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矛盾子夜的结构艺术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析矛盾子夜的结构艺术

ID:915462

大小:4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析《子夜》的结构艺术【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子夜»结构上的艺术成就。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茅盾对小说结构形式的大致追求,从开始的“三部曲”结构形式到《子夜》的宏伟布局、缜密营造的结构,到而后的开放性结构。还简介了《子夜》的主旨,表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军阀的三大压迫下导致最后破产的必然命运。然后,细致分析了«子夜»的结构艺术即:(1)宏伟严谨的鸟瞰式结构艺术;(2)纷繁复杂的蛛网式的结构艺术;(3)虚实结合的叙事式结构艺术。最后,扼要地指出«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和重要意义。【关键词】  茅盾 «子夜» 结构  艺术-. .一、引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的小说艺术大师,茅盾对小说的结构极为注意。其第一部小说《蚀》采用“三部曲”结构形式:三部分别以单线、双线并行、三线平行的发展线索;以后的《虹》以时空的转移为发展线索,然而这些结构形式都比较简单。在创作《子夜》时,作者开始追求小说结构的宏伟布局和缜密营造,而《子夜》的成就正标志着作家艺术实践趋向成熟。在《子夜》之后,作家对结构艺术的创作始终保持着热情,部分短篇小说就采用了一种开放性结构,即作者并不交代出事件的最后结果,留下更多的空白让读者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子夜》出版于1933年,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①,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品。主要描写了都市生活,表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在封建主义压迫下及在国民党新军阀内战的破坏下,奋斗、挣扎直至最终破产的必然命运。《子夜》的成就不仅反映了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典型人物的塑造,还在于结构艺术上的独创新颖和别具一格。二、宏伟严谨的鸟瞰式结构艺术《子夜》结构宏大,线索繁多;既有惊涛骇浪,又有涟漪微波;既见园林整肃,又见亭台参差;疏能扬鞭跃马,密难见缝插针;节奏有张有驰,有动有静,有扬有抑。布局严谨细密而又疏朗恢宏,色调浓淡有致,冷暖得体。-. .《子夜》作为19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画卷,它的结构是恢宏而严谨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要把深广复杂的社会内容和100多个人物都集中在两个月的时间、34万字的篇幅里加以表现,这在结构布局上对作家实在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茅盾以他娴熟精湛的结构艺术,完满地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充分显示了作家精于在广阔的时代、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结构故事情节,概括复杂斗争生活的艺术才能。-. .全文共十九章,有序幕(即第一章),有开端(即第二、三章),有发展(即第四到第十六章),其中又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承接开端之后的发展阶段(即第四到第八章);一是渐进于高潮之前的发展阶段(即第五到第十六章),有高潮(即第十七到第十八章),有结局(即第十九章),全书就在高潮中嘎然而止。前三章交代人物、提示线索,此后十六章,一环紧扣一环,头绪繁多而有条不紊,各有描写重点而又有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第四章写双桥镇农民起义,虽然这条线索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对全书说来使人有游离的感觉,但它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面貌,显示了吴荪甫与农村封建经济的密切关系和他对农民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仍然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子夜》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上来展开它的主题的。