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学设计科目语文课题湘夫人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2课时上课时间2010-12-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分析文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深入了解屈原的心志。教学难点与重点1.体会楚辞独特的语言结构,理解文意。2.掌握分析诗歌常用手法的方法。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感受屈原的情感。教学教法1、运用诵读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运用改写法,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情感。4、运用比较法,比较《湘君》和《湘夫人》这两首诗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屈原名句他曾经寄予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他曾经傲然于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8
但他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于是,他矢志不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环节设计目的】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入课文,设置悬念,增强课堂整体感。【过渡与衔接】这,就是屈原——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离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九歌》组诗中的一首诗——《湘夫人》。二、走入文本,理解课文。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大家可以参看课本第9页课下注释1和第11页“相关链接”,了解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的相关背景。【环节设置目的】通过知人论世,为以意逆志作铺垫。【过渡与衔接】我们了解了相关背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2、诵读诗歌。任务目标:解决重点字词。A、注意课下注释中,注音的字。B、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帝子降兮北渚渚:水边的浅滩。2.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3.罾何为兮木上罾:鱼网。4.蛟何为兮水裔裔:边。5.朝驰余马兮江皋皋:边。6.葺之兮何盖葺:编草盖房子。【环节设置目的】引导学生打好语言的基本功,首先读懂《湘夫人》。3、改写诗歌。【过渡与衔接】活动类型I: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接触文章,读懂诗歌。活动类型II:学生集体诵读,辅助解决字音问题。8
通过诵读诗歌,我们初步领略了诗歌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改写成散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意旨。在改写之前,有几点提示:(1)注意诗歌的情感基调。(2)注意诗人采用的意象。(3)注意诗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4)可以适当发挥想象。【环节设置目的】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通过教师适当点评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点评中需提示的问题】(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情景交融的的手法。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2)“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活动类型III:学生自主改写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活动组织过程】第一步,学生自己改写;第二步,小组讨论;第三步,小组推荐全班展示。8
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4)对“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的理解。一种理解(郭沫若):九嶷山的诸神都和湘君一起来迎接湘夫人,连绵不断,犹如天上的流云一样,场面十分热闹,可是湘夫人并没有来。又一种理解(胡念贻):九嶷之神纷纷都来迎接,众神像云一样地来到。(我则归九嶷,湘夫人不得见了。)第三种理解(陆侃如、龚克昌):九嶷山上的众神啊都来欢迎,你和侍从们前来啊像流云一样。在这三种理解中,第一、二种理解都把句子中的“灵”解释为九嶷山上的众神,而第三种理解则把“灵”解释为湘夫人及其侍从。与第一、三种理解不同,第二种理解是九嶷山众神把湘君迎走了。第二课时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总结段落大意,梳理文章内容。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祠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驰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活动类型IV:直接总结提问,学生独立回答问题。8
