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中人称指示语语用研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红高粱家族》中人称指示语语用研究

ID:917057

大小:3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红高粱家族》中人称指示语语用研究  摘要:指示语是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在语言结构中的反应。人称指示语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任务等相关联,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通过对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语用分析,发现从语用的角度借助于语境,人称指示代词的运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画及文学作品主题的凸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人称指示语《红高粱家族》语用分析1.引言根据列文森的归纳,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五个方面,指示语即是其中之一。指示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指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成为专门研究的课题。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心理语言学家比勒提出的指示场理论为指示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激发了人们对指示语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他认为指示场就是言语行为中的“我”、“这里”或“现在”主体定位系统。指示语的意义是在这样一个指示场中获得填充的。列文森把指示语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篇章指示语。2.人称指示语8 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它包括第一人称(话语中用来指说话人自身)、第二人称(用来指听话人)和第三人称(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或物)。第一和第二人称指示语通常只能是相应的人称代词,第三人称指示语除人称代词外还可以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人称指示语通常可以突破特定的“数”和“人称”的规定性发生变异,即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人称指示语所涉及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人称指示语的语法范畴和言语行为参与者角色互动范畴的关系问题。人称指示语的一般常规用法是构成由其所在语句表达内容的一部分,并和话语语境中的参与者相对应。另一种用法是说话人(或写作者)为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故意违背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常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按照Grice关于合作原则遵守和违反的论述,人称指示语的这种变换应属于说话者有意地不去遵守某一准则,而让听话人越过话语的表面意义推导其中的语用含义的一种表达方法。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及其运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语用内涵和艺术魅力,这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中人称指示语非常规用法的语用分析,解读其所凸现的语言运用方面的艺术内涵。3.人称指示语的常规用法8 自然语言中指示语的使用总是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特性。列文森认为,指示系统是“以自我为中心组织起来的”。他在论述指示语的指示中心时归纳为以下五点:(1)人物中心是发话者;(2)时间中心是发话者发话的时刻;(3)地点中心是发话人发话时所处的位置;(4)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发话者当时正说到的部分;(5)社交中心是发话人相对于受话者或第三者的社会地位。人称指示语的一般用法是指人称代词的典型指示用法,即人称代词表达的命题内容,又和话语环境中的参与者相对应。例如:奶奶哆嗦成一团,说:“大叔,你,给他们牵去吧。”例(1)中的“你”是第二人称单数,指说话人;“他们”是第三人称复数,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物——日本兵。4.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即人称代词的非指示用法,是指由于不遵守人称指示语的数量和性质准则,或指示中心发生转换而造成语法人称和话语语境中的参与者之间的不对应。Head,B.F.说:“人称相互关系的物理性距离,是与信息传递的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亲密度有关的。”并指出,第三人称要比第二人称距离远,在个体的判断认识之中,复数可以拉开与单数的间隔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大,亲密度就会减少,心理距离增大。下面列举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例子具体分析。8 4.1用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一般情况下,说话人指自己一个人时用单数第一人称“我”,但出于某种交际目的,说话人用“我们”指自己并实施一定的言语行为,这种情况在汉语中大量存在,但是其中所实施的言语行为,所体现的人物关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在《红高粱家族》中,地位高的人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复数指示说话人自己的情况。例如:单廷秀干咳了两声,收起恶容换笑容,说:“孩子,你嫁过来,就像我的亲女儿一样,扁郎不是那病,你别听人家胡说。