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桂花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预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预设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发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重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三、精读品析,感悟作者思乡情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自读感情→交流对话(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3)指导有感情朗读。2.分享“摇花乐”,感受“桂花雨”。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板书:摇花乐)(2)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摇花”的乐趣呢?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要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摇花的无限乐趣,分享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读→指名读→评价→练续→比赛读→配乐朗读)(3)想象:(出示课件:桂花图)如果这时候你就在树下,和绮君一样享受这样的桂花雨,你会说什么?(4)课外链接:(课件出示)绮君父亲的一首诗,理解诗意,指导朗读。(三)花是故乡香,难忘故乡情出示句子: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1.你从“可是”中体会到了什么?2.当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本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却说出了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3.同学们,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吗?请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理由。(出示课件:杭州的桂花图,家乡的桂花图)4.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日夜思念之情。感受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因为母亲每年闻着桂花的香气,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家乡的人民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院子里的这课桂花树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家乡和家乡的桂花,已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5.师:是啊,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我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摇花乐”和桂花雨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7.小结:我们一起走进了桂花雨,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香、摇花乐和思乡情)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琦君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面的一段后读这样写道:(课件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器,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2.听完这段话,请大家联系《桂花雨》,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3.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令你难忘的人、难忘的事或难忘的画面呢?[板书设计]7桂花雨(摇花乐)香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