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1期VO19NOI川北教育学院学报Jou口naiofno此b旧rns加huan万du创眺加nCoue幽1099年11月万Ov.1999试论《子夜》的节奏美杜春海摘要:《子夜》的艺术节奏主要是通过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描写、场面描写诸方面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其审美特征表现为:起伏有致、张弛得当、疏密相间、浓淡相宜.关键词:茅盾;《子夜》;节奏美一般地说,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郭沫若认为:“本来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川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等有形无形的艺术形式都流贯着一种艺术节奏。清代著名美学家刘大柑在《论文偶记》中认为:“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吵处。”在这里,刘氏谈到了文章也需要类似音乐的节奏。而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则对此说得更具体:“我读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皇廷生活这类安逸闲适的配搭,既见出反衬,也见出起伏的节奏,否则便会单调平板。[2]在这里,朱光潜具体可感地勾画出了《李自成》这部长篇小说艺术节奏的客观存在。这种艺术节奏同样存在于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中,它是茅盾表现思想情趣的不可忽视的传达媒介,它既让读者沉醉于充溢着节奏美的审美愉悦中又让读者在这种审美愉悦中,对作者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与认同。”《子夜》是茅盾倾心演奏的“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阁其主旨是“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41,用形象的表现回答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5J它的主旋律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矛盾斗争,辅以当时的农村暴动、劳资矛盾、民族工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诸方面伴奏,深刻揭示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矛盾,其间流贯着一种源于《子夜》的思想深度、社会容量及三十年代初期特有的时代脉博的艺术节奏。《子夜》作为一部社会分析小说,它主要反映的是1930年5月至7月在中国大都市上海所发生
的故事。当时的时代背景十分复杂。刚刚起步的中国民族工业遭到了欧洲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民族工业)‘家纷纷破产倒闭,劳资矛盾尖锐,工人罢工浪潮高涨,农民暴动风起云涌。更为重要的是1930年爆发的蒋冯阎军阀混战,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深重灾难,极大地破坏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左右着上海公债市场的形势变化。而小说《子夜》正是把它的主旋律置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以演奏的。小说集中展现了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在振兴民族工业方面由中兴到末路的全过程。为了振兴民族工业,吴荪甫不得不在三条火线上作战,他同时应对着来自公债市场的风云变杜春海论《子夜》的节奏美幻、民族工业厂家内部的劳资矛盾和他的“双桥王国”发生的农民暴动。这三方面的阴晴圆缺都会使他的振兴民族工业的雄心壮志或隐或显、或强或弱、起伏不定,这些事业上的变化又导致他的情绪或喜或忧、或紧或松、或高亢或沮丧,中央军与西北军的战况变化更是牵动着他搏击公债市场的心,其情绪也会随着这一左右公债市场的战况变化而起伏波动。这种情绪起伏变化的节奏夸作品中通过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和巧妙的情节安排和谐地统一起来,便形成了小说的艺术节奏,使作品体现出鲜明的节奏美。茅盾在《子夜·后记》中说,“此书在构思上,我算是用过一番心的。”就我们读这部小说的艺术感受来看,为了追求小说的节奏美,茅盾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小说艺术节奏的表现方面。首先,在情节结构的安排方面,茅盾严格遵循起伏有致、,动静结合、张弛兼济的艺术原则,为我们营造了一种鲜明而富于变化的审美节奏。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认为:“从美学角度来看,紧张之后要有变化,要缓和一下笔墨,也就是用闲暇的笔墨去写幽庙的风景,这样,文章就有了层次和节奏。”[61作者正是这样来安排情节的,努力追求动静相衬、张弛有致的艺术美感.如小说第二章的情节安排就很讲究动静的映衬、悲喜的对比。本章主要是借吴府为吴老太爷办丧事之机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加以介绍。一开始就渲染吴公馆门口因为吴老太爷的暴亡而笼罩着的哀伤气氛,接着就写作为灵堂的大客厅,这里气派豪华,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到处充满“柱金”、“大条银”、“花纱”、“几两几钱”的声浪,这里可以听到公债投机的情报、军阀混战的消息,这里隐约折射出民族工业的窘境以及以帝国主义为靠山的金融资本的猖撅情况。前后的
