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忆_长恨歌_的城市景观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王安忆_长恨歌_的城市景观

ID:917244

大小:297.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JOURNAL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2004年8月No.4,2004(SOCIALSCIENCEEDITION)Aug.,2004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城市景观徐珊(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王安忆的《长恨歌》写了一个城市故事。日常生活下的城市图象“、漂”于细节上的城市时间、卑微虚无的城市悲剧,共同构筑了这个故事的城市景观,也是王安忆对城市的独特感悟。关键词:城市图象;细节;时间;卑微;悲剧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55(2004)04-0082-05现代化最明显的表征便是城市化,城市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吞噬着大片的农田,以无法阻隔的趋势挺立在人们面前,同样也以无比活跃的生命姿态出现在作家们的创作视野中。“进入90年代以来,众多女作家身置城市的写作是以城市为独有视角的写作,是人在城市这个特定场境中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和思考,在她们的作品中,城市是背景,是实指,是题材,是内容,是形式,亦是象[1]征。”王安忆曾说过“女人是天然属于城市的”,作为一个“人造的自然”,和更注重体力的农村相比,城市更具开放包容性,每位女作家都能在城市的思考之上,表达自己对生命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本质追问。像90年代非常活跃的女作家徐坤、张欣、王安忆、殷慧芬等都以敏锐独到的眼光透视城市,在这块文学园地上投人了极大的热忱。但其中将城市本身作为故事角色的并不多,大都是以城市为背景或形式。而王安忆在这一点上非常突出,她在1995年创作的《长恨歌》被誉为“海派文学”又一代表作,上海在她的笔下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生灵,如她自己所言《,长恨歌》“企图写出一个城市的故事”,写“城市的街道,城市的气氛,城市的思想和精神”。日常生活下的城市图象90年代,上海在王安忆的创作中的分量越来越沉重,她不仅写上海嘈杂拥挤的街市、曲折隐秘的弄堂,还写华丽尊贵的服装、花团锦簇的橱窗;不只写女性在上海辗转漂流大起大落的渺小人生,也写对上海繁华旧梦的历史回味。她的上海是以女性个人的孤独和卑微为衬底、以上海虚荣与繁华为排场的悲喜交加的聚集地。王安忆多是写寻常百姓,写上海的小市民如何以他们的方式起居行走、恋爱吵架、跟时尚赶收稿日期:2004-03-20作者简介:徐珊(1972-),女,江西南昌人,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82 潮流。他们过着平凡的日子,做着平常的事,想着平淡的思想,是最平庸无奇的一种,但“看来再[2]平庸琐屑不过,合拢在一块,就是显得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这就是上海的魅力,也是王安忆的魅力,正如评论所说,这里有“奇异的智慧”,是王安忆和上海碰撞出来的智慧。首先,王安忆在《长恨歌》第一章里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弄堂”、“流言”、“闺阁”、“鸽子”,这几个方面组成了一个城市的初步图象。对这些夹杂在城市街道里、飞翔在城市天空上、充实在城市故事里的事物,王安忆运用的是一以贯之的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语言“: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就好像珍珠的芯子,其实是粗糙的沙粒,流言就是这颗沙粒一样的东西。”“闺阁还是上海弄堂的幻觉,云开日出便灰飞烟散,却也是一幕接一幕,永无止境。”“鸽子是这无神论的城市里神一般的东西,却也是谁都不信的神,⋯⋯”在这些机警精致的城市局部描述中,城市以一种幽情流水般的感性姿态出现,这一切都是女性登场前的背景布置,是为女性故事酝酿已久的气氛,是情和爱、生与死繁衍不息的滋润之地,也是长眠之地。