钱财的事实。少年时期的白孝文不仅“心里不干净”,更是对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有着莫名的虔诚。当白嘉轩对石头等人实行家法,他被吓尿裤子,面对众人的嘲笑,他可以容忍鹿兆鹏等人,却无法容忍黑娃——“谁②都可以笑,就你不行”;当白灵拒绝缠足时,白孝文高谈阔论道:“男尊女卑,女③④的就是牲口”,“我妹更要裹脚,别人都裹了,她咋裹不得”。在少年白孝文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仁义礼智信”,反而处处体现出对守旧观念的无限推崇。伪善是白孝文成年时期的关键词。婚后的他沉溺于男欢女爱,却以“读书”为由掩盖自己内心的原始欲望;初见田小娥便动心的他,以读书人的模样掩盖自己对田小娥的爱意,甚至是当田小娥勾引他时,以圣人的姿态打了她一巴掌,但是落荒而逃的动作却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暴露无遗;鹿兆鹏的衣锦还乡直接刺痛了他身为文人的自尊,不止一次在言谈中流露出对鹿兆鹏的嫉妒。事实上,他不仅试图在语①电视剧《白鹿原》第11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10集台词.③电视剧《白鹿原》第14集台词.④电视剧《白鹿原》第15集台词.7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言上胜过鹿兆鹏,更是将其落实到行动中:自告奋勇担任学堂的先生,与鹿兆鹏的新式学堂分庭抗礼;在关乎族人命运的大事上,对鹿兆鹏指手画脚,提出与鹿兆鹏不同的意见。当得知自己的媳妇儿被土匪强奸时,下意识的呕吐反应更是直接暴露了他的冷漠。成年之后的白孝文亦是凶残的:一是对田小娥的凶残。饥荒年馑,白孝文却将田小娥的救命镯换成大烟,满足了自己的毒瘾却罔顾田小娥对食物的渴求。白灵所描述的生活打动了田小娥,她想要离开白鹿原以此获得解脱,而白孝文从始至终都在敷衍着她,从未想过要满足田小娥的心愿。二是对黑娃的凶残。对黑娃的凶残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掩藏自己与救赎自己。新中国成立之后,白孝文与黑娃分别担任滋水县的县长与副县长。然而与岳维山的勾当时刻威胁着他的仕途,趁着鹿兆鹏外出开会的时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黑娃处决,以此来掩盖自己“归顺”的实情。田小娥与孩子的死一直是白孝文心里抹不去的伤痛,他将对田小娥的亏欠悉数转换为对黑娃的恨意,以此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嘉轩以仁义的模样获得了乡党们和鹿兆鹏等革命者的尊敬,白孝文想要以伪善的姿态“做比族长更大的官”,却终被“伪善”的模样所反噬。通过二者的对比,引发观众对于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思考。(2)鹿家父子:革命观念的相异不同于白家父子对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相异,鹿家父子关于革命意识的相异则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复合意味:鹿子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形象,而鹿兆鹏也并非最纯粹的革命者形象。鹿子霖的扮演者何冰说道:“我们很难真正去还原鹿子霖,一个地主老财,一个充满私心的富农,他最远大的目标就是在这个土地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能做①个土皇上有人听听他的话,就更好了。”因而,对于鹿子霖来说,所谓的革命意识不过是他所有原始人性陋习(胆小怯弱、贪财好色、爱算计人)的保护伞。他可以大言不惭地管着族长,也可以对着乡党们呼来喝去;他可以将保障所变成聚众赌博的赌场,也可以将其变成私藏粮食的粮仓;他可以在旁听参议会时趁着夜色敲响女参议员的房门,也可以以黑娃的生命为由威胁田小娥委身于他;他可以屈服于田福贤的权利,也可以怯于杨排长手中的枪。身为乡约的鹿子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官职与权利带给他的便利。而保障所则成为了白鹿原上继祠堂之后的另一个聚众商议事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祠堂面向于所有的成年族人,而保障所面向的则是以鹿子霖①电视剧《白鹿原》剧组编.白鹿原一剧15年[Z],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4月,第23页.8 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为首的部分族人。于鹿子霖而言,它的存在自始至终都是为了对抗身为族长的白嘉轩。然而,在鹿子霖的反面表达中亦存在着正面的能量——他有着自己坚守的底线,即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亲人。白嘉轩私自将何县长立的“仁义碑”推到,面对田福贤的质问,他并没有告发白嘉轩,反而替他隐瞒;面对石头的忘恩负义与抛妻夺子,①鹿子霖破口大骂道“你咋不死外头呢”。身为乡约的鹿子霖关心的从来都不是当权者是谁,他在乎的只有鹿家及鹿家人。鹿兆鹏被岳维山打得血肉模糊时,鹿子霖的痛哭流涕将父亲对儿子的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媳妇儿想要进祠堂照顾瘟疫病人时,鹿子霖不顾族人的评论也要阻止她;为了给白灵争取更多的逃跑时间,他不顾自己的乡约身份使计将岳维山的汽车轮胎扎破;当他察觉到鹿兆海与白灵藏身在白鹿书院时,他不再与白嘉轩纠缠谁是谁非,反而立即将所有的错误揽在自己身上,将田福贤等人带出书院,为白灵的顺利出逃作掩护。电视剧中的鹿子霖不再是纯粹坏人的模样,反而多了几分为人父、为人夫的温情。陈忠实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创作手记》中写到:“我有一种骄傲,更有一种激情,我要把我生活着的白鹿原上的革命者推到读者面前。他们是②先驱。他们对信仰的坚贞不渝,他们义无返顾的牺牲精神,是这道古原的骄傲。”将其延伸到电视剧《白鹿原》中,不难发现,正是对革命的忠贞不渝与义无反顾构成了剧中关于鹿兆鹏形象革命意识的正面表达。年少时的鹿兆鹏便向封建伦理发起了挑战。无论是对儒家观念“施恩莫记,受③恩莫忘”的理解,还是看到朱先生清理罂粟苗时由衷地说出“我长大以后就学他”;无论是对朱先生使计救白嘉轩、鹿子霖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是在师娘难产时与冷先生的争论,亦或是在徐先生课堂上与白孝文关于“女性地位”的争论,无一不显示出鹿兆鹏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抨击。成年之后的鹿兆鹏更是向白鹿原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他主编的《秦进》,吹响了继往开来的号角,更代表着西北学子关于革命的呐喊。不仅如此,鹿兆鹏更是知行合一,将对革命的激情化为对革命屡败屡战的坚持。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因为国共关系的破裂宣告失败,共产党军队因为国民党的围剿悉数命丧灞河,历经万难终成规模的根据地武装因为叛徒姜大成的出卖近乎全军覆没,鹿兆鹏的革命之路举步维艰,昔日的战友因为白色恐①电视剧《白鹿原》第17集台词.②陈忠实.我与白鹿原[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第128页.③电视剧《白鹿原》第9集台词.9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怖的威胁或丧命或投降。但是,无论是在枪林弹火中,还是在游击革命中,亦或是在与岳维山的斡旋中,他从未犹豫过,从未退缩过,用一往无前的孤勇谱写出一曲关于革命的赞歌。同样,在鹿兆鹏形象的革命意识的正面表达中,亦存在有负面的能量,即与冷秋月的婚事。如果说冷秋月人生悲剧的根源是封建伦理纲常,那么鹿兆鹏未尝不是间接杀死她的凶手?面对爷爷及父母双亲的老泪纵横,鹿兆鹏于心不忍,在继续躲藏与现身结婚之间选择了后者;当鹿兆鹏写下《离婚书》时,冷秋月的过激反应迫使他不得不另谋他法;携带《离婚书》前来的鹿兆鹏在冷先生的“治疗枪伤”前选择了将其撕掉。在诸多的情感面前,鹿兆鹏屡次选择了妥协。这背后代表的恰恰是革命者的无奈与局限,恰是社会转型的“阵痛”的缩影。因此,当冷先生散尽家财救回鹿兆鹏一命时,鹿兆鹏满是感激却无法答应冷先生的请求——给冷秋月一个孩子。在电视剧《白鹿原》中,鹿子霖不再是单纯的坏人形象,鹿兆鹏也不是最理想化的革命者形象,他们有着属于时代的局限,也有着人性中的情感本能,在革命观念复合相异的展现过程中,观众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在时代变革下,社会转型所造成的断裂之感。1.1.3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在电视剧《白鹿原》中,身为女性的白灵和田小娥,跨越了封建伦理的婚姻边界,试图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的意识觉醒中实现身份的认同。不可否认,促使她们外出的主要驱动力皆是对新生活的向往。所不同的是,田小娥的觉醒依旧依附于男性,依附于男权,是对身为人的本性渴求;白灵的觉醒则更为彻底,强调的是女性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更是身为女性革命者的个性化禀赋。(1)田小娥:人的本性渴求陈忠实在《我与白鹿原》一书中提到,旧社会的女性在丈夫去世之后,用一辈子的守节换来了县志上的寥寥几笔,冠以夫姓的女子们成为了所谓贞节的牺牲品:“在彰显封建道德的无以数计的女性榜样的名册里,我首先感到的是最基本的作为女人本性所受到的摧残,便产生了一个纯粹处于人性本能的抗争者叛逆者的人物。”①于是,田小娥的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了。对于田小娥来说,“家”(无论是出嫁之前的田家沟还是出嫁之后的将军寨)①陈忠实.我与白鹿原[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第27页.10 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不是依靠的港湾,也不是情感的依托,更像是一个被奴役、被物化的场所:父亲田秀才将女儿视为可以被买卖的对象,试图通过嫁女儿这一行为获得更多的金钱回报;丈夫郭举人将其视为可以被随意打骂、随意抒发自己怒火的物件,甚至是延年益寿①的“泡枣”工具。“我爸拿我不当人,郭举人也拿我不当人。”于是,田小娥选择了一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极为肮脏、下流的路来拯救自己。她在奉行“贞节”的白鹿原乡党里是“害人精”,在白灵眼里是“新时期的革命女性”。对于田小娥来说,她既没有乡党们中眼里的不堪,也没有百灵眼里的伟大。她所作的一切皆出于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本能——对温暖的渴求,对爱情与自由的渴望。相对于原著小说中田小娥将“身体”作为生存的可交换的符号,主动勾引鹿子霖和白孝文,电视剧中则重在强调田小娥的悲剧性色彩,强调时代局限中作为女性的诸多无奈。郭举人让她丧失了身为“人”该有的尊严,被欺凌、被辱骂,甚至是被迫害(泡枣儿的工具)。很多读者甚至是学者解读说,田小娥骨子里是魅惑的,是性感的,她勾引黑娃是基于人的本能欲望的满足。然而,在笔者看来,与其说是勾引,倒不如说是黑娃对她的另类吸引。初遇黑娃,他只是一个讨生活的麦客。数天颗米未进的他为了一碗热乎的饭,拼尽全力刈麦。彼时的黑娃拼尽全力讨生活的模样像是一束光亮,指引着田小娥摆脱郭举人,摆脱当下猪狗不如的生活。她勾引黑娃的行为,既是对自我的一种本能救赎,又是对郭举人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一种无意识反抗。从某种层面上说,田小娥是一个极有个性却又受到封建思想压迫的普通女人。她的人生悲剧直指白鹿原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伦理道德。