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珍珠鸟》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珍珠鸟》教案

ID:916680

大小:20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4*珍珠鸟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过程。文章由“我”为珍珠鸟布置了一个舒适而温暖的家开始,然后着重写了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将继续进行朗读、快速默读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继续进行概括课文大意训练。学生在阅读时,一是要注意感受作品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和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观念;二是要细心领会作者将自己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叙述描写之中的写法。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蔓、幽、恶”等12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蕴,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及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教学重点: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人与鸟相互亲近的图片,感受这种美好的境界。导语: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珍珠鸟却与作者建立了相亲相依的关系。这种美好的境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感受这份美好吧。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板书:珍珠鸟。)明确:“珍珠鸟”是课文描写的对象,也是作者情感抒发的对象。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了解珍珠鸟。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著名画家、作家,浙江宁波人。其代表作有《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他的一些作品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他的作品选材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挖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珍珠鸟金山珍珠的别名,学名叫斑胸草雀,也叫胁草雀、锦花鸟、锦花雀等,属雀形目、梅花鸟科。这种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驰名世界的人工繁育鸟。2.学生听音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注意标记自己读不懂的地方。3.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小组内交流学习。4.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多音字示例:“挨”读“āi”时意为“依次”“靠近”,如“挨着”;读“ái”时,意为“遭受”,如“挨打”。◆同音字示例:蔓(蔓延)曼(曼妙)慢(缓慢)漫(漫画)◆形近字示例:陪(陪伴)—倍(加倍)—涪(涪陵)—培(培育)(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流泻](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文中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5.学生各自练读,或在小组内选取喜欢的方式朗读,可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一读:自主默读课文,重在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的速度要快,并能获取有用的信息。二读:大声朗读课文,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言顺畅,把握好节奏、停顿等。 三读:逐段朗读,反复读重点语段,重在进入情境。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静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1)理清文章记叙的顺序,梳理情感线索。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是以“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为线索的。(2)师生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的主要内容。◆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把朋友送的一对珍珠鸟放进精心准备的鸟笼。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可爱的雏鸟出生了,在“我”的呵护下,“我”取得了小鸟的“信赖”,人和鸟之间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第三部分(第13~14自然段):写“我”发自内心的感受。2.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讨论。①“我”是如何让小鸟产生信赖的?用横线画出描写“我”的行为的句子。②信赖使小鸟产生了什么变化?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鸟活动的句子。3.汇报展示,品析课文。(1)学生汇报默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①真好!以此开篇,有什么作用?预设:了解文章开篇的特点,结合全文体会其作用。明确:以“真好”二字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高兴的心情,为全文奠定了轻松、和谐的基调。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段话在文中的位置,再联系它独立成段的特点和在文章第二部分的开头的特殊位置来具体分析其作用。明确:“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作者首先呈现这一特点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使文中珍珠鸟对“我” 的信赖显得弥足珍贵;同时与后文写珍珠鸟亲近“我”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文章的中心——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③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珍珠鸟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预设:这是小珍珠鸟第一次出现在作者的眼前,它是那么可爱!作者观察得也很仔细,细腻的描写中透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特别是最后一个比喻句将它的可爱和作者的情感和盘托出。明确:作者是从颜色、嘴、脚、羽毛、体形五个方面来描写小珍珠鸟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喜爱之情。④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这句话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动作描写的妙处,可结合句中一连串的动词来分析。明确:运用动作描写,“飞、落、站、啄、撞、逃”几个动词写出了小珍珠鸟淘气、欢快和自由的特点。(2)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一,探究“信赖”产生的原因。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对珍珠鸟的态度及为照顾它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条概括即可。①学生展示自读课文时用横线标注的句子。②教师指名朗读这些句子,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当时的情景。③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明确:“我”为珍珠鸟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我”每天都精心为小鸟一家添食加水。“我”称小珍珠鸟为“小家伙”;小珍珠鸟俯下头来喝茶,“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小珍珠鸟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摸小珍珠鸟细腻的绒毛;小珍珠鸟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停了,生怕惊跑它。④教师小结。小结:因为“我”不但给珍珠鸟“一家三口” 营造了舒适的窝,而且从不打扰它们,甚至喂食时都不多看它们,“我”只是微微一笑,给了它们极大的自由与呵护,它们才会逐渐对“我”产生信赖。(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二,探究小珍珠鸟的变化。过渡:在“我”的悉心照顾下,小珍珠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它的胆子一点一点变大,跟“我”越来越亲近,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啊。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想象画面,体会这种美好。