为了深刻地说明“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这一中心思想,作者挥他如椽的大笔,“大规模的描写中国社会现实”(《子夜.后记》),形象地描绘了旧中国都市生活和斗争的各个方面,这里有: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民族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尖锐矛盾;而且把笔触伸到农村,表现了农民对封建地主的殊死斗争。为作品的主题所规定,作者把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买办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它反映的主要矛盾。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作者或实写或虚写,在曲折中显示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结尾处侧面带出工农红军的日夜壮大,以此对吴荪甫失败的命运,指出了中国的真正出路之所在。茅盾说过,“大凡写-----热闹场面,既要写得错综,又要条理分明,既要有全场的鸟瞰图,又要有个别角落及人物的‘特写’。”②-. .《子夜》正是这样,作者使用概括的手法,借给吴老太爷办丧事,使主要人物露了面,这一批军、政、工、商界的吊客,带来了各个方面的消息,交流着都市生活的种种主题。小说中三条主要线索的头绪由此提了出来。第一条是赵伯韬组织秘密“公债多头公司”以及吴荪甫、孙吉人、王和甫等组织企业界银行。这是小说的主线,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间的矛盾斗争。第二条是以帐房莫干丞报告工人怠工情况,点出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丝厂工人们的矛盾斗争线索。第三条线索是由费小胡子的电报引出的双桥镇农民暴动。以上也同时是吴荪甫斗争的三条导火线,关系着他事业成败和最终的结局。除此之外,吴荪甫与朱吟秋的暗斗,吴少奶奶和雷参谋的私情,林佩珊和范文博的恋爱也在开头三章交待出来。作者还而且介绍了这些人物之间的互相关系,实际上勾勒了一副“全场的鸟瞰图”,从而充分地显示出作者在把握小说艺术结构上的宏伟的特点。在小说中,作者的注意重心一直集中在吴荪甫身上。围绕着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提出了公债投机活动,厂里工人的反抗,组织益中信托公司等。此后章节就沿着工厂、农村、公债市场三条主要线索把各种矛盾,都紧紧围绕着吴荪甫的活动交错地开展下去。这些章节各有描写侧重点。可以说是一个个“个别角色及人物的‘特写’”,而又服从于全书中心,一环扣一环,在这个方面,又充分地显示了作者对小说艺术结构的谨严特点。《子夜》的结构分明有学习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影子③,但也闪耀着中国古代文章章法的光辉,有着自己的创造,因此显得宏伟而缜密,错综复杂又脉络分明,终于使现代长篇在包罗万象的生活内容反映中,读者感到这些生活编织安排的自然美、艺术美。-. .《子夜》就其内在的联系来说,无疑是吴荪甫的性格悲剧史,是民族工业家的事业衰败史和一部“子夜”的社会风俗史。作品在宏伟的布局中汇聚着时代的风云,政治舞台上的纠葛,军阀之间的厮杀战乱,工农革命的风淘,工业竞争,金融市场的火并。在缜密的营造中,这纷纭的景象都在矛盾、对立中运动着,呈现出多样而又统一的趋势,揭示着时代的本质。作品中吴荪甫在民族纺织工业中是实力相当雄厚的,他妄图摆脱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建造起自己的资本主义王国。赵伯韬就“要故意同他开玩笑,等他爬到半路,就扯住他的腿!”赵伯韬一方面对吴荪甫实行经济封锁,一方面又在公债市场上同吴荪甫斗法。吴荪甫用尽心机要侵吞同业朱吟秋的大批干茧,以解原料的燃眉之急,这对他很重要。可赵伯韬偏生把朱吟秋的资产全盘吃过去,断吴荪甫的炊。赵伯韬还操纵银行方面对吴荪甫他们“收紧”。吴荪甫的益中公司“兜不转来”,急需向钱庄贷款,赵伯韬从中捣蛋,不放款给他们。赵伯韬还煽阴风点鬼火,破坏益中公司的信用。在公债投机上,赵伯韬把吴荪甫的姐夫杜竹斋拉了过去,在吴荪甫破釜沉舟同赵伯韬决战的关头,指使杜竹斋出其不意地帮助赵伯韬击败了吴荪甫。当李玉亭代表吴荪甫去同赵伯韬谈判碰壁回来的途中,“他觉得眼前一片乌黑,幻出一幅怪异的图画:吴荪甫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从后面抓住了吴荪甫发头发”,……这正是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阴险、残酷扼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一幅可怖的图画。