跟随黑娃回到白鹿原的田小娥,无论是身份还是前史皆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她无法以“黑娃媳妇”的身份进入祠堂,也无法得到原上人的尊重。这一点在白嘉轩处理狗蛋与田小娥的所谓奸情时展现无疑。狗蛋勾引田小娥却倒打一耙,颠倒黑白。田小娥身体上被白鹿原成年族人每人抽了一鞭子,心理上却是对白鹿原的宗法观念产生了怀疑:“我②什么都没干,凭啥抓我”。一鞭又一鞭抽打在田小娥的身上,却像是抽打在宗法观念上,而且白鹿原乡党们奉为立命之本的儒家观点“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更像是一种讽刺,纵使田小娥不顾已为人妻的身份与黑娃结为夫妻是一种错误,那么婚后的她如寻常人家的妻子一般孝敬公婆,侍奉丈夫,未尝不是在修订曾犯下的错误?到了白鹿原上的田小娥从未想过要害谁,①电视剧《白鹿原》第31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43集台词.11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也从未想过要勾引谁,只想跟黑娃做一世安稳夫妻。可是,白鹿原却容不下她,哪怕她什么错误都没犯,哪怕她什么都没做。剧中关于田小娥临死之前的幻想画面颇值得研究。创作者以一种“卖火柴的小女孩”式的幻想方式回顾了田小娥一生的祈盼:秦腔暗示着白灵曾经描述过的新生活;大红的“喜”字、点燃的红蜡烛代表着田小娥渴望享有被众人祝福的婚姻;祠堂中传来诵读《乡约》的声音表现出田小娥渴望得到白鹿原认可的心愿;桌子上摆放的美味食物则直接指向白鹿原上遭遇的饥荒年馑以及面容枯槁的田小娥的最低诉求。这些幻想画面的选取代表了田小娥一生的追求,从人的尊严到平稳的生活再到最基本的温饱。另外,导演有意识借助于白灵将这些场景串联在一起,在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的对比中,表现出田小娥身为人的个体意识不断觉醒。从田家沟到将军寨,田小娥是男人的附属品;从将军寨到田家沟,田小娥是男权的牺牲品;从田家沟到白鹿原,田小娥才能称得上是“女人”。电视剧《白鹿原》中的田小娥不再是魅惑的模样,反而多了几分清纯的味道。这是因为编剧申捷在对田小娥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时,“巧妙地运用了移花接木的方式,从出身、家庭、父母的内在生活角度,深入解读了人物性格的产生原因,增加了真实性与认①同感”。田小娥出生在一个秀才之家,自幼丧母,父亲田秀才一手将其拉扯长大。在中国传统的农村家庭一直延续着这样一种教育观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年丧母的遭遇却让她过早得承担了诸如做饭、女红等生活琐事。而田秀才的“秀才”身份使得她在耳濡目染之下对传统的四书五经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认知。这一点在田小②娥与白孝文的对话中可以得知——“我爸是个秀才。我爸有教过我呢。”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出发,田小娥的改编便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她身上既有着传统女性的某些特征,如孝敬长辈、勤劳善良,又有着对封建纲常的反抗因子,如追求自由与爱情。(2)白灵:革命的个性化禀赋陈忠实指出,《白鹿原》中的“革命必定是只有白鹿原上才可能发生的革命,既不同于南方那些红色根据地的革命,也不同于陕北的‘闹红’;既沉淀着两千多年封建文化封建道德的白鹿原上走出的一个又一个男性女性革命者,怎样荡涤威严的氏族祠堂网织的心灵藩篱,反手向这道沉积厚重的原发起挑战,他们除开坚定的信③仰这个革命者的共性,也有属于这道原的个性化禀赋。”①陈佳全.《白鹿原》改编的舍与得[J].大众电影,2017,84-87.②电视剧《白鹿原》第34集台词.③陈忠实.我与白鹿原[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第127页.12 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不同于其他革命者形象的无所不能与上天入地,《白鹿原》中的革命者形象是生活化的,而这直接指向于白灵身为女性革命者的个性化禀赋。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反抗。幼年时期的白灵有着不同于其它白鹿原女孩的行为举止,拒绝缠足、扮演孕妇、偷吃祠堂供桌上的贡品等等。当亲眼目睹了姑姑生孩子的撕心裂肺模样时,白灵的潜意识里开始对传统的男女关系产生了恐慌以及排斥:白灵:妈妈,为啥女人又要缠足又要生娃,哥哥们不用?仙草:因为哥哥们是男的,他们得读书。①白灵:妈,我也要念书。而这种恐慌和排斥更是伴随着她直至成年。当白孝文企图用所谓“女”孩子的模样束缚她时,她据理力争,甚至拳打脚踢;当她亲眼看到城里女学生的模样时,眼神里流露出了无限的向往;当女校教务处长宣布取消讲座时,她在课堂上公开与其辩论何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当白嘉轩试图用婚姻约束她时,她发出了“向田小娥同志学习”的呐喊。在反抗“男尊女卑”时,白灵是冲动的,在她的眼里,人人生而平等,也不存在男女之别。然而,正是这种年少时期难能可贵的冲动让观众看到了白灵身上流淌着的热血,看到了白灵对抗当下社会对女性的腐朽认知的决心。其次是对旧社会秩序的革命。这在剧中可以具化为身为女革命者的热情与自信。面对教堂里越来越多的伤者,她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不仅帮忙照顾伤员,更是亲赴前线,拯救更多的生命。西安城解围,白灵想的不是尽早回家,而是与鹿兆海一起掩埋死难的军人和百姓。当她被父亲白嘉轩反锁在屋,她高歌“打倒列强,打倒②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当她目睹了旧有秩序对人的戕害时,她说,她想把这个世界变干净哩,眼里对革命的自信、对未来生活的自信,似一抹光亮投射在关于“白鹿精灵”的表现中。然而,在对旧社会秩序的反抗中也有着诸多的无奈。当她拿着治疗瘟疫的药回到白鹿原时,乡党们对药的怀疑以及对鬼神之说的深信不疑深深地刺痛了她:白灵:革命都那么多年了,封建余毒还没有清除,真是太无知,太愚昧了。朱先生:你说的都对,我一百个赞成。可是你仔细想想,没有一个村敢吃你们的药,就算你们有千百张嘴,也敌不过一个大仙,这是为啥呀?白灵:因为他会故弄玄虚利用人心呗。①电视剧《白鹿原》第16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37集台词.13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朱先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小看这个大仙,他可是跳了千百年了,你①们才出来几日,止住瘟疫的不是药是人心。在传统社会与现代文明的对抗中,白灵的愤懑跃然于纸上,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革命的艰难。第三是对国民党政权的革命。这是电视剧《白鹿原》中关于革命的个性化禀赋的主要呈现部分。国共关系破裂,共产党员成为了众矢之的,白色恐怖时期白灵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人作斗争,为解放中国和中国人民不断奔走。数月干旱,粮食歉收,不管是白鹿原的乡党们还是西安城里的百姓们无一不处在饥饿的境地中,可西安城里的领导干部却是夜夜笙歌,白灵使计将其恶行曝光于世,迫使国民党当局登报发表调查声明。姜大成叛变共产党,装扮成店小二的白灵为了换取他的信任顺利将其除掉,毅然吃掉下了毒药的羊肉泡馍。当国民党政府改变开会地点,试图营造出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时,白灵不顾已怀有身孕,直接将砖头抛到国民党官员的鼻梁上。对国民党政权的革命,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女性革命者形象,更让观众感受到了白鹿原上女性革命者的独特气质与个性。从某种意义上,田小娥与白灵是“一体两面”,共同指向于宗族观念和封建意识——宗族观念和封建意识不仅是田小娥的悲剧根源更是白灵的革命根源。她们在剧中实现了精神上的对话,在表层的跨越传统婚姻观念、男女观念的边界上,实现了深层次的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1.2支撑:故事情节电视剧《白鹿原》以白鹿原作为故事的场景核心,以白、鹿两家作为叙事核心,那么,凡是家庭成员、宗族成员未经历的事件都被视为故事讲述的外部事件,皆不被纳入电视剧剧集的荧屏呈现范围,如此,既符合了电视剧的叙事规律,又集中展现了关中地区的革命蓝图。剧中,每一次战争的呈现都意味着时间的车轮驶向了特定的历史阶段,随着战争场景的不断变化、敌我双方的不断变换,意味着家族成员命运的变化、家族成员关系的变化,意味着历史的变迁与身处时代变革中的民众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刘瞎子率几十万镇嵩军围攻西安。这是导演和编剧在剧中耗费笔墨最多的一场战争,也是白、鹿两家家庭成员参与最多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的呈现中,编剧用了两条线索来表现:一条是以鹿兆海、白灵的经历为核心来①电视剧《白鹿原》第60集台词.14 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正面描写战争的无情。在这条线索的表现中,创作者们将视点集中于西安城。深夜降临,西安城里的居民安然入睡。枪声与炮击,打破了城中的安宁。八个月的时间,曾经繁华的西安城被战争和紧随其后的瘟疫击垮了,城墙根下掩埋着无数无辜者的生命。颇为戏剧性的是,炮火袭击女子学校拉开了整场围攻的序幕。学校本是学生们的保护伞,却在此时此刻成为了学生们的丧命之地。身处战争中的白灵和鹿兆海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第一次感受到真实的战争与想象中的战争存在着天壤之别,第一次体会到身处军阀割据下生命存在着诸多无奈,更深切地①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原来战争这么残酷,我们都太幼稚。”这场战争更像是促使他们成长的催化剂——不仅在观念上对革命信念保有崇高的信仰,而且在行动上对革命的无条件支持。另外一条是以白嘉轩、鹿兆鹏为叙事核心,侧面渲染战争的残酷。有战争就意味着要征收军粮。刘瞎子派杨排长率兵镇守白鹿原,要求各家各户按照“一亩一斗”的标准缴纳军粮;而随着整场围攻进入相持阶段,新一轮的征粮又开始了。“一家两斗”的标准对于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白鹿原乡党来说无异于取人性命。如果说第一轮征粮,杨排长尚且还算是温和,通过“杀鸡”的“戏码”让乡党们迫于生命的威胁不得不交;那么第二轮征粮地所作所为与土匪如出一辙——直接上门搜缴。而在征粮这一事件中,白嘉轩与鹿兆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默契:为保白鹿原的安宁,白嘉轩同意鹿兆鹏的建议,让乡党们按照要求缴纳军粮;为了彻底将杨排长等人赶出白鹿原,白嘉轩以“白孝文婚事”为由与鹿兆鹏上演了一出火烧军粮的戏码。尽管在第二条线索的呈现中以杨排长等人离开白鹿原而结束,但是在征粮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赵柱媳妇被强奸等情节反映出军阀的丑恶嘴脸却与第一条线索正面表现军阀混战的残酷相辅相成,共同揭示出军阀的恶劣行径。当然,导演和编剧借全剧七分之一(从第23集开始进入到军阀围攻西安的叙事中,至第33集冯将军率军解西安之围,刘瞎子见雪撤军时结束)的分量来表现“西安城被围”绝不是为了简单地呈现出战争的残酷或者在战争的表层下剧中人物观念的深层次转变,更多的是赋予这场战争潜在的叙事作用。对白灵和鹿兆海而言,在这场围攻中他们找到了共同的信仰和革命的目标——反对军阀,支持国民革命。而这正是他们爱情之花得以绽放的根本原因。鹿兆海不幸被子弹击中,危在旦夕,白灵趴在他耳边说:“兆海,看着我,不许睡,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②鹿兆海从鬼门关回来,看不见白灵的身影,忍着伤口裂开的疼痛也要出门去寻找白①电视剧《白鹿原》第26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25集台词.15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灵。