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高粱影评700字《红高粱》改编自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由郑晓龙执导。该剧由周迅、朱亚文、秦海璐、于荣光、黄轩、宋佳伦、徐光宇、解惠清、曹征领衔主演。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影红高粱影评《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影片,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影片中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与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导演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片那样淡化情节,靠纯粹的电影视像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导演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画外音来完成。影片一开始,还是全黑的画面时,声带上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视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视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导演在处理全剧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视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视点基础上,导演在这开场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画外音在影片中出现了12处。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在传统影片中特别容易出戏的那几段全被画外音虚掉了,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第三,影片的空间环境与造型处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影片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画面上充满了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影片中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银幕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粱镜头。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镜头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影片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电影红高粱影评血一般焦灼刺目的日光,血一般粘稠厚重的天空,血一般浓烈质朴的人们,还有那片在太阳和天空饱满的让人血流汹涌的巨大布景之下肆意繁茂生长的高梁——在镜头前浓重的铺洒开来。这一幕让我惊呆了:我似乎感觉到在我的瞳仁中跃动着,闪耀着那一簇簇鲜亮到极致的血色。
九儿的父亲为了换一头骡子竟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一个开烧酒铺的麻风病人。九儿试图以死抗争。送轿的路上,九儿与轿头迸发出炽热的激情。此后二人共同经营者烧酒铺,酿出了十里飘香的高粱酒。日军侵华,高粱地被践踏殆尽,九儿被日军射杀,最终倒在了那被酒染红的血一般的高粱地里。张艺谋导演偏爱红色是出了名的,尤其在《红高梁》这部影片中,更将这种“红”色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这种红色的挥霍运用,使我产生了一种奇异的错觉,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激动:铺天盖地的红色像是奔流不止的血。我感受到那一幅幅画面中流淌着的粘滞厚重的生命,浩浩荡荡的压向屏幕,充满着躁动,狂热与不安的气息。这种气息是如此霸道的横在我的胸口,伴随着那如心脏跳动般充满秩序感和生命力的浑厚低迷的鼓点,引领着我从顿挫有力的敲击中体味人物内心深处的起伏跌宕。那血一般的红色,被导演赋予了人性中最深层次的挣扎苦痛和情感纠葛。屋外喧天的锣鼓和喜庆的唢呐,一唱一和,此起彼伏,把中国传统的结婚气氛渲染的如一碗浓稠的糖浆。黑漆漆阴森森的屋子中央坐着即将出嫁的新娘九儿:面无表情的端坐着。这个无声的演绎让我心里一惊:出嫁应该是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吧?而此时的九儿为何端坐在这里冷艳如一尊蜡像?似乎门外的喧闹与欢腾与她无关?九儿的心里在想什么?父亲为换一头黑骡子逼她嫁给一个麻风病人!狠心的父亲就这样糟践亲生女儿一生的幸福,即将举行的不是九儿的婚礼而是葬礼。她那愚昧无知的父亲是她幸福的掘墓人,她即将被送入一桩肮脏婚姻的坟墓。走进花轿的那一刻,九儿像是被判了死刑,她心如死灰。不,她的心没有死:她的眼神迸射出刚烈坚毅的目光,直射人的心底,那幽深清亮的眸子似乎在告诉我,她绝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她狠狠的一把扯下红盖头。此时她的内心是复杂的,她坏了祖宗的规矩“盖头不能掀”,可谁让她生长在这闭塞落后的小村庄,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农村,女孩子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而她,也只不过是封建观念的牺牲品。演员用简洁犀利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封建观念和个人思想的对立面。一组无声的抗议,把九儿内心的痛苦深刻的展现出来。花轿在颠簸中摇摇晃晃的前行,九儿开始出现呕吐的反应,她坏了祖宗的第二条规矩——“坐轿不能吐”。轿内时不时的传来抬轿弟兄的调侃和嘲讽。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让九儿再一次陷入绝望。花轿颠的越来越剧烈,九儿的心也跟着被翻搅的波涛汹涌:她从脚边颤抖的摸索出一把剪刀,紧咬着下嘴唇,刀尖冲下指着自己的胸口,她绝望无助的仰头抽泣:既然老天不可怜我,倒不如我一刀结果了自己的生命。她握着剪刀一寸寸的往心口挪,每挪一步,她都几近崩溃,那锋利的刀口穿过薄薄的礼服,直抵心头……然而透过半遮的晃动中的帘子,她欣喜的看到了轿头光洁黝黑的脊背,那厚实宽广的脊背上映衬着明晃晃的日光,一下子射入了九儿的心房:方才绝望的心此刻神奇般的复苏了。她美好的遐想着,眼神呈现出一种热切的渴望与激动。她的脖颈向前探着,嘴唇微微蠕动着,着迷于一种生命质朴蓬勃的气息,九儿沉醉了。从她的神态中,我强烈的感受到她内心的脆弱与敏感:她用无声的抗争来抵挡命运的不公,却抵挡不住这富有激情与张力的生命,她的心灵燃起了炽热的火焰,她的生命也因此被镀上了一层火红的色彩——生命的色彩,那是她想要亲近,想要触碰,想要聆听的一种蓬勃,奔放,浓烈的生命。
