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子夜吴歌·冬歌》原文译文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李白诗词《子夜吴歌·冬歌》原文译文赏析

ID:915598

大小:14.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李白诗词《子夜吴歌·冬歌》原文译文赏析    《子夜吴歌·冬歌》  唐代: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译文】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赏析】  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扩展阅读:李白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诗人,有诗仙之美称。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公元701年,他出生在随叶河畔(前苏境内)一户商人家里。五岁的时候全家一起迁居到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因为父亲是以经商为生,所以家里的生活条件优越。李白从五岁就跟随父亲认字念书。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教一遍,就能学会。到了他十岁的时候,已经能看很多的书了。有一次李白的父亲要出远门,便叮嘱说:  “孩子,你很聪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要更加努力才行啊”!  李白说:“我知道!”父亲走后,李白拿起一卷《老子》读起来。读着,读着,感到读不懂,头脑发胀,便跑到外面去玩了。到了外面一看,外面的天地这么广阔,比整天关在屋子里面读书快活读了。   李白和伙伴们一起玩,早把父亲的叮嘱忘了,读书的事也忘了。  父亲回来后,便把他送进了私塾。李白聪慧伶俐,悟性极强。先生角的书,读一遍就能记住,而不会忘记。他比一般的学生学得快,加上本来他的基础就比别人好,因此成绩突出。但是李白活泼、好动,经常是坐不住的。  有一天上课时,他就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小溪边上的大石头旁,手里拿着一根铁杵,用力地来回磨呀磨,不停地磨!李白觉得很奇怪,连忙走上前去问道:  “老婆婆,你磨这个干什么呀?”  老婆婆回答说;“我想要把它磨成针哪!”  李白又问道:“这样粗的一根铁杵要磨成针,那得磨到什么时候啊?”  老婆婆对他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铁杵虽然粗,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李白一听恍然大悟,他想:老婆婆的话有道理。这和读书一样,天下的好书很多,可是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能够把所有的书读完哪!老婆婆的话,就像一把重重的锤子猛击在了李白的心上。他对照几天来自己的行动,扪心自省,感到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从那以后,他又道私塾里去读书了。他决心用铁杵磨针的精神激励自己,加倍努力勤学,再也不偷偷跑掉了。不论先生留下多少作业,他总是认真地按时完成。  除此之外,他还加紧读课外的书籍,终于把古代诸子百家的经书都读完了。  后来李白到戴天山中的大明寺去读书,写了一首《访戴天道士不遇》的诗,成为他早期的着名诗篇之一,当时他只有十几岁。  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一位着名的大诗人,人称“诗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