战火中的爱情就是这样的纯粹,这样的深入骨髓,没有门第之见,没有太多的犹豫不决,只因有着共同的信念和信仰。凭借着对彼此的喜爱,他们相依相偎度过了缺衣短食的艰难时刻;凭借着共同的信仰,相携相伴为围攻中不幸丧生的无辜生命祈福。这也为之后两人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除此之外,在抵御刘瞎子的围攻中,鹿兆鹏与岳维山第一次相见。彼时,岳维山是一个为了引诱刘瞎子上当不惜亲自打开东边缺口的国民党人,而鹿兆鹏则是为城里守军补充弹药却对岳维山的所作所为感到气愤的共产党人。初次相见,二人的政见之别便通过这一细节直接展现出来——于岳维山而言,他可以为了所谓的成功与胜利不择手段,甚至是罔顾无辜者的生命;于鹿兆鹏而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的生命大于天,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免受剥削和压迫。而这也成为日后两人兵戎相见的根本原因。国民党军队围攻三十六旅,在枪林弹雨面前,人如草芥。一夜之间血流成河,染红了渭水,振奋了田福贤等国民党人的精神,却也打碎了田小娥对新生活的殷切希望——国共两党关系破裂,曾参与农协的人都逃脱不了田福贤等人的报复。连夜逃走的黑娃便成了众矢之的。为救黑娃性命,田小娥丧失了作为人最基本的尊严,而她的命运也以此为转折点,陷入了更大的痛苦,走向了更大的悲剧。当得知黑娃因为所谓的“暴动”命丧渭河的时候,她向白鹿原上咒骂她的所有人发出了呐喊:“要①是黑娃能活过来,我宁愿你们把我咒死。”田小娥对白鹿原有着莫名的恐惧,而她在白鹿原生活的所有信念是黑娃以及黑娃曾经许诺给她的生活。黑娃的死,对田小娥来说无异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刹那间支撑她活着的全部信念轰然倒塌,她向代表宗族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白嘉轩发出了质问:为啥跟他们过不去?以黑娃的认知,他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革命”,参加农协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田小娥能够在白鹿原有一席之地,免受白鹿原乡党的白眼和歧视。于黑娃而言,参加农协的一腔热血在这场战争中被打的粉碎,他曾经坚信不疑的信念受到了冲击,只能落草为寇,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极端。当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农协尚且来不及在白鹿原搅起一场更为彻底的“风搅雪”却面临着国民党的反噬时,当他为白鹿原乡党分发田地却因为国民党的枪声而受到冲击时,鹿兆鹏、农校灌输给他的信念都未曾动摇半分,甚至是当三十六旅被围攻时,他依旧对共产党、共产党军队报以最大的信②心,“咱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就算十倍也跟他们干了”。然而,身边的战友一个接①电视剧《白鹿原》第44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43集台词.16 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着一个倒下了,他曾经坚信不疑的信念开始一点一点动摇。一场战役,崩塌了两个人的信念,在相关情节的交织发展中,将两个人的命运推向了与之前截然相反的境地——如果没有这场战役,田小娥可能会是一个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黑娃可能会是在军营中奋力拼搏的丈夫,他们的生活尽管充满着诸多的不如意但却是有着坚定的生活信念。电视剧《白鹿原》中的每一次战役场面的直接呈现并非仅仅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家族成员命运、关系的变化,而是与之前的故事情节形成某种内在的关联与呼应。而这也成为创作者选择战争场景描写的原因。共产党的军队在形势尚不明朗下全部开拔,离开根据地。在前往西安城的路途中,因叛徒姜大成的出卖,腹背受敌,最终酿成悲剧。这是整部电视剧中第一次直观表现鹿兆鹏打仗的场景。①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前他对冷秋月说的“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形成了呼应。这次战争的后续事件是鹿兆鹏被黑娃所救,鹿兆海奉命缉拿鹿兆鹏,兄弟二人在山寨里狭路相逢。鹿兆海看着昏迷不醒的鹿兆鹏对黑娃说:“带句话,叫他别折腾了,②凭他的本事干啥都能出人头地。”这句话未尝不是分属不同阵营的亲兄弟渐行渐远的标志?未尝不是一个“白灵与鹿兆海分道扬镳”的相似场景再现?不同的信仰,不同的革命信念注定无法共事。除战争场面的选择之外,电视剧《白鹿原》对于其他历史事件的选择性呈现亦值得分析。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甚至是与白鹿原息息相关的西安事变都未曾进入到电视剧《白鹿原》的文本书写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白鹿原》的叙事更为集中,而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书写则成为整部电视剧的主要呈现内容。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书写,编剧并未将历史进程中两党的所有关系变化展现出来,而是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呈现。这在电视剧中集中表现为鹿兆鹏与岳维山关系的变化。初识时的精诚合作,再见时的针锋相对,最终见时的剑拔弩张,两人关系的变化暗示着国共关系变化。西安城被围,在弹尽粮绝的危难关头,鹿兆鹏奉命为城中补充弹药。鹿兆鹏的只身犯险给岳维山留下了深刻印象,被其认作是“同类人”。当岳维山决定要在刘瞎子登门拜访朱先生之际暗杀他以解西安被围的困境时,鹿兆鹏尽全力劝说却被他绑在了白鹿仓小学。得知刘瞎子在朱先生书院周围暗中部署兵力时,鹿兆鹏连忙赶往①电视剧《白鹿原》第23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61集台词.17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书院,救下岳维山。西安之围的困境被解,岳维山被任命为滋水县的党总书记。上任之后的他来到白鹿仓,宣布在白鹿原成立第一个党支部,连带着将鹿兆鹏的共产党员的身份公之于众。这一系列事件表现出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友好合作关系。尽管鹿兆鹏对于岳维山的革命观有些分歧,却是力求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当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在白鹿原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以黑娃为首的“农协十兄弟”提出“一切权利归农协”的口号,试图在白鹿原掀起一场“风搅雪”,这与国民党领导下的保障所奉行的宗旨背道而驰,在剧中以对田福贤的处置方式为缩影表现出来,田福贤等人贪污乡党们粮食,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岳维山却将被“押解进京”的田福贤无罪释放,而会计金书手也彻底推翻了之前的供词。一时间,“农协十兄弟”分崩瓦解,而农协也被击垮了。于是,国共两党进入对峙阶段:白鹿原小学不复存在,保障所再次成为白鹿原的领导力量;鹿兆鹏开始了漫长的“游击革命”,以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开始大肆追杀共产党员,甚至提出“悬赏”以尽早抓捕鹿兆鹏等人。而当鹿兆鹏被捕之后,岳维山亲自来监狱劝降,再次提出“只有他们二人才是唱戏的人,而所有的人则是历史的看客”的主张,甚至派鹿子霖探望,企图用亲情“感化”他。劝说无果的岳维山为了震慑滋水县的所有共产党员,将鹿兆鹏押回白鹿原枪决。以鹿兆鹏与岳维山关系对立为标志,国共间的对峙关系成为了之后本剧中关于革命话语书写的主要内容。这集中表现为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赶尽杀绝”——填井、诱捕甚至是鼓动共产党员叛变,国民党为将共产党彻底击垮,无所不用其极:对于有价值的共产党员如韩裁缝利诱不成便采用一切酷刑迫使其叛变投降;对于掩藏极深的共产党员如白灵,企图用所谓的“革命热情”诱使其不自觉得暴露身份。而大多数无名无姓的共产党员则在夜色的掩盖下被填井。高压之下,人人自危,更何况是顺利、透明的开展革命呢?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共两党关系的书写中,编剧充分发挥了鹿子霖的特殊身份所赋予的叙事作用。鹿子霖,既是白鹿原保障所的乡约、是国民党在白鹿原党支部的委员之一,又是鹿兆鹏(共产党省委委员)、鹿兆海(国民党军队团长)的父亲。这种双重身份的渲染使得国共两党关系的书写与电视剧《白鹿原》的故事主情节融为一体。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鹿子霖是众人眼中钦羡的对象,大儿子鹿兆鹏与滋水县总书记长岳维山是革命盟友,而小儿子鹿兆海则因为在西安被围时立下战功被推荐到保定军校。这些便成为了鹿子霖在白鹿原挺起腰杆的原因,一扫之前因鹿兆鹏与冷秋月的婚事而被乡党们嚼舌根的阴霾。而他对白嘉轩单方面的争斗也就越发猖18 第一章电视剧《白鹿原》的内容形象系统狂起来。在得知鹿兆海活着的消息时,他丝毫没有顾忌白嘉轩,向白鹿原上所有的①乡党们宣告:“我儿活着呢”,“兆海没有死”。他趁着白嘉轩进西安城寻找白灵的空当,找出被转移到地下的粮食,私自做主分发给乡党们。这一行为得到了白鹿②原上上下下的支持,正如白嘉轩所说:“你就是想让族人服你哩”。当然,鹿子霖并没有那么的大公无私。他着急分发粮食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掩盖私吞粮食的事实。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鹿子霖明面上还是白鹿原的乡约,实际上却成为了岳维山等人的监视对象,企图以他为突破口,获知鹿兆鹏的下落,生擒鹿兆鹏。当鹿兆鹏因叛徒出卖被捕之后,鹿子霖又成为了岳维山等人撬开鹿兆鹏之口获取更多关于共产党情报的劝降者。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鹿兆鹏的共产党员身份使得他在白鹿原乡党们的眼里矮了一截,尤其是面对白嘉轩时不再是昔日“小人得志”的模样。综上所述,《白鹿原》在书写中国近代史时,相当有意识地选择了历史表现的重点和可表现的维度。以白鹿原近半世纪的变迁串联起中国近代史中的所有重大变革,并以家族内部的变迁缝合起历史的变革,以对文化、对人性的反思姿态营造出一副别样的关中革命景观。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无论是白鹿原的历史还是国家的历史都得到了有效的连接。或者说,它借助于表层的家族变迁表现深层的历史变迁,超越了“白鹿原”这一地域空间,甚至超越了“家族”、“宗族”等文化概念,将其融入到关于解放、关于革命甚至是关于国家的革命话语书写当中。①电视剧《白鹿原》第34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34集台词.19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第二章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电视剧的语言形式系统是电视剧故事讲述方式的集合。根据曾庆瑞的观点,电视剧的语言形式系统包括叙事结构、画面组合方式以及叙事时空。除上述构成外,笔者认为演员的表演亦构成了电视剧语言形式系统的一个方面。本章节将从叙事时间以及演员表演两个方面对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进行阐述。