随着情节的演进,全书一百多人物,或者正面或者侧面地活现在广阔的背景上。从资本家华丽的客厅到华懋饭店的秘密包间;无论是“冲锋”打仗一样的交易所,还是筹谋对垒的益中公司;都市中“海上寓公”的哀声叹息,村镇里地主烟棍间的乌烟瘴气,青年男女的高谈阔论和工人住宅的风雨串联,一切都是按照艺术真实的准则加以描写,按照美的意象加以创造的。宏伟、深厚而不流于空疏或浮丽。《子夜》情节安排有张有弛,很有节奏,多种矛盾的同时出现、互相纠缠,既有利于多侧面地展开主人公的多重性格,又便于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小说的结构形式与所要反映的纷繁复杂的内容取得了某种一致性。《子夜》结构艺术的严谨,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和组织材料的卓越才能。三、纷繁复杂的蛛网式的结构艺术-. .所谓蛛网式结构,主要指小说的情节内容由多个人物命运线索和多种人物矛盾冲突构成的一种叙事结构。在这种小说中,主要人物命运和主要矛盾犹如轴心,各种次要人物和次要矛盾都归向和牵制这个轴心。或者说这个主要人物命运和主要矛盾的轴心辐射下来,生发出各种次要人物和次要矛盾,它们彼此交织,连结成一张纵横交错的情节之网。它的叙事结构更为复杂,在时空关系上也具有更复杂的组合方式。-. .《子夜》避开了传统的线性单纯结构,淡化了每章首尾紧密相连的情节,而代之以宏伟开阔、矛盾交错、波澜迭起、万象纷呈的格局。为展现19世纪30年代初社会全景,小说把许多人物,事件交织起来,以吴荪甫为核心,形成网状结构。在此之前,我国新文学已出现的长篇小说大多数线索单一,结构单纯。而在堪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全景型小说的代表作品——《子夜》里,好几个线索同时提出然后交错地发展下去。小说开篇匠心独运地以吴老太爷来到上海起笔,巧妙地点明了时代的特点:民族资本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有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掀起了革命风暴,国民党统治无力,正处于大混战前夕。而吴老太爷的猝死,不仅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必然没落,而且由此迅速引出小说的矛盾冲突。紧接着,作者借吴老太爷的丧事,安排了一个特定的环境——灵堂。正是有了这特定的环境,《子夜》里的主要人物非常自然的相继出场,引出了小说的三条主要线索以及几个次要线索。由徐曼丽的出场引出了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由莫干丞的报告引出吴荪甫和工人之间的矛盾,由费小胡子的告急引出吴荪甫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此外,吴荪甫的家庭矛盾,纵多年轻人的性格矛盾,吴荪甫和朱吟秋等小工厂主之间的矛盾等也同时提出了。灵堂这个特定的环境,在艺术上还烘托了全书的基调:悲凉,前景暗淡。同时,象征性和暗示性也极强,富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那批或大或小的资本家,每当他们得意大笑时,必定会有哀乐或有其他声音打断他们,使他们明白,自己是在“棺材边”活着。“破产”与“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 .《子夜》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破产命运及其家庭生活的解体为主线,附以在他周围活动着的种种人物的命运线索,描绘了上海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中国现代都市生活的面貌。其情节内容涉及到了当时中国许多阶级阶层的生活,构成一种具有都市生活节奏的交响乐的美学特色。主人公吴荪甫的人生命运当然是小说叙事结构的中心线索。这条线索把吴荪甫各个方面的生活内容贯串在一起,包括工厂管理、证券投资、社交活动、家庭矛盾等等描绘了他从雄心勃勃到最后破产的一段主要人生经历,构成了小说的情节主体。同时,又从这条线索出发牵引出各种人物命运。小说一开头就非常巧妙地表现了吴荪甫和吴老太爷之间的父子矛盾。他们的矛盾,重要的不是个性上的冲突,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冲突。吴老太爷封建守旧、顽固不化,死抱住《太上感应篇》不放,25年来足不出户,竭力反对现代文明,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死对头。就在给这位封建僵尸举行葬礼的时刻,资产阶级的“男人和女子扭在一堆,笑地更荡,喊地更狂”,欣赏着交际花徐曼丽“赤着一双脚,袅袅婷婷地站在一张弹子台上跳舞”。