①指名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预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起先”“随后”“一会儿”等词语,体会小珍珠鸟从胆子很小到逐渐亲近“我”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②指名朗读课文第9、10自然段。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在听同学朗读的时候边想象画面,边画出表现珍珠鸟胆子大了的词语。重点抓住“一点点挨近”来体会珍珠鸟的心理变化。思考:如果你是小珍珠鸟,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一点点挨近”呢?明确:在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换位体验,即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和珍珠鸟进行对话,人与鸟的形体距离的逐渐接近清晰地表现了二者心理距离的不断缩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的举动起到了决定作用,“我”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它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从而慢慢赢得珍珠鸟对“我”的信赖。③指名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预设:抓住“陪伴”“再三的呼唤”让学生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进而感悟“信赖”。思考:“再三的呼唤”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了小珍珠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依恋,不愿意离开我,必须在父母一次次地呼唤下才离开“我”。它对“我”的信赖逐渐加深。④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预设:这是信赖创造出来的美好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这个温馨的画面。重点抓住“趴”“好熟”“咂咂嘴”“做梦”来感悟信赖带来的甜美、幸福。⑤学生自由朗读上面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感悟。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形式来分析,可从时间、活动范围、动作神情、亲近程度等方面来着手。⑥教师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鸟和人虽然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但是小珍珠鸟却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与作者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表现出了它对作者的友好和信赖。4.回顾课文,感受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过渡:作者看着眼前珍珠鸟与自己亲近的一幕,心中感慨万千,笔尖一动,流泻出一句爱的呼唤——(课件出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1)学生齐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①文中说的是谁信赖谁?(珍珠鸟对“我”信赖。)②“美好的境界”指的是什么?(“我”尊重珍珠鸟,喜欢珍珠鸟,换来了它们和“我”和谐相处。)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把文章蕴含的感情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升华主旨。思考: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明确:信赖创造出的这种美好的境界是作者所向往的,但是这种信赖并不仅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要牢记这一点。(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信赖创造美好”的例子,在班内交流。(4)教师小结,拓展思维。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中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再读一读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或者通过网络搜索表现人与动物相互亲近的图片,再次感受信赖的巨大魔力。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多么温馨的一幕!胆小、怕人的珍珠鸟竟趴在作者的肩头酣睡!正是作者细心的呵护与关怀,才使得小鸟和人之间亲近了许多,甚至成了可彼此信任的朋友。可见,无论人与鸟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一切美好的基础。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珍珠鸟与作者由疏远到亲近的变化过程,明白了信赖的作用,激发了我们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2.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生字、理解课文的方法。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感悟人鸟相亲近的画面,体悟情感师:(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的画面。)看到这一幅画面,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生:我看到作者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笑了。师:这小家伙睡得多香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生:温暖的巢。生:妈妈的背。生:宝宝的摇篮。师:如果请你们给这幅画加个题目,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你们会写上什么?生:我会写上“信赖”。因为小鸟信赖“我”,才会在“我”的肩头睡着,才会有这样美好的画面。生:我会写上“亲密的朋友”。小鸟和“我”不像是一对亲密的朋友吗?生:我会写上“小鸟的家园”。因为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的肩膀就是鸟儿幸福的家园。师:富有哲理!生:我会写上“甜蜜的梦”。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正做着甜蜜的梦呢!师:真美!生:我会写上“情趣”。因为课文中的小鸟非常有趣,而“我”非常有情。师:是啊!可爱的小家伙熟睡在“我”的肩膀上,这多么有趣!“我”含笑目视着小鸟,这多么有情!真是趣中有情,情中生趣,情趣相映。生:我会写上“目光”。因为“我”看着小鸟的目光是温和的、慈爱的,心里肯定也是幸福的。师:经典!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令人遐想!带着这美好的感觉,在朗读中让我们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学生情不自禁地用轻柔的声音读第12自然段。)师:(也轻柔地。)这小家伙睡得这么熟,这么香,这么甜,那它的梦一定也很美,它会梦到什么呢?(学生静静地想,有的在喃喃自语。)师:我相信同学们脑海中的梦境该是美丽的、温馨的。不要说出来,把这美好的梦境留在心底,用你们的朗读领着我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好吗?(学生读得更加动情。)师: 信赖是一种关爱、一份宽容、一片呵护,是彼此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展示一组画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爱的情景。)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把学生带入“情境场”——画面中,由画面引出话题,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对话之中,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自我的超越。此外,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已有的内涵,对文本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再创造。以观察画面作为切入点,各环节自然流畅,层层推进,不留痕迹。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观察、想象、朗读,他们自由倾吐、体会、感悟,感之于心,化之于言。这种学习方式摈弃了以往多理性分析少感性体验的偏向,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强调熏陶感染,使语文教学的目标落到了实处。教学反思《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文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够赏析文章本身,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课堂实践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假如这一过程学生体会不好,其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就会显得生硬。所以我还是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这一具体的形象来体会抽象的东西,经过实践,学生的反应不错,文章主旨水到渠成。整节课中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地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所以老师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相信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