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推测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以意逆志①什么是“以意逆志”: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的方法:超越原意,推陈出新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知人论世①什么是“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1、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明确:2、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3、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②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以意逆志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知人论世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胡儿能唱︽琵琶︾篇童子解吟︽长恨︾曲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中,有一句诗提到白居易的两首长篇叙事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772-846),字,晚居香山,号,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在文学上主张“”,与元稹共同发起了“”,世称“”。新乐府运动乐天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香山居士元白
白居易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白居易28岁一举中了进士,44岁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35岁写的《长恨歌》。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琵琶行》。另著有《白氏长庆集》。
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播放《长恨歌》朗读录音回眸()凝脂()云鬓()骊宫()鼙鼓()霓裳()花钿()萦纡()龙驭()踌躇()马嵬()悄然()衾枕()临邛()玉扃()仙袂()迤逦()飘飖()凝睇()人寰()钗擘()检查预习——给下列红体字注音móuzhībìnlípídiànyíngyūyùwéiqiǎoqīnjiōngmèiyǐlǐyáodìhuánbòchóuchúqióngnícháng
☆解读标题☆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解读标题☆诗的题目会激起我们哪些思考?1、谁长恨?2、长恨什么?3、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4、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5、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结构梳理☆行文线索课文内容重色寻色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迷色失色思色访色
☆文本研读☆探讨一:这首诗是谁在恨,他们长恨的是什么呢?李隆基和杨贵妃,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李隆基和杨贵妃,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探讨二: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文本研读☆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借悲景烘悲情以乐景衬哀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玄宗之“恨”:睹旧景触伤情寓情于景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
探讨二: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文本研读☆玄宗之“恨”: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以行写情叙事见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探讨二: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文本研读☆贵妃之“恨”: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行写情,叙事见情以形写情,描写见情
为什么恨?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3、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提纲挈领统领全篇.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比.华清赐浴、不理朝政、专宠贵妃、兄弟列土、骊宫歌舞.唐玄宗迷色误国(重色轻国)乐极生悲.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也造成了李杨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
☆文本研读☆探讨三: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长恨”?恨之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荒淫逸乐安史之乱
☆形象总结☆李隆基贪色误国的昏庸君主痴心付出的有情汉子杨玉环害国殃民的红颜祸水真心为爱的痴情女子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令人回肠荡气。而诗人笔下的杨贵妃不仅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
☆主题探讨☆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恨归何处)一、讽喻说二、爱情说三、双重主题说
☆主题概括☆一方面,诗人的长恨是对作为君主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二人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荒淫祸国的叹恨。唐玄宗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憾事,诗人以这个爱情悲剧劝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戒,不能再重蹈覆辙,引来千古遗恨,表达了对作为帝妃身份的李杨二人的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衰落的叹恨。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了李杨二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表达作者对作为普通情侣身份的李杨二人爱情凄凉结局的无尽怅恨。可以说本诗的主题既有批判,也有歌颂。
总结内容长唐玄宗之恨杨贵妃之恨白居易之恨恨君王不能保红颜恨晚年孤苦无知己恨天生丽质终被弃恨天人相隔两渺茫恨大唐江山好色误恨有情人难成眷属
☆拓展延伸☆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一首《潜别离》中。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拓展延伸☆潜别离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