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老舍唐灿灿2012.11
一、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父亲舒永寿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民族的苦难,培养着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非常熟悉社会底层市民生活,对以后创作的平民化和“京味”风格有很大影响。1966年因“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1926年英国写成第一部中篇小说《老张的哲学》30年代,《骆驼祥子》与《我这一辈子》被称为反映北京市民生活的姊妹篇。特点:表现城市底层贫苦市民的生活,关注小生产者在新旧交替时期的悲剧命运及与时代的关系,并对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精神准则和价值观念,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思考。40年代,最重要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建国后,最成功的作品话剧《茶馆》和小说《正红旗下》。老舍创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老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小说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二、《骆驼祥子》开篇:“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为什么一个曾在城里努力打拼的年轻人,最后却成了流氓?
(一)故事祥子:老实、木讷、纯朴;18岁;孤儿“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18岁的时候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三起三落最后成为一个完全堕落的末路鬼
问:小说为什么要叫“骆驼祥子”?
(二)骆驼的作用1、救命“可以拿到手的35块现洋似乎比希望中的1万元更可靠。”2、情感“他和它们既同是俘虏,好像必须有些同情”,“骆驼的命运也就是他的命运”,“当他发现绳子还在手中,骆驼还在他身边时,他心中安静了”。3、命运名称的改变,人生的转折。代表了祥子精神世界的改变。4、性格吃苦耐劳、沉默寡言,倔强,又不大合群,暗示像骆驼一样的劳苦大众者。
(三)人物祥子: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也是城市下层劳动者形象画廊中的著名典型。在身心发展中显示了多变性格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和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就没有个不成”。
(1)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这样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还具有乡下人的朴实、忠厚、沉默,心地善良,同情弱小,不走邪门歪道,不干伤天害理的事。”“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宗教。”“坐上吧,瞧着给!”(2)在畸形结合的家庭生活中苦苦挣扎而终归失败;“反正自己跳不出圈儿去,什么样的娘们不可以要呢?”“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在这一段里,该快活快活的时候还不敢去干,地道的傻子;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家里的不是个老婆,而是个吸人血的妖精”。(3)在绝望中扭曲了灵魂而堕落成走兽。“命既苦到底儿,身体算什么呢?把这个想开了,连个苍蝇还会在粪坑上取乐呢,何况这么大的一个活人。”
虎妞:外貌老丑,个性泼辣、厉害、粗鲁,市民阶级的底层女性典型,一个北方下层社会中混出体面来的女光棍。多重身份——剥削阶级:泼辣、粗俗、凶悍、有心计;车厂主女儿:轻贱、受剥削、欺压,无车厂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男权化的妻子:爱,剥削等。矛盾、复杂“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更多一些花样。”
刘四爷:“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典型的剥削阶级代表。毫无亲情可言,损人利己、流气、霸气。对待车厂工人在表面的客气下掩藏着实际的凶狠。小福子:本质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女子,善良、坚忍的贫苦妇女的典型。代表着贫穷家庭少女的普遍命运。二强子:灵魂被扭曲的可怜的醉鬼,也有悲哀和痛苦,但更多是麻木。
问:究竟哪些原因让老实本分的祥子最后成了流氓?
(四)关于《骆驼祥子》的悲剧(1)社会原因政治上的军阀混战、敲诈勒索;经济上,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城里,车厂老板剥削、巫婆趁虎妞难产之际骗走财产等。(2)家庭原因畸形婚姻。感情上、经济上的不平等,这种结合本身,与他做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相悖。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3)自身原因不合群、别扭、自私,一门心思只想赚钱……懒惰、麻木、缺德,打架、使坏、逛妓院……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1、悲剧原因
2、悲剧的深刻性1)作为劳动者所具有的美好人性被摧残。2)从祥子所处地位来说明其悲剧产生原因。3)提出了都市贫民怎样摆脱悲剧命运的课题。“干苦活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4)从文化观照的角度,审视祥子悲剧命运的文化根源。
(五)主题小说反映了20年代初期军阀混战的北京,人力车夫祥子通过个人奋斗屡遭失败、堕落的悲剧。表现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的行列,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极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也是这篇小说中最有思想价值的部分。主题的独创性在于:劳动人民要成为主宰自己生活和命运的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只会导向更加悲惨的生活。
(六)艺术特色1、结构布局上,“三”的框架。2、艺术上讲究“俗”和“白”。“俗”,指描写普通的市井生活,写风俗、民俗。“白”,指语言朴实,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口语。“《骆驼祥子》全书总字数107360个,其不同单字为2413个,认识621字的小学生就可以读懂全书的90%,识字957的人,可读懂全书95%”3、幽默微笑中带着苦涩的幽默,唤起人们同情的幽默,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带“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具有丰富的语言技巧。
4、京味(1)取材的特色,北京的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烦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充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2)对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三、老舍小说的文化品格(1)北京市民社会民情风俗的卓越描绘;(2)语言上浓郁的北京市民生活气息和文化色彩。
四、老舍对文学的主要贡献1、京味小说的源头,贡献在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创作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追求中的重要突破。作品中的北京味、幽默风及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而纯粹的语言,现代作家中独树一帜。2、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于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其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有批判,也有眷念,而这一切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3、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家。
总结:老舍作为都市市民文学的一座高峰,从审美视野和形象体系上,补充了茅盾、曹禺、巴金的审美世界,并与他们一起共同构筑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宏伟殿堂。老舍为中国现代小说在开放形态中实现民族化和通俗化,走出了永远值得纪念的重要一步。
老舍《论悲剧》:“世界上最古老的悲剧总是表现命运怎样捉弄人、摆布人,而后代的悲剧主要是人物与环境与时代的不合拍,或人与人在性格与志愿上不能相容,从而必不可免闹成悲剧。”祥子的悲剧就是人物与环境与时代不合拍,就是性格与环境的错位。
虎妞:“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么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虎妞:“给你!不为别的,就为表表我的心,我惦念着你,疼你,护着你!别的都甭说,你别忘恩负义就得了!”!虎妞:“好祥子,快快去吧!花钱不要紧!等我好了,我乖乖跟你过日子!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