王安忆对城市的俯瞰和她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一样透彻。城市图象在她的头脑中是一幅幅可以用智慧定性、用感知定色的图画,这既是她的女主角生存背景,同时也是城市精髓的象征。“女人象征一座城”,女人就是这座城,城市图象就和女人相片上栩栩如生的五官,传达着生命的气息,也闪露着衰亡虚无的征兆。王安忆通过王琦瑶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充满日常生活场景的城市中,我们镶嵌在这一幅幅城市图象当中,我们本身就是城市图象中的一部分,是这个城市的分子,城市发展的轨迹就是我们的历史的投影,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积累着我们的思想精华和生活碎渣。其次《,长恨歌》里还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述城市时尚。时尚是城市图象里浓彩重墨的一部分。“通常是城市之中的某种大规模运动。时尚的潮汛可能体现在城市人的服装、发型、言辞、社[2]交礼仪、娱乐形式、偶像崇拜以及消费观念之中。”时尚是务实的,是女人的风头,也是世俗意义上女人的成功和荣誉。这些成功建立在一些偶然的因素中,比如容貌、服饰等,所以经不起时间的摧劫,随着时间流逝而日新月异。传统的时尚在其本质上来说已不是时尚,时尚就如船票,错过了,便再不能登上时代潮流的船。王琦瑶以机智周密的心思,持着旧时尚的船票。虽然她得体[2]优雅沉稳,但终究是“像一个摆设,一副壁上的画,只能装点了客厅”,不可能在新时代创造奇迹,所有的跟随时尚的人终究被时尚抛弃。时尚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图象里最活跃最艳丽的一隅,也是最能映照出人生稍纵即逝的梦幻性质。现代社会中,时尚本身是个模糊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时候它和流行混为一谈,它和流行有非常相似的一点,那就是它永远是此时此刻的,和过去是决裂的。时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城市繁华的巅峰,跟上时尚就是抓住繁华的一瞬,表明在此时此刻抓住时代的步伐,抓住时间的脚步,抓住人生短暂的现实意义。时尚中人王琦瑶不顾现实,动了从过去跨越到现在的心思,必定成为反时尚的事物,只有走向灭亡。这是她的悲剧,也是每一位时尚中人的悲剧,因为时尚是和时间赛跑的,在本质上就是失败的,只不过在形式上它具备了和时间并驾齐驱的短暂假象。王安忆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时尚的游戏本质,她让这游戏在王琦瑶的人生里如节日一样,热闹奢华。这是城市图象最绚丽也最残酷的一幕。83 “漂”于细节上的城市时间时间对于个人是个无敌的对手。王琦瑶的一生都在挽留时间。她收起烟还得再坐一时,听那窗外有许多季节交替的声音。都是从水泥墙缝里钻出来的,要十分静才听得见。是那些声音的皮屑,蒙着点烟雾。有谁比王琦瑶更晓得时间呢?别看她日子过得昏天黑地,懵里懵懂,那都是让搅的。窗帘起伏波动,你看见的是风,王琦瑶看见的是时间。地板和楼梯脚上的蛀洞,你看见的是白蚂蚁,王琦瑶看见的是时间。星期天的晚上,王琦瑶不急着上床睡觉,谁说是独受孤夜,她是载着时间漂呢!一个“漂”字说出了王琦瑶在时间流逝面前的焦虑无奈。人类怎么和时间计较,也不能占据上风。海德格尔说“:时间是此在存在的意义。”人类只有认真地过好“此在”,过好日常生活。“上海屋檐下的日子,都有着仔细和用心的面目。倘若不是这样专心致志,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最具体最琐[2]碎的细节上,也许就很难将日子过到底。这些日子其实都是不能从全局推敲的。”这是对付时间的办法,只能仔细安心地过,过好每一个细节。虽经不起全局推敲,但零零散散,成为“切碎了平均分配的小日子和小目标”,这样的细水长流,让人还来不及感触时间的流动,只看到充实的小细节和小目标。时间经分散,停留在“此在”的细节之时,只能是和实在性时间相对的虚幻性世界的心理时间,无法和时间的物理线性相抗衡。也就是说,日子再仔细过,也无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时间一旦和过去未来相联系,就显露出残酷的真相,它永远是抛弃个人的,个人的仔细和用心挽留不住时间匆匆流逝的步伐。时间的物理线性往往表现为具宏观历史意味的时代。1946年的和平气象就像是千年万载的,传播着好消息。坏消息总是为坏消息作开场白的。(第47页)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是1948年的春天,这是局势紧张的一年,内战烽烟起,前途未决,但‘爱丽丝’的世界总是温柔富贵乡、绵绵无尽的情势。