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盼,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总结课文】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环节设置目的】总结整篇课文,回顾课堂内容,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做铺垫。2、提问: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逸、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环节设置目的】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屈原进行跨越时空的沟通,完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教学目标。四、比较阅读《湘君》湘君(1)君不行兮夷犹,(2)蹇谁留兮中洲?(3)美要眇兮宜修,(4)沛吾乘兮桂舟。(5)令沅湘兮无波,(6)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7)吹参差兮谁思?(8)驾飞龙兮北征,(9)邅吾道兮洞庭。学生活动V:集体讨论探究8
(10)薜荔柏兮蕙绸,(11)荪(sūn)桡(ráo)兮兰旌。(12)望涔(qín)阳兮极浦,(13)横大江兮扬灵。(14)扬灵兮未极,(15)女婵媛兮为余太息。(16)横流涕兮潺湲(yuán),(17)隐思君兮陫侧。(18)桂棹(zhào)兮兰枻(yi),(19)斲(zhuó)冰兮积雪。(20)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21)心不同兮媒劳,(22)恩不甚兮轻绝。(23)石濑(lài)兮浅浅,(24)飞龙兮翩翩。(25)交不忠兮怨长,(26)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27)鼂骋骛兮江皋,(28)夕弭(mí)节兮北渚。(29)鸟次兮屋上,(30)水周兮堂下。(31)捐余玦兮江中,(32)遗余佩兮醴浦。(33)采芳洲兮杜若,(34)将以遗兮下女。(35)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36)【注释】 (1)湘君:湘水之神,男性。一说即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2)君:指湘君。夷犹:迟疑不决。(3)蹇(jiǎn简):发语词。洲:水中陆地。(4)要眇(miǎo秒):美好的样子。宜修:恰到好处的修饰。(5)沛:水大而急。桂舟:桂木制成的船。(6)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无波:不起波浪。(7)夫:语助词。(8)参差:高低错落不齐,此指排箫,相传为舜所造。(9)飞龙:雕有龙形的船只。北征:北行。(10)邅(zhān沾):转变。洞庭:洞庭湖。(11)薜荔:蔓生香草。柏(bó伯):通“箔”,帘子。蕙:香草名。绸:帷帐。(12)荪:香草,即石菖蒲。桡(ráo饶):短桨。兰:兰草:旌:旗杆顶上的饰物。(13)涔(cén岑)阳:在涔水北岸,洞庭湖西北。极浦:遥远的水边。(14)横:横渡。扬灵:显扬精诚。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15)极:至,到达。(16)女:侍女。婵媛:眷念多情的样子。(17)横:横溢。潺湲(yuán援):缓慢流动的样子。(18)陫(péi培)侧:即“悱恻”,内心悲痛的样子。(19)櫂(zhào棹):同“棹”,长桨。枻(yì弈):短桨。(20)斲(zhuó琢):砍。(21)搴(qiān千):拔取。芙蓉:荷花。木末:树梢。(22)媒:媒人。劳:徒劳。(23)甚:深厚。轻绝:轻易断绝。(24)石濑:石上急流。浅(jiā8
n间)浅:水流湍急的样子。(25)翩翩:轻盈快疾的样子。(26)交:交往。 (27)期:相约。不闲:没有空闲。(28)鼂(zhāo招):同“朝”,早晨。骋骛(wù务):急行。皋:水旁高地。(29)弭(mǐ米):停止。节:策,马鞭。渚:水边。(30)次:止息。(31)周:周流。 (32)捐:抛弃。玦(juē决):环形玉佩。(33)遗(yí仪):留下。佩:佩饰。醴(lǐ里):澧水,在湖南,流入洞庭湖。(34)芳洲:水中的芳草地。杜若:香草名。(35)遗(wèi味):赠予。下女:指身边侍女。(36)聊:暂且。容与:舒缓放松的样子。【探究】分析两首诗歌中的男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二人均以抒发时对方的思念之情为核心,表达出想尽快见到对方的急迫心情。但在个性上又有区别,《湘君》中的湘夫人带有一定的怨言,指责对方不守信用,《湘夫人》中的湘君则信誓旦旦地表达爱情。解析:本题要求时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男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异同。解答的前提是熟悉两首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相关信忽,再进行比较分析。【环节设置目的】深化对作品的认识。五、总结全文我们通过诵读、改写、讨论等多种方式,终于和屈原有了一次远隔时空的心灵沟通。《湘夫人》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当时楚地民间的爱情诗来读。但这还不够,因为诗的水神祭祀底蕴不是爱情,屈原的情感寄托也不仅仅是爱情。而且读者的自由阅读,也总是要冲破题材的局限而进行更广泛的异质同构连类发生。这是必然的规律。当我们由湘君期约难遇的处境,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时,当我们由湘君在沅、湘两岸到处追寻相夫人时,联想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帝子降兮北渚”,不就是“宛在水中央”8
吗?)的情景时,《湘夫人》的意境空间一下子就扩大得难以穷尽了: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这就是《湘夫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空间,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魅力所在。也许只有领略到这个层次,我们才真正理解屈原,真正感受到他的伟大。附:板书设计萧瑟凄冷的秋景追寻美好的理想思人不得的惆怅矢志不移的信念湘夫人8