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

ID:915699

大小:4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文序号:056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试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论文作者:黄日香准考证号:140110200052作者单位:指导教师:李逊主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完成时间:2015年10月 试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汉语言文学黄日香指导老师李逊【内容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是老舍作为职业作家打响的第一炮。作品以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老舍在这部作品中创造了许多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祥子形象的塑造。祥子是中国二十年代受尽压迫剥削而又不觉醒的一个人力车夫的形象,作品对祥子形象的描写着重写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和堕落的过程,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描写,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鞭挞和揭露。本文将从祥子命运的三部曲、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以及祥子悲剧命运的意义三个方面对祥子形象进行分析。【关键词】老舍、祥子、人物形象、悲剧命运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民主解放的思潮,他开始醉心于创作,开始事业的新起点。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对于他创作的市民化及“京味”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骆驼祥子》是老舍描写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作品中的最精彩的著作,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36至1937年间,它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处于城市底层的贫苦市民的生活,写出这个阶层的悲剧命运及其与时代的关系。作品围绕着祥子买车所经历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祥子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至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作者突出了对祥子形象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小说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 一、祥子命运的三部曲(一)精进向上小说一开场,祥子给人的形象是很正面的,他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具有奋斗的性格和美好的精神世界,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热爱劳动,不怕吃苦是祥子的本色。当祥子与虎妞结婚后的一段时间,虎妞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对他进行控制,不准他出去拉车,怕给她丢脸。不拉车的日子,他精神萎靡,坐立不安,像生了大病。虎妞打算出钱买车吃车份,他的回答是无论如何也得拉车。他觉得用拉车去挣口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祥子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车碰坏了,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在思想进步的曹先生给了他一点较好的待遇和同情时,他怀着感激的心情,冒着极大的风险,为曹先生传讯、看门。在自己积蓄遭到侦探的敲诈时,他宁肯承担一切损失也不做于心有愧的事。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本来他在洋车夫中沉默寡言,平日很少跟他们交往。可是当它看到并不认识的小马儿祖孙的悲苦境遇时,一声不响地买了十个包子,送到他们老小面前,并且心里觉得这样做痛快。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小说中的祥子像骆驼一样沉默,不大讲话,但他也有沉默中爆发的时候,这表现了他性格中反抗性的一面。当他对黑暗现实,并不一味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为了买车,他忍受这人们的驱使和白眼,但他的忍受是有限度的。杨宅的主人蔑视他,他便愤然辞职;孙侦探敲诈他,他也敢于“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紧了拳头”。而对于他一向不冲撞的刘四爷,他也以报复的心情把他赶下车来。(二)不甘失败祥子连遭厄运,命运的捉弄虽然使祥子遭受了打击,但是祥子不甘失败,依然不懈努力地想要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故事的展开阶段,祥子的悲剧主要是在事业上的买车与生活中的娶妻两个方面。然而命运却安排他追求的车不得,他躲避的妻被强加。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经历三年的艰苦才得到的梦寐以求的寄托——车,也在短短几天之后就被大兵夺走了。他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 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虽然他不改初衷,他在可能的范围里,对虎妞强加的性纠缠做了一定程度的反抗和挣扎,还迫使虎妞为他买了一辆车,但他已经落入虎妞的圈套,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这是祥子的不甘失败,他在逆境中依旧挣扎奋斗,不甘堕落。这样的祥子形象也是令人同情甚至是敬佩的,作者对他依旧是持悲悯的态度的。(三)自甘堕落祥子买车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他的性格被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奋斗者彻底地沉沦了。