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温暖的文字悄吟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节选)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王梦霞【我解读】被编排在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呼兰河传》,节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这是萧红在去世前两年写下的,当时她一个人在孤岛香港,带着“若是那时候能回到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的念想,以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寂寞的小城,回忆着已回不去的家乡。在这段节选文字里,她运用儿童的视角,编织着童年的梦幻,叙述着无邪的心曲,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描绘了祖父的后花园,将天真单纯与孤独寂寞相融合,写下了温暖而又苍凉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吟唱了“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曾说:“祖父,后园,我,这三样东西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可见祖父和后园于她的重要。因此,打开祖父的花园,走进园子的深处,就找到了解读《呼兰河传》的钥匙。这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丽花园。初读这篇文章,就仿若走进了一座五彩斑斓、趣意盎然、新鲜漂亮的大花园。花园中,“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园子里的天空是特别高的,白云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大榆树叶子在下雨时是会冒烟的。这里花开蝶飞,云舞霞落,无一不给人美好的印象。作者用儿童的眼光描绘出的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后花园,显得特别纯净、新奇、美丽,哪怕是极其寻常的事物,也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一种朴野的童真童趣。这是童心纵情飞翔的自由乐园。萧红用灵气十足、干净纯粹的孩子气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自由舒展的世界:“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萧红就仿佛是在空气中与你说话似的。说得率真而任性,甚至有些可爱的蛮劲。她用看似不加修饰的语言,将人性的真纯与自由、灵动与活力表现得异常朴素动人。这充满童趣的描绘,表现着自然万物自在自为的生存状态和无限的生机,突出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在这园子里,“我”可以跟在祖父后边玩耍。“我”拔草时“把韭菜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我”种菜时“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反将菜种踢飞了”。“我”浇菜时“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下雨了,下雨了’”。真可谓“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这里,踢出的是泥土,飞出来的却是快乐。喊出的不仅是“下雨了”,更喊出了对自由的渴望。这些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在自然中的欣喜、快乐、自由与舒展。这是灵魂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对故乡充满童真的描述,是令人心醉的,后花园的情结,也是让人心中充满温暖的。但是,看似轻松的笔调,却藏不住一份压抑和悲凉。课文开头“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似乎才是《呼兰河传》最深的意味。祖父是萧红童年惟一的呵护者,是祖父用灿烂的阳光驱散了黑暗,是祖父为萧红开辟了后花园这片乐土,是祖父用爱释放了孩子的天性,给了萧红温暖快乐的童年。当祖父死了的时候,萧红说“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当没有了家的萧红不断地经历着漂泊流浪,经历着感情的重创,饱受着贫困和病痛的折磨时,身心俱疲的她怎能不怀念故乡、童年,不怀念带给她无限快乐的祖父和后花园呢?可以想见,萧红是含着泪,微笑着看着她的小城
,带着对家、温暖和爱的渴望写下后园、祖父和童年的。这园子是孤独时可以温暖心灵的园子,是艰难时精神可以寄托的园子,是漂泊时可以安放灵魂的园子,是永远的精神家园。这篇课文,是一颗孤独寂寞的灵魂怀着浓郁的乡情,唱给童年故乡的歌谣。天真单纯与无邪,孤独寂寞与荒凉融合在一起,使之弥漫着别样的味道。【我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自由快乐的后园生活,感悟“后园”的丰富内涵。2.品味本文清新活泼、富有灵气的语言。教学过程:一、简要导入:童年,在很多人心里,就是一个“后花园”。那里有故乡,有亲人,它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它是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后花园,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比如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大花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二、拟写一个标题: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课文拟写一个标题,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文中的话。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在园子里尽情地漫步,感受“我”的童年。三、走进一个园子:1.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园子的特点,并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说一说。师范读第2-6节,引导学生感受园子的特点。小结:这里有色彩缤纷、翩然飞舞的大蝴蝶,有胖乎乎小毛球似的蜂子,还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大榆树,真是一座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趣意盎然、新鲜漂亮的大花园。2.走进一个自由的乐园。用一个词概括“我”在园子里度过的时光,请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品一品。