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抓住文章的写作特点(借物喻人)2、学会抓主要,弃次要。根据语文新课标理念,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重点句子,找到此文章的突破口。3、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激发其主动合作及探究精神。二、过程方案: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带感情流利朗读课文,背诵主要段落。2、情感目标:把握课文中心,理解花生求真务实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内在含义--“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2、据课文内容所分段落,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找出重点段落,分清文章主次、详略。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此前我们给课文分了段,并学习了第一段种、收花生。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的目的是什么?(吃花生)那么重点在哪一段呢?(议花生)(二)激趣讨论,找出重点让同学们展开讨论: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2、详写的是哪一部分?(议花生)依据是什么?(本文的中心在这部分,揭示主题。种、收花生一段概括,且一句话带过了尝花生,其他笔墨均是议花生。)3、想象情景,让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演读,找出重点部分4、教师提问引导,母亲为过收获节做了什么?(花生食品)父亲为什么是难得回来过收获节?(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跟着父亲来到了大陆,那是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百姓奔波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团聚在一起,而那时候天气也不怎么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难得。)5、相互提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榨油、味美、便宜)(三)品读重点,领悟真谛1、思考:(1)共有哪几个人参加讨论?(我们一家人:哥哥姐姐我,父亲、母亲)讨论什么问题?(花生有哪些好处)(2)谁谈的是重点内容?(父亲:由花生借物喻人,提及本文重点)利用课堂自由氛围,全班学生讨论花生的好处,引导学生重视思考父亲的话。2、大家齐读过收获节这一段思考:这个收获节是怎样过的?节日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分角色朗读亲人间的对话,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思考:父亲发表意见的内容是什么?(赞花生、雪花生)重点在哪里?(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从原文中父亲的话中找)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写花生呢?(借物喻人)5、作者在文中还写了那几样水果与花生做比较?(桃子、石榴、苹果)从哪几个方面做比较的呢?(通过果实的外表、印象、果实生长的位置)对话中花生的特点是什么?(果实埋在地里,不好看,很有用)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怎样的品质?(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三)比较句子1、(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评议之后得到的感悟,点名主题是文章的中心句)(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比较(1)、(2)句的不同之处在哪里?2、品读句子: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思考:“印”字可以换成别的字吗?(表现出父亲对“我们”的教诲深入“我们”内心,“我”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老师引导:一个“印”字表明,父亲的话成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落华生”--引出父亲的教诲--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脑、动口、动手。3、再次分角色读兄妹三人与父亲之间的对话,引学生质疑:父亲的话与我们的回答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概括突出花生的可贵品质: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四)拓展提高,深化主题1、假如你能重新选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2、由课文到生活,进一步教育孩子要成为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3、写一写,你身边像落花生一样的人的故事,并给大家讲一讲。(五)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还学生自由空间,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