曾经“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先生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一、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祥子是文学史上经典的文学形象之一,凝聚了个性与共性,是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缩影,借助祥子这一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中底层人们的辛酸、窘迫与悲楚,他的悲剧其实也是时代与民族的悲剧,《骆驼祥子》的悲剧内涵始终震撼人心。老舍通过描写祥子的悲剧命运,向人们揭示促成祥子命运的因素,根本上说,病态社会产生病态的人,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的病态与个人的病态。(一)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是把祥子由人逼成了“鬼”的客观原因。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及其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生活在一个肮脏、不讲人道主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对于地位低下的穷苦人民来说,是一个人间地狱。在这样的社会里发生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不公平的。作为人力车夫的祥子,命运注定是悲惨的。军阀的连年混战,兵匪的生灵涂炭,特务的横行霸道和敲骨吸髓,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祥子当然不可能幸免。他好不容易拉上车,却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几天了,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竟大着胆子去西郊拉车,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去了。作品交代了那是军阀战的年代。打仗不断地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还提到逃兵如果“教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 ,从人民对逃兵的深恶痛绝这一点,就透露出这些逃兵曾经如何残酷地蹂躏过人民。在这样动荡不安、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浩劫中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反动爪牙孙侦探敲诈去。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他敲诈祥子,更不在原定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上了。他便顺手牵羊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祥子万分愤怒,但是,困惑的只是自己没招惹别人何以受人欺负。他思想上只知道不招惹人就不该受欺侮,而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没有公道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像他那样既无权势又无财势,而且不能审时度势,如莽牛乱撞的人,虽不伤害别人也注定要遭殃的,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这两次打击描写得都简短,事情也发生得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和一切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情节表现出来的,却足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是出乎常情,越能反映出祥子在那个社会所处的地位。大兵和特务,不过是旧中国庞大的国家机器中小小的零件。前者的掠夺是在溃散逃命之际,后者的讹诈也只是作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但他们的顺手一击,给祥子带来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祸害。孙侦探曾轻蔑地对祥子说过:“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象放了屁,把你杀了象抹个臭虫。”在那个强取豪夺的社会里,他们随时都可以置祥子于死地。当时的劳动人民的命就是那么低微,那么的不值得一提。这正是那个社会的悲哀,也正是祥子人生悲剧发生的根源。(二)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他落入悲剧的主观原因。性格决定命运。祥子由于来自农村。他的性格受农村生活的影响,形成了狭隘保守、谨小慎微、自私等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以致使祥子具有孤独感和软弱感。当他因为走投无路、感到惶恐和苦恼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有地方去诉诉委屈。祥子的性格促使他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落后的、个体的生产方式,使他只知道攒钱买车,与车无关的事,他一概不闻不问。打仗了,他还照样拉车出城,结果丢了车子。他和周围的车夫不相往来,彼此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时还因拉座与人争骂。他也曾从老马、小马身上看到了自己,模糊地有所醒悟,但是这也只能更加促使他拼命地攒钱,早一天实现他的理想。他的个人奋斗思想使他认不清周围环境的严峻,当灾难降临时.他至多问个“凭什么”;当苦闷袭来时,他想的是个人的“倒霉”,认为“整个的生命是一部委屈”。明明是社会泥潭把他淹没,但祥子只恨呛他的第一口浊水,把恩与仇全归结在个别人的身上。正是这种狭隘的思想。把他紧紧地束缚住了。所以,祥子把残酷的阶级对立,看作是虚无飘缈的“鬼影” 。追求个人发财成功的强烈愿望,使他愈来愈认不清社会对自己的榨取。一个人的性格是固有的,但也会因为外部世界的熏陶而改变。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几经磨难后,祥子内心的善良正直、热心向上的道德力量慢慢地减退。而自私、保守这些小生产者固有的弊病却在他身上增强。祥子在生活实践中不是清醒了,而是更加糊涂和愚昧。