吴老太爷的亲生儿子吴荪甫,也是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彩”在谈公债生意。吴荪甫对于他的舅父,另一个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曾沧海,也表现出大不敬的态度。曾沧海是双桥镇的老乡绅。他曾经放过印子钱,强夺农民的土地,强占农民的老婆,而且还勾结国民党警察,任意殴打农民,农民恨之入骨,管他叫“曾剥皮”。他总是用瞒和骗的方法,来对付他的儿子和小老婆的索款。他的儿子叫曾家驹,也是一个一窍不通的浑蛋,生活糜烂,人品低下,欺侮良民,无恶不作。这个形象有作为曾沧海形象的补充,通过对曾家驹的刻画进一步揭露了地主阶级内部的腐败,以反映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金融买办家赵伯韬的斗争是这部长篇巨著的主体。赵伯韬以美国金融资本家为后台,有比吴荪甫更雄厚的财力,他不仅能在金融界、企业界施展魔法,而且还能在军界和政界呼风唤雨,能够遥控战场上的胜败,操纵金融市场的兴衰。赵伯韬用30万两银子就能买得西北军倒退30里。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以鲸吞民族工业,破坏中国经济的发展为能事,他是包括民族资本家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凶恶的敌人。与金融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相对应,就鲜明地反衬出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一定程度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吴荪甫为首的民族资本家同以赵伯韬为首的金融买办资本家的矛盾,是在支配与反支配、吞并与反吞并的斗争中是具体表现出来的。在这场斗争中,吴荪甫虽然顽强地几经挣扎,但由于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营养”不良,却终于未能够摆脱彻底失败的命运。-. .小说中律师秋隼说过:“世界上的事,总是那么大虫吃小虫!”从«子夜»中我们看到,金融买办资本家要支配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想把吴荪甫之类变成他们操纵下的大头目。而吴荪甫之类较大的民族资本家,一面抗拒赵伯韬的支配和吞并,一面又要支配和吞并下面的中小民族工业,中小资本家又要支配和吞并比他们更小更弱的资本家。不过,作为民族资本家的吴荪甫,也有吃“小虫”吃得“败胃”的时候。“红头火柴”周仲伟就情愿要把自己的火柴厂抵押给吴荪甫。然而,此时的吴荪甫被赵伯韬揪住了头发,已经自身难保了。周仲伟被逼得不得不走买办化的道路,终于把他的火柴厂抵押给日本资本家了。大虫吃小虫,吃来吃去,连大虫带小虫都收进了外国的“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了。这就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民族企业可悲的结局。工农革命运动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条主线。作品开头,就间接描写了工农革命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20多年在双桥镇足不出户的吴老太爷,硬是被农民革命的枪杆子逼到上海来。然而上海也不是太平世界。吴荪甫的裕华丝厂工人运动的发生,有它的内因和外因。就外因来说,它同30年代初整个社会背景和政治形势紧密联系。就内因来说,它又是吴荪甫向工人转嫁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由于吴荪甫同他的走狗采取了高压和分化相结合的策略,又由于工人运动受了当时“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干扰,裕华丝厂的这次罢工,终于失败了。吴荪甫在他的家乡双桥镇,开设了电厂、当铺、钱庄、米厂、油坊等,这当然是他的一条生财之道。同时,他要把双桥镇建设成资本主义的“模范镇”的理想,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宏观上也是有益的。但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渗透,各派军阀间的混战,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经济。党所领导的农民革命,也在威胁着吴荪甫的制裁。因此,他既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又反对军阀混战,更反对农民革命。