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的伦理维度【毕业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海的女儿》的伦理维度【毕业论文】

ID:912435

大小:4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20届)《海的女儿》的伦理维度专业:汉语言文学7 [摘要]安徒生《海的女儿》是一部童话作品,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唯美的童话世界,还包含着深刻、复杂的人生哲理。本文从爱情、生态和生命三个层面探讨作品的伦理指向。从爱情伦理看,小人鱼不听鱼族长辈的规劝,偏执地追求爱情和不朽灵魂,这是她悲剧的开始。从生态伦理看,小人鱼为成为人类,忍受了巨大痛苦却没能如愿以偿,这是人类中心意识在作祟。从生命伦理看,小人鱼经过“海底——人间——天空”三重世界的磨练,完成了对生命的超越,对自我的救赎。可以说,《海的女儿》是一部可以供成人欣赏阅读的童话。[关键词]《海的女儿》;爱情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TheEthicsDimensionOfTheLittleMermaidAbstract:Anderson‘sTheLittleMermaid isafairytale,whichcontainsprofound,complexlifephilosophy.Thisarticlediscussesitsethicconnotationsfrom love,ecologyandlife.  Intermsofloveethics,thesmallmanateedoesnotlistentothefishelders'advice,pursuesloveandtheimmortalsoul,whichisoneofthemainreasonsofhertragedy. Intermsofecologyethics,thesmallmanateetriestobeoneofman,bitethebullettocatchlovewhileshecannotrealizeitspurpose,whichshowstheauthor’santhropocentrism. Intermsoflifeethics,thesmallmanateeexperiencesfromsea,worldtosky,whichshowsshecompletesherselfredemption.TheLittleMermaidis a fairytalewithcomplicatedmeanings,inacertainsense,whichisalsoappropriatetoadults.Keywords:TheLittleMermaid;LoveEthics;EcologyEthics;LifeEthics7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也是他一百六十多篇童话中最得意之作。安徒生宣称:“在我的作品中,这是在我写作时唯一感动我自己的一部作品。”童话中不懈追求爱情的小人鱼形象感人至深,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小人鱼之所以能成为丹麦的国家象征,安徒生无疑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对作家而言,《海的女儿》并非唯一描写人鱼的作品。安徒生早年曾根据丹麦古老民歌创作了一部诗剧《亚格涅特和水神》,该剧讲述美丽少女亚格涅特与水神相遇,被水神引到海底的宫殿、与水神结为夫妇的故事。尽管水神送给她金鞋、金镯和金竖琴,但亚格涅特还是眷恋人间生活回到人间,把儿女们留在了大海深处。《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就是她最小的女儿。《海的女儿》可被视为是《亚格涅特和水神》的续篇,但它在主题思想方面却大大超越了后者。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为追求爱情和获得灵魂的不朽,以失去声音的代价来到人间。然而,年青王子对她非常友善却并非出于爱情,他要迎娶的是另一位公主。如果小人鱼趁王子熟睡之机杀死他,就可以免于沦为泡沫的命运。但小人鱼宁愿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美好姻缘。小人鱼由于这种牺牲精神获得了拯救,童话结尾她被天使迎入天堂。从某种象征意义讲,这篇童话作品的蕴含更加深刻丰富,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与其说这是一篇写给儿童的虚构童话,不如说它是一部指导读者如何生活的人生宝典。下面,本文从爱情、生态和生命三个层面,来探讨《海的女儿》的复杂意蕴和多维的伦理指向。一、爱情伦理学者指出,“我们最初从凡人的爱情角度理解了她对王子的一见钟情,然后从她牺牲自我的行为方式、从伦理学的角度敬佩她对爱的奉献。”如果从伦理视角审视小人鱼的爱情,可以发现她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存在“爱而不能成其爱”这一悖论。小人鱼是海底世界最小、最美丽的公主,自幼就最乐于听那些关于人类世界的故事。老祖母告诉她要想获得不朽的灵魂必先获得人类的爱情。小人鱼邂逅人类世界的王子,从此坠入情网难以自拔。