所以当他骆驼般的体魄不得不服从自然规律而衰老时,曾被他怨恨的车广主女儿虎妞成了他的妻子,祥子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的沉浮,过一天算一天。当买车、拉上自己的车已成旧梦时,他埋怨的只是自己,归罪自己有过善良的愿望:“当初咱倒是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他似乎问住了自己,仿佛他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挣扎失败,是天生注定了的。祥子的个人奋斗,不过像老马所揭示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祥子在个人奋斗的道路上,不但没有“飞起来”,相反地却堕落下去,成了“末路鬼”,走上了丧失人格、求得混个温饱的苟活之路。(三)和虎妞的不正常的结合,是导致祥子悲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结合对祥子说来,这是一场更加难以忍受的灾难。和虎妞由接触到结婚,祥子的自信、单纯勤俭等品行,以及他那对自立劳动的追求,逐渐地蜕变了。虎妞本是车主刘四的女儿,正是虎妞的“治内”,使刘四的“人和车厂”管理得如铁桶一般。只是出于刘四贪婪的本性,不让女儿出嫁,以聚敛财富才使虎妞三十七八岁还独身一人,形成了她的变态心理。虎妞找上祥子。并不是真的甘心“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他们经营车厂,至少“弄上两三辆车”,当个小主人。祥子在虎妞眼里,不过是肉欲的对象。而祥子呢,却认定只有“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不管刘四有多少车,他都不能要虎妞。可是后来,他处处碰壁,再加上虎妞步步诱骗,才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因为虎妞存在着买车的能力。骆驼祥子在虎妞眼里,不只是肉欲的对象还是一个俯首听命的奴仆。虎妞把祥子“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毁灭”。婚后,虎妞与祥子由于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不同,一直存在的尖锐的冲突。首先,拉不拉车是他们冲突的起因。祥子要求拉车,可是虎妞却对他说:“告诉你吧,就是不许你拉车,就是不许你拉车!我就不许你混身臭汗,臭烘烘的上我的炕!”“看吧.看谁别扭得过谁!” 虎妞对祥子这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充满着封建统治者的霸道。其次,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两人畸形的夫妻关系。成了夫妻。祥子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车主与车夫的关系。虎妞根本不理解祥子,也不想理解祥子。当祥子和她商量今后的生活安排、问起她有多少钱,她怀着剥削阶级的偏见,傲慢地说:“是不是?我就知道你要问这个嘛!你不是娶媳妇昵,是娶那点钱,对不对?”这使得本来就以在老婆手里讨饭吃为耻的祥子,感到莫大的侮辱,他恨不得亲手掐死她,冲开她设下的那罩住祥了的“绝户网”这是祥子从未有过的盛怒。他痛苦地感觉到了自己在这场结合中的处境:“要了她,便没有他。”这对于好强的祥子来说,确实是更大的痛苦和伤害,对他的堕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祥子悲剧命运的意义《骆驼祥子》的创作,以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塑造了祥子的典型形象,写出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悲剧史。在这个充满悲剧意义的车夫的故事中,读者得到的是穿透心灵的震撼和对现实的思考。祥子的悲剧首先指向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是具有深广和社会冲突的产物。这是对那个不合理的制度、畸形的文明社会的深刻控诉,也是对一个个人奋斗主义者沉沦于逆境悲怆的哀叹。(一)对旧制度深刻地揭露与有力的控诉悲剧常常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真、善、美与假、恶、丑,正义与邪恶的社会冲突中,前者因为力量对比的悬殊,趋于失败以致毁灭,能够激起人们悲痛愤懑的感情:对于前者的同情或者尊敬;对于后者的憎恶或者唾弃,由此产生悲剧的艺术效果和思想作用。悲剧的感染,往往是来自他生动描绘了主持正义者的失败和善良愿望的破灭。祥子命运悲剧是由他所处的时代特征决定的,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剥夺包括城市贫民在内的一切劳动者最后的生存权利,因此样子要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后毁灭,是历史的必然性。(二)强者沉沦的悲剧给人们带来的思考与启迪作品深刻地说明: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期现代文学作品中描绘都市贫民命运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老舍在回忆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祥子刚发表之后,就有人质问我:祥子若那样死去,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呢?”这样的质问,正是广大读者在读完《骆驼祥子》之后对此作品人物命运的深深思考:都市贫民是否可以依靠自己的艰苦劳作,摆脱悲苦人生的控制和蹂躏,这是相当严肃的社会问题。如果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那么赢得解放和穷人翻身的正确之路究竟又在哪里? 从《骆驼祥子》完整的悲剧意蕴中,小说以其巨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力量警示和启迪着人们:悲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曙光——那就是只有推翻这黑暗的旧社会旧制度,才能改变祥子及一切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黎明前有一片黑暗,只有经过一场真正的社变革,劳动人民才能有希望见到光明,才能获得彻底地解放。【参考文献】:[1] 陈其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A].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二)〔C〕.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4] 鲁迅·“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5]吴怀斌、曾广灿:老舍研究资料[C]·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