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内容,这其中有以代表外国金融势力为后盾的赵伯韬,在金融证券市场上的兴风作浪;有代表着农村封建势力的吴老太爷和曾沧海的迟暮与没落;有雷鸣、范博文等小知识分子同林氏姐妹只开花不结果的爱情游戏;有没落地主冯云卿以女儿的肉体换取金钱的道德沦丧;有以色相维持自己生计甘心做玩物的徐曼丽、刘玉英的堕落女性;有在大资本势力的倾轧风浪中颠簸、挣扎、困顿的周仲伟、朱吟秋等小厂老板……这些线索构成了一种网状的叙事结构。用众多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的生活场景组成一副上海这个十里洋场的多维度的社会全景图。-. .在主干部分,故事分两种方式发展着,先是几条线索网状交叉发展,并且逐步把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推向中心位置。首先还是由吴老太爷的丧礼引出了乡下的舅父曾沧海,由这人物和费小胡子表现了农村地主阶级和那农民的矛盾,以及民族工业与农村经济的关系。而裕华丝厂的工人怠工,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斗争。吴荪甫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而赵伯韬在美国金融资本的支撑下,拉吴荪甫成立“秘密多头公司”,企图借此实现对民族工业的支配。在这三条主线并行发展过程中,还穿插了两条副线:一是吴公馆里的一群青年男女的生活与爱情纠葛;二是公债市场的投机者、土财主冯云卿的悲剧。紧接着这些,是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斗争和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斗争两条主线一前一后又相互勾连的逐次发展。吴荪甫在赵伯韬的层层包围下感到的压力越来越来大,他的性格中后一部分逐步占据了主要部分,他变得暴躁犹疑,丧失信心。这是情节的必然发展,也为后面吴荪甫的惨败敲响了前奏。这之后,作者一度暂时抛开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专写裕华丝厂的斗争。这里进一步揭示了吴荪甫性格中狠毒的一面,还表现了工人内部的成长与分化,共产党员中“左倾”路线的发展与危害。还由一个工人家庭引出了火柴厂工人与老板周仲伟的斗争,表现了罢工运动的另一类型。四、虚实结合的叙事式结构艺术-. .《子夜》在实写三大矛盾的同时,还把赵伯韬与美国金融资本的勾结转成暗线描写、侧面描写。此外,在整个背景中表现了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各派军阀的战乱;而且把工农红军革命力量的发展,曲折地呈现在作品中。赵伯韬代表美国银行托拉斯和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利益,是他们的一只忠实鹰犬。他自己就无耻地说过:“中国人办工业没有外国人帮助都是虎头蛇尾”,他就是专“干这引狼入室的勾当”(吴荪甫语)的。他秉承外国主子的意图,施展种种狡诈、毒辣的手段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打击和控制,尽力帮助帝国主义把本国的经济变成殖民地经济。由于他“背后有美国金融资本家撑腰”,“有和军政界有联系”,所以自恃后台硬。吴荪甫在同业中能称王称霸,但在赵伯韬眼里,他不过是一个谈笑间便可打垮的对手。-. .作品中作者或实写或虚写,在曲折中显示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吴老太爷来上海避难的原因就是农村中屡屡出现农民暴动。共产党要在农村中壮大力量,必须争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农雇农,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他们与封建剥削势力作斗争,争土地分财产。文章提到吴老太爷共带来了二十八件行李,可见值钱的家当也一并搬来了的,足见当时农村革命势力的汹涌澎湃。双桥镇农民暴动,是小说中相当重要的一条线索,农民之所以揭竿而起,共产党的组织是外部原因,而被压迫得无以生存才是反抗的根源。作者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农民群众的犹如暴风骤雨,令封建势力心胆俱裂的武装暴动场面。离开上海只有二百多里水路,有国民党“省防军”一个营外加“保卫团”镇守的双桥镇,一夜之间就被工农红军游击队攻占,充分显示出农民反抗浪潮的高涨,农民武装暴动的巨大威力。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为了转嫁自身的危机,捞回自己在公债投机上的损失,用尽各种残酷的手段,加重了对工人的压榨,因此引起了工人的激烈反抗。在地下党领导下,罢工运动汹涌地开展起来了。吴荪甫驱车到厂里去部署镇压罢工,被女工围困在厂门口,他心里怕得不得了。他收买了得心应手的走狗,通过黄色工会,在工人中挑拨离间,腐蚀拉拢,分裂工人队伍,企图把工人反抗烈火平息下去。这软的一手没能奏效,就来硬得一手,“动武力”,进行血腥镇压。