(第98页)这是1957年冬天,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大事情,和这炉边的小天地无关。(第174页)1965年这城市的好日子,它的安定和富裕为这些殷实的日子提供了好资源,为小康的人生理想提供了好舞台。1965年的城市上空,充斥着温饱的和暖气流,它决非奢华,而是一般朴素憨厚的享乐之风。(第241页)1966年的夏天,⋯⋯,多少不为所知的秘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251页)1976年的历史转变,带给薇薇她们的消息,也是生活美学范畴的。(第262页)80年代初期,这城市的时尚,是带些埋头苦干的意思。(第276页)时代背景交代在《长恨歌》里只是简单的几句,再宏伟的历史事件也被王琦瑶相对殷实无忧的日子阻隔在个人时空之外,这其中,存在有这样两种微妙关系:一是历史在王琦瑶的心灵图像上没有留下阴影。她对人生最根本的悲观意识,幻灭感都是她在个人时间里咀嚼生命所发出的内在反省,无关乎时代;她是大背景下一个远离政治的边缘人,是在主流历史之外经营自己小天地的小人物。无论是“57年的冬天,65年的夏天,还是76年的历史巨变”,所有的事件在王琦瑶的“炉边”小天地里都被拒之门外或转化为消耗个人时间相关的“生活美学范畴”。二是王琦瑶的个人时间编排得再细致再周到,它也不能支配自己的命运,真正决定她个人命运的是历史。正如评论家发现“在王琦瑶不同人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的三个男人一李主任,康明逊,程先生,都是与84 政治有着深刻联系的人物,这倒不是说这几个男人都涉足政治,而是王安忆通过他们带来政治的[3]大背景”。可见,在政治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面前,个人是多么渺小,历史自有一种不可预知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左右着个人命运。某种意义上,人生的变数放在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种定数,人生只有承受难以抗拒的宿命感。心理时间P物理时间、个人时间P历史时间,复杂悖谬的二元时间共同构成了城市人的现实,[4]也决定了作品中的“类似于张爱玲的对人世既拥抱又摒弃的悲剧性情绪基调”。生命在时间的压迫下只能在现实层面上展开无限活力,在终极意义上是永远令人黯然的虚无。在时间的逼仄瞬间和虚无的空阔远景下,王安忆领悟了生命的此在意义和悲剧内质。卑微虚无的城市悲剧王安忆曾写到“,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是易打动人心的图画,但真懂得的人其实不多。没有多少人能从她描写的细节里体会到城市的虚无。正是因为她临着虚无的深渊,她才必须要紧紧地用手用身子去贴住这些具有美感的细节。”基于这样的认识,王安忆的创作会更抓住这城市的虚无本质。关于虚无,在她以前的作品《纪实与虚构》中就已涉及。小说中反复提到的孤独和焦虑,究其深层的心理根源,即是直面人类存在真实所产生的虚无和惶惑。的确,渺小的个人面对的是一个博大无穷而又变幻莫测的世界,短暂脆弱的一生转瞬即逝,最终陷人虚空。聪慧敏锐如王琦瑶,早在她身披婚纱竞选“上海小姐”时,就敏感意识到“所有的争取都到了头,希望也到了头,所有的用心和努力,都到了终点。这一刻的辉煌是有着伤逝之痛,能见明日的落花的流水”。辉煌华丽是人寻求的虚无幻象,寻求后的失落才是虚无的本质,是“命运感的,良[2]宵有尽的含义”。可此时的她是“孤立无援,束手待毙”。上海是个特殊的城市,是争着比华丽的大欢场、人生虚荣的聚会地。作为这个城市的女性,王琦瑶孤注一掷地要以自己的“长得好”和这个城市的繁华共存亡。繁华是渺小生命里少有的辉煌景观,虽然这繁华辉煌不过是脆弱虚无的人生本质的帷幕,但即使是帷幕,也有修饰作用,城市人都热爱被装扮过的好看的东西。繁华是人为的,说到底是人在现实平淡中积累的对未来的假设与憧憬,人的虚荣让人不愿看到平淡、平凡这样的现实,虽然繁华是在平淡、平凡基础上才建立的,它走过了平淡,却再也走不回去,没有平淡里尚存的真实的芯子,抽去华丽表面呈现的是平淡也流走后的空落。繁华是没有结果的,可是谁也抵挡不住它的魅力。繁华骗的是人的幸福,繁华流逝让人的幸福落了空。王琦瑶的人生悲剧正是繁华都市种下的,是繁华落尽的结果。尽现繁华之时,王安忆意识到王琦瑶是“和我们日常起居有关,使我们想到婚姻、生活、家庭[2]这类概念”的三小姐,所以三小姐的故事也就是百姓故事,百姓故事是和日常生活有关的,而日常生活中的节日、聚会、排场一类的波澜的向往,就是三小姐们最会经营的另一类人生繁华。三小姐的繁华不是花团锦簇铺张华美的繁华,是让人感受平民气息的小规模的繁华,是小人物都可以拥有的追求。有了这样的繁华梦,百姓生活才具有了拥有意义的可能,王琦瑶就是这可能的具体落实。