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长恨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学语文长恨歌

ID:913596

大小:64.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白居易生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能辨声韵,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二十九岁中进士,四十四岁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官终刑部尚书。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在文学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诗人:白居易、元稹等•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李杨之恋: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璬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四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法号“太真”,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錡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年,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解题:长恨歌谁恨?李隆基和杨贵恨什么?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概述各部分内容:•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不重生男重生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骊宫高处入青云……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此恨绵绵: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寻常,好像故事原就该从此写起,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玄宗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重色思倾国”,诗家一语,褒贬立见。李杨悲剧以及安史之乱、后文长恨,都是由此而来。一朝选在君王侧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而玄宗已经56岁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 .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回头顾盼,秋波流转。嫣然一笑,有千种娇态,万种风情。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3、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柔细黑发似云,娇丽容颜如花。金质底座上用金银丝屈曲成花枝形状,上面有金、银、翡翠等做的花、鸟、兽等装饰,缀以珠玉,插在发上,随步而摇,显出婀娜轻盈之态,故曰“步摇”。如此佳丽,如此良宵,还谈什么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侍候宴饮没有闲暇之时;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佳丽虽三千,三千人的宠爱却只在此一身。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玄宗对杨玉环的极端宠爱,这也是下文悲剧之因,对比之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唐玄宗时歌谣:“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楣”,门户上的横木,古时显贵人家门户高大,因以门楣称门第。因杨玉环一人被册封为贵妃,满门荣耀,富甲天下,使得天下做父母的人都重女而轻男。从侧面描写专宠之影响。4、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5、直接造成恨的原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小结)第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在他们缱绻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中国一个最辉煌最伟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此一蹶不振。怎么表现恨?入蜀道上: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借景抒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渔阳是安禄山属地,鼙鼓是古代军中大鼓小鼓。叛乱的战鼓惊天动地,打破了歌舞升平实藏危机的气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资治通鉴》:上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国忠走,追杀之。上杖履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上曰:贵妃深居,安知国忠反谋?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不管是被缢死还是被乱军杀死,她的确是死了。当了四十年的皇帝,到头来还是保不住自己的女人,不知当时的玄宗,内心有怎样的惊涛骇浪,又是否有过后悔与自责?而当时的玉环,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踏上那奈何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秋风萧瑟,秋景凄凉,秋雨断肠。行宫见月,往昔一对,如今月下只得一人;夜雨闻铃,凄凄惨惨戚戚。以行见情,触景生情。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唐肃宗至德二年,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时局好转,圣驾回京路上又走到这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第二部分小结: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贵妃死后,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凄恻动人的语调,通过行动描写和景物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归途的思念:于乐事中写悲情,愈见情悲。旧地重过,玉颜不见,故而踌躇,叙事见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何止?物似亡人时时忧,无语只泪流!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唐肃宗上元元年,宦官李辅国挑拨玄宗和肃宗的父子关系,把玄宗迁到甘露殿幽禁。以玄宗居处的荒凉和寂寥,烘托追念杨贵妃的伤感气氛及凄凉境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屋顶上的瓦一俯一仰,构成一对,故名。“翡翠衾”,绣着翡翠鸟的被子。唐玄宗于天宝十五年六月离长安奔蜀,次年十二月回长安,历时一年半。死别经年,就连梦中那虚幻的安慰都没有,何其凄凉哀婉!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第三部分小结: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太真外传》:“有道士杨通幽自蜀来,知上皇(玄宗)念杨贵妃,自云有李少君之术(招魂之术)。上皇大喜,命致其神。”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好一个痴心汉!天上地下,处处搜遍,但是芳踪渺茫,无处寻找,已是行到水穷处。想来没有哪个女子会不被这样的痴情感动,不过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云鬓顾不得梳理,花冠来不及扶正,就那么带着惊喜、怀着哀婉、携着凄怨,一路奔出来。焦急与迫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第四部分小结: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最终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中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中的日月这么漫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更何况是在那孤寂凄清、没有人味的仙山冷宫?前情后景,往昔今夕,真个是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天人之隔与坚定的爱恋相比算得了什么呢?相信我们终将有再见的一天!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恐怕皇怀疑不信,“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托物寄情。叙事见情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长生殿的私语海誓吗?不管上天入地,我们都要在一起!写到这里,本来算一个给人以安慰的“准圆满”结局了,但作者偏偏又来了个“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谁恨?恨谁?为什么恨呢?“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本诗主旨:讽喻说: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爱情说:把唐玄宗当凡人写。爱情说: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讽刺不是主旨,这一爱情悲剧才具有典型意义。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双重主题说:既是皇帝又是凡人。一方面讽刺他们荒淫无度,一方面对其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概括主题诗歌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诗歌形象地叙述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惋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艺术特点:-. .①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②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③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韵译】: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评析】: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 .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