工人的罢工斗争虽然被吴荪甫暂时镇压下去了,但却在他同赵伯韬“血肉相博”弄得势穷力竭的时候,从另一条导火线上给了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破产。这就从另一面反映了革命力量的发展。除此之外,文中还提到“军阀混战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的公债市场波动不定,谣言四起。有消息说红军已经占领了岳州。”小说中还多次围绕着一本书和一朵花进行细节描写,使林佩瑶和雷参谋一段隐秘的爱情关系得以贯穿全书的始终,对于反映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虚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夜》在开头与结尾又设置了前后照应的布局方法:第十七章的“黄浦江夜游”与第三章“弹子房的话剧”对应;第十七章的吴荪甫与赵伯韬在夜总会里的谈话和第二章金融界三巨头在假山花园的密谋相对应;最后一章吴荪甫的出走与开头一章吴老太爷的死,均暗示了故事发展背后的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处理,一开一合,一放一收,形式完整严密的结构。作家说,“为了使这本书能公开出版,有些地方则不得不暗示和侧面的衬托了”④,但作者的用心,仍是分明可见的。这样,不仅减少了头绪,节省了笔墨,更扩大了作品容量,突出了主线。充分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美学准则。在这个方面,它吸取了外国现实主义艺术的表现方法,适应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的要求,注意事态的变化,矛盾的起伏,色彩的浓淡和情感的刚柔,丰富多姿又井然有序,使多样性与一致性得到有机统一。-. .《子夜》人物众多,矛盾错综,线索繁多,可是作者把他们安排的有条有理,巧妙妥贴,使小说的各个部分有机地构成一个错综复杂而又线索鲜明的整体。不愧为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巨著。正如鲁迅所说的一样,“我们这面,亦颇有新作家出现;茅盾作一部小说曰《子夜》……是他们所不能及的。”⑤。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茅盾正是创造性地兼收并蓄了中外文学结构艺术的长处才使得《子夜》在结构形式和作品所要揭示的重大时代主题,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的内容相适应,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结构中,作家宏伟的艺术构思才得到充分的体现,难怪《子夜》的艺术最让人称道的是它的结构。茅盾在晚年总结了自己的结构艺术经验,他说:“结构指全篇的架子。既然是架子,总得前、后、上、下讲究匀称的,平衡的,而且是有机性的。匀称指架子的局部和整体美,换言之,即架子的整体和局部应当动静交错,疏密相间,看上去既浑然一气,而又有曲折。平衡指架子的各部分各有共独立性而不相防碍,而且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有机性指整个架子中的任何部分,无论大小,都是不可或缺的。少了任何一个,便损伤了整体美,好比自然界中的有机体,砍掉它的任何小部分,便使这有机体成为畸形的怪物。”(茅盾《漫谈文艺创作》)茅盾在中外文学的同化、熔铸中,继承、发扬了鲁迅的战斗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杰出的长篇《子夜》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础,把现实文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里程。《子夜》的出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以来左翼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其次,它以特有的方式,开创了新文学都市题材文学的先河;再次,它是新文学发展史上现代长篇小说发展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参考文献:-. .[1]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2卷第7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2]茅盾·《读〈新事新办〉》等三篇小说[3]茅盾。《“爱读的书”》中谈到:“托翁作品结构之精密,尤可钦佩,以《战争与和平》而言……”《子 夜》的结构明显效此,但又有自己的创造。[4]茅盾·《子夜》是怎样形成的·茅盾论创作[5]鲁迅·致曹靖华·鲁迅全集12(书信)第147页·北京文学出版社·1981年-.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