不同气氛形成了一种明衬暗比,说明吴老太爷这具封建僵尸的风化并没有在欧风美雨的大都市产生什么影响。热闹的灵堂描写之后,又降低基调,写雷鸣与吴少奶奶这对旧情人的相见,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为了不让这对旧情人的忧伤给人们的心里留下太多的阴影,作者又安排雷参谋与前来吊唁的其他人物见面认识,使小说的情调由忧而逐步正常。紧接着又传来公债市场的涨跌情况,大家情绪为之一紧。紧张之余,作者又安排“红头火柴”周仲伟的可笑表演,大家的情绪为之松弛下来。正当大家因交际花徐曼丽的到来而开心取笑时,杜竹斋却急急忙忙到处找吴荪甫商量公债投机,六角亭上三巨头正在那儿密谋联合做“多头”,左右公债市场形势,三巨头谈得十分得意,笑声阵阵。为了控制节奏,作者又插入资产阶级文人范博文、林佩珊等人的高谈阔论,使小说节奏舒缓下来。当杜竹斋找到吴荪甫时,他发现吴荪甫在书房里紧皱眉头,为费小胡子发来的关于双桥农民暴动、危在旦夕的电报而发愁、焦急。随后,莫于丛又进来说厂里工人罢工的消息,此时的吴荪甫如坐针毡,小说的节奏十分紧张。当吴气急败坏时,杜竹斋向他谈起联合做“多头”的公债投机,他和杜竹斋一齐大笑起来,小说的节奏再次松弛下来。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子夜》的故事情节确实表现了动静相衬、悲喜交加、张弛有致的节奏美。从《子夜》情节的发展部分(4至16章)看它的节奏变化。小说的第四章仍然紧接故事的开端部分,落笔在农村斗争方面,展示双桥镇农民暴动对吴荪甫振兴民族工业的基础“双桥王国”的剧烈展动,可以看成是故事情节由开端到发展的过渡。而第五章的重心放在办工业方面,吴荪甫、王和甫、孙吉人、杜竹斋等人联合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成为吴荪甫振兴民族工业的经济基础。为了缓和劳资矛盾,吴荪甫大胆起用倔强、阴沉、胆子武大的屠维岳,劳资矛盾有所缓和,初步显示了吴荪甫兴办实业的决心和宏大气魄,这是吴荪甫在发展民族工业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波峰。为了见出内在起伏,避免平板单调,第六章用闲暇的笔墨反映与小说主旋律关系不是很紧密的吴荪甫的社会关系和他的家庭生活,以此为读者构思了一幅“新儒林外史图”,勾画了一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入低谷。而第七章,作者闲话休题,书归正传,重新回到小说第9卷第1期vOLgNO.1川北教育学院学报Journ曰ofno州众阳rns加huan月du。眺加nColl6幽
1999年11月对OV,1999的中心轴—吴赵在公债市场上的争斗,写吴赵联合做“多头”取胜,也透露了吴荪甫和朱吟秋之间的矛盾,把故事情节的发展再次推向波峰,火药味渐浓。当作者发现读者己嗅到隐约的火药味时,他又人为地打住正题,把描写的镜头对准从乡下逃到大都市、热衷于公债投机的“土蜘蛛”冯云卿,结果他成了吴、杜、赵三巨头形成的“攻守同盟”的牺牲品。为了发财,他不惜把他的女儿冯眉卿送给赵伯韬,巧施美人计,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通过对冯云卿这个土地主愚昧、凶狠的性格的了解,我们又在这个远离波峰的波谷里得到了片刻的轻松,这就是小说的第八章。小说的第九章仍然没有直接写吴赵之间的斗争,而是写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玉亭为了缓解吴赵在对待朱吟秋的“干茧”事件上的明争暗斗替吴说情,由此让读者了解到赵爱玩弄女人的腐朽堕落的思想状况。小说的情节仍在波谷中徘徊,为情节进一步走向波峰作好铺垫。小说的第十章,直接描写吴赵在公债市场上的第二次大决斗,吴赵之争已经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小说情节再掀波峰。茅盾先生毕竟是高手,他不愿意冲突太烈,损害小说的和谐节奏,在安排小说的第十一章时,他在紧张之余,又加上了空闲的笔墨,笔锋再次转到赵伯韬的道德堕落上,他与刘玉英、徐曼丽、冯眉卿都有性关系,成天泡在包房里,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而刘玉英则往来于吴赵之间,充当间谍,使已经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和,情节再现波谷。在小说的第十二章,我们再次感受到吴赵矛盾越来越无法调和。本章直接描写吴赵在公债市场上的第三次大决斗,双方各使伎俩,越战越烈。尤其是吴荪甫,更是困难重重,一方面赵伯韬对他实行经济封锁,资金周转不灵,另一方面公债生意又越陷越深。为了对付赵伯韬对他实行的经济封锁,他只好整顿裁人、减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劳资矛盾尖锐,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公债生意才弄得个不输不森的结局,吴赵矛盾日趋尖锐激烈,小说情节再掀波峰。随着吴赵矛盾的尖锐化、激烈化,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十三章至十六章之间迅速走向高潮。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明白,小说的散事情节的发展部分大致经历了四起四伏,其中五、七、十、十二章处于结构的四个波峰,六、八、九、十一章处于结构的波谷,是波浪型发展,螺旋式上