与巫婆交换条件后,小人鱼丧失了她引以为傲的甜美嗓音;忍受每走一步就像踩在刀刃上一样的痛苦,以改变尾鳍来换取像人类那样的双腿,还必须承担变成泡沫的风险。巫婆一开始就告知小人鱼这会是一个悲惨结局。但她为获得爱情和不灭的灵魂义无反顾答应下来。这里的两个老年女性值得我们注意——老祖母和海底女巫。小人鱼在老祖母启发下产生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在女巫的帮助下开始走向人间。老祖母和女巫都是生活在海底的老年鱼族,不仅饱经生活洗练、阅尽人生沧桑,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和人生经验。老祖母作为长辈,必然不会有伤害她的想法和行为,完全可以担任小人鱼的人生导师;女巫虽然邪恶,但作为同类,她也多次劝告小人鱼不要铤而走险。然而,小人鱼对她们的劝诫充耳不闻,因为此时其内心已完全被王子——男性所占据。尽管她对人间王子并无深入的了解,完全凭感性和感觉在不自觉地向男性靠拢。离开自己族类、不听老人规劝、完全凭感觉向一个未知世界前进等,这些都是她走向悲剧爱情的第一步。小人鱼失去声音,变成了一个无法言语的“哑巴”7 ,这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她追求爱情却不能自由表达爱情,实际是陷入了手段和目的相脱节的悖论之中。她开始有些担忧,“你把声音拿去了,那么我还有什么东西留下呢?”3]P30王子并不知道是小人鱼救了自己,只将小人鱼看作一个美丽善良的“孤儿”。小人鱼虽然能够陪在爱人身边,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爱意,由此产生孤独和痛苦。尽管王子喜欢小人鱼,将她称作“我的哑巴孤儿”,但他只是出于同情或是将她视为心中女神的替代品,而不是真正爱她。当王子与心爱的姑娘结合时,说:“你会为我的幸福高兴吧,因为你是一切人中最喜欢我的人。”小人鱼面临的困境是显然的,她来到人类世界是要获得爱情和不朽灵魂,但她必须得付出代价——失去声音,而一旦失去声音又无法表达内心情感,最终必然会失去王子的爱情。有学者提出,将小人鱼失去声音看作是女性失去表达爱情的权利和自由,这无疑更具深刻的性别意义:“但是要接近王子就必须失去声音的寓意为,女性在男性面前的沉默是男权世界中的第一法则。”照此观点,王子是人类世界一切男性优点的完美体现者,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力,还有不可胜数的金钱财富;不仅举止优雅、仪表非凡,还年轻英俊、富有爱心,是人类世界完美男性的象征。王子收留小人鱼并成为她的“主人”,他将小人鱼称作他的“孤儿”,允许她睡在自己门外的天鹅绒垫子上。小人鱼在这里仿佛成了王子心爱的“宠物”。这里的性别差异是显然的,男性处于主导地位,而作为女性的小人鱼则是男性豢养的宠物。小人鱼作为一个异类,与人类之间没有公平对话的权力,若想接近人类就必须失去话语权,通过仰视人类的方式存在。小人鱼像飞蛾扑火一样执着追求爱情,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作者的男权主义思想。小人鱼的悲剧还在于,她不仅将爱情视为自己的人生归宿,还将它升华为一种宗教信仰并对它顶礼膜拜。而一旦爱情世界陡起不测风云,她的整个天空顷刻间便轰然崩塌。在王子与公主结婚之际,小人鱼追求人间爱情的希望化为泡影,按照约定她将化为大海的泡沫。即便在这个时候,小人鱼仍有获得拯救的机会。姐姐们用头发向巫婆换了一把匕首,只要小人鱼将匕首刺向王子的心脏,她便可以恢复原形。小人鱼当初因为失去声音不能说出王子被救的真相和对王子深深的爱,所以王子并没有爱上陪在身边的自己。锋利的刀子似乎在砍着她细嫩的脚,她并不感觉到痛,因为心里的绝望远比身体上的疼痛来的猛烈。小人鱼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族人和生活的环境,放弃了美丽的声音和作为人鱼的象征——鱼尾,但王子却什么都不知道,这是悲剧的根源。然而,小人鱼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将刀扔进大海。个人主义俨然已上升为崇高的牺牲精神。二、生态伦理《海的女儿》中,小人鱼为追求人类爱情和不灭的灵魂,愿意承受各种非人的痛苦,甚至愿为王子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许多评论者都认为,这是一首赞美人类灵魂和牺牲精神的颂歌。叶君健先生认为安徒生是通过小人鱼表达对“人”的热爱,是在热情地赞颂人的优良品质:勤劳、勇敢、坚强和毅力、牺牲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决心等。如“海的女儿”,其实就是他理想中“人”的缩影,具有这些品质的“人”,一定能走向光明,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然而事实却是,小人鱼虽然具有人的部分外形,但她毕竟不属于人类,尽管她对人类无比热爱、渴望获得人类爱情和不朽灵魂,但“鱼”的属性仍然是横亘在她爱情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人类中心主义意识是产生这场生态悲剧的主导因素。7 某种意义上,小人鱼不顾一切来到人间寻求爱情,是她试图摆脱自然属性而向人类靠拢的一次历险。老祖母告诉她只有当一个人真正爱她,娶她为妻至死不渝时,人类的灵魂才会转移到她身上,双方的灵魂才会保持不灭,从此小人鱼就对人类世界无限向往。小人鱼把人类世界叫做“上层世界”,她是如此的向往。