王琦瑶知道即便是繁华落实也不能替代人生流逝的命运。她是个生活精明而坚定的人,对繁华有着本能的警觉,知道繁华是没有芯子的东西,但她天赐的经营生活的能力、天生的敏感多85 思的心灵却使她成为繁华的一部分,她能把这人为的一切做到最精致最幽雅,她就是繁华场里不能少的点缀的灯光,忽明忽暗闪烁在不同的时代里。虽然“聪敏和坚定全来自孤立无援的处境,[2]是自我的保护、争取,其实是绝望的”。绝望深藏,聪敏和坚定才用在生活上,这是王琦瑶的可贵之处,也是她自身对于未来“繁华落尽”命运的自我拯救。既然繁华落尽后是虚无,那么平凡或者说平淡呢?平平淡淡真是真吗?《长恨歌》里有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散发出世俗气息的城市生活细节“:白色滚白边的旗袍,糟鸭掌和扬州干丝,隔壁的留声机哼唱着四季调⋯⋯”这世俗的气息就是平凡的中坚内容,是生活的平淡实质。生活的平淡在炊烟袅袅的真实温馨图景之后,却能拆解成琐屑细节,这些细节散落在人生的角落。应该说在本质上,它不能给人希望慰藉。因为它是一种失去形而上意义支撑的柔软现实,而没有希望是让人不愿接受。人本身的卑微已经让人承受不住,而日常琐屑更接近于卑微的本质。人类到哪里再去寻找这么一份力量来承载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生活细节呢。唯一的办法是赋予它意义。于是有了城市生活的各种聚会、竞选和热闹排场。聚会排场这一切都是和平淡对立的,至少也是回避的,它使人忘却。或者说,它让人想到日常的辛苦的细节积累到节日、聚会、排场上还有这么多功能,那就是结果、意义。有意义的东西怎么不让人振奋,怎么不让人遗忘。在热闹、拥挤的时间之后,谁还来得及或者说更愿意品味这一切的短暂,品味这一切的衬底:卑微。来得及品味这短暂的人是已看到虚无的人,而看到虚无的人是更为绝望的,他无法获得“短暂”带来的现实快乐,无法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正如王琦瑶的警惕、王琦瑶的小心翼翼,一切都因她的生活在现实聚欢之后呈现无限悲凉意味。而这也是王安忆的高深处“,能以写实精神,[3]经营一最虚无的人生情境。”卑微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困境,世界的庞大、虚无的生活、琐碎的现实,这一切让人无法彻底地坦然面对世界。卑微是人的内心斗争永不停止的根源,战胜还是屈服,这是超越虚无的关键,可它是那样的根深蒂固,和孤独、焦虑等等紧紧地笼罩着人类,让人生最终成为一幕无法超越卑微的悲剧。尼采的酒神精神告诉我们“,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5]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声”和“色”不就是那些可贴可依的“充满美感”的细节,它们其实都是在尽心装饰走向虚无的人生悲剧,而且“,声”越亮“色”越艳,悲剧也越为深刻。参考文献:[1]谭湘,丹娅,戴锦华,荒林.城市与女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四人谈[J].当代人,1998,(2).[2]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3]王绯.理性与情悟[J].当代作家评论,1998,(1).[4]王德威.海派作家又见传人[J].读书,1996,(6).[5]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责任编辑:林利藩】86 Abstract:Thespectators’attitudetowards’tanghui’isentertaining.Thespectatorsentertainedthemselvesbydemon2stratingtheirtalentofactingintheperformanceandmeanwhiledeepenedthetheoryofactingonChinesexiquperformancewiththeiruniqueideas.TheentertainingappreciationofTangHuispectatorsquickenedthetransformationofMingQingxiqufromtheliterarystagetotheperformingstage.Thisphenomenonalsohelpedtheshapingoftheaestheticsofancientxiqu.Keywords:MingQingTangHui;entertainingappreciationOntheDevelopmentofScholars’MoraleintheEarlySongDynasty(byMAMao-jun