升,直到高潮的出现。而峰谷之间就形成了明衬暗比、张弛有致的节奏韵律,显得十分和谐匀称.这种情节结构安排最能产生起伏跌宕、悬念不断、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其次,作者相当注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挖掘,把人物复杂的矛盾心理写得极有层次和节奏。在描写主要人物方面,作者常常借助于肖像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来表现其内心世界.小说的主人公吴荪甫的内心变化就很有节奏感:一会儿喜,一会儿怒;一会儿轻松自信,一会儿紧张害怕。当他忙于为吴老太爷办丧事的时候,莫干垂进来报告厂里罢工的情形后,他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疙,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的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71这段肖像描写就烘托出他此时紧张恐惧的心理;当杜竹斋进来给他谈了赵伯韬联合他们二人一起做“多头”公债生意并得知取胜秘诀时,“吴荪甫和杜竹斋一齐笑起来;两个人的眼睛都闪着兴奋的光彩。”[8]这段肖像描写映衬了他此时此刻轻松、兴奋、得意的心情,暂时将他的紧张感驱散。这一紧一松的心理变化是很富节奏感的。吴荪甫变幻莫测的心理还常常伴以雨过天晴映衬他轻松喜悦的心情,或是以雷电交加映衬他暴躁紧张的心理。如小说第七章,写吴荪甫初试公债,十分担心初次尝试失败,自始至终处在焦躁不安的等待之中。当杜竹斋从门外进来时,自然景物突变,“猛然一个闪电在窗外掠过,接着就是轰隆隆一声响雷,似乎书房里的墙壁都震动了。奔马一样的豪雨也跟着就来。”[,]雷电雨交织在一起的自然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吴荪甫非常紧张的心理;当他得知厂里的工潮己经解决了时,“此时暴雨已过。一片金黄色的太阳光斜射在书房的西窗上。从窗子里向外看,园子里的树叶都绿得可爱,很有韵律似的滴着水珠”〔‘0]这段自然景物描写正好与吴荪甫轻松、喜悦的心情相映。这一悲一喜、张驰有致的心理变化再一次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在刻画次要人物的心理变化方面,作者常常是直接切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对冯云卿这个“土蜘蛛”的心理描写就是这样,写得极有韵律感,冯云卿公债投机惨败后,在何慎庵的指点下,一乡口-杜春海论《子夜》的节奏美他发现自己的女儿竟是他公债投机取胜的诀窍,此时的他又惊又喜又愧,种种心态交织在他的心里,他“站在那一丈见方的天井中,对着几盆娇红的杜鹃和一缸金鱼出了一会神,忽然忍不住独自笑起来。可是笑声方停,突又扑簌簌落下几点眼泪;他叠起两个指头向眼眶里一按,似乎不很相信掉的竟是眼泪。同时幻象在他润湿的眼前浮起来:那娇红的竟不是杜鹃,而是女儿的笑眉,旁
边高高耸立的却是一缸大元宝。他轻轻吁一口气,急步回到厢房里,沉重地把身体落在沙发上。”L’‘〕在这里,作者将现实与幻觉交织起来,整个心理描写经历了现实—幻象—现实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而冯云卿的心理变化也经历了喜—悲一一喜—悲这样四个不同的层次,显得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节奏感很强,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紧随人物的情绪变化落差而产生审美节奏,给人相当高的艺术享受。再次,在场面描写上,作者认为“大凡写这种热闹场面既要写得错综,又要条理分明,既要有全场的鸟瞰图,又要有个别角落及人物的‘特写’。”〔‘幻其中“全场”与“个别”的关系的正确处理,就使作者在场面描写过程中实现了点面结合,疏密相间的审美节奏.如作者在描写交易所这个场面时就做到了这点,“交易所里比小菜场还要嘈杂些,几层的人,窒息的汗臭。刘玉英挤不上去。……台上拍板的,和拿着电话筒的,全涨红了脸,扬着手,张开嘴巴大叫;可是他们的声音一点也听不清。七八十号经纪人的一百多名助手以及数不清的投机者,造成了雷一样的数目字的嚣声,不论谁的耳朵都失去了作用。“刘玉英一看自己身上的月白纱衣己经汗透,胸前现出了乳头的两点红晕,她忍不住微笑。她想来这里是发狂般的‘市场’,而那边,‘市场’的牵线人赵伯韬或吴荪甫却静静儿坐在沙发里抽雪茄,那是多么‘滑稽’;而她自己呢,现在握着两个牵线人’的大秘密在手心,眼前那些人都在暗里,只她在明里,那又多么‘滑稽’!”川“前一段场面描写主要是从全景的角度渲染描写交易所的全貌,写得粗疏,重在烘托气氛;后一段则是抓住刘玉英的外貌和心理活动进行“特写”,对刘玉英这个青年寡妇兼交际花的特殊身份给予了较细密的描写,二者结合起来就使交易所这个场面描写有点有面、有疏有密、变化有致,读来颇有节奏感。综上所述,茅盾在《子夜》的情节结构安排、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等方面都严格按照艺术节奏逃行精巧构思,整部小说流淌着起伏有致、张弛兼济、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审美节奏,这种节奏美是现实生活节奏的升华,作者对这种审美节奏的成功把握与表现增添了《子夜》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使《子夜》的审美情趣更加丰富多彩。注释:〔l〕吴世常.新编美学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22.〔幻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79.〔3]〔5〕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91.
[4][7][9〕〔一0][l一」〔一3〕茅盾.茅盾全集(3).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魂.553.60.66一51.205.220.3.17【6]姚雪垠.壮美优美.教学通讯.1981.8.〔12〕茅盾.茅盾选集(5).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388.杜春海:川北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四川遂宁,629000责任编辑;蒋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