重点品读第28节,充分感受园子的自由和诗意,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①一读第28节:自由朗读,就“你觉得应当如何读”进行交流。请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并选择一个片段朗读,其他同学则简要点评。②二读第28节:师生合作,用舒缓的语调带领学生读出文字的诗意。(师)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女)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男)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③将第28节改写,老师朗读改文,请生比较。倭瓜的藤蔓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玉米苗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明确:原文用四五岁的小女孩的视角看万物生长,全段洋溢着童真童趣,作者的语言灵气十足、干净纯粹,表现出一种可爱的孩子气。用11个“就”尽情表现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牵绊的生命状态。她这种看似不加修饰的语言,和作者描写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最为协调。自由纯净的文字流露的是自由率真、任性原始的天性。④三读第28节:师生再合作,用较为急促、欢快的语调读出后园的自由和惬意。(师)花开了,(生)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师)鸟飞了,(生)就像鸟上天了似的。(师)虫子叫了,(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⑤四读第28节:填空式朗读,结合创意续写。(师)花开了,(生)。(师)鸟飞了,(生)。(师
)虫子叫了,(生)……李子树愿意结几个李子冬瓜愿意长多胖,蚂蚱,蜻蜓,蜜蜂……过渡:快乐和自由是不怕罗嗦的,爱更是不怕被重复的。这种重复式结构在文中不止一处,还有第7节。师生合作读“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师读“祖父铲地”,生跟读“我也铲地”,师读“祖父浇菜”,生跟读“我也浇菜”。师读得急促,生也读得急促。“我”是怎么浇菜的?师生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读“下雨了,下雨了”一句:“大喊”,喊到“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女生先读“下雨了,下雨了”,男生再读,全体复齐读,一声高过一声。如果我喊“我好自由”,对面的土墙也会回答——(生大声喊“我好自由!”)如果我喊“我好快乐”,对面的土墙也会回答——(生大声喊“我好快乐!”)小结:这里没有黑暗,只有让万物健康漂亮的灿烂阳光;这里没有羁绊,只有一颗热爱自由的心灵在大自然尽情飞翔。这真是一个儿童的天堂,自由的乐园。3.走进一个精神的家园。过渡:这种快乐、自由源于谁?(祖父)①学习有关祖父的描写,主要抓住“笑”的细节,感受祖父的慈爱、宽容。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引导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语,然后师生合作朗读,男生读祖父的话,女生读“我”的话,师读旁白。②链接一段材料,理解祖父对萧红的爱。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过渡:我的童年里有冷淡可怕的父亲,有冷言恶语的后母,有会用针刺我手指的祖母,但幸好有祖父,是他以爱释放了孩子的天性,是他用暖融融的爱将我包围,让我拥有了温暖自由的童年。③齐读第1节,理解作者在看似平淡的文字里透出的淡淡的苍凉。将开头第一句改写成“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你觉得强调的重点有什么不同?明确:原文更强调了祖父,一座城因为一个人而温暖。作者不厌其烦地细数年龄,你读出了什么意味?明确:细数年龄,可见对祖父的熟悉和爱,这里有对祖父的依恋,希望能有祖父永远陪伴,也有对祖父无可挽回的老去的伤感。④屏显《呼兰河传》的结尾,师配乐深情朗读: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屏显作者写作的情感背景,生深情齐读:
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温暖和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新鲜漂亮”“一切自由”的园子,开始了漫长、曲折、艰苦的流亡生涯,她在贫病交加中极力挣扎,最后孤独地死在炮火纷飞的香港,年仅31岁。《呼兰河传》就是在她去世前两年写下的。整整12年,她再也没有能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齐读“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过渡:是的,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忘不了那蝴蝶、蚂蚱、蜂子,忘不了那高远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更忘不了祖父那孩子般盈盈的笑,但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回想园中的一切,她只能一个人在孤岛一遍遍怀想那已回不去的时光。她以含泪的微笑回忆着寂寞的呼兰河小城,将天真、单纯与孤独寂寞相融合,写下了这样温暖而又苍凉的文字。让我们再读这段。⑤五读第28节:读出深沉的情意,读出对祖父的眷恋,对童年的怀念,对自由的向往……在萧红的心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小结:这是孤独时可以温暖心灵的园子,这是艰难时精神可以寄托的园子,这是漂泊时可以安放灵魂的园子,这是永远的精神家园。四、重拟一个标题:祖父、后园、呼兰河小城……对于漂泊困顿中的萧红意味着什么?请带着新的感悟重新为课文拟写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这么拟。五、结束语:我常在想,萧红在漂泊寂寞中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为什么却在最艰难的时候,用她如此温暖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了洒满阳光的画卷?(投影)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这“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祖父的爱,成为了萧红凄凉人生中最亮丽的生命底色,她用散溢温暖和芬芳的文字告诉我们:人间可以有不幸,但爱永不缺少。注:《呼兰河传》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此稿所投栏目是“授业心经”板块中“我解读·我设计”栏目。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邮编225200邮箱:wangmengxia1975@yahoo.com.cnQQ:60525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