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恨歌》的叙事艺术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长恨歌》的叙事艺术

ID:913578

大小:6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南大学本科课程论文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姓名:姜瑶学号:2009160122课程:任课教师: 浅谈《长恨歌》的叙事艺术她用众多的作品来证明她的才情,她依靠开阔的视野来驾驭多种生活经验和文学题材,她在多变的风格中保持着创新的活力。她,就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性作家——王安忆。在她众多的小说作品中,《长恨歌》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融入了作家对于生活和生命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一种令人着迷的审美体验,为读者“展露了一处人生的此岸,一群‘单纯’而‘不洁’的人们,一份琐屑而意念浮动的日子”。【中国当代文学史P311】在我看来,《长恨歌》就像一朵盛情绽放的罂粟,有毒,但美丽且真实,忧伤,却说不出好坏。本文通过多个角度来分析《长恨歌》的叙事艺术,进一步探究王安忆的创作特点,一窥女性文学的魅力和光芒。一、叙述人这里的叙事人并不等于真实的作者,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如果把叙述者与作者混为一谈,我们就很难把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理想、想象力与作者的实际道德、人生态度分开来,势必会混淆故事叙述与日常话语叙述的区分。”[1](P4)比如在《长恨歌》中,王安忆采取的叙事策略是:让叙述者作为故事内叙述者发挥作用。而这里的叙述者就是指的处于王安忆创造的文本环境里的叙述者,他可以洞察一切,然而这并不能说叙述者就是作者的直接出场,只是作者创造的一个讲述故事的人。在《长恨歌》中,我们可以发现王安忆采取的是一种客观的全知型的叙述角度。这种叙事角度让叙述人成了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操控者,“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私,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3](P188)在这种类型中,叙述者以介绍者的身份出现,但是并不直接登场亮相,在故事中发表话语、感想或者议论。叙述者存在于人物之中和人物之外,但是并不随意介入叙述,也不具有某个角色,而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讲故事。王安忆将《长恨歌》中的叙述者作为故事的旁观者,是对于不关己的一件事情的叙述。也正是因为如此,叙述人才得以“全知”。比如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就依托于叙述人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上海这座城市中的一些现象,弄堂,流言,闺阁,鸽子,从而为下文打下基础。但是,这种全知型的视角,并非会使叙述者离开细小具体的人物和情节,相反,王安忆借助“全知”的性能,更近一步地揭示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情节发展。在这种细腻的描写中,读者反而更能体会到小人物和小事件之间的不同,更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王安忆运用客观的全知的叙述视角,使小说的叙述自由灵活,人物和事件都得到最全面最广泛的表现。在此基础上也保存了小说内容的真实感,既让读者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人物和事件的广度和深度,又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新的创造。二、人物在《长恨歌》中,叙述者很少离开人物而直接展开评论,几乎所有的观点都是通过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表现出来的,因而人物在这里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物的直接塑造1、外貌描写在《长恨歌》中,对于王琦瑶的外貌描写,王安忆并没有采取集中而深入的方式,而是在文中根据情节的需要穿插进去的。这是因为在叙述中加入外貌描写的作用也只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加入大段长篇的描写,反而显得累赘和失真。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只言片语来捕捉。在第一次试镜时,作者通过导演的内心告白来表现王琦瑶的美:“王琦瑶的美不是那种文艺性的美,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客堂间里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她不是兴风作浪的美,是拘泥不开的美。她的美里缺少点诗意,却是忠诚老实的。她的美木是戏剧性的,而是生活化,是走在马路上有人注目,照相馆橱窗里的美。从开麦拉里看起来,便过于平淡了。”王安忆并没有细致入微的刻画王琦瑶的相貌,眼睛鼻子嘴巴的大小方圆,读者并不十分清楚,但是,王安忆却通过比较,让读者了解到,王琦瑶具有一种并不惊的朴实的美。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思想,即王琦瑶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独特的个人,而是象征了一群人,所以作者才会在第一章中写出各种各样的王琦瑶。2、心理描写王安忆在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时,特别重视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时通过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来表现性格,有时则通过无言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通过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个性和理想是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心理描写中,人物的矛盾、挣扎、悲观和希望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程先生想要追求王琦瑶的那一段中,大多是由叙述人叙述王先生心理的文字,在程先生眼里,他的那些追逐者“坐在照相机前,眉目传情,全是对了一架机器,冰冷的,毫无人情味”。而王琦瑶却不一样,她“是马路上成群结队的女性中的一个,唤不起创作的灵感。可每当他拍完一张,却都觉得有一点新发现,是留给下一张去完成的,于是一张接一张的便没了头。直到最终,他依然还觉得有一个没完成”。在叙述中,人物好像在进行一场自白,而我们则成了他的听众,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这些文字中体会到人物的想法与期待。