“只要我能够变成人,可以进入天上的世界,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年的生命。”可是这种事情是从来不会发生的,因为人鱼在人类眼中是异类,那条在海底世界被认为美丽的鱼尾,在人类看来是丑陋的。听了老祖母的话,小人鱼开始为自己拥有一条鱼尾而感到悲哀。“这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急剧发展。”在追求爱情时她不惜改变自己,用声音换来一双被老祖母称为“呆笨支柱”的腿。“腿”在这里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呆笨支柱”的腿是人类的一个外在标志,小人鱼获得了“呆笨支柱”的双腿,也即意味着她摆脱了鱼类属性并进入了人类世界,成为人类世界的一员。这样一来,她就不再是低等的海底动物——一个人类眼中的异类,她与人类王子的生理悬殊便不复存在,她就可以平等地与王子谈情说爱。有学者认为,“它(安徒生童话)的博爱精神,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意识,深入到自然万物的‘内心’层面,让他们在童话里拥有按照自己的天生禀赋喜怒哀乐的生存权利。”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童话恰恰表现作者的人类中心主义意识。首先,小人鱼作为一种生活在海底的鱼类,追求的不是鱼类而是人类的爱情。由于不同生物种族之间存在审美和是非标准等差异,小人鱼追求鱼类爱情才是一种本能,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她却将人类的爱情视为人生理想,这其实就是用人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小人鱼的爱情追求可以这样理解:人类拥有的东西必须拥有,一切要向人类看齐,以人类为生活中心。但她只是王子的一个“宠物”,作为一个异类不可能被人类真正接纳。这从小人鱼的悲惨遭遇中可以反映出来。其次,作品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还表现在,小人鱼对自己作为鱼类——人类眼中的异类而感到自卑。小人鱼对自己的尾鳍非常不满,希望彻底摆脱掉,宁愿用宝贵的声音换一双人足,只要能长出跟人一样的脚,她宁愿每走一步像踩在刀尖上一样,付出鲜血淋漓的痛苦代价也在所不惜,在小人鱼看来,人类是世界上最高贵的生物。小人鱼盲目地迷恋人类、渴望成为人类的一员,被人类吸引、不自觉地向人类靠拢,在行动中以人类的价值标准衡量自己,忽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正如某些学者所言,“将人视为唯一有价值的存在和自然界至高无上,可以无法无天的统治者,为满足人自身的贪欲,无限度地向自然界掠夺,完全忽视生态规律和其它生物的生存权利”可以看出,小人鱼所理解的人类与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对人的看法是相似的。文艺复兴时代西方人开始发现“人”,他们在文艺作品中不断讴歌人和人性,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上帝最完美、最杰出的造物,标志着西方人本意识的觉醒。启蒙时代西方人提出自由、平等和博爱等口号,强调要让人性自由发展和尊重人权,同样将人抬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安徒生让童话中的小人鱼走向人类,并接受人类的道德和审美标准,显然与这样的文化背景有关。问题是,如果世界上真有这么一条生活在海底的鱼类,她真的愿意接受作家这样的安排?这个问题需要推敲。生活在海底的人鱼,原本有着自己的世界、亲友和生活圈,更重要的是,她拥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从生命形态本身来讲,她与人类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重要成员,虽属不同的族群和团体,但她与人类的生命和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从二者关系看,人鱼与人类应该是平等共生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和谐生存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采用二元对立的立场来对待自然,认为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类按照自身的利益需求从自然中获得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物质,自然界是人类天然的后勤仓库。反过来,自然界也只有为人类服务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安徒生似乎是这种思想的承袭者。他让小人鱼违背其生物本性去实现所谓的“超越”,一意孤行要进入人类世界,用人类的标准来否定鱼类自身的存在。为变成人,她用尾鳍走路,磨得鲜血淋漓。然而,她丧失了声音,终究不能成为人。故事的结尾,表面上看是在利用孩子们的同情心劝他们向善以缩短小人鱼受苦的期限,但人类不会轻易让一个异类获得不灭的灵魂,所以这个期限可以是无止境的。