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体写作之-故事新编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创新文体写作之-故事新编

ID:912815

大小:3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创新文体写作之:故事新编【写作指导】所谓“故事新编”,是指作文时,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或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故事、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其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从而收到一种古今对比、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它的好处在于既能使文章有一种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能紧扣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特点;既翻了花样,出了新意,又幽默风趣,神采飞扬,令人耳目一新。故事新编的常用方法有:一、续写故事,勾连现实续写,就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提示,从已有的条件出发,去推想故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开展想象,适当构思情节,把原有的故事接续下去,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续写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理解所给的材料,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2.认真分析材料,根据已有的材料推测其余内容;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弄清事情发展变化的趋势,理清续写的思路,按照这条线索来写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10 3.要符合题目要求,符合原文内容,符合生活实际,不能胡编乱造。4.注意自己接续的部分和所提供的材料一定要衔接紧密,重视过渡,做到自然贴切,合乎逻辑。如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作家凌鼎年的《曹冲称象之后》就是借用这一历史题材,把“称象”之后的故事拉到当今现实生活中,写曹冲称象之后变为名人而被炒,状写当今“炒作成风”的浮躁世态。续写故事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写讽刺类文章,要点在于“续写”要合乎人物性格,不能做太大改动。二、巧妙想象,放大细节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端倪。”细节即情节中的细枝末节,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运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起到深化文章中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典型、有用,其中真实是关键。真实指的是细节必须合乎人物特点。放大细节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10 1.运用特写镜头放大细节。选择好材料后,考生要将细节描摹出来,运用特写镜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用近距离拍摄,把人和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刻画细节时,考生不妨借鉴一下这种手法,想象自己的笔如同摄像机,接近再接近描写对象,捕捉其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不易觉察的眼神,一句转瞬即逝的话语。2.运用慢镜头,拉长细节。除了特写镜头外,影视作品中的慢镜头也是刻画细节的一种好方法。正常情况下,很短时间就能过去的动作,在慢镜头下被放慢拉长,会让人发现很多细节。运用这样的描写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情节也可以从中衍生出更多看点。3.多管齐下。很多时候,考生须将很多细节描写结合起来,这样的描写会更加细腻。三、节外生枝,演绎成文10 演绎,可以说是人们以史为镜,通过一个大体背景来创造一个人物;也可以是重新演绎一个历史人物,通过自己的所想,赋予这个人物新的生命,让这个人物变得鲜活,不再是历史书中所陈述的简单死板的样子,而是有了自己的认知。对于一个自己创造的人物,考生可以赋予其更多自己的情感,从而构建、完善这个人物。譬如《三国演义》中记载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于孙权。孙权将马赐给马忠为坐骑。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扣住“马为何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这一点巧妙生发,“节外生枝”地引入伯喜(虚构为伯乐后人)这一人物,通过描写他和马的对话,展现了“真英雄必诚信”的主题,令人拍案叫绝。运用这种方法时,考生要注意其中的“节”就是原材料,“枝”就是新文章,“节”和“枝”应该水乳交融,合乎情理和事理。【例文展示】高考名人录马月璐时间不是问题,时空不是距离。参加本年度高考的有孔庙中学的学生方仲永、闰土、孔乙己、诸葛亮、范进,监考官则是大名鼎鼎的崔判官和白无常。监考官面无表情地盯着考场,哪怕是一只蚊子也难飞进来。考场的一角还有一个冷冰冰的监控探头睁着硕大的玻璃眼虎视眈眈。见此情景,闰土耷拉着脑袋,心里像揣着个兔子,怦怦乱跳。孔乙己自言自语地说:“紧张乎哉!害怕乎哉!”方仲永也许是紧张吧,一遍一遍地做着深呼吸。诸葛亮的脸上也沁出了汗,用手当羽毛扇,不停地扇着。范进毕竟是考了多年,不知是成竹在胸还是已麻木,闭着眼睛养神。整个考场出奇安静,谁眨个眼皮都听得见。时间在奔跑,机读卡发下来了,草稿纸发下来了,试卷也发下来了,考生一个个的心都快跳出来了。10 第一堂是语文,当听到“开始答题”的时候,方仲永、诸葛亮、范进成竹在胸,开始奋笔疾书;孔乙己咬着笔杆,眉头皱得紧紧的;闰土敲打着自己的脑袋,小声地哼着:“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上面写的文字真奇怪,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答案它还是不肯来,唉,不肯来。没办法,只有抓阄了。”真可谓光阴似箭,时间如梭,只剩40分钟了。他们都开始写作文。这次的作文题是“酸甜苦辣说高考”,他们可高兴了!尤其是范进,那可是五味俱全,不要说酸甜苦辣,就是加上“喜怒哀乐”,他也是千言万语说不尽。