2.1叙事策略:叙事时空2.1.1叙事时间如果说小说《白鹿原》在叙事时间的呈现上带有明显的意识流色彩,插叙、倒叙、补叙屡见不鲜,那么电视剧《白鹿原》则在分散而杂乱的情节中整合出一条适用于电视剧叙事的时间轴。我们试对二者的故事起止时间进行梳理:小说《白鹿原》①②起于“白嘉轩十六岁”止于“朱先生去世后的几十年后的七八年”,电视剧《白鹿原》则起于辛亥革命终于新中国成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剧《白鹿原》所选择的起止时间使得故事的讲述更为集中,甚至是形成了链接中国近代史连续性的重要环节。故事的开端是辛亥革命。常年生活在“皇权”统治下的白鹿原乡党们对“剪掉辫子”的动作有着本能的反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白嘉轩更是提出了“如何生活以及怎样生活”的时代命题。该时段的选择,本身就是辛亥革命所代表的“民主、自由、平等”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的时刻,代表着民主逐渐取代专制的时刻。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潜在的封建因子便成为了一种威胁。而辛亥革命之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仅是剧中人物所要面临的问题,更是拓展为当时农民所面临的生存境遇问题,同时也有效地将其延伸到观众的观看体验中,并适时引起观众对于该时期以白鹿原乡党们为代表的广大底层劳动人们生活境遇的一种思考。电视剧《白鹿原》的结尾时间,选择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该时刻无疑提示着近代史上诸多的磨难和困境终将成为过去,中国获得了新生。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场景:一是白嘉轩、鹿子霖二人为鹿天明摇秋千。至此,白鹿两家的恩怨情仇在血脉相传中烟消云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白不离鹿,鹿不离白”的精神所指。一是白嘉轩走过茫茫的麦子地。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成熟的麦地,一望无尽,象征着新生,象征着希望。另外,这两个场景的选择与故事的开端的时间选择构成了一种呼①陈忠实.白鹿原[Z],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年3月,第1页.②陈忠实.白鹿原[Z],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年3月,第540页.20 第二章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应,并且有意识的凸显出“百废待兴”的时代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剧中只表现出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但是却可以观照到辛亥革命之前的前史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未来发展。白鹿原历经瘟疫、饥荒以及交农事件之后如何屹立不倒?白鹿原的乡党们如何在几千年的朝代更迭中生生不息、延续生命的荣光?创作者们借助祠堂、《乡约》等具象化的叙事意象较为隐晦地回答出了这两个问题,那便是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宗族文化。宗族文化的不断渗透,使得白鹿原的乡党们在应对各种艰险甚至是灭族危难时都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白鹿原能够在乱世中保留有最后一片安宁的根本原因,也是白嘉轩在担任族长期间最核心的价值观和最有力的行动指南。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白鹿原的发展状况,创作者们并没有在剧中直观地表现出来,但是却将它渗透进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原三代”的一言一行中。田小娥回到白鹿原,处处被人瞧不起,只有白灵一个人对她抱有最大①的善意,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向田小娥同志学习!反对封建婚姻。”而鹿兆鹏在看到黑娃二人被赶出家门时,给他们送来粮食,摒除了传统观念中的尊卑贵贱,倡导人人自由,提倡自由婚姻。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可以在鹿兆鹏与白灵的一言一行中折射出来。除了故事讲述的起止时间外,电视剧《白鹿原》对叙事时间速度的选择也值得分析。叙事时间速度渗透于故事讲述的始终,是衡量某一故事情节或者某一情节系统在整个故事讲述中的作用的最重要标识。在界定其概念之前,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组关于两个时间序列的关系,即历史时间(所指时间)与叙事时间(能指时间)之间的关系。作为叙事学研究中无法忽视的一对时间关系,历史时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时间常数,指的是故事所呈现的时间,当它进入到叙事的过程中就变成一个具有创作者主观意识的时间变数,也就是讲述一个故事所需要的时间。从这个②层面上说,随着叙事者的介入,“把历史时间的周期常数加以拘留、扭动或歪曲了”,在二者的二元对立中便产生了叙事时间速度这一概念。所谓的叙事时间速度,乃是由历史时间的长度和叙事文本的长度相比较而成立的,历史时间越长而文本时间越短,叙事时间速度就越快;反之,历史时间越短而文本时间越长,时间叙事就越慢。③①电视剧《白鹿原》第37集台词.②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41页.③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41页.21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作为史诗大剧,电视剧《白鹿原》在3465分钟(电视剧《白鹿原》共77集,每集的实际观看时间平均为45分钟)的剧集中呈现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编剧申捷在研读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将五十万字的小说改编成近百万字的剧本,在特定的历史哲学与个人体验中,进行了富有时代审美特性的转化,即对“叙事时间速度”的精心把控。电视剧《白鹿原》的时间跨度如图2.1所示。图2.1:电视剧《白鹿原》的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到抗战胜利的8年历史,在电视剧《白鹿原》中只占到近2集的篇幅;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4年间的历史在剧中占到了5集的篇幅;从辛亥革命到军阀割据间14年的历史,在剧中占到了近23集的篇幅;军阀混战时期西安城被围的8个月历史却用了近11集的篇幅来表现。从编剧申捷对叙事时间速度快慢的把控上,我们可以窥视出不同的历史事件对有关白鹿原故事讲述的影响程度:军阀混战时期为最;辛亥革命到军阀混战期间次之;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抗日战争为末。更具本质意义的是,电视剧《白鹿原》在某种层次上要探讨的问题是身处时代变革中,人们将何去何从的问题。军阀混战西安被围,历史洪流中西安城墙“铜墙铁壁”的模样在这场围攻中分崩瓦解;以白嘉轩为首的原二代和以鹿兆鹏为首的原三代实现了精神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的理解与包容。由此可见,这场围攻在整个故事讲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详细论述,使得叙事时间速度变缓。而关于抗日战争的描写,更多的是关于民族矛盾的呈现,因而可以概述使得叙事时间速度变快。从叙事文本的内部而言,叙事时间速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这与叙事情节的疏密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叙事时间速度与叙事情节的疏密度成反比,而“文本的疏密度和时间速度所形成的叙事节奏,是著作者在时间整体性之下,探①究天人之道和古今之变的一种叙事谋略”。如果我们将其延伸到电视剧叙事研究中,①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44页.22 第二章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就可以发现:在电视剧文本的历史时间和叙事时间的比较中,情节疏密度和叙事时间速度的“对话”,同样构成了一种叙事策略。电视剧《白鹿原》中,叙事疏密度最高而叙事时间最短的当属“西安城被围”的叙事情节系统。在这个叙事情节系统中,包含了诸多的故事情节,如黑娃寻到田小娥并将其带回白鹿原;白孝文娶亲;鹿兆鹏在白鹿原开展革命工作;白灵与鹿兆海参加革命等等。这些故事情节的呈现不可谓不繁多。而创作者在叙事时间速度的把控上则有所选择,与革命相关的情节则变缓其叙事时间速度,与革命无关的故事情节则加快其叙事时间速度。观众在惊奇于编剧对叙事时间速度把控的同时,也会惊奇地发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叙事时间速度的落差,使得这部秦川史诗既荡气回肠,又刻画精准,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激荡百年历史,铸就白鹿精魂”的豪迈与激情。综上所述,电视剧《白鹿原》在叙事时间的选择上,尊重原著小说的史诗特点,并将前史以及未来发展融入到近半个世纪的家族变迁和历史脉络中,让观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关中地区的历史印记,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在历史永恒性裹携着的“当下性”。2.1.2叙事空间白鹿原在电视剧《白鹿原》中是作为主要叙事空间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以更为朴实、更为纪实的叙事要素,为观众呈现出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空间美学,从而催生出具有本土意义的影像。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乡土中国农业文明的缩影,这就意味着无法避免的首要叙事要素是土地。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土地是绵延生命的根本之所在——“只有①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根”。因而,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对于白鹿原的乡党们来说,是终身奋斗的目标。黑娃最初对于生活的期盼是靠着自己的劳动挣下一亩三分地。戒赌后的石头的生活目标亦是想着要熬活赎回自己的地。而以土地为根本所建立起来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无关乎血缘的大氏族。白嘉轩与鹿子霖被绑架,所有族人分几路下原寻找绑匪的踪迹;当得知绑匪落脚之地时,所有成年男性族人携农具、带棍棒,誓为救出二人。刚出生的白灵被白狼叼走,得知消息的族人立即停止打斗,奔往山林,寻找白狼的踪迹。不可否认的是,在乡土社会中,地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饥荒年馑,饿殍万里。白嘉轩为保族人能平安度过荒年,要求族人滴血盟誓,不顾逃难的饥民和外村的乡民。祠堂分发救命①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5页.23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食时,白嘉轩的反复核对、白孝武的确认身份、鹿子霖的不断叮嘱等行为均体现出排他性。