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恨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长恨歌》

ID:913267

大小: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宋诗词鉴赏课程论文——浅谈《长恨歌》之“恨”10级应用物理学02班李锐 浅谈《长恨歌》Z“恨”《长恨歌》是白居易极为有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每当我们拿起这首诗,我们会有感于这段动人的悲剧爱情、会细心斟酌这富有魅力的艺术特色、会深深思索为何要恨?又为什么是“长恨”?口居易到底是想要表现“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还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全诗的核心围绕一个“恨"字展开,我们该怎样去理解这个“恨”字,下面我将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个“恨”的理解。“情到深处便为诗”,一首好诗一定是作者内心深处最真实情感的流露,一定有着一种对生命的感发,倘若没有这一点,绝称不上好诗,更不可能被称为“千古绝唱”,再好的词句,再美的韵律,如果没有感发,那不过是给一具尸体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是没有活力的。因此,我猜想作者能发如此之感叹,一定是“吾手写吾心”,有着口己最深刻,最触动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口居易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而作。仙游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的西边,作者当时正在鑿厘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他与友人同游此地,深受感触。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当作者站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最先触动作者内心的•定是作者自己的爱情体验,就比如当我们刚经历失恋后,看到一对相爱的恋人幸福的样子,心里一定不会是平静的,那种 苦涩、酸楚的感情一下子就会涌上心头。此刻作者也经历了自己爱情的不幸,再加上自己身处在这个安史之乱之后风南飘摇的大唐,兴也玄宗,衰也玄宗,自然而然会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满怀感叹,缘何会很?我们需要先从作者的爱情经历去思考。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自己小4岁的女孩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俩人自小一起玩耍,形影不离,青梅竹马。到了19岁,俩人开始相恋。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于是恳请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封建思想沉重的母亲,因不是门当户对,拒绝了。无奈之下,作者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白居易回长安作官,再次恳求母亲,但是,母亲同样还是拒绝了,并且全家迁离,不再让他们见面,从此两人的婚姻无望了。作者的爱情带给了他深深的伤痛,面对着爱情的失意,面对着支离破碎的国家,面对着这个写着爱情故事的地方,“弄玉和萧史”、“玄宗和贵妃”、再加上白己,《长恨歌》应然而出。我想,此时此刻作者心里一定不会是会充满愤恨的。所以,从这一方面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同样也是作者自己爱情的真实写照,《长恨歌》的恨应该是对这段动人爱情的惋惜和同情,其屮也包含着自己内心的苦涩。另外,这个“恨”也可能是作者心中的一种遗憾。唐玄宗和杨贵妃这段传奇的爱情最后的结局却让人悲叹,一个大唐帝国的皇帝、那个缔造了开元盛世的伟大帝王、九五之尊啊,可最后面临着逃亡的命 运,此时此刻就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是为叹息啊。更何况作者自己,面对着相爱却无法相守的悲剧,也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惋和失望。这种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心里的痛惜之情悄然流露。因此,“长恨”代表着深深地思念、惋惜应是比较合理的。再者,这个“恨”也有可能传达出作者心中的幽怨之情。在经受了爱情的沉重打击,经受着山河破碎的心痛,“怨”也是情理Z中的。他怨这个封建礼教摧残了自己的爱情,他怨自己的母亲活生生地拆散了他们,他怨“世情薄,人情恶”,所以这最可能是作者心里那种无奈的埋怨。再由于,在古代这些文人屮,他们“忠君”、“孝悌”思想根深蒂固、作者心里的情感不会像中国人一提起叫日本人一样,那种无比的愤恨。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八位皇帝,也就是说,他生活的年代是悲惨的、不幸的,朝内君主更替、宦官误国;朝外藩镇割据,江山飘摇。在这样的环境下,白居易自小刻苦读书,怀着一颗忠君报国的热心。27岁考上进士,开始了11己的为官生涯,辗转几次又继入朝为官,在此期间,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由此可见,作者并没有对自己的国家失望,没有对自己的君主愤恨不满,没有对社会厌恶而避退,相反是积极入仕,报效国家。所以《长恨歌》也自然不会有对政治的不满,对君主的怨恨之情了。《长恨歌》是作者讽喻题材诗的代表,再比如《卖炭翁》也同样是一首讽喻诗。“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像牛头充炭值”,这是作者对唐末官场腐败,欺压百姓的黑暗社会现实的披露, 这是作者诗风的体现。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的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为道,言而文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因此长恨歌与社会政治相关联,写的意激气烈、直而切、朴而实。这也正是作者新乐府诗倡导的标准,这是文学的精华。另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哪敢用这样言辞犀利的文章去讽刺统治者呢?除非他不想活了。因此《长恨歌》之恨不会落在批判君主政治上,也不会有呵斥唐玄宗的荒淫,对现实的抨击之意了。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在此看来,唐玄宗给了他如此高的评价,可见《长恨歌》之恨更不可能是对李唐皇室的讽刺和不满了。《长恨歌》这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所传达出的意味值得深思体会,总体來说,我认为这个“恨”包含了作者极其复杂的内心情感。《长恨歌》之恨到底还有那些更深层的意义,这需要我们人家共同去探讨,去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体会,才会得到更中肯,更全面的认识。注:参考文献L百度百科…白居易2.《唐诗三百首》3.《叶嘉莹说诗稿》 2012年5月24日第三次修订致老师:老师好,我一直比较喜欢汉语言文学,但一宜没有机会听到这些课程,现能有幸选到唐宋诗词鉴赏这门课,我非常的高兴,因我实在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却缺几次课,特向您表示歉意。现在感到挺可惜的,转眼选修课已经结束,这是我的作业,这篇稿子是我反复修改Z后定下的。因我水平有限,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查阅大量资料,来最好的完成这篇论文,文中一定避免不了会出现不少的错误,希望老师能够加以批评指正,谢谢老师。李锐2012/5/2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