咱家大业大,扁郎老实,你来了,这个家就由你当了。”单廷秀把一大串黄铜钥匙递给奶奶,奶奶未接。在这个例子中,地位高、有钱人单廷秀在谈论自己的“家业”时使用了“咱”指示他自己,使读者明显感觉到单廷秀在说话时的权威和优越感,话语暗含他们嫉妒我家大业大,所以中伤我,你不要信他们。8 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活用为第一人称单数指示语还存在一种情况,即说话人用复数形式表示自己,有一种让人感到不自信的感觉。说话人对所说之事信心不足,若遇受挫,可以减轻自己的责任,使听话人觉得即使你错了,也不会责怪你一人似的。说话人用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指称说话人本人,这种情况大多见于说话人谈到自己在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这显然是说话人谦虚的表现,言外之意是说他所取得的成就不完全归功于他个人,他是谦虚而礼貌的。另外一种情况是:爷爷说:“你打开天窗说亮化,要我干什么?”江队长说:“我们希望余司令加入八路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爷爷说:“我受你的领导?”江队长说:“我们都受共产党滨海特委的领导,都受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在此句话中,江队长用了两个“我们”,一方面暗含了说话人(江队长)对自己所提建议是否能实施,信心不足,如果遭到(余司令)的拒绝,也可以减少自己的责任,不至于受到太多的责备。但是另一方面也是要表明说话人谦虚,江队长虽然是个领导,但此时仍谦虚礼貌地说自己也受别人的领导。4.2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通常情况下,说话人一般用“你”、“你们”来指听话人,但是,为某种交际目的,说话人有时用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我们”指称听话人,实施或表达一定的言语行为。在更亲密的口气中,汉语口语经常使用“咱们”或“我们”来借指“你”或“你们”。  例如:(日本兵端着枪,像泥神一样。奶奶和我父亲一进院,罗汉大爷就说:“他们要拉咱的骡子。”在这个例子中罗汉大爷使用共成“咱们”将自己引入话语情景中,给人以一种亲切感,罗汉大爷拉近了与主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坚决与日本人划清界限。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人物语言判断人物的性格。8 4.3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指示一类人通常,我们按照人称指示语的常规用法可以识别具体的个体。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活用为指示一类人的这种用法类似于常规用法,但不同的是,这些个体是不能被言语行为参与者识别的,或是不需要识别的。例如:江队长说:“……余司令,我作为朋友劝你一言,中国的未来是共产党的。我们八路军最讲义气,绝不坑人……”这个例子中“我们”泛指包括说话者在内的每一个人,是一种泛指,泛指特定的一群人,而并不特指说话人。4.4第三人称单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由于第三人称不是基本会话的直接参与者,而是作为局外人,因此第三人称代词是一种远指,但是,这种用法若发生在幼儿与长辈之间,语用效果则不同。例如:“豆官,你是豆官吧,你看看大叔的头还在脖子上长着吗?”“在,大叔,长得好好的,就是耳朵流血啦。”“鬼子打炮啦!倩儿,你十五岁了,什么事都懂,你在井下好好看看你弟弟,鬼子撤了,爹就来接你。”在这两个对话中,男性长辈分别用“叔叔”、“爹”代替“我”,说话人原来所具有的威严没有了,缩短了和孩子间的距离感,这种表达方法十分亲切并充满怜爱,能使听话人得到更大的慰藉。5.结语8 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反映了说话者对语言编码的含意指向。人称指示语的指称和它们在构成语句时的含义往往取决于话语的语境和说话人的信念及意图。我们不能单用语义学上的真假条件加以衡量,而应借助具体语境,弄懂说话者所要传达的弦外之音。对指示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和理解话语,特别是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对于《红高粱家族》中出现的指示语的用法,都需要根据说话人说话时的情景加以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理解作者使用时的意图、要传达的内在含义,以及体现出来的人物关系,从而使读者对其有更好的理解。参考文献:[1]Head,B.F.RespectDegreesinPronominalReference.J.H.Greenberg,C.A.FergusonandE.A.Moravcisk(eds.)UniversityofHumanLanguage3.WordStructure[M].Stand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78.[2]Levinson,S,C.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Sperber,D.an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4]Yule.G.Pragmatics[M].London:OxfordUniversity8 Press,1996.[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6]何自然.言语交际的语用移情[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7]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莫言.红高粱家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9]莫言.诉说就是一切—后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10]莫言,王尧.从《红高粱》到《檀香刑》[J].当代作家评论,2002(1).[11]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观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9).[12]张清华.叙述的极限——论莫言[J].当代作家评论,2003(2).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