当鹿三询问是否要给白孝文和田小娥送粮时,白嘉轩的一句“保命粮,族①里人才有份”更是将这种排他性展露无遗。在电视剧《白鹿原》中,土地亦反观出白、鹿两家的两代斗争。当得知鹿家的地底下有活水时,面对土地从不含糊的他白嘉轩萌生了要跟鹿家换地的想法——用自家天字号的好地换鹿家坡下的破地。偷田契、联系冷先生当中介人,以一种“可怜人”的模样和“仙草睡过哩”、白鹿传说等理由,想方设法地将这块地收入囊中。而鹿家面对白嘉轩想换地的行为,更是乐见其成。鹿子霖在签约的时候尽管明面上在劝说,然而无论是赤裸裸的眼神还是按印泥的动作均将其内心的想法直观地展现出来。鹿泰恒的一句“他怎么能当族长呢?”更是暴露出鹿家与白家暗中较量的源头。土地同时也暗示着国共两党对农民的态度。当鹿兆鹏领导的农民运动在白鹿原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土地便成为了获取农民信任的有力武器。祠堂里分土地的热闹场景、桑老八拿着田契时的不可置信以及反复确认、一声高过一声的“我有地了”的呐喊,与白嘉轩面对土地被瓜分时的垂头丧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从侧面反映出共产党的主张——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革命便会无往不胜。国共关系破裂,农民运动宣告失败,农协被迫瓦解,而分给乡党们的土地也在田福贤的命令下归还给原主。在这一分一收中,暗示着两党对于农民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的群众基础。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叙事要素是粮食。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粮食在名称上经过了“皇粮—公粮—军粮”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粮食串联起了整个电视剧的叙事,其名称变化更是折射出历史的变革与时代的变迁。“皇”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权利的象征,它背后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劳苦大众被奴役的劣根性。白嘉轩率族人进县城交皇粮时却被告知革命了,为免辫子被剪,在慌乱逃跑中弄丢了皇粮。在白鹿原的祠堂中,面对辫子被剪,鹿泰恒甚②是气愤:“你辫子没了,那就是头没了,命没了”;面对皇帝下台,改朝换代的局面,众乡党们的第一反应是“新国号是啥”;面对皇粮被丢,白秉德的一句“这也③算是咱对皇上尽最后一份心了”更是直接暴露了小农意识的劣根性。皇粮的“丢”①电视剧《白鹿原》第52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1集台词.③电视剧《白鹿原》第1集台词.24 第二章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代表的是政权的更迭,封建皇权统治下的中国将成为历史。以鹿子霖的辫子被剪为开端,白鹿原终将迎来革命的火种。公粮恰是象征着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到民主革命的混乱阶段。清军反扑,革命军尚处于襁褓之中,他们一方面沿袭着皇权统治下的某些传统,一方面又试图符合民主革命的革命特征。田福贤在征收公粮时的动员词便可为之佐证:革命尚未成功,大家还得节衣缩食,为革命做点贡献,最现实的①就是捐粮。而为了能顺利地征收军粮,田福贤更是拿着枪弹以乡党们的生命作威胁。尽管粮食的名称发生了改变,但是其本质内核却未曾发生变化,农民依旧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征粮对于农民来说更是一个致命的行为。因征公粮而爆发的“交农事件”,对于白鹿原乡党们来说,像是一针镇定剂,而白嘉轩在这场交农起事中成为了下一任族长的不二人选。在军阀混战的历史时期,镇嵩军率军围攻西安城,在势均力敌的对峙下刘瞎子只能掐断城内的粮食供给。于是,白鹿原上掀起了新一轮的征粮行为。“军粮”所对应的是战争,是对乡党们的又一重迫害。军粮背后,是无数生命的陨落,更是无数有识之士打倒封建军阀、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行为。粮食的另外一层意义是附着儒家观念的“交换物”。六房妻子皆死于非命,为传宗接代,白家父母要求白嘉轩拿着粮食去换媳妇儿,白嘉轩却说:“我媳妇儿是②娶回去的,不是换回去的”。面对家徒四壁的仙草家,白嘉轩放下两袋粮食转身而去。这些细节均反映出儒家文化中的仁义观对白嘉轩的影响。军阀征粮,黑娃在鹿兆鹏的安排下放火烧掉了白鹿仓。为了奖励黑娃为族里做出的贡献,白嘉轩做主奖励其一袋粮食,并驳回了其想让田小娥进祠堂的诉求。白嘉轩用粮食作为奖励,奖惩分明,恪守着身为族长的原则。饥荒年馑,粮食欠收,白鹿原的年轻后生们试图通过“逃荒”的行为寻找活下去的机会却被族长白嘉轩阻止。为了确保族人可以在荒年里生存下去,白嘉轩选择上山向土匪借粮。荒年面前,人人自危,面对前来借粮的外村的人,即便是他向来尊敬的姐夫来借粮食,白嘉轩只能是狠下心拒绝。度过饥荒年,白鹿原迎来了丰收年,在是否归还土匪粮食上,白嘉轩与白鹿原乡党们发生了争执。最终,“有借有还”的观念战胜了小农意识中的“占便宜”的心思。如果说土地、粮食等叙事要素在农村题材电视剧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那么“油泼面”作为关中地区独特的民俗符号,则具有鲜明的地域指向性。对于油泼面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的重要作用,观众甚至提出了“一碗面撑起一部剧”的观看感受。在笔者看来,尽管这种观剧感受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油泼面作为独具地方①电视剧《白鹿原》第3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1集台词.25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特色的叙事要素,着实为电视剧增色不少。田小娥挂着“奸夫淫妇”的牌子被郭举人送回田家沟,一时之间成为众人眼中的红颜祸水。寻她而来的黑娃给予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而这尽数化为她送至田间地头的一碗面。一口破窑洞,外面是白鹿原乡党们的诟病及辱骂,里面却装满了田小娥对黑娃的所有依靠。她对黑娃的好浓缩为一碗热腾腾的油泼面以及这碗面上面配着的一个煎蛋。对田小娥而言,油泼面承载着她对黑娃的所有感情,代表着她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一碗油泼面,重要的不是面的味道如何,而是做面的人是谁,吃面的又是谁。因革命的需要,白灵被组织选中与鹿兆鹏组成“假夫妻”展开工作。为了伪装成别人眼中的“恩爱夫妻”,从未下过厨的白灵开始“洗手弄羹汤”。①当她从厨房端出油泼面时,鹿兆鹏不由得感慨道:“这是原上的味道”。白灵充满期许的眼神出卖了她的感情。这碗面充满着原上的味道,未尝不是指向原上的人?何尝不是白灵与鹿兆鹏由假夫妻向真夫妻情感转变的象征?油泼面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的作用除了被处理为情感的载体之外,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徐先生有着专属于读书人的清高和傲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却因为仙草的一碗油泼面成为白鹿原的教书先生,将其性格中的“好吃”特点暴露无遗。田秀才,嗜财如命的铁公鸡一毛不拔。田小娥心疼黑娃特意给他的面里放了很多的辣子,田秀才看见之后,将油泼面上面的辣子尽数拨到他的碗里:“咋放这么多辣子?得费②多少油”,而关于舔碗原因的解释则将性格特征刻画得更加丰满。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浅层次的叙事作用之外,创作者们更是赋予“油泼面”深层次的叙事作用。油泼面的意义指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客观物象的意义(本体意义),一是创作者主观附加的意义(功能意义)。油泼面的意象,客观意义是一种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面食,编剧在尊重其本体意义的基础上给这个物象增加了主观意义。白孝文嫉妒鹿兆鹏的衣锦还乡,为了在族人面前给鹿子霖难堪,他提出两条建议,一是重新开设学堂;二是让鹿兆鹏尽早拜祖宗,承认与冷秋月的婚事。白孝文的建议表面上是为了族人,为了圆鹿子霖的脸面,实则却是暗流汹涌,前者让鹿子霖“小学校长父亲”的身份受到威胁,后者则使得他因鹿兆鹏不承认与冷秋月的婚事而如鲠在喉,实实在在给他吃了一碗难吃的“油泼面”。需进一步指出的是,油泼面作为叙事意象,其功能具有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最终指向于白孝文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关于人性的阐释。①电视剧《白鹿原》第63集台词.②电视剧《白鹿原》第26集台词.26 第二章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尽管表面上白鹿原是“中国最后一片安宁之地”,但是掩藏在安宁的表象之下的却是历史的变革。白鹿原作为“仁义村”,同时也是建立第一个党支部的“革命村”,既集合了传统儒家观念中的仁义礼智信和愚昧盲从,又集合了革命所倡导的平等与自由;既展示着儒家观念与革命观念的交织、碰撞与融合,“又见证着中国近代的①历史演绎和文化变迁,及这种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民族的沉痛与反思时的复杂性”。2.2表达工具:演员表演如果说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是通过“电视剧剧本”实现的,那么演员则是链接起“故事世界中的人”(角色)与“现实世界中的人”(观众)的桥梁,是交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媒介。笔者认为,演员的桥梁作用和媒介作用至少是基于两个层面上的考虑:从作为艺术文本的电视剧作品角度来说,电视剧实质上是包括编剧、导演、演员在内的诸多创作者创作过程的物化结果,最终表现为观众可以清晰感知的声像符号系统,即整个电视剧作品创作过程的终点。从电视剧作品的创作过程来说,如果说编剧的一度创作是用文字建构起来的故事,导演的二度创作是用镜头语言组合起来的故事,那么演员的三度创作则是将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意图融入到塑造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化身为故事中的人,体会着他们的人生故事,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并借助于眼神、肢体动作等将人物的潜台词表达出来。张嘉译既演出了白嘉轩“又直又硬的腰”,也演出了为人父、为人夫的温情。仙草病逝的情节段落是全剧少有的动情点。张嘉译的首尾两段哭戏分别表现出了晴天霹雳时的痛击和缘尽人去的悲苦,将一种“沉闷的心绞”和“内敛的凝重”渲染得淋漓尽致,完全没有煽情的痕迹。何冰演出了鹿子霖所有的劣根性,不仅演绎出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气,同时根据情景与心境的不同,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多层次、多维度的情感变化,如因交农事件“负荆请罪”入狱和因鹿兆鹏的共产党身份入狱,何冰演绎出了不同感情支配下的鹿子霖。大喜大悲间的情绪转换对演员的情绪控制力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而何冰却是在二者的转换间游刃有余,以一种含蓄的表演表现出大悲的窒息以及大喜的愉悦。身为长工的低声下气,成为农协领导的自我膨胀,落草为寇的痞子气,浪子回头的儒雅,姬他不仅演活了黑娃的原始野性与困兽之斗,更演出了小农的狭隘和命①马聪敏.