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论文

ID:914291

大小:14.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实在地教语文,让课堂回归本色永和新实完小:沈向文   一直以来,我总是在思索:语文课应该怎么上?我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一次培训时,湖南一师附小校长余宪老师提出的本色语文观点令我豁然开朗,深以为然。从此我开始了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我想,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应该回归语文本色。现结合《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谈谈我的一些想法。《落花生》这篇课文是许地山先生回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种花生,收获花生后与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从文中父亲所说的话中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要做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文字朴实易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好文章。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激趣导入法,从课题入手,以猜谜语导入,紧接着,设置悬念“许地山为什么要取落花生这样一个笔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猜谜和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重视自读自悟。读,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多读,力求做到课堂上书声琅琅,体现语文课的本色。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有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教师引读等多种方式。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将引导学生抓住“居然”这个词,理解、体会作者一家收获花生的意外、惊喜,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段话;再如教学“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段时,我将引导学生着重注意“只”、“体面”这两个词,多次引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通过这样一遍一遍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感受到蕴涵的哲理。三、突破重点难点。毫无疑问,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特别是父亲对于花生的两处议论。教学中,我把“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把“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作为难点。怎样突破重点难点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在理解课文第10自然段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1)那天晚上都有些谁议了花生?花生的好处有哪些?(2)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呢?请在文中找出来。 在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后,我让学生把课外收集到花生的好处与同学分享,然后用课件向同学展示一个知识链接,让学生了解更多花生的用处,为后面的学习理解打下基础;在学生找到父亲第一处议论花生的话后,我用课件把这段话显示出来,朗读后提问: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说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生长特点作对比,以突出花生特有的可贵之处,这并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没有用处,果实埋在地里还是挂在枝头上是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决定的,跟好与不好没有关系,父亲不是要贬低桃子、石榴、苹果,而是通过这样对比来体现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此基础上提问:在当今社会,你是想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想做像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接着品读父亲的第二处议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后面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设计中,我将着重抓住“体面”和“只”字,通过多次教师引读,让学生理解外表美也是一种美,体面还是要讲的,不需要外表美的认识是不对的。关键是,如果只讲外表美,不用知识武装头脑,不提高能力和道德品质也是不足取的。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人才,当今社会“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这两种人都需要。至此,课堂开始设置的悬念“许地山为什么要取落花生这样一个笔名呢”也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四、恰当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这堂课的设计中,我围绕“说说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具有落花生品质的普通人,(如警察、老师、清洁工、护士等)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情感的熏陶。五、注重写作指导。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代表作,课文内容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在设计中,我注重了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如:学生懂得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后,我设计了“连一连”的习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像粉笔、春蚕、扫把、小草、石灰这些常见的事物,其实都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初步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下节课的小练笔做准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一堂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文本、体悟文本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文课应力求做到“三实”:平实——平平淡淡教,扎实——扎扎实实教,朴实——简简单单教,让课堂回归语文本色,实实在在地教。我们的教学应该朝着这个方向探究前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