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学校:郑州第四十九中学班级:八年级一班姓名:禄欣霖辅导老师:耿秋娟夕阳西下,面对一盆“水横枝”,身着单衣的鲁迅将曾发表于《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改名为《朝花夕拾》。他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我读《朝花夕拾》原来只想看看,那个短发且一脸严肃的老头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不想,带给我更多的乐趣。记得,老师在讲《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曾讲到“因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当时,许多同学都存在疑问,“阿长是善良的,怎么会去谋害隐鼠?”课间讨论时,什么样的答案都有。我自豪的宣布,“那隐鼠要顺着长妈妈的腿爬上去,却被她尖叫着踩死了。”看着他们疑惑的眼神,我又骄傲的说:“在《朝花夕拾》中,《狗猫鼠》一文中讲到过,不信,你们看看。”书中的许多故事,让我改变了许多原有的看法。吐着长长红舌的“无常”,在我的印象里是阎王爷的帮凶,是面无表情、冷酷且可恶的。在《无常》中,他却因“同情”有了“人情味”,在我眼里也不那么恐怖了。原来恐怖的外表下,不都是一颗没感情的心。在《父亲的病》中,对两个“名医”的描写、奇怪的“药引”,还有父亲临死前的“喘气”
,让我多次怀疑鲁迅到日本学医是因小时候目睹了父亲的痛苦,而在心中暗暗许下的心愿吧!阿长、范爱农、藤野先生也在我记忆里,如熟人一般活了,却又不真切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样貌,熟悉他们的性情。其实,书里还有许多读不懂的语句,问过爱读书的妈妈,她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我会读懂的。与《朝花夕拾》相比,我更喜欢读鲁迅的《故事新编》,用他序言里的话来说:“1926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不过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却也许暂时还有存在的余地罢。”没将古人写“死”,在我眼里,却是“活”了。《理水》中的大禹不再是小学课本中拿着木铲,如铁塔一般站着的高大英雄了。书中的“大禹”如普通人一样,过门不入,也会被“禹太太”大骂:“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嬉笑怒骂中,便让人觉得很有趣。《采薇》中的伯夷、叔齐却像“稀奇动物”,在受苦的过程中,被人多次观赏。让我想到,今天有许多人的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坚持信念,却不被人理解,反而被“嘲笑”被“围观”。《非攻》中的墨子又怎会在结尾处变成了一个境遇不佳的倒霉鬼。还有《奔月》中一起吃乌鸦肉炸酱面的后羿和嫦娥,都让我觉得新鲜有趣。其实,我最喜欢看《铸剑》,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充满神幻色彩。特别是眉间尺的“头”在金鼎中唱歌,“三王”的头在锅里打架的场景,让我惊悚之余,好久不能忘记。我时常在想:眉间尺为什么那么相信要他性命的“黑衣人”呢?
俗语说“少不看鲁迅,老不读胡适”。意思是说,青少年读鲁迅会为人刻薄,在我看来也不尽然。一本好书就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人间的善恶;一本好书又如一位无声的良师,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而《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正是这样的好书。合上书,回忆书中的章章节节,令我难以忘怀!文中的迅哥儿是一个如此活灵活现的小孩童,真难将他与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的鲁迅先生联系在一起。我不禁常常在想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心里做何感想?他的文章既有批判封建社会的不公,也有赞扬人性的光辉和美好,他的语言犀利、辛辣中又不失幽默风趣,又让人回味无穷,思绪良多。我喜爱鲁迅,鲁迅先生的思想永垂不朽!老师点评:语文人教版教科书共收入鲁迅先生的9篇文章,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都有。大多数初中生对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普遍感到“难懂”,也有部分专家甚至提出“鲁迅的文章不适合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观点。禄欣霖的文章,却让我们在压力面前看到了一丝“新绿”。尝试着读,并写下感受,留下疑问,等待长大后去解决,这不正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所倡导的吗?在鲁迅先生犀利、讽刺的语言中,去理解生活,需要更多的智慧,显然,禄欣霖已在阅读中做到了这一点。我相信,长大后的禄欣霖还会再读《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那时的她一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我读《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学校:郑州第四十九中学班级:八年级一班姓名:禄欣霖辅导老师:耿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