“《海的女儿》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人类中心意识下的异类悲剧”。小人鱼为追求人类不灭的灵魂,放弃了作为一个“人鱼”的所有特色,否定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对“人”的向往中迷失了自我,却并没有的到人类的认可,这是对人类中心意识的批判。三、生命伦理从空间看,安徒生描绘的世界主要有三重,即“海底——人间——天空”,可分别用黝深的海底世界、光明的陆地世界和玫瑰色的天堂来替代。小人鱼追求人类的爱情和不朽的灵魂,先后经历从海底走向人间,又从人间升上天堂这样一个过程。从地理海拔来看,小人鱼一步步从低到高迈进,可以说,小人鱼是在不断自我超越,从生命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飞升。下面,来看看这三重世界的具体情况,以及小人鱼逐步飞升的象征意义。三重世界的最下层是小人鱼及其家族生活的海底世界。在一般人看来,海底应是黑暗笼罩、阴森恐怖的所在,毫无诗意和乐趣。然而在《海的女儿》中,海底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在自然景观方面,这里有各种神奇的植物、华丽的宫殿,还有各种姿态各异的海底生物。在人际关系方面,小人鱼和家人的关系极其和谐,不仅有慈祥可亲的老祖母,还有多位美丽大方的姐姐。老祖母是她的人生导师,不断给她讲解生存之道,姐姐们则是小人鱼的保护者。尽管海底生活平淡,却宁静温馨。水族们都很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海底定期举行载歌载舞的宴会似乎表明了这一点。除死后没有不灭的灵魂外,小人鱼在海底几乎拥有人间的一切,崇高的权力、巨大的财富以及亲人的疼爱,海底世界其实是小人鱼生活的良好环境。7 然而,小人鱼不满足于海底世界平静的生活,她还有自己的希望和追求目标。当听到人类的故事后,她知道人类死后有不灭的灵魂,小人鱼不甘心在海底埋没一生,她渴望打破自然规律,跨越人鱼两个物种之间的界限,向陌生而又神秘的人类世界前进。作品为表现小人鱼的叛逆性特别描写了几个细节。一是小人鱼对待男性的态度。小人鱼从沉船上得到一座男子的大理石像,并在石像旁种上红色的垂柳。她把这株垂柳当做与石像相伴的自己。二是小人鱼对待家的态度。姐姐们浮出水面观看陆地的景象以后,都毫不留恋地回到了家里,她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觉得究竟还是住在海里好。她们热爱家园,热爱自己的种族,谁也没有想要成为人类的意愿。小人鱼却与姐姐们不同,她对人类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一种渴望了解人类世界的欲望。三是对待王子的态度。海的女儿们常在暴风雨来临时游弋到即将失事的船边,以死亡诱惑水手。可是小人鱼看到王子溺水后,竟违背自己的本能,营救王子逃离死亡的罗网。她认为大海是死亡的摇篮,而不是温暖、美丽的家园。这是海底其他生物从未有过的想法。上述几点表明,小人鱼是海底世界的一个另类,尽管她在海底长大却一直渴望摆脱海底的生活。三重世界的中间层是人间世界。小人鱼为实现人生目标来到人间,与其说小人鱼为了目标自愿承受那些痛苦,不如理解为其在进行宗教性苦求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磨难。耶稣在成为人类的主之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作家本人也是在历经穷困潦倒后才看到希望。小人鱼的这一连串经历以及最后的结局似乎都具有很深的宗教意味,是作家基于对基督教教义所蕴含的“仁慈、平等、博爱、奉献”等积极的人道主义特质的认识。如果说海底是小人鱼的宗教性苦求形成的地方,那么人间就是所有磨难和痛苦的聚集地,也是使她的追求产生质的飞越的第二重世界。在外形上,小人鱼处于一个过渡阶段。虽然拥有了人类的形体,却还没有进入到“人身”和“灵魂”契合的完整阶段。这一阶段既可指生命进化意义的中间状态,也可指人类精神崛升的中间状态。她为了追求不灭的灵魂,来到人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陪伴在王子的身边,为的是获得爱情,这是世俗的个体的爱。无法言说的障碍最终导致幻想破灭,巫婆的诅咒也即将应验。面对转机,小人鱼把她的叛逆发挥到极致,毅然选择牺牲,这种为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爱他人胜于爱自己的博爱精神,正是基督精神的完美体现。“安徒生认为‘从十字架上的基督的血里开出的一朵玫瑰花’才是世界上所能看到的最美丽的玫瑰花。没有什么爱能够比为拯救人类在十字架上牺牲了自己生命的耶稣的爱更伟大。“小人鱼在最后的紧要关头选择奉献自己的做法,已经使她的世俗的个体的爱超脱为具有神性的爱,是一种基督式的博爱。在第二重世界用“精灵”来形容小人鱼似乎更加贴切,她似人又非人,是水族又超越水族,“如果我们把‘精灵’理解为现实世界里高于现实又未完全超离现实的神性存在的话。”美的东西总会引人不自觉地向善。王子在小人鱼心中是最美的,于是她甘愿奉献一切,善良的品质让她向作为真善美的集中代表和体现的上帝靠拢,最终成为“天空的女儿”。当世俗的爱情转化为超世的宗教时,一切事物包括生命都化为一种神性的存在,中间状态到此结束,精神的崛升和形体的变化把小人鱼带向第三重世界——天堂。三重世界的最高层是天堂。作品并未真正描写天堂的景象,因为那是一个遥远的彼岸世界。安徒生只在文中表明天堂在天上,四周飘满玫瑰色的云块。小人鱼是如何进入天堂的呢?