去往“他处”的旅程——新中国电影空间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86页.27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运转折的心理变化。姬他在演绎黑娃“困兽”时,为了使得表演更加契合黑娃的命运变化与心理变化,在表演过程中始终都带有一种明显的情绪爆发,但是在这情绪爆发背后又暗含着无法言说的压抑之感。如,西安城被围时上交的两斗粮食却被鹿子霖还回一斗。为田小娥争粮食,实质上是为其争得一个身份。在这一场戏中,黑娃的情绪经过了有求于鹿子霖的点头哈腰、求而不得的愤怒、不了了之时的无奈三种转变,姬他的表演与之相适应,从满脸堆笑到片刻的表情凝固再到充满怒火的眼神。情绪的转变与表情的变化相得益彰,黑娃的原始野性和困兽之斗跃然于纸上。作为电视剧《白鹿原》中命运起伏最大的人物形象,从长工到土匪再到营长,在乱世的洪流中,黑娃不断抗争却又无力抗争,姬他更是演绎出了黑娃人性中的最深层次的无奈感与无力感。火烧镇嵩军的军粮,黑娃并非在为革命做贡献,而是以此为交换筹码,为田小娥换得一个进入祠堂的身份。被白嘉轩拒绝后的茫然无措与答应鹿兆鹏时的天真傻气形成了鲜明的情绪对比,更是表现出黑娃面对祠堂,面对宗族观念时的无力。农讲所的学生、“农协十兄弟”的领军者、白鹿原农协的领导人物,姬他准确地拿捏到了身份的变化所带给黑娃的膨胀状态,演绎出了小农意识在黑娃身上的烙印。不同于黑娃命运的跌宕曲折,白孝文是整部电视剧中最复杂、反差最大的角色,从儒家观念的“尊重遵从”到沉溺于情欲的“自甘堕落”再到为官时的“奸诈狡猾”,人物性格跨度极大,这要求演员不仅要在前后的性格转变中寻求到一种平衡,更重要的是让观众透过演员的表演可以感受到角色的“言外之意”。“作为白家的长子来说的时候,他是承载着原上的一个道德准则。但是经过很多事情的洗礼之后,恰恰会发现这个人出现了道德问题。最后书中写到他成为了原上最大的一个官,可见①他城府有多深。”当得知“火烧军粮”是父亲白嘉轩与鹿兆鹏逼走杨排长的计谋时,垂下的眼睑、哀伤的表情、轻说的语气,将渴望被父亲认可却又不被父亲信任的白孝文刻画得非常生动。奉父命,带人抓田小娥进祠堂接受惩罚,与田小娥对视时的眼神、略微侧过的身体,表现出白孝文知道狗蛋勾引田小娥的事实真相却囿于身份无法替她辩解的愧疚。蹒跚的脚步、不断重复的语言、发光的眼神,不仅符合白孝文当下饿到虚脱的生活状态,体现出对田小娥的爱恋与担忧,更是与后期白孝文在权利与地位中迷失自己形成角色表现上的延续性。白孝文的一生都在寻找别人眼中的社会价值,父亲眼中的继承人、白鹿原的道德模范、田小娥的枕边人、白鹿原最①电视剧《白鹿原》剧组编.白鹿原一剧15年[Z],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4月,第98页.28 第二章电视剧《白鹿原》的语言形式系统高的权力拥有者,翟天临不仅演出了白孝文的可恶之处,也演出了他的可怜之处。电视剧《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是一个生命力陨落过程十分完整的形象,从绽放到凌迟再到绝望乃至最终的泯灭,在悲和喜的两个情感极端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①波澜壮阔,“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就像花一样,一开始绽放,最后凋落。”遇见黑娃,对田小娥来说,是生命的绽放。李沁在处理“勾引黑娃”这场戏时,非常注重戏的层次变化。第一次摔倒的真、第二次摔倒的试探以及第三次摔倒的拥抱。三次摔倒,将田小娥与生俱来的女人味儿表现的淋漓尽致。她对黑娃,不是刻意得勾引,而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是黑娃唤醒了她对情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黑娃的抛弃,对田小娥来说,是生命的绝望。因农协事件,黑娃弃她而逃。田小娥没有了在白鹿原生活的依靠,不得已只能依附于鹿子霖。李沁将田小娥对黑娃的爱且恨的复杂情感诠释得非常到位。剧中有三段戏可以为之佐证。得知黑娃去世的消息(第44集),李沁的眼神经过了对黑娃去世消息的不可置信、找寻黑娃尸骨的绝决坚定、不知如何生活的茫然无措三种情绪转换。得知黑娃没死(第48集),田小娥的情绪由不知所措转为不可置信再转为爱恨交织。李沁把握住了这场戏中情感爆发点。如果说开门时的利落和求证时的泪眼朦胧是情感的积淀,那么确认消息真假后的情感崩塌则是田小娥对黑娃复杂情感的集中爆发。再次见到黑娃(第52集),李沁用最平静的方式诠释出最浓烈的情感,没有呼天抢地的质问,没有痛彻心扉的痛哭。在情感的低温处理中,却是让观众感受到沉闷的伤痛。不可否认,李沁演出了田小娥与生俱来的女人味儿,也演出了田小娥的苦情与反叛,少了些许风情,却多了对时代的诘问。正如导演刘进所言:“这部戏不看重演员的颜值,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合适,②二是对味。我们需要很优秀的演员去驾驭角色,让每一个角色都很出彩。”显而易见,电视剧《白鹿原》在演员的选择上是成功的,他们演活了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实现了剧中人与观众的情感交流。①电视剧《白鹿原》剧组编.白鹿原一剧15年[Z],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4月,第108页.②导演刘进:为了拍好《白鹿原》,我们这一票人都豁出去了[Z],影视毒舌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a1Kx3A4Nb8htSJa5r6_LVw.29 第三章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策略任何艺术形式的改编,无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电视剧的改编过程,是将文字文本转换成影像文本的过程,本身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原著小说文本与电视剧文本间的关系,是否忠实于原著?是否允许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其次,电视剧作为故事讲述的一种载体,在文字与画面两种载体符号间的转化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信息的删减和增补,这中间的平衡该如何把控?就文本本身而言,电视剧《白鹿原》足以称之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文本,甚至是在当前的电视剧环境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文化景观:在电视剧的娱乐性被无限放大的当前,在急功近利、经济效益充斥着的电视剧制作行业,电视剧《白鹿原》却以匠人精神体现出对电视剧媒介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笔者认为这恰恰是经典小说电视剧改编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本章节将略论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策略,以期为经典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3.1文本:根植原著,强化表达根植原著,即忠实原著,一直以来都是经典小说影视改编中所必须要遵循的美学原则。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白鹿原》之所以饱受诟病,根源在于消解了原著小说中的文化指向与主题意蕴,损害了白嘉轩、白孝文等人物形象的成长轨迹,因而,根植原著的核心,讲求的是尊重原著的精神所指。电视剧《白鹿原》之所以成为2017年电视荧屏的口碑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找准了原著小说的创作意图和精神内核。剧中对于文化的反思和人性的反思并没有因为影像的表达而淡化,反而在视听媒介的作用下得以强化和升华。这是因为,对于白鹿家族故事的讲述,电视剧《白鹿原》在一定程度上将其处理为“怀旧”与“反思”的对象。这里的“怀旧”更多意义上是对上世纪白鹿原上乡党生活的一种真实性描写,最终指向人的精神归宿;“反思”更多层面上是通过对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不同阶级的人的行为处事的呈现最终指向对人性、文化、历史的反思。为此,电视剧在片尾做了这样的视觉处理:以黑白照片为起始,以彩色照片为终止——黑白照片几乎完整地呈现出了白鹿原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事情,彩色照片则辅以表现白鹿原的革命历程。黑白画幅的设置在视觉表现上与电视剧的主色调相一致,表明电视剧所讲述的是属于过去时空的故事;而彩色的照片的选用则暗示着对原有宗族观念的一种反叛,暗示着革命火种在白鹿原终成“星火燎原”之势。而片尾曲中“日子总会亮堂,麦子终又再黄”的歌词配合着色彩明亮的照片,暗合着在历史洪流的冲击下,白鹿原乡党历经磨难终“守30 第三章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策略得云开见月明”。黑白色彩所营造出的历史厚重感与彩色色彩所营造出的时代变革的气息融为一体,在黑白与彩色的交织中有意识地将观众引入辛亥革命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白鹿原,有意识得由家族观照到历史。由此,白鹿原上发生的一切故事都被观众纳入到“怀旧”与“反思”的视野中。当然,片尾的照片在选择上与叙事主题遥相呼应:为表现出对人性的反思,导演选择的是鹿兆谦(黑娃)与媳妇儿认祖归宗时的黑白照片(如图3.1);为表现出对宗族观念对人性的戕害,导演选择的是田小娥的彩色照片(如图3.2);为表现出革命的艰难与战争的残酷,导演选用了一张鹿兆海满脸是血的彩色照片(如图3.2)。而片尾最后鹿白两家的彩色照片的选用则表现出无论是白嘉轩的父亲还是鹿子霖的父亲一直秉承的“白鹿白鹿,有白有鹿,才叫白鹿原”宗族信念。如果说剧中对于白嘉轩、鹿子霖等形象的主要性格塑造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彰显出人性中善与恶的对立,直接引发了观众对于农民精神归属的思考,那么在田小娥、白灵形象的对比塑造中,则直接指向对封建礼教的质问。正如李树声所言,“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上世纪文化反思的结晶,也是本世①纪文化良知的成功展示。”电视剧《白鹿原》对原著小说改编的点睛之笔是,于纷繁复杂的人物群像塑造中巧妙地加入了傻子二豆的角色。二豆之于电视剧《白鹿原》如同古伦木之于电影①本刊记者.从文学表达到影像阐释的飞跃——电视剧《白鹿原》专家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视,2017,(09):6-10.31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阳光灿烂的日子》,他游离于各种人物关系之外,却又参与到与族人相关的世事变迁中,以不变的姿态见证着家族的兴衰与历史的变迁,在“局外人”与“剧中人”的双重身份转换之间,在入戏与出戏之间,引发观众更强烈的独立思考。身为“局外人”的二豆以上帝的视角看着剧中每一个人。他看着白嘉轩、鹿子霖的相爱相生与明争暗斗,亦看着白孝文的自甘堕落;他看着石头、白兴儿等人在背地里的小动作,亦看着鹿兆鹏、白灵一步步走向革命。身为“剧中人”的二豆参与到了原上的每一件大事中,交农、征粮、饥荒、瘟疫等等,他可以在何县长训话时中断他,也可以在杨排长拿枪威胁族人时扰乱他。他仅仅能记住《乡约》中的前三句,却将这三句融进骨血中。剧中的二豆以傻且笨的模样说着族人说不出口的话,做着族人不敢做的事。鹿兆鹏对冷秋月来说,是她生命中的所有,在传统观念影响下长大的她是矜持的。当鹿兆鹏回到白鹿原当白鹿仓小学校长时,编剧借助于二豆的一句“二豆想你”将冷秋月对鹿兆鹏的所有思念悉数脱出。瘟疫搅乱了白鹿原上的安宁,白嘉轩力排众议将染上瘟疫的族人安置在祠堂,前来照料的仙草不幸被传染,终究没能活下来。仙草的葬礼极为朴素,没有哀乐,没有帷幔,有的仅仅是一匹马,一辆马车以及送葬的白嘉轩、鹿三和二豆。二豆就如同镜子一般,照出了族人人性中的劣根性。电视剧《白鹿原》在改编过程中尊重原著小说的叙事视点,始终将视点集中于白鹿原、聚焦于白、鹿两家。