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这篇课文,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组课文都是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啊!跟着小编一起来感受一下《落花生》的教学设计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1、能正准认读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2、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和对比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出做人的道理。3、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生猜)2、对,是落花生。(老师板书:落花生出示落花生的图片)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它?指名介绍花生。3、“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呢!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4、指名回答(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5、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过渡: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呦,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1、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两行词语:半亩茅亭榨油分辨;吩咐尝尝便宜石榴)指名读一人一行,第二个同学读第二行时,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1)指名生读。(2)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3)师总结:这四个词语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师范读、(4)生齐读。2、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1)生读。(2)师评价正音,(课件中“空地”“开辟”“种花生”“买种”“播种”五个词语变为红色),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3)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后齐读。3、请看第三题,比较朗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1)生自由读句子。(2)生谈发现:前面的句子用的是“后园”,后面的句子用的是“后院”。(3)师引导学生弄清“院”和“园”两者的区别。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啊!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的眼睛里了?2、生回答。
3、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1)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2)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3)生交流答案。(4)师引导并小结: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心情如何?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5)指导朗读。①谁能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②谁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吗?③生再读。有进步就值得表扬,掌声鼓励一下!④让我们带着惊喜的心情一起读一读。4、最后一句读后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提示一下,标点符号。(1)指名生答:发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是逗号,而不是顿号。(2)师点拨: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逗号。如果你们在写作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5、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收)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1)生回答:尝花生议花生。(板书:尝议)(2)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3)生回答。(4)师点拨:重点的部分,作者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简略,这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写作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板书:主次分明)这样的写法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5)生答师引导,让学生懂得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清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渡:下面我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一家人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预设(一)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也来了?1、父回家那不是应该的吗?问题在哪儿?2、父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可是作者却说父来了在很难得。猜猜是什么?3、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4、生交流。5、(件出示背景介)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的介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那个时候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做知县,平时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在得。6、让我着父的敬意来读一段。渡:是的,父亲和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样爱孩子。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二)父,花生的好很多,有一最可贵。个可指什么?1、(件出示温馨提示:1.先默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2.写完后可以在小内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2、交流(1)生读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就生爱慕之心⋯⋯”(2)你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3)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4)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父亲其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用直线和曲分别标出描写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生特点的词语,好后,对比着读一,这样对比有什么好处?
(5)师小结并指导朗读: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这正是父亲为什么说它最可贵的原因。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过渡: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1、生回答: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2、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他同学是怎样理解的?4、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课件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1)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一生读)(2)什么是体面?(3)讲体面有没有错?(4)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①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呢?②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③师小结: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生合作)④师补充:老师也想举个例子(课件出示许地山的资料)。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课件出示,生齐读: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5、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指名生回答。
6、总结写作方法: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这篇课文,作者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组课文都是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啊!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段落。2、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板书设计落花生种收尝议主次分明朴实无华借物喻人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