表面上看九儿被轿头的生命魅力所吸引,但其实从九儿面无表情的接受不平等的婚姻,到她决定以死抗争这段婚姻,再到后来透过半遮的帘子看到男人的脊背这一过程,贯穿其中的是一个由人性压抑到人性自由探索的主题。而当自由与封建的束缚相互碰撞之时,也必然会迸发出激烈的对抗:九儿(“我奶奶”)被蒙着面的轿头(“我爷爷”)强行拽入那一片葱茏繁茂的高梁地,九儿激烈的反抗。她在高梁丛中无目的的奔跑着,大口的喘着气,一面凄厉的叫着。她极度害怕,怕自己被这个“蒙面人”掠去后会再度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爷爷”穷追不舍,两人拨开那层层叠叠的高梁,高梁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在酝酿一种暧昧不安的情绪。忽然,那蒙面人“嚯”地一下闪现在九儿的眼前,九儿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喜却又羞涩的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激动与狂热,她的眼神此刻变得温暖而柔美,火热而妩媚,“我爷爷”的眼神中也蕴藏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两人热切暧昧的注视着对方。此时高梁的摇曳渐渐平缓,但却深藏着一种蓄势待发的欲望。“我爷爷”开始疯狂的劈着周围的高梁,刺目的日光穿过他坚挺宽厚的弓着腰的躯体,一种燃烧着的气息在我的血液中流淌。“我爷爷”随即粗鲁的将九儿(“我奶奶”)横着抱在腰间,义无反顾的走进高梁地的中心。此时低迷浑厚的鼓点响起,接着是唢呐一声悠长凄艳的绝响。高粱地在如血的残阳下激越的翻滚如波浪,影片达到了高潮,同时也完成了“我爷爷”“我奶奶”从人性自由探索到人性释放的过渡。导演通过景物心理化的描摹,民乐恰到好处的烘托和人物无声但默契的配合,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人性中压抑已久的情感宣泄和人物心底渴望摆脱束缚的一种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整部影片一直有一种情绪在向外喷涌,仿若生命的脉搏般雄健有力。个体的反抗是如此的决绝而动人心魄,个体生命的释放又是如此坦荡而丰盛浓烈。我感动于九儿的坚毅,泼辣与直爽:“这屋里的东西,能烧的就烧,不能烧得就埋!再用这高粱酒把这十八里坡浇上三遍!”眼神火一样跃动的昂扬,语气是那样的坚定;我感动于九儿贴窗花的镜头,喜庆的唢呐为她的欢畅鸣响,她有勇气翻过旧的一页,明快爽朗的开始她的新生活;我还感动于烧酒铺的弟兄祭酒神的情景:几个皮肤光洁黝黑的厚实男人,光着膀子酣畅的吞咽着那凛冽的高粱酒,然后将碗“咣”的一声朝地上一砸:把生命的率真与质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电影红高粱影评张艺谋作为摄影出身的导演,色彩和造型一直是他所关注的。对于电影色彩和造型艺术的探索也显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天才,他的电影画面从来就不缺乏视觉冲击力。张艺谋不但善于使用适当的电影色彩以使观众产生心理刺激和视觉震撼,而且擅长使用独特的造型达到他所追求的隐喻和象征效果。色彩实际上是包含在造型艺术里的。在电影作品中,色彩和光线、画面构图等都具有视觉造型的功能。但是本文为了突出张艺谋独具特色的色彩运用,特别地将色彩单列出来进行论述。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不光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的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在《红高粱》中,电影造型的精巧几乎成为张艺谋在艺术形式上最主要的追求。《红高粱》的追求是对生命力的讴歌,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粱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黄土弥漫的土围墙,火光,水气冲天的酒坊,都表现了原始生命力的蓬勃旺盛和热烈张扬。"颠轿”一场戏:黄土高原的空旷,崎岖的道路,滚滚的黄尘,轿夫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鲜活的呈现出了一种张扬生命的力量。颠轿是一种狂乐的纯自然的表现,光头的汉子有在异性面前表现的强烈欲望,在空旷寥寂的黄土地上的那种狂热是缺乏理性的、完全凭感觉的、粗糙的、原始性的情绪自然地表露。“酿酒“一场戏:通过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烟气和来回走动的人从而营造出来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来表现一种强烈的力量美。
“野合”一场戏: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风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拔地而起,热血男女激情云雨,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人性的解放和爱的觉醒。倒塌的红高粱形成了情欲的温床,波澜壮阔的高粱地里设置了帷帐的屏障,无所不在的摄影镜头穿透进去,顺着男主角阳刚而伟岸的躯体,完成了对女性的俯视与压迫的情欲的主观角度再造。另外,野合地点是男主角踩倒高粱的高粱地,那个形状与女性生殖器极为相似,有生殖崇拜的意义。给观众以强烈震动的是“剥皮”的场面,鲜血淋漓,控诉了侵略者的暴行和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剥皮”是自然主义的展示,有一些暴力美学倾向,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感人造型。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影片最后的日食造型,日食的意蕴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首先是为了衬托“我爷爷”、“我奶奶”们壮烈的牺牲;其次是为了表达对日军侵略的愤懑与仇恨,最后是为了凸现我们的民族精神。[电影红高粱影评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