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任桥中心小学程曼丽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分清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任何文字,却处处充满学问;书上没有作者姓名,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二)复习回顾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现代作家许地山先生小时侯的一个生活片断。(齐读课题)请大家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板书)
2、师:通过学习课文的前两个部分,许地山一家对生活的热爱让大家感到十分意外,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生,分明收获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表达“我们”一家收获之后的喜悦。(三)就句质疑:1、师:同学们看课文插图,许地山一家在茅亭里高兴地过起了收获节。可是课文中有一句话却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师读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师:齐读这句话,有没有让你觉得意外的地方?2、预计学生提问: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实在很难得”?3、引导解疑:(1)生猜测。(2)师:你们的猜测完全在情理之中,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实在很难得”?老师给你们解释一下:许地山的父亲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整天忙于公务,难得与家人一起。所以,课文中说——“实在很难得”。师:父亲从百忙之中抽空与家人一起过收获节,只是为了品尝家人种的新花生吗?(四)、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议花生”部分,想一想在品尝花生的过程中,“我们”议论了一个什么话题?是怎么议论的?2、学生汇报:味美、榨油、便宜你还知道花生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由说对花生的认识。)师小结:文中的几个孩子和你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所指出的却是花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3、(学习父亲说的那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一齐读句子,思考:哪些词写出了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鲜红嫩绿、高高的)(2)、师:是呀,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果实颜色艳丽,是那么引人注目,读读句子:“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理解“爱慕”)想一想:它们高高地挂在枝头,仿佛在说: 师小结:它们都有值得炫耀自己的外表。(3)、我们再来找找描写出花生特点的词有哪些?(埋在地里、矮矮的) (4)、可是,父亲却认为这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最令人敬佩、赞扬的地方。(5)、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说的这段话,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花生的可贵之处吗?(6)交流点拨:默默无闻 不图虚名朴实无华 无私奉献 脚踏实地…… 师小结:文中的父亲读懂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我们也读懂了。原来,花生的可贵之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虚名的品格。(板书:默默奉献不图虚名)(7)让我们带着对花生的赞美,再次读一读父亲的话。(8)教师小结:父亲将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更加突出了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看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表达,就能对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起到强调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说话和写作时,也可以学着这样去表达。(9)父亲这段朴实的话里充满对花生无比的赞叹,让我们再来品读吧。(齐读)4、师过渡:难道父亲仅仅是想赞美花生的品格吗?我们看父亲接下来是怎么说的。(1)找出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学生齐读,谈理解。父亲希望我们做怎样的人呢?怎样的人才算是有用的人?(3)点拨:(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5、教师: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1)找出“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A、齐读。B、谈理解。(2)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A、生交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B、举例: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让我们来交流。C、师简介: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在抗日战争中,他因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许地山曾经说过的话:“我要像落花生那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D、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是否明白父亲和我们一起过收获节的真正目的了?再次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许地山先生话语的深刻含义。(五)领悟借物喻人的方法:
生交流后师点拨:善于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哲理,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写作时,往往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今天我们学的《落花生》就是采用的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它是借(花生)来比喻那些(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人。如果我们学会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六)分清文章的主次:1、结合板书,看看课文把哪部分内容写的比较详细?2、师小结: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因此把“议花生”这部分写得详细,其他内容写得简略,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花生这种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板书:主次分明)(七)作业(小练笔):1、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等)2、提醒:我们在运用借物喻人这种方法作文的时候,要注意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点,一定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以后就知道,你是要赞扬怎样的人。板书设计:15、落花生 (借物喻人) 种花生 (主次分明) 收花生 默默奉献、 吃花生不图虚名 议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