王子与公主结婚时,小人鱼的爱情追求最终归于失败。小人鱼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并未杀死心爱的王子,而是表现出宽容和博爱思想。她把匕首扔进大海,对着王子微笑并亲吻新娘的额头。这时,小人鱼不仅外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追求的信仰也发生了改变。她此前渴望获得人类的爱情来分享人类的灵魂,将依附于人类身上而获得永恒的存在,可以看做是从利己主义立场出发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此时,她决定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将王子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则是利他主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壮举。也就在这时,她才听到天堂的呼声:“到天空的女儿那儿去呀!”就这样,小人鱼的人生角色经历了转换,从“海的女儿”到“人间精灵”到“天空的女儿”。成为天空的女儿后,可以通过善良的行为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完全属于自己的灵魂。7 童话有一个寓意深刻的结尾:升向天空,等待重生。小人鱼是毁灭了,却又同时获得了新生,与上帝在一起。她带着爱与希望离开,将以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命形态存在去实现对新的生命价值的追求。至此,小人鱼圆满地完成了自我救赎,至于自我救赎的原因,本文的理解为:作为一个海底生物,为了成为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背弃家人和家园,这种行为本身是不对的,既然犯了错,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说小人鱼不断追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救赎的过程。当然,《海的女儿》还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一部适合孩子看的童话,真正的儿童文学不该去涉及、描写金钱和爱情,更何况《海的女儿》中不断谈及死亡、苦难、救赎和解脱。也有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各种理解都是成立的。总而言之,本文认为,《海的女儿》是一部成人式童话。“不仅是孩子们,更会有无数的成人读着安徒生童话来享乐,而且从中领悟了做人应该具备的条件,以及应尽完的责任。”正如安徒生本人所说的不仅写给孩子们看,希望站在他们身后的大人们也学到些东西。的确,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读了之后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人鱼,这也正是《海的女儿》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原因。注释:[1]韦苇.海的女儿的多种解读可能.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2]潘一禾.安徒生与克尔凯郭尔——安徒生童话的成人解读.浙江学刊,2001(6).100-105[3]丹麦.安徒生.海的女儿.叶君健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2007[4]黄秀国.失声的女性——论海的女儿中的美人鱼.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5).196[5]叶君健.海的女儿译序.第2版.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6]吴东.不可逾越的鸿沟——海的女儿的生态批评解读.天中学刊,2008(1).65[7]胡红.人类中心意识下的异类悲剧.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8]赖大仁.论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立场.社会科学辑刊,2005(6)[9]吴东,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形象的人类中心意识解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7(5)[10]吉晶玉.浸浴在圣经灵感中的安徒生童话.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9(1)[11]陈刚.海的女儿的三重世界及其”生命之痛”的启蒙意蕴.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12]法.保罗·亚哲尔.书·儿童·成人.傅林统译.台北:台北富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191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