)Abstract:Therearemanymisunderstandingsaboutthescholars’moraleintheearlySongdynastybecauseofthemisun2derstandingofneo-confucianismintheSongandMingdynasties.Thescholars’moraleintheearlySongdynasty,whichhadbeenshortoftheloftyideal,developedwiththedevelopmentofConfucianism.Keywords:loftyidea;reticent,Confucianism;rejuvenate;qinglischolars’moraleOntheRiseandFadingoftheXikunStyleintheImperialExaminationintheNorthSongDynasty(byZHANGMing-hua)Abstract:TherisingandfadingoftheXikunstylehadcloserelationwiththeImperialExamination.Thecompleteexami2nationsystemandmuchattentionpaidtopoetryandfuwerethefoundationoftheXikunstyle.TherequestofstyleandcontentofpoetryintheimperialexaminationledtothebirthoftheXikunstyleandbroughtittoflourish.whenpoetryandfuwerebe2comingunimportantandevencancelledfromtheexamination,theXikunstylelostitsimportanceanddisappearedgradually.Keywords:theXikunstyle;risingandfading;imperialexamination;poetryandfuCulturalPsychologyintheFather-SonRelationChainintheTransitionalPeriod(byCHENShao-hua)Abstract:GaoJue-xinisthetypicalimageof(thestereotyped)theeldestsoninmodernChineseliterature.Hisself-sacrificeembodiesthestruggleof“thesonofhumanbeing”.InhisPainfulness,thereisactuallyasenseofsatisfaction.Thisisaculturalandpsychologicalmanifestationinthefather-sonrelationchainofthattransitionalhistoricalperiod.GaoJue-xin’sspiritualstructurerevealsthenecessityofself-sacrificeintheconcernedfather-sonrelationchain.Keywords:father-sonrelationship;superego;castrationOntheCityViewinWANGAnyi’sSongofEternalSorrow(byXUShan)Abstract:ItisastorythattookplaceinacityinWang’sSongofEternalSorrow.Theviewofthecityischaracterizedbythescenesofthetrivialcitylife,thetimefloatingondetailsaswellasthosepimpingandillusorytragediesinthecity.Itre2flectsWang’suniqueepiphanyfromthecity.Keywords:visionofthecity;detail;pimping;tragediesReadingNotesontheTextualResearchoftheArticleZigaoontheBambooSlipsinShanghaiMuseum(VolumeⅡ)(byZHANGGui-guang)Abstract:Thispapercorrectstheslips,supplementedthelostwords,interpretedsomecharacters,andinterpretedthetextofthearticleZigaoonthebambooslipsinShanghaiMuseum(volumeⅡ).15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