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5落花生贵港市港北区贵城县东小学李晓娟一、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它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3)领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并且进行小练笔训练。三、学情分析⑴《落花生》篇叙事散文,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含义。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认真圈画、反复朗读、仔细品味等方法,品味语言特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作者重点写的?2.师:“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议花生”的部分。二、学习第三部分。二、学习第3-9自然段1.生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是怎么议花生的?2.(出示幻灯片)分角色朗读3.你觉得孩子们说花生的好处,说得对吗?师小结:孩子们这样说花生的好处是正确的,这是他们从表面上说花生的好处。4.可是父亲对孩子们的回答满意吗?请你仔细读读课文,看看父亲是怎么说的?三、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1.出示幻灯片,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说话2.
父亲拿花生跟什么对比?意途是什么?(突出花生的可贵品格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赞花生)随机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赞花生3.出示幻灯片,齐读父亲的第二次对话,理解句子的意思。4.你认为什么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花生的这一特点跟全文的思想内容有什么关系?(板书:不好看很有用)5.听了父亲的两次说话,孩子们有什么收获?齐读第13自然段。6.理解句子的意思,感悟期中的道理。师小结:父亲这两处说话,表面上是说花生的品格可贵,赞美花生,实际是叫我们学习花生,做具有花生品格的人。(板书:道理学花生)7.齐读第14自然段。8.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1)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深深地印在”)9.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四、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五、课文主要写谈论花生的好处,为什么还要写前面的第一第二两段?
(因为种花生才有花生的收获,收花生才能过节,因为父亲来了,才能有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第三段是父亲教育我们的经过和结局。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六、朗读全文,谈谈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生交流收获。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感悟学习方法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八、作业:说: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请你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写:选择身边一种事物写一写。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风里来雨里去的邮递员……九、板书设计一、种花生、收花生二、尝花生好处:美味、榨油、便宜三、议论花生赞花生(借物喻人)特点:不好看很有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花生)十、教学反思根据课文特点,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最难的是: 在如何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父亲说的那段话。我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本意,在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我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由于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充分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通过联系实际,学生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等,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另外课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详细写了“议花生”,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我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裁减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总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这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从而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