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徐丽梅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资料、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2、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摇花乐的情景,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结尾的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仿写结尾。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习惯。他们对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并有较强的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形象思维、概括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识字,但对于个别结构复杂字需要老师个别提醒。学生能够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文。对于课文中深邃的感情理解不到,对课文中描写的情境感知有难度。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领会。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引导,通过阅读进行情境的想象,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把握来剖析和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环节:一、诗句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几句古诗考考大家。“叶密千层绿,花开点点黄。”——朱熹《咏岩桂》。“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这两句诗都写了什么?(桂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桂花有关,请大家一起把课题读出来。(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3、猜文章的主题:师:第6课《梅花魂》借梅花来表达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的心,这一课的作者琦君以《桂花雨》为题目,是想表达什么呢?请猜一猜。
是真的吗?琦君想通过桂花雨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那份热爱和怀念吗?(过渡:带着我们的疑问和猜想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读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学习课文生字词。开火车读,纠正读音。3、汇报:课文讲了什么?(学生汇报)4、为什么会有桂花雨呢?那些自然段在交代这件事呢?(3——6自然段)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那场桂花雨吧。三、自悟摇花乐1、请找出描写揺桂花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2、汇报、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指导读)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比喻的修辞,把桂花飘落的情景比喻成下雨,指导朗读时,师可以在“喊”的前面加……地喊着,以激励学生的朗读激情。)
喊——表现出了作者快乐的、兴奋的心情 4、小结:作者从摇桂花树及这阵阵的桂花雨中体会到了无比的快乐。除了快乐,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香)这迷人的桂花香萦绕在空气中,更萦绕在作者的心头,久久不散。除了这里,文章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桂花香气的?四、品味花香1、请快速默读课文:用波纹线画出文中描写花香的句子,看有几处,标上序号;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不动笔墨不读书。)四人小组交流: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2、汇报: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3、过渡语:桂花香气迷人,浓郁。从这四句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中,有一个字出现了两次,你找到了吗?(出示两句)(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①浸的意思是什么?(出示字典的字义,A泡在(液体里)B(液体)渗入让学生结合课文选择意思)在文中指什么(泡在桂花的香气里)?说明了什么?(桂花香气很浓)
②“没有不”说明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意思是什么?比较两句,指出双重否定句的强调作用。③指导朗读,个人读、比赛读。(香、强调的语气)(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①刚才这句我们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这句你会关注哪些词来理解?(全年、整个村子)你会怎么理解?②“全年”可以是什么时候?(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日日夜夜、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师:哇!桂花香气散发的时间竟然这么久!让我们一起合作,用朗朗书声来表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散发之久吧!师生合作朗读:(每一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每一个月),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每一天),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④师:同学们都知道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句子,真了不起!可是,读到这,你心中有出现疑问吗?(学生质疑):按理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年只开一次,每次在中秋节前后开放,闻到花香的时候也只是花开的日子,可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师:村子里的人们是用怎样留住桂花的香气呢?生说桂花用途:晒干的桂花可以泡茶,每天喝茶时,就可以浸在桂花香
里。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放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师:你知道找读文中的句子,结合实际生活去理解课文,真聪明!生:桂花除了泡茶,做糕饼,还可以做其它食品,比如烧稀饭时,放几朵桂花,吃在嘴里,香在心里。(“全年”是因为晒干的桂花可以用来泡茶,做糕饼等,所以全年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芬芳。)④那“整个村子”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上文看看。(“整个村子”是因为母亲把桂花送给村里的人们,体现了故乡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师总结:一个“浸”字,用得如此精妙,说明了桂花不仅仅是香气迷人,同时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后一个“浸”比前一个“浸”字更深了一层含义,桂花的香气早已融入了乡亲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向空气一样,不可缺少。五、悟思乡情过渡:家乡的桂花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香气,美味的食品,家乡的桂花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和谐的邻里关系,一幅幅温馨的画面,那都是因为家乡的桂花。1、难怪母亲会说:(学生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指哪里的桂花?(杭州一处小山)出示图片,介绍: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满觉陇自明代起就是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今天,这一带的路旁坡地、崖前涧边,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的达200多年,已成为杭州赏桂花最著名的景点。每到花开季节,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有一位诗人这样的诗句来赞扬此处的桂花。(满陇尽是桂花雨一路芬芳入杭城)3、师:杭州满觉陇的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觉得是哪里的桂花香呢?
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母亲不是在用嗅觉识别香味,而是用心,她对院子里的桂花有深深的感情,是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无可替代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对家乡的那份深深地眷恋之情)六、全文总结,仿写结尾。1、是呀,无论外地的景色再美,物产再丰富,故乡永远是最美的,永远是最让人怀念与牵挂的。于是,每当作者听到母亲说:(学生读),时,作者便(学生读(又想起.....)。2、体会结尾作用:对于故乡,对于桂花,作者最难忘怀的是什么?(摇花乐和桂花雨、桂花香)其实结尾处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这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童年时代的充满童真的摇花乐,还有那阵阵飘香的桂花雨,成了作者心中最难以忘怀的珍贵回忆,作者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情就是是通过这两个内容表达出来的呢。(摇花乐——叙事抒情;桂花香——借物抒情)这句不止总结全文,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3、仿写结尾:这个结尾写得真妙!相信大家也会有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由于一些事物或者话语、歌声,勾起我们的童年的回忆。请模仿作者的结尾也来写一段话。A、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B、看到——,我总会想起——,还有——。C、看到4、学生自由写,全班汇报。
七、布置作业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