整个情节似乎都在人物的心里进行,自我的诉说更使诗歌真切感人。(二)、人物的间接塑造1、话语《长恨歌》中的话语大多是信息型的,目的在与传递信息,然而话语也对人物的塑造产生作用。并且,王安忆笔下的叙述者对于人物的话语,大多以保持原状,或稍加变动的方式做引述,而不是由叙述者出面讲述。因而,人物性格特征就可以通过对话得以体现,或者说,是对话揭示了人物的特点,而这种对话不仅包括对话的内容,还有对话的风格。通过对下面这段话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个问题:“他(导演) 说瑶瑶,你还是求学的年龄,应当认真地读书,何必去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说我并不是有心想去竞争,不过是顺水推舟,水到渠就成,水不到就不成的。导演说:瑶瑶你是受过教育的,应当懂得女性解放的道理,抱有理想,竞选"上海小姐"其实不过是达官贵人玩弄女性,怎能顺水推舟?王琦瑶说:这我倒有不同的看法,竞选"上海小姐"恰巧是女性解放的标志,是给女性社会地位,要说达官贵人玩弄女性,就更不通了,因为也有大亨的女儿参加竞选,难道他们还会亏待自己的女儿不成?导演说:那就对了,其实为的就是这些大亨的女儿,"上海小姐"是大亨送给他们女儿和情人的生日礼物,别人都是作的陪衬,是玩弄里的玩弄。听了这话,王琦瑶却变了脸,冷笑说:我倒不这么想,在家全是女儿,出外都是小姐,有什么她是我不是的,倘若真是你说的那样,我就是想退也不能退了,偏倒奉陪到底,一争高低。”从对话的内容来看: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导演和王琦瑶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的,这就为我们理解人物提供了新的线索。从对话的风格来看:“应该”“何必”“不过是”等诚恳劝诫的用词和“不是”“倒是”“不能”等简单不屑的回答,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我们就可以看出王琦瑶这时的冷漠和成熟,对于导演的话,“王琦瑶如风过耳”,人物的性格就在对话中被表现了出来。讲话的内容可以直接提供给我们关于人物的部分信息,然而人物的话语风格也会为我们了解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特征甚至感情状态提供重要依据。2、行动一个人的品行要通过其行为来展示,行为是人物品行的展示,在揭示人物方面,行为的作用并不亚于语言。人物的动作描写在《长恨歌》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现,特别是诗中对部分细节动作的刻画,显示了王安忆杰出的语言魅力。例如,“王琦瑶走远,头也不回”,体现了人物的冷漠和决绝;“程先生的心全在王琦瑶身上,可惜分不出嘴去,又不敢送出目光去”,体现了人物和害怕和羞涩;“望了她羞红脸的样子,李主任又一次浮起了微笑”,体现了人物的从容和和善。这些行动不仅是筑构情节的材料,同样也是对人物的完美塑造。3、环境在《长恨歌》中,王安忆加入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她从女性的角度来对民间的风景进行记录和诠释。“女性作家对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其熟稔敏悟,其牢记于心,其长于表达,是男作家望尘莫及的。”【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研究p185】王安忆在《长恨歌》的第一章就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上海的极具特色的精致,给读者留下一种世俗,躁动,不安分,不自由,又带有淡淡伤感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延续到了王琦瑶的身上,因为她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一、情节结构如果说人物是叙事的灵魂,那么情节就是躯体,它是由一系列时间按照时间顺序有组织、有次序的组成的体系。黑格尔认为情节应“表现为动作、反动作和矛盾的解决的一种本身完整的运动”。因而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在《长恨歌》中,叙事的情节看似简单,从起点到终点都是围绕着王琦瑶这条主线发展的。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粗线条”,才使得情节中时刻存在两种力量的对抗与碰撞,这种对抗可以产生于两个人之间,也可以是一个人同他自己的内心之间;可以产生于两种不同的制度、习俗或观念之间,也可以是个人同超自然的力量之间。也唯有这样才能激发起读者的兴趣和感情投入,同时赋予事件以意义。王安忆对于这种细小的情节,细小的矛盾的描写几乎是铺天盖地,密不透风的。但是,在情节的安排上,王安忆又是讲究层次和逻辑的。王安忆并不会按照线性的规则简单地交待一个人物的主要言行,而是在行文的过程中,加入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自由随意,奔放自流,有时甚至会出现许多“旁支”。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琐碎的文字是多余无用的,相反,正是这些缜密细微的描写,才汇聚除了人物的风貌,铺陈出了环境的底色。 除此之外,王安忆的情节描写,也是由表层指向深层的。她笔下的生活表象,往往是带有寓意性的,象征性的,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表面,就没有办法理解更深层的意蕴了。王安忆的文字总是温柔细腻又平静婉转的,只有当我们细细品读时才能发现其中的玄奥。王安忆,她凭借着自己的平民意识,在小说创作中始终坚持着世俗化的倾向,她用平民化的叙述,来展现平民的世界;她始终以一种坚强执着的姿态,快乐地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向往;她从未归属于任何一个流派,但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小说思潮中,都从未失去过自己的声音和光彩。关于这样一位平凡而独特的女作家,我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参考文献:[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P252[2]王安忆作品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3]胡山林.文学欣赏导引.[M].河南大学出版社,P188)[4]胡山林.文学欣赏导引.[M].河南大学出版社,P190)[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P277)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下册郑克鲁主编《王安忆作品集》诗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诗学——文艺形式通论》达维德·方丹著陈静译《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亚非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文学欣赏导引》胡山林编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研究李彦萍著中国工程出版社2007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