从电视剧的场景构成来看,尽管会出现西安城的场景,但该剧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在白鹿原拍摄完成的;故事的主情节部分是,以白嘉轩为首的白家与鹿子霖为首的鹿家为争夺白鹿原的最高统治权“族长”而不断争斗。而鹿兆鹏、白灵为人民的解放不断奔走,以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追铺和绞杀等情节的反复出现则使得整部电视剧的叙事带有鲜明的革命话语特征。穿插在故事主情节部分中的诸如黑娃当麦客、田小娥与三个男人的爱恨情仇以及白灵与鹿家两兄弟的婚恋故事等等都是发生在家族成员身上的故事,围绕着主情节展开并最终汇入主情节。这意味着,家族成员的关系变化和命运走向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白鹿原》的基本线索和叙事动力。“关中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历史演变过程,跟我国近代史发生的过程完全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关中这块土地上的人物命运跟我们近代以来整个民族的命运是一致①的。”电视剧《白鹿原》在当下的电视剧语境中构建起了一种历史讲述方式,它不①陈忠实著.我与白鹿原[Z],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9页.32 第三章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策略仅链接起家族同国家的命运,更借助于家族故事的讲述链接起中国现当代史的发展脉络,这与原著小说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相符合;它解构了人性的“善”与“恶”,并将其融入到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中,同时近乎流畅地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讲述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并恰到好处地引发观众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反思。3.2语境:依据文本,转换媒介在改编电视剧的总体格局中,文本是视听造型的依据,即电视剧的视听造型必须也务必尊重文本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小说《白鹿原》讲述的是上世纪初关中农村地区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因而,电视剧《白鹿原》在人物造型以及环境造型等方面皆透视出对上世纪农民生存状态的观照。文字的抽象性、原著小说的历史语境使得场景描写的画面转换具有一定的难度。《白鹿原》是一部农村史诗,在其电视剧改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关于农村场景的搭建。电视剧《白鹿原》在场景搭建时把握住了每个场景的核心要素,如白鹿仓的粮垛、祠堂的灵位。小说《白鹿原》中涉及到很多关于陕西民俗现象的场景描写,婚丧嫁娶、祈雨等等。为了还原历史中的民俗场景的原貌,《白鹿原》剧组特别邀请民俗专家进组指导。以鹿兆海的丧礼为例。长辈行鞠躬礼、晚辈行跪拜礼、灵堂两侧的蟒纸、供桌上长明的蜡烛以及朱先生念罢悼文后烧掉等等,皆是对当时丧礼的还原。六人扶灵进灵堂,时任族长的白孝武居灵柩右侧,白绸蟒纸与黑绸蟒纸的选用,则表现出鹿兆海的生前所作所为的尊重。借助于服装造型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是电视剧《白鹿原》在人物造型方面的重要标准。白嘉轩的服装选择以便于下地劳作为主要原则,如汗衫、马褂等,这与其常年生活在白鹿原有着很大的关联,既表现出人物对于土地的依赖,又体现出人物性格中的勤劳、仁义的特点。为表现出鹿子霖与白嘉轩的明争暗斗,鹿子霖的服装选择与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以精致的长袍马褂为主要选择。鹿兆鹏的服装选择以青、灰色长袍为主,既与他小学校长、省委委员的身份相符合,又突出其成熟、睿智的性格特征。田小娥的衣服颜色以暗红色为主,象征着其生命如花朵一般,灿烂地绽放、悲惨地凋零,侧面烘托出其性格中的反叛特点。白灵的服装经过了马褂、五四青年装、旗袍等变化,不仅契合了白灵从学生向中共党员的身份转换,也凸显出人物性格从天真烂漫到智勇双全的成长轨迹。剧中的其他女性形象如仙草、冷秋月等,服装颜色多以深色为主,观众不仅可以“闻到衣服上饭香33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的味道”,体现出农村女性勤劳的一面,又暗示着在封建宗族社会对女性的戕害。小说的电视剧改编是从文字到视听媒介间转换的再创作过程,这就意味着,要适当删减原著小说中的非画面的、可能引起观众不适的情节。因此,电视剧《白鹿原》根据再创作的需求淡化了原著中魔幻现实主义的因素和封建的色彩。白嘉轩施计与鹿子霖换地不再是单纯的因为“白鹿传说”,而是因为地下面的活水;鹿三的精神失常不再是由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而是源自于潜意识里对“杀人”的恐惧。白母得知田小娥被鹿三杀死,不是因为临死前见到过田小娥的鬼魂,而是在黑娃与鹿三的对话中知晓;田小娥及其与白孝文的孩子被镇压在镇妖塔下时,众人以为白家的血脉也被镇压了,剧中借助于白孝武的媳妇怀孕的事实予以反击。另外,在影视化呈现过程中,导演和编剧试图规避原著中过于血腥和残忍地描写所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不适之感。如在小说的开篇写到:“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①娶过七房女人。”剧中规避了六房妻子由生到死的血腥场面,将其具化为白鹿原山头上的六座坟茔。又如剧中不仅删除了将夭折的孩子扔到牲口棚里沤粪的情节,更是在呈现仙草生白灵的场面时借助人物的传奇性取代女人生孩子时的残忍。再如剧中删去了原著中鹿家先祖在厨师学徒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一切侮辱以及成为名厨之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反击的残忍描写,仅仅用鹿子霖的一句“我祖上是颠勺的嘛”带过。另外,视听媒介要求人物要具有一定的传奇性质。因此,电视剧《白鹿原》在人物叙述方面亦有所考量。剧中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或多或少都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原著中的朱先生本身就是一个颇具传奇性的人物,他通晓古今却也可以预知未来,在乱世中保留有身为文人的傲气与傲骨。电视剧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在保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增加了朱先生与白灵之间关于国家兴衰命运与社会变革的互动。整部剧中,朱先生是唯一一个冷静看待世界的人,他了解这片原,了解生活在这片原上的人,也了解世事变迁中不变的“根”。原著中的仙草是胡掌柜的女儿,罂粟种子是仙草的嫁妆。剧中的仙草却成为了白嘉轩上门“换亲”的对象和大雪地里救回的“逃难者”,而罂粟则成为了换亲行为发生的根源。仙草形象的传奇化使得她不再是小说中白嘉轩的附属品,而是与其同生共死的人生伴侣——她支持白嘉轩作为族长的每一个决定,同时也在关键时刻提醒白嘉轩。又如白灵,原著中白灵的出生场面是血腥的。“她低下头噙住血腥的脐带狠劲咬了几下,断了。她掏了掏孩子口①陈忠实.白鹿原[Z],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年3月,第1页.34 第三章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策略①中的粘液,孩子随之发出‘哇’的一声哭叫。”电视剧中却强化了白灵出生时的戏剧性。白灵出生前,白鹿原正在闹白狼,刚出生的她被白狼叼走了,非但没有丧命,反而笑得如同百灵鸟一般。这正是她所代表的“白鹿精魂”的直接表现。“任何叙事作品都依附于一种‘叙事作品’的语境,即叙事作品赖以受到消费②的整套规定。”电视剧的创作讲究的是画面的真实性和故事的戏剧性,在改编电视剧的整体格局中,需要以原著小说文本为改编的依据,并结合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和观众的审美期待进行改编。如此,才能实现文字与视听两种媒介间的良性互动。电视剧《白鹿原》找到了正确的改编道路,树立起正确的改编策略,不仅最大限度地将小说文本转换为电视剧文本,还原出一个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白鹿原,而且与观众的审美期待心理相契合,透视出上世纪农民的精神生活。①陈忠实.白鹿原[Z],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年3月,第64页.②张寅德.叙述学研究[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34页.35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结语就文本构成而言,电视剧《白鹿原》将历史事件的书写与两个家族的相爱相杀融为一体,通过叙事时间速度的快慢控制、故事起始与终止时间的选择,表现出历史发展脉络中可重点呈现的事件。同时,与叙事空间相一致,电视剧《白鹿原》强化了粮食、土地、油泼面等叙事要素的叙事意义和地域特性。单就演员的表演而言,电视剧《白鹿原》充分发挥出演员在故事讲述中的工具作用,传达出角色所暗含的潜文本。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电视剧《白鹿原》在人物的群像刻画与人物的塑造均表现出不俗的功力,以人物的心理结构为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表现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裂变与转型间不同阶级对自我身份的认同。需要强调的是,电视剧《白鹿原》以家族的变迁连缀起现代中国历史,以两个家族的情感书写实现了对中国现代史的重新构建,并有选择性地呈现出中国历史的艰难时刻,通过家族同构的书写,强化了革命话语的表达,在怀旧与反思中直接指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所产生的断裂感。而在以白嘉轩为核心的人物关系网中的关于白鹿两家的族长之争、关于父子关系的疏离与回归、关于坚守与革命的争论,则使得这种“断裂感”贯穿于全剧。从文本构成和观众接受而言,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无疑是成功的。它尽管表现的是上世纪的故事,但是讨论的绝非是历史本身,同时还体现出对当下性的思考,并相当准确地引起观众对历史、对人性的反思。这恰是证明着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需要寻找到一个恰当的改编路径:在尊重原著中人物性格特征、故事发展脉络基础上,增添了“二豆”的角色,使得故事的精神内核得以强化;与电视剧观看方式、创作规律相适应,电视剧《白鹿原》弱化了原著小说中的封建、血腥的色彩,增添了人物的传奇性质。从单独的文本延伸来开。近年来,关于经典小说的改编不胜枚举,古典小说、现当代小说甚至是网络小说都已然成为众多电视剧制作者的选择,而能实现文字与视听两种媒介间良性互动的则少之又少。电视剧《白鹿原》的成功改编,恰是证明着任何小说的电视剧改编,需要的是根植于原著,注重媒介间转换的语境。3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专著类——1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白鹿原》评论集[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4月.2张寅德.叙述学研究[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5月.3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7月.4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5马聪敏.