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 鹭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白鹭》的作者郭沫若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美丽色彩和优雅姿态,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一篇佳作。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架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借助阅读实践,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陶冶审美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真正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2.白鹭的相关视频资料、作者资料。学生准备:搜集白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导入:课件出示白鹭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认识白鹭。2.板书课题。3.生齐读课题,师指导读好“鹭”。4.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资料,简介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视频资料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二、检查预习,成果交流1.读准字音。(1)指名说说生字读音上的注意点,并领读。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嗜、朱、哨、韵”等字,正音:“宜”读yí,不读yì。(2)齐读词语。2.小组合作: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互相正音。3.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白鹭资料:白色,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4.想一想:作者介绍了白鹭的哪些方面?(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预习交流时间,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学会了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想一想:(1)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2)“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什么意思?2.你认为哪里写得精彩?在你认为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出你的理解。3.再读课文,小组交流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4.教师总结课文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生动描绘白鹭钓鱼、望哨、低飞三个生活图景,给人们美的享受。第四部分(第9~11自然段):白鹭本身就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5.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方面总结出白鹭的精巧、韵味无穷。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为课堂中合作、探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2.重点指导“鹤”“嫌”。(1)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鹤”左右比较均匀,“嫌”左窄右宽。(2)这两个字的笔画都比较多,要注意笔画的避让。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4.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田字格里的生字。5.鼓励学生自己书写。(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问题。(2)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6.投影反馈。生生互评,再练习。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第二课时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2.在作者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是什么?浏览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3.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白鹭的精巧,白鹭的韵味。设计意图: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充满诗情画意。回顾全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他们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怀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白鹭精巧、韵味无穷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圈出关键字词,在旁边批注。2.感悟白鹭的精巧。
(1)课件出示句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①精巧在颜色:雪白、铁色、青色。②精巧在身段:流线型结构。(板书:颜色 身段)(2)课件出示句2: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①课件出示图片,看图对比理解:素——白;黛——青(或黑)。②图文对照,再读一读文字,说一说:你还能想到什么词?(颜色和谐、恰到好处、完美无缺、完美无瑕)(3)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板书:适宜)(4)引读第3自然段:它这样精巧,与它相比:教师引读要有激情,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读文,感受意境,体会情感。白鹤——朱鹭——苍鹭——(5)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感受白鹭的精巧。3.感悟白鹭的韵味无穷。(1)默读课文第6~8自然段,想象画面。给文中的三个画面各拟个题目。(钓鱼图 瞭望图/望哨图 低飞图)①自由朗读,把自己喜欢的画面多读几遍。②学习小组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怎样的感受。(2)交流白鹭“钓鱼图”。①为什么不用“捉鱼”“叼鱼”?(一个“钓”字写出了白鹭的悠然自得的姿态和优雅垂钓的情景。)②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3)交流白鹭“望哨图”。①理解“嗜好”。白鹭的嗜好是什么?(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说
说从哪里能看出这是白鹭的嗜好。(每每)②想象:你觉得白鹭在瞭望什么?③教师简单介绍写作背景:作品写于抗日救亡时期。由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作者只能写一些简单的文章,借歌颂纯洁的白鹭来抨击丑陋的国民党反动派。④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4)交流白鹭“低飞图”。①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白鹭傍晚时分在天空中飞翔的画面。②说一说:你想到什么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③用课文中的词语形容白鹭的心情。(悠然)4.小结:是的,白鹭是一首诗,诗中有垂钓的优雅、望哨的悠然、低飞的惬意。怪不得作者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值得我们反复品味。5.有人说白鹭美中不足就是不会唱歌,作者怎么认为?6.体会用词的准确。(1)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实在”能去掉吗?为什么?预设:不能。它表达的感情比开头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要强烈得多。经过一番描绘之后,作者认为白鹭实实在在是一首诗,有诗一般的美,有诗一般的意境,用“实在”一词表示不容置疑。(2)为什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预设:“韵在骨子里”指白鹭的美是由内而外的,令人回味无穷的,不易被人发现的,它的美只暗示给观察细致入微的人。7.出示白鹭的图片,运用下面句式,说说自己眼中的白鹭:在我看来,白鹭实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三幅图画,充满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字词,进行品味,从而感悟白鹭的精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真正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精巧。出之于口,入之于心;补白想象,感受白鹭的悠然自得。在激情朗读中读出白鹭的韵味、作者的心境,读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三、回顾全文,拓展延伸1.指名朗读第1和第1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引导学生关注开头、结尾,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3.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4.4人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好白鹭的。5.拓展阅读有关白鹭的其他文字。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要有大语文观,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课本内容,还要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储备。四、布置作业,拓展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2.小练笔: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意图:小练笔的作用就是把课内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地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学反思《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本课以下几点做得较好。一、读中感悟,以读促悟。散文的特点是: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繁琐的解析不仅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反而把课文肢解了。首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感悟作者的优美语言,从而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其次,在朗读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白鹭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二、填补文章想象空白。文章如诗一样的语言,在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作者描绘白鹭时这样写道:“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在学习这段文字时,我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我很佩服这只白鹭,因为它站在小树绝顶,还很悠然。”“我觉得这是一只能珍惜晴天的清晨,能珍惜明媚的阳光,懂得生活的白鹭。”“我觉得白鹭有和其他鸟不同的嗜好。这是一只洒脱的白鹭。”……学生将白鹭的个性特点说出来了。在指导朗读后,我让学生想象:它真是在望哨吗?它望到了什么?“
也许它是在——享受生活。”“也许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清晨那大自然的风光。”“也许它是在——享受阳光。”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对白鹭的悠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