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优质(yōuzhì)课件(1)第一页,共37页。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zuòyòng)。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第二页,共37页。
白居易(772-846),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诗人(shīrén)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2.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白居易生平(shēngpíng)第三页,共37页。
白居易成就(chéngjiù)白居易一生虽多为官,但很不顺利,总是处于一种忧愤(yōufèn)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他的诗存(shīcún)留下来将近3000首,有《白氏长庆集》。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第四页,共37页。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yīrì)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第五页,共37页。
同题材(tícái)作品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陈鸿:《长恨歌传》苏轼:《荔枝叹》元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明吴世美:《惊鸿(jīnɡhónɡ)记》传奇清洪昇:《长生殿》第六页,共37页。
第七页,共37页。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shǐshí)16岁→寿王妃(wánɡfēi)21岁→见玄宗为女道士27岁→册为贵妃第八页,共37页。
三姐妹→(韩、虢、秦)国夫人哥哥→殿中少监父亲→齐国公母亲(mǔqīn)→凉国夫人堂哥杨国忠→右丞相京城歌谣“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男不封候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杨家显贵第九页,共37页。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zìyì),杨妃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马嵬兵变第十页,共37页。
回眸móu粉黛(fěndài)dài骊宫lí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鼙鼓pí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钗擘bò马嵬wéi阑干lán绰约chuò欲学其文先识其音第十一页,共37页。
文本(wénběn)分析《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琵琶行》共同构成(gòuchéng)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第十二页,共37页。
☆解题(jiětí)⑴这首诗歌(shīgē)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shíjiān),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第十三页,共37页。
解题:长恨歌谁恨?恨什么(shénme)?为什么(shénme)恨?怎么表现恨?第十四页,共37页。
谁恨:李隆基和杨贵妃.他们(tāmen)是什么样的人?第十五页,共37页。
人物形象鲜明(1)李隆基:荒淫重色对爱情真诚(zhēnchéng)执着(2)杨玉环:美貌和忠贞第十六页,共37页。
分析(fēnxī)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明皇的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不早朝”到“看不足”,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贪色荒政。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赐死(cìsǐ)贵妃时 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血,矛盾痛苦逃蜀途中 见月伤心,闻铃断肠,寂寞悲苦回京路上 不见玉颜,踌躇不去,追怀忆旧还宫之后 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道士觅魂 上穷碧落下黄泉,遂教方士殷勤觅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令人回肠荡气。而诗人笔下的杨贵妃不仅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第十七页,共37页。
试比较(bǐjiào)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yúnyǔwūshān)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李白《清平调词》静态联想,以花喻人,再比之于仙女,全由虚处着墨。第十八页,共37页。
白居易自称:“一篇长恨(chánɡhèn)有风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ēnzé)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动态美,白描(báimiáo)写意,侧面衬托,虚笔写实,实中含虚。第十九页,共37页。
恨什么(shénme):他们彼此(bǐcǐ)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第二十页,共37页。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玄宗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dìxiong)皆列土”。——恨之内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为什么恨?第二十一页,共37页。
恨内因(nèiyīn)直因荒淫(huāngyín)逸乐安史之乱(ānshǐzhīluàn)☆内容赏析:⑴造成长恨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十二页,共37页。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gùshì)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刺意味,其讽刺意味也就在这里。第二十三页,共37页。
☆内容(nèiróng)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biǎoxiàn)长恨的?第二十四页,共37页。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shènɡzhǔ)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奔蜀途中)秋景凄凉(qīliáng),以凄凉(qīliáng)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wàngqíng),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在行宫)借景抒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第二十五页,共37页。
天旋日转回(zhuǎnhuí)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京路上)旧地重过,玉颜(yùyán)不见,故而踌躇,勾起伤心的回忆,叙事见情.第二十六页,共37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yuānyāng)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景物依旧,人却不在,触景生情。黄昏黎明,春风秋雨,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苦苦的思恋(sīliàn),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玄宗返回长安后,仍然怀念杨贵妃.景物依旧,物是人非(wùshìrénfēi),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第二十七页,共37页。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诗人正是通过这样(zhèyàng)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第二十八页,共37页。
内容述评《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zhòngshuōfēnyún)。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一、讽喻说。二、爱情说。三、双重主题说。第二十九页,共37页。
(1)讽谕说认为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描写,对他们的荒淫生活作了讽刺和暴露。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yǐnfā)“安史之乱”。第三十页,共37页。
(2)爱情说认为这首诗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zhēnzhì)和专一的爱情。第三十一页,共37页。
(3)双重主题说认为这首诗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fěngcì)批判,又有同情歌倾。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fěngcì),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笃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第三十二页,共37页。
双重主题说:《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pīpàn),又有同情歌颂。1、从作品描写的事件来看,写了两个互为因果的悲剧:△政治悲剧;作者是持有讽喻态度△爱情悲剧:作者对李杨悲剧结局的同情和对真挚爱情的赞颂。对第二个悲剧的描写,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力度上,显然都超过了前者.2、从作者在诗歌中投入的感情来看,开始虽无疑含有一定的讽喻,但最感人的部分是对李杨爱情的歌颂与同情。第三十三页,共37页。
艺术(yìshù)特色1、情节曲折多变: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2、刻画人物生动细腻(xìnì):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xìnì)地刻划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唐玄宗:一方面贪求美色、贪图淫乐、穷奢极欲,另一方面,他的悲剧命运又是令人同情的。对杨贵妃的描绘、刻划,作者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她的美貌,一是她对唐玄宗的忠贞。第三十四页,共37页。
3、熔叙事、抒情、描写于一炉:时而(shíér)叙事、时而(shíér)写景、时而(shíér)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4、现实画面和想象图景相交错,既有现实主义风格,又有浪漫主义情调。入蜀(实)---回宫(实)---仙界(虚)第三十五页,共37页。
第三十六页,共37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nǔlì)做得更好!谢谢第三十七页,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