去往“他处”的旅程——新中国电影空间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6[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与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8月.7[法]热拉尔·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1月.8史博公.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9[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著,刘云舟译.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0月.10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11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6月.12[加]安德烈·戈德罗著,刘云舟译.从文学到影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9月.13[法]弗朗索瓦·瓦努瓦著,王文融译.书面叙事·电影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14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6月.15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硕博论文——16练淑敏.《白鹿原》的修改、改编及其阐释[D].河南师范大学,2014.17张丽娟.《白鹿原》叙事艺术探析[D].广西大学,2013.18张高领.重建“乡土”叙述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6.37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19王春阳.《白鹿原》对现代革命历史的叙述、重建与超越[D].西南大学,2010.20王倩.民俗信仰·父亲原型·文化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7.21杨素秋.试论《白鹿原》叙事艺术[D].陕西师范大学,2006.22叶澜涛.家族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历史画卷[D].华中师范大学,2005.23张鑫莲.《白鹿原》叙事的多维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24马向科.白鹿原宗法文化悲剧与寻根之旅[D].西北大学,2012.25李兰.《白鹿原》的家族叙事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期刊论文——26罗兴萍,肖红.伦理叙事的强化——评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J].四川戏剧,2017(11):90-92.27王平.谈电视剧《白鹿原》的乡土情怀内核[J].当代电视,2017(12):14-15.28王岩.白鹿精魂:犹疑在历史与文化之间——评电视连续剧《白鹿原》[J].中国电视,2017(11):28-32.29张慧卿.浅析电视剧《白鹿原》的女性人物命运[J].当代电视,2017(11):8-9.30张新英.厚重的乡土史诗激荡的家国情怀——评电视剧《白鹿原》[J].中国电视,2017(10):42-45.31梁英建,巩杰,鲁续.华夏民族的精神史诗农耕文明的影像丰碑——评电视剧《白鹿原》[J].中国电视,2017(10):100-104.32本刊记者.从文学表达到影像阐释的飞跃——电视剧《白鹿原》专家研讨会综述[J].中国电视,2017(09):6-10.33陈佳全.《白鹿原》改编的舍与得[J].大众电影,2017,84-87.34杨洪涛.电视剧《白鹿原》评说[J].当代电视,2017(08):8-9.35王春林.重读《白鹿原》[J].小说评论,2013(02):46-52.36李杨.《白鹿原》故事——从小说到电影[J].文学评论,2013(02):172-180.37李云雷.《白鹿原》:如何讲述中国故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06):57-67.38南帆.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J].文艺理论研究,2005(02):62-69.39祁建立.文化的解构与构建──《白鹿原》叙事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73-76.40王永收.电影《白鹿原》的历史空间与身体叙事[J].创作与评论,2012(11):105-108.38 参考文献——其他——41陈忠实.白鹿原[Z],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年3月.42陈忠实.我与白鹿原[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43陈忠实.白鹿原纪事[Z],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44电视剧《白鹿原》剧组编.白鹿原一剧15年[Z],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4月.45赵安.《白鹿原》出品人赵安:我尽心了,天堂要是有网络视频就好了[Z],传媒1号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77emhjwschflqi8HwTfUOw.46信白嘉轩,这版《白鹿原》得永生[Z],影视毒舌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d393Sfk22fWbsW5K_73sBw.47孔鲤.《白鹿原》:致焦灼的时代[Z],澎湃有戏公众微信号,http://mp.weixin.qq.com/s/JHIPTBLfv-pq_yaKBsytBg.48当姬他遇见黑娃,小火慢炖出的演技点亮《白鹿原》[Z],影视毒舌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hxoB5LJ34VFj1CQ5Hub_ZQ.49编剧申捷详解《白鹿原》改编两大难点[Z],影视毒舌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H7nhu1x-9_2yEpBXe9xWUA.50吴月玲.电视剧《白鹿原》:魔幻少了,批判性并没有少[Z],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lNEqGL3KN3gKSOcmmOO6bg512017年度“金碑奖”:电视剧口碑榜十强,《白鹿原》爆冷居首[Z],影视口碑榜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JN1QbUGzZOWRVzEgSMg9mQ.52电视剧《白鹿原》导演刘进:为了拍好戏,我们这一票人都豁出去了[Z],影视毒舌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a1Kx3A4Nb8htSJa5r6_LVw39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①附录一:《白鹿原》百度搜索指数(2017年4月-8月)①图中各点具体日期:A2017年5月13日;B2017年5月23日;C2017年5月30日;D2017年6月4日;E2017年6月12日;F2017年6月14日;G2017年6月16日;H2017年6月21日40 附录附录二:电视剧《白鹿原》收视率折线图41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谢茜茜.电影《老炮儿》的叙事艺术解读[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8):87-89.[2]谢茜茜.从《滚蛋吧!肿瘤君》看小妞电影的新发展[J].名作欣赏,2016(20):92-93.[3]谢茜茜.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建议[J].今传媒,2015,23(12):81-82.42 致谢致谢行文至此,意味着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画上了句点,尚且来不及仔细回味,便要真的说再见了。再次站在毕业季的时间节点上,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闪过,万般滋味齐涌心头。在山西大学的七年,是我成长最多的七年。每一位授课老师都将他们所学尽数传授给我们,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很幸运在研究生期间可以师从张明芳老师。我曾不止一次得想过,如果我能学到我导师的十分之一,那该有多好呀?在三年的学习中,导师的学研热情、治学态度以及工作作风无一不再影响着我,她不仅教授我知识学问,更传授我做人做事的准则。赵瑞锁老师讲授的《视听语言》让我更进一步感受到光与影的艺术魅力与文化魅力;燕筠老师向来是温柔的,在她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意蕴,感受到了戏剧的舞台张力;薛晋文老师跟傅书华老师的博学、对影视批评的敏感度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王飞老师跟张磊老师组织的读书会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问题,并给予我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此,向所有的授课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每一个学习阶段,我都可以遇到待我们如此真诚且真心的辅导员。吴珺老师关心的是“成长”,她希望我们可以成长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赵巧玲老师关心的是“成才”,她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本科的积累可以在做人、在学术上有更进一步的追求。遇见她们,我何其有幸?研究生的三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可是好友眼中的我依旧是初识时的模样,傻且笨。她们清楚得知道我的软肋,却也恰当好处得保护着我的软肋。她们陪着我度过了每一个难受的时刻,伴着我度过了每一个开心的瞬间。她们从来不关心我的未来发展有多么璀璨,只关心我在人生旅途中过得开心与否。认识她们,我倍感幸福。家人是我人生路途中最坚实的后盾。他们无限包容着我所有的坏脾气。他们是我亏欠最多的人,也是我最应该感谢的人,没有他们,我不敢想象我的人生将变成怎样。爱你们,仅此而已,却也仅以而已。感谢相遇,感谢缘分,感谢这七年遇见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日江湖再见,希望我们依旧是初识时的模样,依旧可以谈笑风生。43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个人简况:谢茜茜,女,山西临汾人,本科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联系方式:1823412823电话:18234129823电子信箱:deciedy034@163.com44 承诺书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作者签名:20年月日45 电视剧《白鹿原》文本论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作者签名:导师签名:20年月日4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