方仲永写的是“《伤仲永》之酸甜苦辣”,孔乙己写的是“茴香豆与高考之香”,诸葛亮写“卧龙高考记”,范进写的是“再论中举之甜与苦”。只有闰土苦思冥想,最后写了一首打油诗:学生本无才,妈妈要我来。错题交上去,鸡蛋滚下来。考试终了,考生鱼贯而出。一群抢新闻的记者“蜂拥而上”。记者:谈谈你们对高考的看法、经历、见闻、感悟和认识吧。方仲永:我觉得高考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闰土:我觉得应该取消高考,使用推荐上大学制。孔乙己:我觉得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我这样的人的命运。诸葛亮:想当年没有科举,我还是跻身上流社会了。范进:高考比科举难多了。10 记者:范进同学,如果这次又失败了,你有何打算?范进:已经复读了多年了,如果再“不中”,我写《新聊斋志异》去。后记:每个人都对高考持不同的态度,但是高考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又是给予你努力的肯定。经历高考路上的酸甜苦辣仅是人生的起点。[点评]这是一篇时空错位式的故事新编。文章紧密结合实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闰土、孔乙己、诸葛亮、范进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品中的人物,通过时间机器聚到一起,让他们对当代社会的高考发表见解,进行争论。文章独辟蹊径,思路畅达,想象合理,是一篇优秀的故事新编类作文。大家谈写作写什么样的文章(节选)朱德熙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什么样的文章不好,得有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有了一个方向。10 由来已久,有一种时髦的华而不实的文章,讲究漂亮。其实,华而不实都不太恰当,这种文章不但“不实”,而且也谈不上“华”,根本就不漂亮。有些年轻的同志,愿意堆砌一些形容词。形容词很多,但没有什么实在东西。这种文风不应提倡。而这种文风现在不但在中小学里非常流行,甚至于在社会上、报纸杂志上也经常见到。这种文风不是一种好的文风。特别是,不应当向初学写作的人提倡,它会害人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提倡两条:一是准确,二是自然。先讲自然。10 拿穿衣服来讲,不能穿奇装异服,打扮得非常奇怪、惹人注意,其实效果不好。真正的美应是很平淡的,写文章尤其如此。前几天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两个人写的,其中说到:“我们俩都是放牛娃出身,参加红军后,都做宣传员工作,红军时期的歌曲和歌谣,至今回忆起来,记忆犹新。”“记忆犹新”,大家都喜欢用。我不能否定这个词,它是可以用的。但现在一来就是“记忆犹新”。这个句子老实讲是不好的。“记忆”与“回忆”是重复的。这就是不愿意说大白话。其实你就说“一直到今天我还记着”,不就非常好吗?干吗要绕呢?这是弄巧成拙。这个例子虽然小,但这是一个“路线”问题,走这条路会越陷越深,十分糟糕。之所以走这条路,就因为脑子里有一个标准,认为“记忆犹新”才是漂亮字眼,而“我没忘记”是大白话,只有用“记忆犹新”,才表示我有文化,其实我很不喜欢这个词。过去人常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是很好的比喻,但你也“光阴似箭”,我也“日月如梭”,说了一大堆是什么意思?一点也不让人感动。你就说“时间过得真快”比这要强得多。那些东西已经是陈词滥调了,油水都让人榨干了,剩下的都是渣滓了,你为什么还老用它?不要以为这些字眼是万能的,放到哪儿都是漂亮的。字本身没有漂亮不漂亮之分,用得是地方就漂亮,否则,就不漂亮。再说准确。首先,事实要准确。讲一件事情,如果事实根本不对,就不好了。不光是学生的文章容易出现这种错误,就是报纸也一样。我读到一篇文章,叫《参观纽约庞贝馆》。庞贝是古罗马的一个城,因为火山爆发被毁灭了,后来又被发掘出来。这篇文章写的不是庞贝本地,而是在纽约的一个博物馆里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介绍的庞贝。文章里写道:“公元前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晚上,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爆发,顷刻之间,毁灭了罗马帝国全盛时代的两个古城──庞贝城和克窟拉隆城。”这里的介绍完全是错误的,时间不对,地点也不对。维苏威火山爆发不是公元前七十九年,而是公元后七十九年。而且,克窟拉隆城也译错了。刚好《光明日报》在前几个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埃尔克拉罗人之谜揭开了”的文章,就是讲的这个事情。“埃尔克拉罗”是对的。这本来是篇知识性的文章,结果时间和地点都弄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写文章事实不能歪曲,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人总是粗枝大叶,结果不符合事实的错误就常常出现。其次,逻辑上要准确。10 有一篇高中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万花纷谢柿犹红”,讲怎样做西红柿酱,我给他评改了一下。文章一开头讲:“夏天是西红柿的旺季,大量上市的时候堆积如山,一时吃不完,价格一日数跌,甚至堆在路边卖不掉,眼睁睁看它腐烂。过了这一阵,特别是到了冬天,它又成为稀缺商品,无处寻觅,有多少人在想,如果有办法把夏天吃不完烂掉的西红柿保存到冬天,那该多好啊。”这可不行啊!“把夏天吃不完的西红柿保存到冬天”是可以的,再加上个“烂掉”就糟了,因为“烂掉”与“保存”之间是矛盾的。既然“烂掉”了还怎样保存呢?这种毛病并不大,自己是可以挑出来的。只要写文章的时候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挑挑毛病,就完全可以修改好自己的文章。准确,不光是事实要准确,逻辑上没毛病,还要在写文章时注意微妙的地方。10 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参观纽约庞贝馆》里有这样两句话不正确:一是“有些人躲在桌底或地窖中”,二是“当时人们放在桌面上的食物,仍然很好地保存着”。问题出在“桌底”和“桌面”这两个词上。这里没有太大的学问,也不用查字典,凡是中国人都知道没有“桌底”和“桌面上”的说法。如果是外国人,就不知道“桌底”和“桌子底下”的微妙区别了。但我们是中国人,大家都说“桌子底下”。那为什么写错呢?跟写汉字有关系。他一看见那个“底”就认为是“底下”,没有放在嘴里念一念。念一念很重要,凭着中国人的语感就能发现问题。对于初学写作的人,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生动,而是准确。其实,准确就是生动。大家不要追求离开准确的生动。准确和生动并不是两回事。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生动,否则,就会有很多流弊,就会引导学生追求漂亮的字眼,打好多没有必要的比喻,结果没有什么好处。(选自《谈谈写作》)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