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桂花雨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自主一一合作一一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趣事吗?是呀,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走进台湾作家琪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板书:《桂花雨》,齐读课题。(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看谁最先发现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物,写了什么事。可以读出声,也可以轻声读一
读。生:读课文(留大约2分钟)2、师:好,已经有同学想到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物,来,你说。(生答桂花)写了什么事?用两个字概括。(生答摇花)3、师过渡语:像《乡下人家》《桂花雨》这类文章,不管是写了很多景物,还是一处景物,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事,它都是为了表达浓浓的情字。(板书:情。)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通过这景、这事表达什么样的情,又是怎样表达的?三、逐层品读(一)品读课文,初闻“香”过渡语:这篇课文共8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出现了8次,而这个字恰好点出了桂花的特点,谁能找到?(生:香)板书:香1、通读课文,找出带香气的句子。师:请同学们拿起笔,画下带有香气的句子(课件显示)生:画句子(1分钟)师:你们找的句子都在这儿,这些句子都带着什么字?(生答香)(课件出示带香气的句子)2、精读课文,品味桂花香。师:但是,你们注意了,含香字的写作手法一样吗?同是一个香字,作者能用上这么丰富的表达,我们要好好品味品味,好吗?怎么品味呢?师点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
在桂花的香气里。”第一个“浸”字,形象的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的时候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第二个浸是说它的香,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浸:指桂花的香气弥漫四周,村子像被泡在桂花香气里似的。(二)读课文,品味''乐”过渡:刚才同学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发现,感受到的是那浓浓的桂花香,作者写桂花,重点落在香字,作者写摇花这件事,重点落在什么字上?生:乐。板书:乐。2、走进“摇桂花”,品味“乐”师:现在我们就随作者到他家乡的院子里去,来到这棵桂花树下。(课件桂花树)此时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看桂花雨?那要怎么做?看看书?怎样让桂花落下来?生答:摇。师:怎么样摇?(使劲摇)每个同学都行动起来,看看能不能让桂花掉下来。(引导学生动作)(课件出桂花落下,)师:来,一起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课件出)点同学起来读:“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2、走进“桂花摇落后”,品味“乐”。师:这一段都在写作者摇花的快乐,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快乐的?自己读
书、自己思考。点拨:“喊”“使劲”(三)读课文,感悟“情”。1>感悟母亲纯朴的思乡情。(1)请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难道家乡的桂花真的那么香吗?点拨: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吃着桂花糕饼,喝桂花茶,桂花是母亲生命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母亲很思念自己的家乡。教师小结:琦君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深的感情(板书:思乡)。师:其实,对故乡有这种爱,有这种恋,有这种愁的,仅仅是母亲和琦君吗?哪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不是如此呢?走得再远,心在故乡!走得再久,心依然在故乡!四、作业拓展练习:1、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2、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3、这里的月亮真明亮,母亲会怎么说?母亲还会说:“这里的()再(),还是比不上()o板书:景:桂花(香)
7*桂花雨事:摇花(乐)(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